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詩一定要押韻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弄清楚詩的分類。首先,詩歌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接下來我們先看古體詩。

古體詩歌題材從詩句字數上看,四言、五言、七言都有,甚至也有雜言詩,即句式長短不齊,多見於《詩經》和《漢樂府詩集》。古體詩歌,格律自由,不拘泥於對仗、平仄,押韻也較為寬鬆。

我們來看首古體詩。

觀滄海——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是曹操著名的詩篇,可以看出整個詩篇對押韻並不是特別嚴謹。所以題主要想寫這樣的古體詩,可以參考一下。

但是題主如果想創作近體詩,那麼就得認真參考以下幾點了:

近體詩,又稱「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押韻、格律的漢族詩歌體裁。為了區別於古體詩,而取近體之名。大部分是指唐初之後形成的詩歌體裁。

近體詩大概劃分絕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詩(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種類別。

近體詩最基本的格律除了字數、押韻、平仄、對仗(絕句不要求)幾個方面還要注意幾點:

1、每句必須平仄相間,聯與聯之間必須平仄相粘。

2、律詩除了首尾兩聯之外,必須對仗。

3、在任何情況下可以不拘泥平仄的只有七言近體詩每句的第一個字。

4、用韻,古人把同韻同調的字歸類,同類字可以互相押韻,即成為一個韻部。經後人刪減形成後來的「平水韻」。

5、律詩二四六八句,絕句二四句必須押韻,必須一韻到底。且常見韻腳大多為平聲韻。

6、有些字古今讀音不同,參考古音、可以入韻,例如: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此處斜應讀為(xia)。

近體詩流傳至今的著名詩篇不勝枚舉,我拿一篇出來示範:

過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除了上面提到的古體詩、近體詩之外,近代以後開始流行現代詩,當中也不乏有大師級作品,但相比較傳統詩歌,還是顯得略不成熟。(此處並無貶低現代詩歌之意)。至於近幾年突然冒出來的各種體,如梨花體等等,個人感覺,當個笑話看看就好,不必當真。


先說如何寫心情或環境!

物之色皆是你之色,你高興則入目者皆著喜色,你悲傷則入目皆是悲色!這時候,只需要順著自己的心情,挑選有強烈代表意義的意象詞來寫就可以了。這是能寫出來!

想寫的好一點,就要採用一些手法了,比如寓意其中的"興",比如以物擬人的"比",或者煉詩眼,或者推敲推敲名轉動、形轉動,乃至借代、假指、排比等句式手法,以可以增強文字詩句的生動、創造多層意境為最佳。

結尾的時候,可以使用空際轉身的手法,或者留白的手法,都可以給人以深刻印象,從而為文采加分,

押韻,其實即便是現代詩也是需要的。不押韻,則聲音短促急切;押了韻,就可以緩解這種節奏,讓人可以吟哦,緩緩印入心堂,餘韻無窮,不是么?

中國文化多以沉穩悠長為底蘊,詩詞更是如此,所以,請大家作詩盡量押韻吧!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持續關注本人,帶你走進古詩詞世界!


我認為,首先要知道為什麼要押韻。古代詩歌是可以唱的,為了唱得更有韻律和美感。如果你留意歌詞的話,就會發現現在的歌詞絕大部分都有押韻,比如薛之謙的《像風一樣》壓的就是(i)ang韻。這樣即便不唱,讀起來也朗朗上口,還便於記憶。

其次,不是每一句都硬性要求押的,押韻在近體詩(律詩和絕句)上要求嚴格。古近體詩歌劃分年代是從唐開始的。現代詩歌,要求就寬鬆很多,但一般也會押韻,不然在韻律上缺點美。

最後我認為,詩歌真正取勝的地方是意象組成的意境美,其中還能傳達出真摯情感或者是哲理,就是很成功的。最出名的的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就是完全的意向的組合,但其中的滄桑感和凄涼感以及思鄉之情就深蘊其中,十分震撼人心。

一般詩人作詩時一定會讓自己進入自己家創設的情景當中的。你是快樂的,看到的花就笑著開的,你應用的詞語色彩一般就帶著快樂成分。比如我聽到一姑娘在船上唱歌,周邊開滿了荷花, 此時心情極美,我就可以這樣說:芙蓉笑生碧波海,倩影逸歌青舟欄。當然,我這裡隨便說個實例,這樣就能容易理解。你可以就每一個字都進行斟酌,直到你想表達的情、意、理都在裡面了。高度凝練,婉轉優美的語言也是詩歌追求的。


看什麼詩。

如果是古體詩,那就應該押韻。

押韻也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嚴格按照過去古詩的格律規律與要求來,即合乎平仄。

還有一種是所謂的新格律詩,不那麼嚴格。

詩歌從古詩走到今天,從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再到宋詞,元曲,再到白話文,到五四時期新詩誕生,總體上應該是語言與思維上的變化和進步。

人們常常有一種誤區,覺得詩歌還是古代的好。

這裡面有兩個原因,一是古詩領域裡大詩人比較多,在我國漫長的詩歌歷史中,產生了那麼多耀眼的群星。

相比之下,新詩才剛剛走過100年的路程,這種比較,沒有實際意義。

再就是,大詩人的出現,有時候和時間也並沒有絕對的對應關係。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就出現在同一朝代里。

再來看新詩的發展歷程。

剛開始,新詩也是押韻的,為了節奏,為了美觀,因為慣性。

胡適的《蘭花草》,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到聞一多的三美追求: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

其中的音樂美,說的就是押韻。

再後來,到了艾青,到了現代派,象徵派和七月派那裡,押韻就不那麼嚴格和嚴密了。

詩歌變得散文化了,更講究韻律和內在的節奏,不一定非要表面的字詞一定押韻。

比如艾青的《太陽》《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北方》等等。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韻律變得內在了,更注重和心跳與呼吸的節奏相匹配。

到了解放後的五六十年代,中國新詩在古典和民歌的道路上走了很久,表面的押韻又回來過。包括李季和郭小川、賀敬之的詩。

但到了新時期,直到現在,新詩已經很少有表面的直接的押韻了。

甚至,很多當代詩人在寫作時,故意避開表面的韻腳,而著力去尋找與表現詩歌內在的精神節奏和內涵的起伏變化。

海子的「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等等,都沒有了韻腳。

當然,如果為了適合朗誦,押韻的詩相對來說,更適合一些。

仔細看,這個有關詩歌押韻的問題還有一個副標題,那就是「如何把身邊的環境或者自己的心情寫成一首詩?」

這個問題比較大,也很難回答。

簡單的說,要有大量的詩歌作品閱讀經驗,一定的詩歌寫作歷練,初步培養成靈感思維方式,才有可能把自己的心情寫成一首詩,而周圍的環境,只是詩歌寫作的一個襯托或素材,而不是把「環境」寫成一首詩。


押韻好,有詩為證——

《詠春》 原創作品

是哪個調皮的小孩

把春圈在一個院子里

他手裡舞動著皮鞭

把花草,小樹當奴隸

沒有他的命令

誰也別想放肆

小草在地下生著悶氣

小樹閉著眼,抽抽泣泣

一股小風,在牆外徘徊

看著小孩的皮鞭

噤若寒蟬

一隻小狗,肆無忌憚

闖了進來

嚇得小孩,皮鞭落地

淚水漣漣,尿濕了褲襠

大家競相開放

花兒吐蕊,美麗芬芳

小草露頭,無比剛強

小風兒藉機飛過了高牆

低空的白雲受了鼓舞

開始醞釀

一霎時

小雨灑向大地

春天飛出了高牆

借著春風,跟著蝴蝶

飛向遠方


舊體詩押韻是必須的,新詩可押可不押。


《七絕二首》

其一

常伴梅前待雪時,

中宵不寐夜歸遲;

狂歡不敢高聲語,

怕道山妻笑我痴。

(四支)

其二

清晨不見舊蒼苔,

孫女歡欣樂開懷。

強抱爺爺不放手,

扶牆移步「看梅開」。

(十灰)

丁酉臘月初十(2018.0126),今年新雪來遲。早起,攜小孫女窗前看雪。小孫女要至後園看梅花開了未。南方梅花開放得遲,才孕骨朵。其實梅常待雪,雪卻未能逢梅。真是「梅似秋鴻來有信,雪如春夢了無痕」,令人真是惆悵。謹借網友美圖以饗。


謝謝悟空大師,回答如下。

做詩一定要押韻,必須要押韻!古今中外沒有例外!

從孔子的《大雅》,《小雅》,到屈原的《離騷》,從漢賦到唐詩宋詞,從唐詩宋詞到古鳳新韻,再到近代、現代、當代散文詩和歌詞,皆必須押韻!

如行文不押韻,則是小說、散文、隨筆或其它的文體形式。

韻是詩歌的靈魂和精髓!

詩歌的韻律,猶如早晨,太陽璀璨的朝輝!

猶如晴朗夜空,一輪明月四周絢麗的月韻,曼妙的神采,在飛………………

猶如長江黃河波浪驚濤,澎湃歌唱,大地母親的心扉………………

猶如萬枝梅紅渲染千里雪飛!

猶如美人的玉面和玉面上的酒窩,那樣嬌美!

猶如萬里春風浩蕩,輕撫萬千柳翠!

猶如少男少女,於月上柳梢之時,人約黃昏,牽手相隨,初戀的心扉!讓人痴迷,讓人回味;讓人眷戀,讓人陶醉……………………

謝謝大師!謝謝大家!


前人寫的一首不押韻的詩。

所見

清代·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不是沒有而是你讀得少。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這首詩押韻是不是比較亂?

明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這首詩押韻是不是比較自由。

所以押韻可以不拘一格,做到聲韻和諧就可以了。


其一,普希金、泰戈爾、歌德算不算詩人?如果是,他們寫詩押的是什麼韻?其次,古漢語、地方話(方言)的讀音,與現代漢語大相徑庭,寫詩押韻以何為標準?再則,看到有的「詩」,作者為了押上「平仄」,生拉硬扯、臆造胡編了一些詞語,很生僻,易有歧義,味同嚼蠟,大概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是什麼意思。結論:如此押韻,毫無意義。「平仄」之說可以休矣,放到博物館最合適。


推薦閱讀:

秦觀的《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這首詞如被演繹成一個生動的場景,你打算怎麼描繪?
中國青鴉村特色小鎮建設項目方案研討會在國私會總部成功召開

TAG:文化 | 中華好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