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圍棋界的本因坊、棋聖、名人、十段、天元等頭銜孰高孰低?
日本圍棋界的各大頭銜排名沒有別的標準,就是冠軍獎金高低。日本人平時很講究文化,但在這點上,卻很實際,獎金最高的棋戰棋聖戰排名第一,歷史最為悠久的本因坊戰獎金排名第三。當年名頭最響的名人戰排名第二。
日本七大新聞棋戰都由各大新聞社舉辦,這與中國企業贊助棋戰的模式有著本質區別。過去日本各大媒體舉辦圍棋賽事,是為了壟斷棋譜和比賽新聞,從而藉此保證和擴大發行量。這也是棋聖戰、名人戰、本因坊、天元戰、王座戰、碁聖戰、十段戰的由來。
時至今日,各大新聞社壟斷棋譜、把控比賽消息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它們也索性將棋譜直播公開,開門辦賽。舉辦棋戰的主要目的由經濟利益轉為純文化投入。因為日本人要堅守傳統的習慣,各大新聞社不大萬不得已,不會輕易退出棋戰主辦方之列。
但一旦新聞社自己的日子也過不下去的話,那新聞棋戰即大禍臨頭,產經新聞社主辦的十段戰就面臨著這種危險。原本排名第四的十段戰因產經新聞經濟效益大幅下滑,獎金遭到腰斬,現在降至日本第七大棋戰,排名七大新聞棋戰之末。
同時,除了棋聖戰之外,名人戰、本因坊戰的冠軍獎金也比過去有所下降,冠軍獎金分別由3800萬、3300萬日元降至3100萬、2800萬日元,這是一個極其不妙的兆頭,日本關門辦賽的惡果終將凸現。
目前,僅有棋聖戰冠軍獎金依然是4500萬日元,這也與讀賣新聞的底子厚不無關係,但一旦經濟效益下滑,棋聖戰的冠軍獎金還能一如既往地堅挺嗎?
七大新聞棋戰的地位基本上與獎金高低排名相同。棋聖戰雖然是歷史最短的一個(1977年產生第一位棋聖藤澤秀行),但從創立至今獎金一直是七大棋戰中最高,甚至在經濟環境不景氣的大背景下,「逆勢」將冠軍獎金提高到4500萬日元,因此位列七大棋戰之首沒什麼疑問;而王座戰雖然歷史悠久(1953年產生第一屆王座橋本宇太郎,七大棋戰中僅次於本因坊戰),但獎金長期較低,因此地位也較低,最初甚至不是日本棋院的正式棋戰,不過隨著獎金提高至1400萬日元,目前王座戰已經是日本第四大新聞棋戰;而原先的第四大棋戰十段戰,則因為冠軍獎金從1500萬日元暴跌至700萬日元,已經在七大棋戰中墊底了。
七大棋戰本身可以細分為大三冠(棋聖,名人,本因坊)和四小冠(王座,天元,小棋聖,十段),大三冠的獎金和影響力都要明顯高出四小冠一籌。尤其是棋聖戰,冠軍一般都被認為是日本第一人,目前冠軍獎金比四小冠加起來還高300萬日元。「六超」之一的加藤正夫拿過七大棋戰中的六個,但終其一生偏偏拿不到最大的棋聖戰冠軍,因此雖然曾經兩度實現七大冠中有其四的壯舉(1979年獨攬本因坊、十段、天元和王座,1987年獨攬名人、十段、王座和小棋聖),但從未攀上過日本第一人的寶座。而實力和歷史地位都不如加藤正夫的小林覺,因為1995年包攬了棋聖和小棋聖,卻在日本圍棋歷史上創立過屬於他的「一年王朝」。此外,同屬「六超」之一的趙治勳在1996-1998年連續三年包攬大三冠,其含金量也明顯高於加藤正夫的四冠。
目前七大棋戰的排名如下:棋聖戰(冠軍獎金4500萬日元),名人戰(3100萬日元),本因坊戰(3000萬日元),王座戰(1400萬日元),天元戰(1300萬日元),小棋聖戰(也叫碁聖戰,800萬日元),十段戰(700萬日元)。日本棋院官網上對於七大棋戰也是按這個順序排列的,很能說明問題了。
有一點要說明,日本除了七大新聞棋戰,還有大大小小的快棋賽,其中有些快棋賽的獎金也很高。比如NEC杯冠軍獎金高達1700萬日元,僅次於大三冠,阿含桐山杯冠軍獎金1000萬日元也超過了小棋聖戰和十段戰,但因為不屬於頭銜戰,一般不認為地位比相應的頭銜戰高。
推薦閱讀:
※網易體育
※1V1突破時的幾個要點及易錯分析!
※球隊管理大揭秘
※日本圍棋的吃瓜群眾能不能變多?和將棋界的差距又在哪裡?
※全國智能體育運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