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約瑟難題」是什麼?該如何分析?
李約瑟(Joseph Needham)是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中國古代科技史的權威,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生物化學家。在李約瑟的一生中,他享有著眾多的榮譽和頭銜,其中,尤為特殊的一個就是中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在二戰期間,他被英國政府選派到中國開展考察並給予人道主義幫助。在華四年,他更為深入地了解了這個神秘的國度,結識了許多有才華的中國朋友,極大地啟發了他從自身專業領域對中西文明的比較、融通進行深刻的思考。1948年,歸國後的李約瑟著手開始《中國科學技術史》的寫作,在這部鴻篇巨著中,他談及了中國天文、地理、物理、化學等方面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一些對中國社會尤其是科技發展影響深遠的問題,這些問題被稱作「李約瑟難題」或「李約瑟之謎」。
(李約瑟)
「李約瑟難題」的主要是在思考這樣兩個問題:「為什麼現代科學沒有在中國(或印度)文明中發展,而只在歐洲發展出來?」以及「為什麼從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15世紀,在把人類的自然知識應用於人的實際需要方面,中國文明要比西方文明要有效的多?」。總的來說,其核心旨在引發人們的反思:曾經取得科技成就無數的中國後來為何遠遠落後於歐洲?
實際上,「李約瑟難題」並不是李約瑟率先提出的,此前早有討論。早在18世紀來華的傳教士們對此就提出了疑問,並由此引發了歐洲學者如伏爾泰、孟德斯鳩、萊布尼茨等人的討論,但這些問題在當時的中國並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和思考,更遑論回應了。直到1915年,在美留學的任鴻雋才發表了一篇《說中國無科學之原因》。七年後,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馮友蘭也在《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學:對中國哲學的歷史和後果的一個解釋》發表了他的看法。1931年,魏特夫在他的著作《中國經濟和社會》中專辟了一個章節作回答,李約瑟正是深受其觀點的影響。
(周恩來接見李約瑟)
迄今為止,儘管有無數學者都嘗試對「李約瑟難題」做出不同角度的解釋和回答,但思考得最為深入的還是李約瑟本人。1969年他出版了《文明的滴定》一書,收錄了他在1944年到1966年發表的八篇論文。此書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的基礎上,借用了化學反應中「滴定」的概念,以解釋中西方文明在科技發展歷程中產生的差異。
李約瑟在回答中,十分注意區別了「古代科學」和「現代科學」的概念,駁斥中國的「無科學論」和「中國歷史停滯論」,他認為傳統中國社會並非是停滯不前的,它一直在呈現一種持續性的進步,直至歐洲的文藝復興、科技革命等大變革催生了現代科學後才落後的。因此,他認為馮友蘭等人的論文題目(《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學?》)甚至是錯誤的,他充分肯定中國傳統科技的成就。此外,他還排除了漢語不利於科學表達、中國勞動力充足、缺乏實驗科學傳統和時間觀念這些因素是導致中國科技在明清時期走向衰落的原因。
重要的是,他進一步指出了現代科學未誕生在中國的根源在於制度。古代中國實行的是官僚封建制度,這一制度使中國比同時期的西方國家能有組織、成體系地開展科學工作,如由官府管控工匠的製造和興修水利工程等。但是,這也由官方完全地壟斷了科技發明的權利。同時,李約瑟認為商人是現代科學產生的重要社會基礎,而在官僚封建制下,商人階層是受到打壓的,科學的創新動力也因此受到了限制。
李約瑟代表作《中國科學技術史》)
「李約瑟難題」不只針對中國,而是對中西方文明共同的叩問,是融合中西文化的努力。這一難題並不存在所謂的標準的答案,但卻有著無限的學術價值和強烈的現實關照。也許,以史為鑒,啟迪我們生活在多元文化的今天要善於學習,富於創新才是「李約瑟難題」的真正題中之義。
參考文獻:
(英)李約瑟著,張卜天譯:《文明的滴定——東西方的科學與社會》,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
趙軼峰:《李約瑟難題與明清社會——讀<文明的滴定>》,《古代文明》2017年第11卷。
首先,李約瑟提出的為什麼中國近代落後,確實是一個需要人類共同思考的問題。因為按歷史文明,歐洲,希臘是古老文明,亞洲是印度中國和非洲的埃及,但是,這些古文明國都沒有延續領先到今天,這就是一個謎。
如果,除去一些文明古國如,埃及,希臘,印度有過文明斷層這個因素之外,只有中國是沒有文明斷層的一個大國,那麼,「按道理」中國這麼好的文明應該,是最有道理最先成為從文明古國進化為現代文明國家的啊,所以,這裡面不能不有一個為什麼?
事實上,中國文明你不能不承認「實驗科學」是不充分的,起碼沒有持續的實驗科學家一代又一代的產生,這是與歐洲文明不同的發展模式。
其實,中國對商人的抑制,從漢代開始,一直到清代沒有絲毫的兩樣,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也形成了高度穩定的經濟慢速和高度精神文明的社會,我們晚清時代,優秀的政治家都是世界一流的人物,我們學習西方技術也非常容易,但是,這些東西都不是國家高度重視的,晚清一定要滅亡,這是一種制度的破產。
但是,中國又不是一個沒有商人的社會,僅僅把商人作為很底層的族群政治制度,就足以扼殺社會的創造力。所以,即使中國有造紙這樣古老的文明,但是,除了自己享用,並沒有產生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利好。中國的造紙技術,基本就是普惠於世界的紙文明了。中國的絲綢也一樣,先進的技術沒有帶來任何巨大的世界變局。
但是,西方不了解中國的是,中國的智力非常好,因為,中國人的智力運算非常發達。所以,我們在非常落後的條件下能夠快速趕上世界先進水平,這恐怕也是李約瑟沒有思考的。
李約瑟是從另一個側面思考了中國人究竟有沒有希望。
李約瑟難題非常重要,他是對整個世界提出的問題。如果不能找到準確的答案,每一個地區和國家,甚至整個世界的科學發展都會慢慢減速停滯,甚至倒退!中國明清發展停頓的問題,必須要引起所有人的重視!否則,我們永遠擺脫不了地球對我們的束縛!
「李約瑟難題,由英國學者李約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提出,他在其編著的15卷《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正式提出此問題,其主題是:「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1976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稱之為李約瑟難題。」
科學和工業為什麼沒有出現在中國?類似的,為什麼中國培養不出頂級人才?可以先從歷史長河中看問題。1.歷史。工業革命的發起,是紡織機械的出現。然後,就有了解放土地,讓人們從農奴變成自由的工奴。擴大流通。中國在歷史上也開始出現了作坊,機械化,不同的地方在於,中國是中央集權的統治。不像歐洲領主模式。2.人性。中國人骨子裡的不願意改變。別人有新發現,首先就是反對。不管對不對,就是不信。這個情況歷史長河裡非常多。造紙術,指南針,火藥都是如此下場。更前的機關術,傀儡術,也就是機器人。同樣下場。道家的靜學也是如此被排斥。當西學被當成義務教育,變成考試製度後,人們才會積極的搶奪。而中國出現絕世天才的比例也高於其他國家。只是能活下來已經不容易,能發揮優勢,成長起來的就太稀有了!大眾不支持,沒有存活的空間,從上又沒有好的渠道,人才一片片的被同化。所以,中國這些客觀條件,讓中國穩定,卻無法拔尖。所以,我們的改革要在改變自己身上下功夫
簡而言之,"李約瑟難題"就是工業革命為什麼沒有在中國發生?
李約瑟系統地研究了中國的科技發展史,著有《李約瑟中國科技史》,中國在過去的數千年里科學技術和發明異常發達,遙遙領先於世界。結果(第一次)工業革命卻沒有(首先)產生在這塊土地,這個問題困擾學界,一直無法得到令人信服的解答。
為什麼工業化的革命沒有最先出現在發達的中國,而是出現在了十七世紀的西方,特別是文藝復興之後的歐洲?
推薦閱讀:
※量子計算髮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怎麼才能用簡短的文字寫出好的廣告內容?
※為什麼物聯網需要人工智慧?
※有沒有《魔卡少女櫻》各種頭像分享?
※解救「中國互聯網發展瓶頸」,華為雲EI接管了西二旗的紅綠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