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獨處是什麼感覺?
我是心理諮詢師鏡心,雖然我所從事的是與人交流的工作,但我的心性卻是偏靜的,獨處是我的樂趣。
記得上學的時候,我最喜歡一個人在河邊消磨整個午後的時光,那種安閑、適意的感覺,至今想來依然令人沉醉。
清淺的時光難守匆匆流年,轉眼間已人到中年。每天晚上下班後,我都會開車去海邊吹吹海風,閉上眼睛,靜聽聲聲潮湧,把身心放空,享受片刻心靈世界純粹的安寧。
一群人遊山玩水,叫旅遊。而一個人面對蒼茫的群山與遼闊的大海,才能真正體驗到心靈與大自然的溝通和交融。
獨處,就是讓你心中喧嘩的世界安靜下來;
獨處,就是讓你起伏的心境平和下來;
獨處,就是你可以問候和面對最本真的自己;
獨處,就是你的思想與靈魂在對話!
我們太需要獨處了,我們太需要從緊張的節奏、繁忙的工作、喧嘩的人群中走出來,走向那一片寧靜祥和的心靈空間,緊緊擁抱自己的靈魂,訴說我們生活中的種種無奈和哀思。
獨處,讓精神的壓力緩緩釋放,讓我們體會了無牽掛的輕鬆;
獨處,讓心靈的面具暫時摘除,讓我們做回真正的自己;
獨處,讓生命得以沉澱;
獨處,讓思想得以升華。
在獨處的時間裡,我只有一個身份,那就是靈魂的歌手,詠唱著生命的本真!
(原創)喜歡靜靜的呆在一個角落,拋開世俗繁雜的驚擾。彷彿,凝固了歲月,靜止了時間。感悟靈與肉的交匯,思考生命的真誠人情的冷暖,強化生存的本能。
一個背影漸行漸遠,模糊了視線卻有故事留心間。塵緣若夢的困惑,借用獨處尋找寬慰的辭彙為情解脫,用虛偽的面具包裝對塵世的淡泊。誰又能懂偽裝背後的堅強所包含的苦澀。秋水不懂落葉的凄婉,夜風又怎知雲的哀嘆。他日雙影映斜陽,星月伴呢喃,也許今朝執筆寫寒涼,落寞獨倚窗。是歲月的無情還是轉身過於匆忙,一念天涯,回眸亦是海角。塵煙漸退,終究握不住傾城繁華,時光划過,徒留馨香幾許?靜靜的感悟人生。撫平不安的躁動和低落的情緒,凈化心靈幫助自己走出世俗的漩渦與內心的壓抑。人生並不孤單,只是被某一處陰影遮住了陽光的灼熱,而忽略了關心我們的那一雙眼睛。靜靜的聽一首歌,品一杯茶,在空靈幽雅的旋律中放飛思緒舒展心靈,拋開人情,釋懷心傷。當時光掠過髮髻,輕舞衣衫,抖落滿身微塵霧雨,所有的快樂和憂傷都無我無關。心如止水,隨遇而安。不提往事,不言悲歡。
假如你學會了獨處你將有什麼樣的收穫?
灰糖心理學 2018-08-14 13:25:54現在的人總願意在各種社交中消耗自己的靈魂,但卻從不把一點時間留給自己。總是對別人投向渴望了解的目光,卻不知道自己的真心所愛;你不知道你熱愛什麼樣的人,你不知道你熱愛什麼樣的事情,你不知道自己靈魂的歸屬。沒有一個能夠不依靠他人獲得你真正快樂的地方。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早已忘記了什麼是「獨處」。
(一),獨處是一個接納自己的過程
當一個人如果沒有辦法和自己相處,完全的接受自己。那他也沒有資格要求別人接受自己。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豐盈自己,擁有自己的獨處方式。只有這樣才不會被無聊與空虛侵襲,才不會總將生活的希望寄託於他人的陪伴與填充,才不會總在聚散離合中心懷忐忑。
(二),獨處是擁有一個有趣的靈魂的必由之路
我們總是分不清「有趣」與「逗逼」。他們的結果都是讓人感到喜悅,但是得到的回應卻截然不同,有趣的靈魂得到的是他們欣賞的目光,而一個逗逼,得到的可能是來自他人無盡的嘲笑。這裡面的核心元素,不是你講述的方式出現了問題,而是有趣的人他們的目的是讓自己開心;而一個逗逼他們的目的只是為了討好他人;而獨處是擁有一個有趣的靈魂的必由之路。有趣的人在獨處中收穫的是一種與自己相處之道,而逗逼感受到的卻只是無盡的無聊與寂寞,因為他的表演失去了觀眾。
(三),獨處是一個了解自己的過程
獨處,是沉澱自己最好的方式。你有時間去發掘自身真正而熱愛的事情,並能夠專註的將它做好,這些都是你在喧鬧中所無法達成的。獨處時,你不需要花心思去思考你的言語是否不讓別人感覺到不好,你不需要花心思去思考你的形象是否得體,你不需要花心思去琢磨他人的喜好。你需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清楚你要的是什麼,你渴望與什麼樣的人交往,你渴望什麼樣的生活,做什麼能夠讓你發自內心的喜悅。在過程中你就已經收穫到了屬於你的快樂。當過程值回票價的時候,成不成功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最後祝願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獨處時光,在其中收穫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獨處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安安靜靜地提高自己,讓自己變得優秀。
不用嬉皮笑臉地迎合別人,也不用刻意偽裝開心。獨處應該是自己和自己心靈交流的一個過程,坦誠、直率,也無案牘之勞形。
有句話說:「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獨,合群了才是內心的孤獨。」你是否經常會有這樣的感受:在和朋友狂歡之後會感到一陣莫名的空虛,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或者什麼都不想做,玩遊戲玩不進,看電視看不進,聽歌也沒心情。
獨處有時就會有這種莫名的煩躁,但可以找到一種形式來化解的,我獨處的時候如果煩躁,我就會練字,一個字一個字地寫,不知不覺地煩躁就消了。自然還有很多方法排解這種煩躁,比如塗鴉、填九宮格。
當然這種煩躁消除後,一切才是獨處的開始,可以藉此來提高自己,看書、寫作、聽歌、旅行、彈琴。找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來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哦。
古人把獨處叫做「修身養性」。洪應明《菜根譚》中有一句:「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卷天外雲捲雲舒。」大概就是獨處的一種境界。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竹籬前看花開,芸窗下聽蟬鳴。無色即至色,沉默乃絕響。心如日月明凈,身以繁花不傾,不因讒言而沸,不因微詞而冰,無故加之而不怒,卒然臨之而不驚。
只要自己喜歡就是美好的感覺,要是沒有不間斷的心理獎賞和補償是不可能形成一種行為習慣。獨自一個人可以讓自己能夠從容地反省和審視的機會,能夠讓自己做出比較明智的人生抉擇,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向。如果我們酷愛學習,那麼所獲得的知識和經驗不會比參與社交活動所得到的要少多少,某些深層次的領悟或許會因為時間和空間的寬裕,顯得更透徹更加直觀。
獨自相處為更多的人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環境,可以說每個人都喜歡獨自相處這個擺脫和緩解現實壓力的方法。一個人在獨處時,不用刻意偽裝和掩飾自己,可以更加輕鬆更加註意力集中的思考人生和生活。一個人在獨處時,可以做回真實的自己,可以放浪形骸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選擇自己喜歡或習慣的方式,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
獨自相處不過是將交流的對象從他人換成是自己,是一種理想的我和現實的我的對話,是主觀的自己和客觀的自己的溝通交流。這樣的行為和認知方式可以有效地平衡和縮小心理落差,找到更加符合實際的行為和認知模式。
獨自相處也是一種逃避現實的方式,由於有上述的原因極易為個體所接受和採用,久而久之會形成孤獨自悲的心理。所以獨處的時間和頻率也要有所自我控制,我們完全可以找知心的親人和好友相處來替代,在近距離的社交活動中同樣能夠得到與獨處相同的效果,而且得到的認知結果會更加客觀更加實事求是。
獨處的好處就是發現自己!
偉大的哲學家叔本華就是一個喜歡獨處的人,有一句名言: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喜歡獨處的人首先的好處是獨立思考。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候,大腦不受外界環境影響,想像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判斷力都會明顯提升。往往能夠洞察現實真相,領悟自然奧妙。
佛陀釋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的!當然是在獨處冥想的時候。
獨處是一個人的狂歡,社交是一群人的寂寞。這話一點不假,社交是人處於無聊和寂寞時的必要行為一群人的社交活動就是浪費生命,一個喜歡獨處的人是不願把時間花在無聊的社交上的,但是喜歡獨處並不反對必要的社交活動,只是一群人的社交確實是打發無聊和沒有意義的。
周國平《守望的距離》說明了我們不能完全脫離現實,但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認清現實而更加智慧的生活。
與現實保持距離就是獨處。但必要的社會活動還是需要的。人不可能離開群體而獨立的生活。人是群居動物,這一本性也決定了人必須融入社會融入群體,保證必要的衣食住行。
但是沒有獨處往往就沒有思考從而流於人云亦云和庸俗不堪。
所以最佳的生活方式就是必要的社交和較多的獨處時光。
結婚後,家庭瑣碎繁多,妻兒老小牽扯,很少有靜下來的時候。所以就更喜歡獨處的感覺。
一個人的時候,心是靜的,如新月初上枝頭,如空山鳥語啾啾,心曠神怡。沏上一壺茶,找一本自己喜歡的典籍,喝一杯,翻幾頁,神遊物外,神仙艷羨。
一個人的時候,靜靜聆聽心的聲音,回想一下一段時間裡做過的和即將要做的事情,復盤以前,運籌將來,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一切都顯得那麼簡單,遊刃有餘。
一個人的時候,或者什麼都不想,就靜靜地待著,打打坐,空靈自己,神交一下道祖先師,悟一下道真,提升一下自己,特別增智慧。
喜歡獨處是為了放下爾虞我詐,回歸自我,讓自己在紛紛擾擾的世界裡有一個寧靜的空間,可以自我修正,提升,為了下一次的高飛積聚一下力量。
只要試過,你一定也會愛上獨處。
。。。。。。悟心隨筆
你好,我是暖心理平台的諮詢師姚夢麗,謝謝你提的問題,喜歡獨處是什麼感覺。我想每個人在自己的生活經驗里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獨處的經歷,確實有一些人比較享受自己呆著,而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很悶。接下來我主要從心理學的一些常見角度做下分享哈,希望能給你以參考。 首先,從心理學上來說,一般認為人有四種氣質類型,分別是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鬱質四種氣質類型,每種氣質類型的人風格表現也很不同。氣質是個人生來就具有的心理活動的典型而穩定的動力特徵,是人格的先天基礎。比如像多血質和膽汁質類型的人就比較偏外向,不如粘液質和抑鬱質的人可能偏內向,更喜歡非社交類型的活動。因此,有時候喜歡獨處或者不喜歡與人交往有可能是天性裡面帶有的一種風格,不一定是後天才有的,也不需要用來評價好壞。 其次,對一些人來說,喜歡獨處可能同喜歡約人一起活動一樣,更像是一種生活習慣或能力,傾向選擇一個人來做很多事情或者活動,比如看書、思考、寫文章、聽音樂等等活動很多時候也都是需要獨自進行的。有的人喜歡享受這種獨處,喜歡一個人完成這些事情,而不用分一些時間和精力到溝通和交往上面。喜歡獨處也可能會體會到孤獨,不過孤獨並不只在獨處時才有。喜歡獨處也不意味著沒有親密關係或者重要關係,只是在維護關係的同時,也時刻給自己保留一些獨自的時間和空間。 如果你的身邊正好就有喜歡獨處或者經常獨處的朋友,也可以請教下他們具體是什麼感受,我猜想每個人的體會可能都不太一樣。以上分享,希望能給到你一些啟發。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姚夢麗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培養獨處的能力是童年時期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如果有時間讀獨處,他們就會有一種踏實的感覺,想像力會讓他們安逸舒適。
注意到,獨處並不意味著沒有活力,也不意味著與外界失去聯繫。
獨處能讓你更熟悉自己,不需要粉飾或者偽裝,只需要做自己就可以。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如果有大量的時間獨立思考,他們都會懂得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份理解是同理心的基礎。正因為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推己及人,他們就會學會如何對待他人。
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思緒翻湧。大腦處於放空的狀態,因為沒有外界的指令要求大腦作出反應。
然而,電子產品就會破壞人們獨處的空間。因為互聯網環境總是有外界的刺激,需要人們做出反應。
伴隨著社交媒體成長起來的孩子,常常會感覺到不舒服。因為他們感受不到自己。彷彿有一種天生的焦慮感,需要在網上去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覺。
他們總感覺其實是在構建一種虛假的自我。這種虛假的自我是他們認為別人會喜歡的。
由於忙於應付周遭的世界,他們沒有閑暇靜下心來了解自我。
如果孩子們沉迷於手機,沒辦法獨處,那麼同理心就無處落腳。如果孩子沒有同理心,他就不會明白,欺負別人造成了怎樣惡劣的影響,他就不懂得換位思考。
所以獨處是一個人回歸自我的時候。獨處對每個人都非常重要,無論你是一個內向的人,還是一個外向的人。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個人公眾號:李藤新一
我在這裡等你來
朱自清說:「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
獨處可以專註地做一件事,比如讀書、寫作、養花、品茶、觀雲、沉思。
獨處也可以「無所事事」,法國哲學家盧梭就經常進行「一個孤獨散步者的遐想」。
獨處也可以放空心靈,進入如老子所描述的狀態——「致虛極,守靜篤」。
獨處中,我甚愛沉思。
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
沉思,讓生活真正為自己所擁有。
都說旅遊充實生活,豐富人生,可有時旅途歸來我只覺得勞累。
出發前的那些問題,還紋絲不動地窩在心裡,山山水水並沒有給它們半點觸動。
一場沉思,或回憶過往,或暢想未來,或反思檢討,或嚴密求證,都直面內心,慢慢打理思緒,往往多有所獲。
及至豁然開朗,回收思緒,才發現雖未走出屋室半步,精神上卻感覺經歷了很多。
帶著沉思的收穫走上街去,面對現實,無形中感到更自信、更有力量!
推薦閱讀:
※朋友要自殘怎麼辦?報警嗎?
※如何改變內向,自卑的性格?
※是什麼事情改變了你的愛情觀?
※如果一個人天生又瞎又聾,還沒有觸覺,那麼他會不會覺得世界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