古代為什麼沒有丑書的說法?
我是宇航,丑書這個詞古代是沒有的,丑書這個概念是有的,不過都出自米芾之口,算不得真。
老米自視甚高,對其他大家不屑一顧,說出這種話也是站在一定角度。
這字算不算的丑呢?這是趙孟頫的學生張雨所寫
再來看看他平時寫字
他的字很奇筆法都有出處
大小錯落皆成自然
倪瓚說是元朝道品第一
後人有說:這是超老師趙孟頫不過,作妖而已。
至於我的觀點,不重要了,我覺得挺好看的,這種用筆變化,章法布置,我寫不出來。
這是王鐸字,當世人大多不識,以為野路子學的懷素高閑。可是當世大家們對王鐸評價都不低,而且王鐸跟子孫說,我把我的字刻成了碑,如果以後沒飯吃,就拓片賣出去,可保溫飽。
王鐸什麼水平,啟功說過,五百年來無此君,意思是論筆力,五百年來第一。
相傳岳飛所寫大家可自行評斷
我是宇航
魯迅說得好:我家門口有兩棵樹,一顆是棗樹,另一顆是丑樹。
謝謝邀請!
古代有無丑書的說法,其實有。就是叫法不同。
宋代米芾認為:「柳公權師歐(陽詢),不及遠甚,而為丑怪惡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書。」他下的結論:「柳與歐為丑怪惡札祖……」。
書法就是個功夫貨,沒有什麼丑與美,功夫不到家就寫不出靈動瀟洒,力透紙背的效果,目前書法圈有個怪像,以為只有楷書才是書法,這是某些所謂楷書名家攻擊其他書體的惡果,最終自己的路子越寫越呆板,學生也出不了成績,一天到晚攻擊中國書協這不行那不行,從來不檢查自身所出的問題,凡是自己看不懂的都說成丑書,這是中國書法的一大毒瘤!
感謝邀請
說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丑書」一說,我個人認為有這麼幾點原因:
第一:俗話說的「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對於文學上的很多東西很多人的看法和審美都有著不同的觀點。並不代表你不認同或者你認為不好看的書法作品就丑了,同時書法的審美標準就沒有統一性。
第二:有一句叫做「有比較才有高低」,古代不像如今,交通方便,科技發達,所以有博物館,可以辦展覽。再交通不便,科技嚴重欠發達的時候書法的傳閱本來就不易,所以就算書法「丑」也是很難傳播開來的。
第三:中國古人都注重「禮」,對於很多事情一般都是只夸人好,不言他壞,就算有哪方面不足也都是避而不談或者間接性的用其他的地方來遮蓋,這就是古人對於他人的一種「尊重」。所以往往明明覺得或者說對方本身書法就不好,也不會說其「丑書」會換種其他的方式去誇獎,比喻,書法奇特,不拘一格,另類創新等等。
第四:書法在古代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地帶,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古代主要考的是科舉,注重文章詩詞等,再表意上可以說是不注重書法的,但是再實際考試的過程中,書法的好與壞是直接影響最終成績的。但是絕大部分的比例還是放在文章上面,所以書法本身的重視程度不是特別的高,重視程度不高,那麼評比性就不多。
第五:特別是在明清時代,科舉考試的書法特點基本是在「館閣體」上,也就是說對於書法的書寫趨向於「統一化」,那麼失去個性的書法就很難有比較性了。
關於「丑書「的話題,都已經是討論一不遍了。到現在也沒有討論明白。
因此還有沒有討論下去的必要呢?為什麼古代沒有丑書?古人也是人,是人就會書寫美書與丑書,只不過被漫長的歷史給過濾掉了而已!
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是中庸的。因此凡是顛覆性的東西人們是難以接受的。因此美與丑的標準就是人們的審美習慣!
古代沒有丑書一說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各式各樣書法展覽。一個人書法的美與丑不僅要接受嚴苛的成千上萬高手們鑒賞,更要經得起漫長歷史的淘汰。而我們現在的書法名家可以在一夜間便會名揚天下。
任何藝術都有美與丑!標準就是你自己的眼睛。
美的東西你就多看幾眼,丑的東西你就熟視無睹吧!
我粗略說一下自己的理解,對於丑書這個詞語或者說其想要表達的意思來說,它表達的只是一種審美標準或是判斷。它並不是描述的一種具體的書體類別。 所以說,這一詞語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都不大可能被收錄到專業的書籍當中,或是作為專業詞語來使用。也不會有一個所謂的標準。對於藝術的賞析,本身就是比較私人化,個體化,差異化的事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