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祠堂是用來幹嘛的?


明清祠堂具有很多功能,明末清初人屈大均曾對廣州地區祠堂有一段概述:

其大小宗族禰皆有祠,代為堂構,以壯麗相高,每千人之族,祠數十所,小姓單家,族人不滿百者,亦有祠數所。其曰大宗祠者,始祖之廟也。庶人而有始祖之廟,追遠也,收族也。追遠,孝也;收族,仁也,匪僭也,匪諂也。歲冬至,舉宗行禮。主()者必推宗子,或支子祭告,則其祝文必云:裔孫某,謹因宗子某,敢昭告於某祖某考。不敢專也。其族長於朔望讀祖訓於祠。養老尊賢,賞懲伐惡之典,一出於祠。祭田之入,有羨則以均分。其子姓富貴,則又為祖禰增置祭田,名曰蒸嘗,世世相守。惟士無田不祭,未盡然也。

這段話雖短但已經包含了祠堂的幾個功能。祠堂首先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場所,「其曰大宗祠者,始祖之廟也。」徐揚傑將其作為近世宗族的標誌之一,同一宗族的聚集在祠堂,祭祀共同的祖先,當一個宗族繁衍發展到很龐大時,還會有支祠等出現。祠堂是舉行各類祖先祭祀活動的場所。「歲冬至,舉宗行禮。主()者必推宗子,或支子祭告,則其祝文必云:裔孫某,謹因宗子某,敢昭告於某祖某考。」這是祭祀的形式,主要祭祀的是祖先,總祠有祭祀,支祠也有相應的祭祀活動。祠堂還是宗族尊長向族眾宣講禮法戒律和道德規範的場所。「其族長於朔望讀祖訓於祠」,這裡是族長向族人宣講族規、家訓。祠堂也是宗族成員討論族中事務的場所,如宗族祭田的收入,祠產的分配等等。此外,族中尊長在祠堂內處理宗族內部糾紛。

家譜中關於修祠堂的記載

家譜載祠堂中的祭祀儀式

上述是祠堂事實意義上的功能,事實上,祠堂還有象徵意義上的功能。如屈大均所言,「庶人而有始祖之廟,追遠也,收族也。追遠,孝也;收族,仁也,匪僭也,匪諂也。」也就是說祠堂蘊含著敬宗收族之意。另外,日本學者田仲一成還認為「孤魂者,有些是被宗族拋棄的。」那麼,被宗族拋棄的表現之一就是死後牌位無法進入祠堂,所以也從另一方面指出祠堂的象徵意義。


祠堂分為總祠,房祠,私祠,主要是紅白喜事祭祀道場,辦酒聚會,開會的地方。以前人窮家徒四壁你就可以去祠堂里住,

當然這是私祠,總祠堂可不許住人,因為祠堂多的話,總祠堂就是重大事件才開放的


祠堂,廣州話音(池塘)鄰近鄉音有稱(恕塘)(廚塘)。祠堂首先有堂號,有匾(古代翰林院題寫)喚XX堂,下方是神台,排列歷代神主牌,供後人祭拜,祠堂面積有大有小,按村民財力。大村大族分公(全村民)祠丶家(村內家族其一)祠,祠堂是祭拜祖先,收臧有關公眾文書(晚上有人值管),公眾議事,村民行禮儀(男丁掛燈丶滿月、開學丶結婚等。。。)丶喜慶婚娶聚餐宴客的場所。。。。


追遠祖,考世系,論親疏,辨長幼,


祠堂是祖宗靈魂的棲息地,是族人祭祀祖宗或先賢的場所,是家族的象徵和中心,是增強家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不可缺少的基礎,是家族一張特殊的名片。

祠堂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孝德文化是傳統文化的精華。


祠堂是用來祭奠,聯繫宗親,團結族人,有祠堂就有祖先,有譜可查,每代人叫什麼,字什麼,從那來的,尋根問祖,每年全國各地都有宗親活動,自己本村的事解決不了,叫有能力的宗親出面解決,如果沒有祠堂,何談團結,就像村沒村委樓能叫村嘛,供人敬養,認祖歸宗之用


·微人淺見:祠堂是用來拜神的場所。這是迷信人的活動場所。長話短說,人們通常把自己能力無法控制無法實現的事寄託於神,讓神幫他保佑他實現他超凡的理想、要求、目標。這是一種迷信的自我安慰行為。我的淺言對嗎?


推薦閱讀:

孔夫子舊書網是個怎麼樣的網站?
草書可以分為哪幾種?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