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網上有這麼多「明粉」?


在蒙古帝國肆虐亞洲時,南宋依舊堅強抵抗著,甚至還幹掉了蒙古帝國的蒙哥。

可惜腐朽到骨子裡的南宋根本抵擋不住蒙古帝國的侵略,在最後的崖山之戰中,南宋失敗滅亡。

蒙古人在中華大地建立了朝代,是為元。元雖然有些地方被漢化了,但是仍然改變不了當時他們是胡人的本質,其殘暴的統治立馬引起了漢人的不滿。

其中,最讓漢人受氣的就是蒙古人的初夜權!

也就是說,一個地方的漢人女子成年後的第一次必須由蒙古人來破!你說這當時的漢人竟然能忍!?或許是韜光養晦,見當時蒙古帝國的軍力實在太過強大,自己先療養療養。

休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果不其然,蒙古人統治下的中國不到一百年便土崩瓦解,不文明的胡人是無法長久統治中華的。這個時候,南方各大起義軍紛紛反元,最出名的就是朱元璋了。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大致是指家裡老八的意思。朱元璋這個名字是有更深的含義的,朱元嘛,其實就是誅元朝,朱元璋,就是干翻元朝的利器(大致可以這麼理解)

朱元璋稱帝後很快就把蒙古人趕回了北方,給漢人吐了一口惡氣。而且朱元璋雖然整個人有點小昏庸,甚至有點殘暴(對付官員,尤其是貪官)但整個人非常親民,深得民心,百姓都願意跟他一起來反元。

而且朱元璋統一中國後開始北伐,打算除掉元朝,永絕後患。最後,不可一世的大元,也就分裂了。

這是明朝招人喜歡的一點: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另外就是 天子守國門 了

看上圖明字的位置的變化。這是指遷都。為了更好乾元朝分裂後的那些蒙古部落,明成祖遷都北京。看看當時北京的位置,離敵人多近啊,這就是天子守國門。

然後就是君王死社稷。

明朝後期,宦官亂政,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明思宗崇禎儘管有中興的志向,奈何大明氣數已盡,又正巧碰上小冰河時期,糧食收入少,餓死不少人,大明也是盡失人心。最後,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殺進了北京。

崇禎知道大明真的要完了,又聽說李自成非常色,就把妻子女兒都殺了,之後在皇宮後邊的老歪脖子樹上,不聽王承恩的話上吊自殺。

崇禎在自縊前說過這樣一段話:「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可惜啊可惜,大明王朝就在崇禎這一弔,就此結束了。

明朝雖然不富有,但有一顆不屈的心,網友將漢唐明三朝稱為強漢,盛唐,剛明。

這就是為什麼明朝那麼受大家歡迎的原因了吧。

不過也有一些很傻x的明粉,完全就是意氣用事。


一、對異族統治的抵觸。大明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明亡後,許多漢人都保留著對故朝的懷念之情。滿清入主中原,強令漢人剃髮易服,並製造了諸如揚州十日的大屠殺,這更加激起了廣大漢人對清廷的反抗與對故明的思念,江湖上出現了許許多多反清復明的組織。辛亥革命後,滿清在中國的統治結束,漢族人民不再受到異族的壓迫,漢族的尊嚴與自信得到了一定的恢復。當年,孫中山提出了三民主義,其中有一條是民族,它的涵義便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而且孫中山還率領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官員去南京孝陵祭拜了明太祖。如今,中國人口的主體是漢族,所以在面對明清那段歷史時,自然而然地出現了許多明粉。

二、明朝獨特的魅力。大明二百七十六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我想許多人成為明粉可能就是受了這句話的影響。的確,明朝當年國力強盛,腰杆子很硬,底氣很足,真正地以一個天朝上國的姿態示人,大明的皇帝也是很勇敢,很有氣節的。明成祖將首都從富庶繁華的江南都會南京遷到了隨時有敵人侵擾之危險的邊關重鎮北平,就表明了其與大明疆土共存亡的決心,之後,明思宗堅守北京,在李自成的闖軍攻破北京城後自縊於煤山。明朝皇帝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一點使明朝對人們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而其他的朝代如漢、晉、唐、宋、元、清等,在這方面沒有一個能與明朝比肩者。

三、明朝時的中國是當之無愧的亞洲老大,其國力強盛,為封建社會之最,鄭和下西洋便是最好的體現。而且其藩屬國眾多,這使許多中國人都產生了民族自豪感。而當今中國發展迅速,綜合國力日益增強,更是增強了民族自信心。人們希望中國能夠回歸從前那樣的地位。所以,大量明粉的出現其實是中國人對輝煌歷史的留戀和對中國走向強盛的強烈期盼。

四、當然了,有的人成為明粉,也是因為受其所喜歡的某個明朝人物的影響,所謂愛屋及烏。明朝出了許多偉大的人物,其中最傑出的便是大思想家王守仁,其影響力一直延續到了今天。筆者雖不是明粉,但對陽明先生確是相當崇敬的。

總之,網上出現大量的明粉,是歷史原因與現實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算是對最後一個漢人王朝的一種特別的紀念吧!


這個很好理解,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與其說現在有很多明粉,不如說是現在滿屏的清朝辮子戲有關,處處歌頌滿清的功德,滿清皇帝個個勤政愛民,滿清的百姓生活得都很幸福……殊不知,物極必反,當現在網路這麼發達,人們在了解了真實的明朝和清朝的實際情況後,對滿清變得越來越厭惡,對明朝變得越來越喜歡!漢人被滿清統治,被迫剃髮易服,為了反抗滿清的暴政,漢人以及其它各民族被殺了幾千萬之多,整過四川被屠省,才有後來的湖廣填四川,那時的中原大地,簡直就是人間地獄……可是現在滿屏的辮子戲,處處為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順治,康熙,雍正以及乾隆等歌頌功德,即便是被滿清當作所謂的」康乾盛世」,其實根本就不存在,那時候老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更別說滿清的其它皇帝了。反觀明朝,即便是被後世所詬病的萬年皇帝,幾十年不上朝,卻依然把國家治理得僅僅有條,百姓生活富足,還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還有明朝」不和親,不配合,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是其它任何一個封建王朝都無法做到的


明朝有近代精神,是漢唐後又一個文明運動周期的帝國正朝,是半近代化社會,為中國從皇權社會走向民權社會打下了思想文化基礎,也為中國走向工商業文明打下了基礎。所以,你仔細研究,會發現近代文明的很多因素,我們今天社會的很多方面理念、學說在明朝時已經有雛形了。

民自為市,就是市場經濟。出自明朝中期邱浚《大學衍義補》,「大抵民自為市,則物之良惡,錢之多少,亦以通融,准折取捨。官與民為市,物必以其良,價必有定數。又有私心詭計,百出期間,而欲行之有利而無弊,難矣。政不若不為之愈也」。民自為市,就是自由市場,但是,邱浚又認為政府應該適當管理調市。這就極有市場經濟又宏觀調控的現代經濟思想色彩。

工商皆本,一改傳統以農為本,中國從經濟到經濟思想,近代化了。

會通西學,中國會通西學從明朝徐光啟開始。

民權啟蒙,泰州學派,批判君權,主張眾治。

海戰思想,《籌海圖編》等已有近代化海戰思想雛形,提出御近海、固海岸、嚴城守的海防戰略理論,並繪製沿海地圖。

經世致用,發展實學,科技實學。


為什麼三國有這麼多愛好者?因為有《三國演義》。

為什麼網上有這麼多明粉?因為有《明朝那些事》。

一部好的通俗歷史讀物能讓很多人先入為主地產生很多印象,我們先不討論明朝是否強大,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很多人是看《明朝那些事兒》開始對明朝產生興趣,並通過這本書比較詳細了解明朝歷史的(初高教科書的介紹既無趣味也不詳細,和這本書比起來無任何優勢),而恰好,作者當年明月對明朝是非常推崇的,而且能自圓其說,所以很多讀者也被代入了這種思維。

至於這種推崇對不對,見仁見智吧。有人說項羽勇猛,有人說項羽殘暴,角度不同,結論自然也不一。但需要指出的兩點是:

1.《明朝哪些事》不是歷史著作,其中也有很多錯誤。當然,這不影響它的可讀性,我也很喜歡看,而且看過三遍,所以一碼歸一碼,沒必要非粉即黑。但支持明朝強大的觀點也好,反對也罷,重在拿真材實料的史料和學術著作論文進行討論,而不是做無意義的「撕逼」。

2.喜歡明朝也好,討厭也罷,作為個人觀點,都可以存在,誰也沒資格不讓誰說話。可以反對別人的觀點,但要捍衛別人發表自己看法的權利——很多人本身的觀點還不知道是對是錯呢,就是容不得異見,這是不理性的行為,也是沒意義的討論。


明朝畢竟是中國帝制時代最後一個純種漢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所以喜歡明朝的人多一點也不奇怪。

另外明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整體上追求效率和公平的朝代。歷朝歷代都沒有實現的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明朝實現到了相當的程度,朱元璋的五子和十二子都因為獲罪而死。更多的功臣和官員因為獲罪而獲得相應的懲罰,這是中國歷史上法律距離平民和貴族都極為接近的時代。一句話,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追究官員責任到底的朝代,我們不能說沒有後路,沒有請託,沒有關係人情,但是明朝,這些因素一定是最少的朝代。明朝第一次極大了拉進了貴族和平民的距離。

明朝國力強大,鄭和下西洋就是一次炫耀國力的舉動。明朝可以一邊北征一邊南伐,疏通大運河,編纂永樂大典,這些事情集中在一個朝代,是一個奇蹟。

明朝從平民徵收的稅比較少,因為稅率低,例如商業稅才三十分之一,夠低吧。

當然更多的人喜歡明朝是因為討厭清朝,這是兩個容易研究的朝代和容易戲說的朝代,所以老百姓最願意討論。清朝使得中國從世界頂級強國淪為平庸甚至貧弱的國家,這是一些愛國的人都難以越過的思想障礙。

有多少人在歷史課上反感清朝尤其是清末那段歷史?


明粉絕大多數都是蔣糞遺渣,表面上歌頌明朝,其實是含沙射影。但蔣介石最終不符合明粉的美好願望,他即沒有一刀捅死宋美齡,也沒有弔死在雨花台。


認真去認識明朝,特別是明朝滅亡的原因,可以樹立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堅定信心。中國文化本身具有開放與進取的精神,創新與進步的能力從不缺乏,尤其在明朝中後期體現的極為明顯。

明代之所以受人尊重,就是因為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在明代有了很大的進步(心學等)。我們要實現復興,首先就應該在原有的文明基礎上繼承和發展。

當然,這並不是說要把某些古人先賢當做聖人,去一板一眼的遵守教條,而是要恢復文化的開放,以及自信、包容的進取精神:恢復那種匹夫不可奪其志的傲氣、君子和而不同的寬容、海納百川的心胸,還有那種為往聖繼絕學、為為萬世開太平的雄心。


崇禎十五年,海寧縣令因行為不檢,惹得當地讀書人不滿,因此發起了揭批縣令的運動。曾有上官想要包庇縣令,但按明朝規矩,讀書人只要取得生員資格,官員無權隨意責罰,最終鬧到皇帝那,縣令和包庇他的人全被免職。

明朝時,這樣的事不是個例,很多時候官員才是如履薄冰,而讀書人和老百姓才是盛氣凌人。明末馮夢龍就曾做過縣令,其修纂的地方志中就曾記述過前任縣令因「以儒生鼓噪解任」的事。而類似的情況,在「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清朝簡直是無法想像的。

明中後期,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在思想、科技、文學、藝術最為絢爛的時代,湧現出許多如徐光啟、王夫之、方以智、湯顯祖、王陽明等熠熠生輝的名字,如此,明朝的滅亡怎能不令人感傷嘆息!?


因為清朝的第一大帝康熙皇帝對明朝開國皇帝的評價就是「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將從蒙古人殖民下統治分崩離析的國家變成東亞第一強大帝國,政治上比宋代更開明,軍師上火器科技的普及屬歷代之最,社會文明滿清三百年都未達到明末的水準,朝鮮在被日本吞併之前一直在私下沿用明末崇禎的年號,其他的更多了,這樣的朝代出幾個粉有何驚嘆之處?


推薦閱讀:

明朝與清朝,反覆被網民對比的兩個朝代
幾個有別於歷史書的事件認識
同光中興和大清滅亡關係
中國人與北緯三十八度線(上)

TAG:明朝 | 中國古代史 | 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