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影響了碑刻的完整性?
最近有朋友問我,多寶塔碑立於勤禮碑之前,可字跡卻比後者清晰,差不多立於同時代的碑石,為什麼有的相對完整,有的卻比較模糊?
我們學習書法的人,難免要和一些碑帖拓片打交道。很多人就注意到很多石碑上有不清晰或者有石花的地方,字跡有些是清晰地,有些是殘缺的,甚至是一片白色,那麼這些不清晰的地方到底是如何造成的呢?
如果總結起來,大致上有兩個主要的原因:
第一個是自然的風化剝落。
第二個是人為破壞。
大致上是可以分為這兩種的。但是這裡面的情況還要複雜一點,每一個情況背後又有很多事情,我們逐一解釋一下。
第一個大原因是風化剝落。這是自然界的力量,誰也無法改變。但是這裡面也會受到很多人為因素的影響。
比方說歐陽詢的九成宮碑是唐朝唐太宗下令撰刻而成的,而九成宮也是在皇家禁地之內,當時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去拓印的,因此,只能等到數百年之後唐朝滅亡,宋朝建立的時候,才出現了迄今為止最早的拓本——宋拓本。
因此,人為的原因,有時候會造成我們拓印的時機可能會延遲幾百年,這個時候自然界的風霜雨露就會侵蝕碑帖,造成自然風化剝落甚至是字跡不清。
這是自然方面的原因,在這方面比較特殊的、意外的、傳奇的要數薦福寺碑。薦福寺碑的故事早就有流傳,後來元朝的戲曲大家馬致遠將它改編稱戲劇——《薦福碑》。寫窮秀才張鎬歷盡千辛萬苦才得以中狀元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窮秀才張鎬經歷種種磨難,終於成為狀元郎,這裡面有一個情節特別有意思,他因為懷才不遇,再加上遭受小人迫害,所以在龍王廟裡寫詩泄憤,無意中觸犯龍王。
後來窮秀才張鎬走投無路,沒有錢,想要拓印薦福碑拿去換錢,事後龍王就報復張鎬,雷劈薦福寺碑,將它變成碎石,這時候張鎬在一次陷入困境。
在這個故事中,雖然有很強烈的人為原因在內,但是張鎬在拓碑的時候遭遇雷劈還是一個自然的災害,屬於自然意外,只是後人為了情節和故事需要加以修飾而已。
自然原因我們就談到這,人為原因就更為複雜了。首先有故意和不故意之分。
故意的比方說歐陽詢的九成宮碑。
傳說九成宮碑所在的地方在宋代之後漸漸趨於荒涼。常常有猛虎出沒,所以拓碑的人經常要冒著生命危險來拓印字帖。
為了使得自己的字帖賣更多的錢,他們就在拓印的時候故意用刀破壞某些字,然後在市場上流通買賣的時候,就在首頁寫上某某字無缺本,這樣經常可以賣的一個更好的價錢。
甚至有些人將原石拓印之後故意毀壞,然後自己再翻刻一個重新拓印,那麼這樣一來,他的碑石和拓印本就天下獨一無二了,更是個賺錢的「好法子」。只不顧過這樣做實在是可惡!
這是屬於故意的人為破壞,不故意的也有,這裡既有無知,也有不小心。
比方說歐陽詢的化度寺碑,在寺廟裡發現,當時發現的官員他是知道歐陽詢書法價值的,然後告訴寺內和尚好生保管,此中有寶。結果和尚貪財,鬼迷心竅,讓人把石頭砸開,結果碑石遭到損壞,歐陽詢的書法也遭到破壞而不清晰。是屬於人為的故意破壞。
另外,顏真卿的兩塊碑石——多寶塔和顏勤禮碑的命運實在是不同。雖然顏勤禮碑的立碑時間要晚於多寶塔,按理說多寶塔應該更不清晰吧。
但最後結果反而是顏勤禮碑最不清晰。原因在於顏勤禮碑一開始就被人拿去當做基址而沒有很好的保護起來,一直到近代民國時候才會被發現,所以不清晰。多寶塔比他幸運多了,在宋代就有拓本流傳,因而更是清晰無比。
總之碑石的命運也如同人一般跌宕起伏,坎坷一生,讓人不禁唏噓時間的力量實在是太強大,誰也抵擋不了。
1、時間,風吹雨打日晒
2、地點,或潮濕或乾燥的地方
3、人物,為學習、為利益而傳拓、故意破壞
贊同的朋友隨手點個贊啦。就2種:
第一是自然風化。
碑刻埋在土裡或暴露在地表,受雨水日照風霜的洗禮腐蝕出現自然風化剝落後形成一種斑剝殘破的效果,這種現象往往增加了其歷史滄桑感。
另一種是人為破壞。
人為破壞分無意和有意2種情況。人們在勞作、生活的過程中不同程度地接觸碑刻,從而不經意地對碑刻造成一種損傷。另外是碑刻在拓的時侯,為了保證自已的版本最具有全、齊、好的權威性,有人在自已拓過之後有意把碑刻上的字鑿掉一兩個,讓後來拓者出現少字或模糊不清的現象,這屬刻意破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