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品格獲世人推崇,為何被追謚為「壯繆侯」?


關羽的謚號實際上應當是「壯穆」,而非「壯繆」。沒錯,關羽的謚號是與岳飛大將軍(武穆)相彷彿的。

「繆」字在讀「mù」時,是一個通假字,是同「穆」的,並不具有「繆」(miù)的本義,不懂古文裡面通假的語法,便把關羽的「壯穆」強行解釋成「壯繆」,並由此衍生出一堆無中生有的結論,顯然是不公允的。

根據謚法:

  1. 威德剛武曰壯 武而不遂曰壯

  2. 布德執義曰穆 中情見貌曰穆

威德剛武、武而不遂的壯,是對關羽一生武將成就的高度概括,既承認其軍事指揮能力的高超,也承認其沒能善終的結局,可謂完備。如果關羽能夠在襄樊之戰中取得最終勝利,那麼放在這裡的謚號就絕不可能是「壯」,而是「武」了。

布德執義、中情見貌的穆,則是對關羽之品德的概括,這是季漢朝堂依舊把自己視為正統,褒獎站在自己這一邊的反曹「義臣」的表現。如果這裡的「繆」,不是「穆」的通假字的話,名與實爽的繆,則與武而不遂的壯相重複,這種語義重複在古人給出的兩字謚號中是很少見的。要是季漢朝堂真有用「繆」貶低關羽的意思,那麼當時的季漢完全可以像給張飛謚「桓」那樣,給個單字謚號便可,犯不著用兩個語義重複的謚號。

在「兩字謚號」中,古人往往是用一個字說一個維度,並不會重複說一件維度的事,就像趙武靈王,「武」是對其胡服騎射壯大趙國之功業的概括,「靈」則是對其晚年未能妥善解決繼承人問題並因此身死的概括。

具體到關羽的謚號中來,季漢犯不著用一個「壯」字便能概括的同時,再來一個「繆」(miù),這樣做是不符合謚法規範的。更何況,我們結合季漢朝堂為關羽等將領上謚號的時機選在司馬昭篡魏前夕(景耀三年),就可以看出,這次上謚號是季漢朝堂為了向陷入政局動蕩的中原宣告自身正統性而做出的,犯不著給曾經威震華夏的關羽上一個雙重差評式的謚號,抹黑了關羽,難道不也是抹黑了自己?

綜上,「壯繆」並非關羽的謚號,「壯穆」才是關羽真正的謚號。


你的時間錯亂了,關羽追謚是在劉禪主政的時候,關羽獲得世人推崇,卻是在宋代之後。阿斗在位的時候自然就只能給他這個謚號了。當時關羽的定位就是失去了荊州的一個大將,如果給他的謚號很高的話,別人有意見。因為謚號是根據關羽一生的主要事迹,對他進行一個評價。不可能歪曲事實,因為很多當事人都在。

關羽在後世被人推崇是有原因的。關羽哪個方面被人們看重了,那就是他的忠勇。宋代是一個飽受外族欺負的王朝,所以宋皇朝迫切需要樹一個形象,這個時候關羽就是一個最好的形象。宋徽宗先鋒先把關羽的從侯升級為公再升級為王,最後封關羽為武安王。你看到宋徽宗你就明白他最需要什麼?為什麼封了?後來陸續的高宗,孝宗繼續追封。

清朝的歷代皇帝對關羽是推崇備至,為什麼呢?因為清朝,他們是以少數人統治漢族。所以他們迫切希望得到的是忠,所以你發現,清朝一直提倡忠孝,包括弟子規也是清朝的主張的集中反應,順治一入關就把關羽從王提升到了帝,關聖大帝,然後雍正對關羽的三代進行了追封。最後是關羽取代了姜子牙成為武聖。


按照謚法,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

這個名號的意思是說關羽空有本領卻沒幹成什麼事,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首先這個謚號是劉禪給關羽的。

劉禪為什麼要給這個謚號給他的二叔?

曹操在關羽死後可是請求朝廷追贈荊王啊。

莫非

蜀漢朝廷一直就不待見關羽?不然為什麼死前不派兵救援,死後劉備什麼封號也不給關羽,兒子還給了這麼個謚號。

可能是關羽忠於漢室,而劉備早有稱帝之心,找關羽商量,結果被關羽斷然拒絕了,劉備說了幾句不好的話,關羽一氣之下自己帶兵北伐,想接回獻帝,復漢朝正統,最後兵敗被殺。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關羽不跟蜀中的人商量就自己北伐,劉備為什麼在關羽死後的第二年就稱帝第三年才伐吳,蜀中的人為什麼一個都不來救援。

個人腦洞,歡迎大家來討論


推薦閱讀:

為什麼孔子鼓勵見義勇為的人領獎賞?
你的名字是按照家譜備份來取的嗎?
上聯:雲懷雪雨風霜,娘生忠奸賢愚,不因娘丑,只因兒非,下聯怎麼對?
斯基泰人和吐火羅人在中國活動範圍最東界到了哪裡?
上聯:南海飄雲處處春,如何對下聯?

TAG:文化 | 關羽 | 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