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外國作家多直接用自己的名字,中國作家多用筆名?


【一句話答案】佩所阿了解一下?

外國作家用筆名的也很多吧。覺得外國作家不怎麼用筆名可能只是引進時翻譯的問題?比如卡夫卡這樣20世紀首屈一指的作家生前在發表作品時用的也是筆名啊(或者說假名、化名)。

比起固定的筆名來說,外國作家可能用假名、化名比較多,例如卡夫卡用假名的原因有來自父親和家庭不願自己走文學道路的顧慮。或者著名的勃朗特姐妹,最初在出版詩集的時候也因為女性身份屢屢受挫,甚至當時的桂冠詩人騷塞回信:「文學不能也不應該是女性的事。女人在她們所承擔的義務上花的時間越多,她們就越是很少有空閑去搞文學,更談不上什麼造詣和再創作了。」因此勃朗特姐妹在出版詩集的時候才採用了三位男性的假名,即使後來的《簡·愛》和《呼嘯山莊》也是用的假名出版,小說獲得巨大成功後,三姐妹才公開身份。

(勃朗特姐妹)

至於假名最誇張的可能是佩所阿了。佩所阿死後才被發現存有25000多件遺稿,由72個異名創作,並且佩所阿的異名不僅僅是不同筆名,每個異名都是一個人格,有不同的身份、履歷、性格,用不同的語言寫作。也是牛到不行了。

(佩所阿本人也是非常英俊的)


楊早講史,不一樣的回答


所謂筆名,指的是作家發表作品時,不使用真實姓名所署的假名。

首先,作家本名是現實中採用,而作家尤其是小說家創作時,是在文字中構建一個全新世界。用筆名時,便於進入創作狀態。

其次,作家最初出道時可能不成熟,最大概率遭遇「退稿」,為了不給本名帶來麻煩,就用一個筆名。

比如,外國作家羅琳《哈利波特》系列,簡·奧斯丁《諾桑覺寺》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梅爾維爾《白鯨記》、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國內作家阿來《塵埃落定》、麥家《解密》被退稿17次、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後,幾乎所有成名作家:余華、莫言、賈平凹、王安憶、蘇童等,最初作品因為不成熟或者不出名,遭遇多次退稿。後來越寫越好,越來越出名,退稿率才降低。

而且有些爭鳴內容,或者不成熟觀點,如果用作家本名可能會引起負面影響,而使用筆名參與爭鳴,有助於學術探討,參與者不會因為作家名氣而「失聲」。

第三、和作家所處的時代認知有關係。

比如,中國古代以詩文為尊,寫小說相對很LOW,很多作家為了生存寫小說時,就不得不用筆名掩蓋。比如,《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水滸傳》作者施耐庵、《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等,真實作者到底是誰,學術界有爭論,目前這些作品只是為了方便,考證出來的大部分人認可的作者。

第四、和作家環境有關係。

比如,五四時代鬥爭激烈,環境險惡,尤其是批判時局的作家,魯迅就用過100多個筆名,郭沫若、巴金、茅盾等用過幾十個筆名的作家很多。

有的作家成名後,還會換另外一個新的筆名,目的是為了突破自己,不讓讀者因為作家本人名氣而購買。比如,著名的《哈利波特》作者,英國作家J.K.羅琳,成名後寫的首部成人小說《偶發空缺》,和之前浪漫主義的寫作手法與語言風格完全不同,以嚴肅的、現實主義的筆調,描述了英國一個小鎮因一位議會議員的突然逝世而引發的各種心情。作家希望讀者忘掉「羅琳」這個名字。

再說題主所提到的「外國作家」很少用筆名,這個是誤解。外國作家同樣使用筆名,只是相對來說,中國讀者更熟悉中國作家筆名。

著名的經典劇作家莎士比亞,就是一個筆名,而且是一個跟小明一樣路人名字,本名叫什麼,已經無法查證了。

比如,司湯達本名亨利.貝爾、歐.亨利本名威廉.西德尼.波特、喬治.桑本名奧羅爾.杜班、伏爾泰本名弗朗索瓦.阿魯埃、高爾基本名阿列可塞.馬克西莫維奇.彼什柯夫、馬克.吐溫本名薩繆爾.蘭亨.克里曼斯。

大宋三郎:每天穿越採訪歷史人物!


感謝邀請。

我想,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在中國,作家有使用筆名寫作的傳統。事實上,在中國,不僅文人會有不少稱呼,比如名、字、號,等等,即使是普通人,也從小到到,也往往會有不少名字,如名、字、曾用名等。總之,中國人有喜歡起名的傳統,所以,一旦決定為文,替自己起個筆名,又文雅,又別緻,一般文人雅士就都樂此不疲了。

第二,在中國,由於時代經常處於動蕩之中,導致文人有時候只是想借文章傳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和主張,而並不想讓人真正了解這篇文章是誰寫的,目的就是不想讓自己成為犧牲品。這一點,恰好解釋了像魯迅、茅盾、夏衍、巴金、蕭紅等人使用筆名發表文字的關鍵所在。比如魯迅,經過後來學者考證證實,他一生使用過的筆名,多達一百多個,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筆名,當時使用的目的,就是不想讓人知道,寫文章的那個人,就是魯迅本人,這樣,一方面是方便媒體發表,二來也是為自己的安全著想。

第三,必須說明的是,其實在國外,不少作家也使用筆名,比如美國作家傑克.倫敦,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還有早期的法國女作家喬治.桑等等,這些作家常用的、最廣為人知的名字,其實都是筆名。所以,也不能籠統地說,外國作家就不用筆名發表作品。不過話說回來,這些人使用的筆名一般都比較固定,不像魯迅那樣,經常打一槍就換一個筆名,也算是極致的做法了。


這個問題呢,也不盡然,其實國外也有很多作家有自己的筆名,我們看看都有哪些比較有名的外國作家用的是筆名呢?

司湯達

法國人,原名馬里-亨利·貝爾,寫就《紅與黑》的時候,並不被法國輿論和文學界看到,反而在德國的聲望很高。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是經典一定是會傳承的。

馬克吐溫

真實姓名是薩繆爾·蘭亨·克萊門,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他的代表作《百萬英鎊》《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

歐·亨利

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美國短篇小說家、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創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讚美詩》、《最後一片葉子》。

伏爾泰

本名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伏爾泰是他的筆名,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著名學者、作家,代表作《哲學通信》《形而上學論》《路易十四時代》《老實人》等。

三島由紀夫

原名平岡公威,出生於日本東京,,是日本當代小說家、劇作家、記者、電影製作人和電影演員。 主要作品有《金閣寺》、《鹿鳴館》《豐饒之海》等。

高爾基

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姆維奇·別什可夫,前蘇聯作家、詩人,評論家,政論家,學者,我們以前語文書里的《海燕》,想必大家都還記得吧。


打個廣告,更多關於古龍,關於武俠的有趣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魚山坎坎讀古龍。


謝謝邀請。

國內和國外的作家都有取筆名的例子。

在一開始,小說在 中國文學界,特別 不被看好,屬於 末流。

末流,就是正兒 八經的文人,都不碰的東西,覺得俗。

到了 明清時期,人民 懶得看詩詞,也看不 太懂,就需要些 有意思的故事,來讀著解悶。

正經文人為了賺錢糊口,也開始寫小說。

再加上,各種原因的封殺,文人為了面子 和不被牽連,開始用 筆名。

民國的魯迅,寫了很多 針砭時弊的 文章,所以也用 筆名。

後來慢慢,就成了個傳統。

至於外國,還真有不少人用筆名。

維多利亞時期 的小說,你知道作者 的真名真姓啊?

還有著名的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原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 ,原意為「水下 兩英尺」,因為馬克吐溫,早年做過 領航員,所以取 這個名字。

高爾基 就不叫高爾基。

也有 別的原因,那就是 叫著好聽。你叫王陽明,肯定比叫王守仁 順口對吧?叫著 敞亮。張恨水,巴金,曹禺,多好 聽啊。

其實筆名,是有很多複雜原因的:避免文字 紛爭,對自己觀點 的不自 信,等等原因 無法一一列舉。

大體 成因,就是這 樣了。


中國文化多深啊,可以千變萬化。外國人文化淺,只能有啥說啥。


不是啊,中外作家中許多人都有筆名。外國作家,如司湯達、高爾基、勃朗特姊妹等都有筆名;中國作家就不舉例了。

作家為什麼要給自己取筆名?

一是因為各種原因不能或不想以真名發表作品,二是借筆名表明自己的一種態度、追求等,三可能就是遵循傳統習慣了。

再說中國作家。

在古代中國,能接受較好的文化教育的人絕大多數都是貴族,能有機會接受較好文化教育普通人極少。再則,中國古代的文人受教育的目的一般都是出仕,而沒有機會出仕的文人才會歸隱山林做個隱逸之士,一開始就立志做個隱士的文人就更少了。

做了官的文人就必然要受到身份和立場的限制,就不能隨便寫文章發表自己的觀點,但他們又有話想說有情緒要抒發,怎麼辦呢?取個筆名顯然就是最好也是自然而然的選擇了。筆名就代表了官員身份之外的自己,以筆名發表的各種詩文其中的觀點和情緒只代表了作為文人他們的觀點和情緒,不代表官員身份的他們。

有人說,這樣做不是自欺欺人嗎?確實。但好在我們的老祖宗一早就以詩文來「美刺」優良傳統,這個傳統限制了統治階級隨意以詩文誅心定罪文人,保護了廣大文人。當然也有人不顧這個傳統,但最終都受到了後人的唾棄。比如宋朝的「烏台詩案」和清代的「文字獄」。

以上說的主要是做了官的文人,再說沒能做官或不再做官的文人。這些文人也喜歡給自己取個「號」,或多個「號」。這些「號」或是表明某種志趣,或是表明某種態度,又或是表明某種情緒等,比如「青蓮居士」「東坡」「老殘」……有的文人對自己的號做了說明,有的沒做說明,但結合其詩文和生平也不難明了其何以要取那個或那些號。

最後到現當代,文人給自己取筆名主要也就是因為上面的提到的原因。此外,附庸風雅、顯然個性、吸引眼球等,也是有些文人取筆名的原因吧。


我是一個衣民年過甲子有四讀了沒幾年就算掃盲生吧現在孩子都大,閑在家喜歡吟詩,塗鴉,,這樣就性情舒暢,也是傳統的影響。就說我的微信名也夫是山野村夫的簡寫,這樣含蓄。另一個是丁塵,二字,人在宇宙間就是一粒微塵。裡面含杜甫的二句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頂去頁小加土;。以些二句勉勵自已而以。一點拙見,拋磚引玉,賜教斧正。


感謝相邀!我簡單分析1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幾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為之奮鬥,拼搏,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蹟,令人刮目相看,正是因為有這麼多優秀的人用他們的思想去帶動大部分看不清事實的人,發自內心的呼喚引起共鳴,煥起不明事實真相的人,教會他們如何自我保護,如何抵抗侵略破壞我們國家領土的完整,清朝政府的昏庸腐朽不抵抗的政策,使全國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衣不蔽體食不裹腹,怨聲載道,自然就會鬧事,為了更快的給政府施加壓力,不能用真名而用筆名反映當時政府的腐敗昏庸,還能保全自己一家的平安,所以才會有一批批文人墨客產生,對中國的歷史發展有很好的推動,同時也能激勵人們的行為,有正確的方向而努力奮鬥,所以用筆名。2外國的歷史環境人文觀念跟中國的不同,沒有那麼複雜,所以用真名。這只是我個人的理解。


中國人習慣隱藏在面具下去講大實話,就像外國人寫《皇帝的新衣》用孩童出來說是童言無忌一樣爆笑登場,然而,中國人用筆名比這更可以直白一些,直抒胸臆……萬一有事可以金蟬脫殼,撇開一切都和自己無關


推薦閱讀:

《傲慢與偏見》作者是誰?
上聯:雲尚高處有人家,如何對下聯?
如何讓後人知道我們曾經來過這世上?

TAG:郭沫若 | 文化 | 莫言 | 卡夫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