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中,作者與參觀者看死去的囚徒的照片時是如何看出那位可愛的姑娘是金髮碧眼的?
感謝誠邀。
這個事件我不了解。我按照照片是黑白照片去解釋我的理由。
我本人是畫畫的,我們看物體時,是兩種角度,即彩色和黑白。假如是彩色的,按照色彩學的理論,彩色有三種名詞來解釋某一個側重點的色彩感覺。
其一是色相,通俗解釋就是色彩的名稱。其二是純度,通俗解釋就是色彩的飽和度。
其三是明度,通俗解釋就是色彩的深淺。
這三種色彩感覺,都對應相應的黑白效果。
尤其我們長期接受專業培訓,在我們的頭腦中,對於任何一種彩色的物體,我們會根據積累的經驗判斷出它在黑白效果下,能夠呈現出什麼樣的黑白效果。如黃色,大約在黑白效果下,應該是什麼樣子,藍色同樣。當我欣賞國外大師的寫實風格的強調光影效果的素描時,我就能夠從畫面中判斷出,所描繪人物的頭髮顏色,瞳孔的顏色。再者,不同人種的人體結構不同,我首先就馬上判斷出模特屬於哪個人種,同時從畫面細節中就馬上得出所有涉及五官特徵的一切要點。看寫實風格的素描都能夠得出準確結論,看黑白照片就更不成問題。
回到問題,可能作者和參觀者就是根據經驗和主觀判斷,就得出人物的形象特徵。畢竟同種族的人看自己的同胞,比我們更加準確。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假如有不妥之處,請指正。前三張都是在強調光影效果基礎上的不同風格的素描,第四張圖是照片。
我是畫大衛,可以關注我。謝謝!
謝邀,
在《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中,作者和參觀者如何在死去的囚徒照片中看出那位姑娘是金髮碧眼的,我不大了解,因為照片是黑白色的,正常來說應該看不到顏色才對。
但文章中,作者寫到看到一位姑娘是金髮碧眼的,那就說明他們可能是有一些判斷依據的。
如:
我們都知道黑白照片是相機通過黑白影像反映出來的真實色彩。而當黑白顏色代替彩色的時候,每個彩色的樣子都會表現出黑色,反之則為白色。而每種顏色表現出來的黑色,在黑白照片中表現出的是黑色的深重不同,在作者文章里,用彩色代替黑色可能是因為已經熟知了每種顏色對應的黑白顏色。
再有就是在外語文章翻譯成中文的過程中,可能因為英語單詞在對應的中文時,可能會出現部分的是真,表達出來的與英文作者可能會稍有出入。
具體原因,可能只有作者和翻譯者遇見後,才能解釋清楚吧!
其實這就是作者羅森塔爾,對歷史人物的浮雕似的描寫,這一印象,只是為了在啟發世人美和善就這樣被蹂躪,踐踏和毀滅了。為什麼看作是金髮碧眼呢?因為作者羅森塔爾出生於加拿大,後加入美國國籍,而在當時的審美,金髮碧眼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條件,在他要展現給的人們心中,這就是美的詮釋。
奧斯維辛二號(比克瑙)集中營的正門
假使他是一個其他國家的人,要報道給自己國家的人看,也是一定要描寫的有共鳴,讓即使沒來的人也知道奧斯維辛是多麼的可怕,無視美和善,只會殘忍的屠殺。
堆積如山的鞋子還有就是當時作者應該是在陽光明媚的白天去的,一切似乎都是被陽光美化了,他也自然而然的,認為美就是這樣的。
憑藉對光影的感覺吧,感覺敏銳的應該可以感覺得到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