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社會,寫詩的人比讀詩的人還多,如何讓中國現代詩歌快速發展?如何讓詩歌商業化?
詩歌與商業化
文/大悔憶智冰
如何讓詩歌商業化?這個問題提得非常愚蠢。
詩歌和商業水火不相容,還「商業化」!致力於詩歌商業化無異於讓詩歌變味,走向死亡。
商業是形而下,實打實的鈔票;詩歌是形而上,是想像與情感與靈感,不可捉摸。商業是遵從市場的算計,詩歌是心靈的自由。商業是求富,詩歌是求美。商業有欺詐,詩歌唯求真。商業有惡,詩歌唯善。商業有用,詩歌無用,無用之用。商業人士和詩人都需要天才,不是想有就有。詩人於商業,就是兒童,就是弱智,弱智兒童。人一實際,一商業,就做不成詩人。
寫詩的比讀詩的多,是人類社會的發展使然,是時代使然。過去人類的精神食糧是紙質刊物,是詩書畫,現在是圖像與視頻時代,很直接,不需要想像力。科學技術打敗了文學藝術。環境、資源的現狀與未來讓人類失去詩意,人工智慧、大數據讓想像與抒情尷尬。過去是詩人用想像創造美女,現在是要她多美她就多美要她怎樣她就怎樣的美女機器。物質空前地豐富了,生活空前地奢靡享樂了,人類的精神世界卻空前貧乏了。
詩歌也是人類的痛,而現代化的生活是無限度的舒適。
我有一首詩,叫《光滑的生活》,從光滑的門把手到光滑的瓷磚到光滑的玻璃窗到光滑的手機!
最後,詩歌是很寂寞的事,是很個人的事,無從商業化。
人類在,詩歌就在。儘管詩意越來越稀薄,有一種人,叫詩人。
首先回答你一個問題:寫詩的人能夠真正獲得認可的只是鳳毛麟角,換句話說也許更明白一些:現在大部分的所謂詩人只是自我感覺是個詩人,但其作品和氣質距離詩人千山萬水,充其量算個冒名詩人。
詩歌,其實這是個最直接、最籠統的表達方式,統而概之攏而蓋之,敢於表達或者長於表達的,都可以列於詩人序列,詩人之於今日,更多的是一種自我吞吐自我肯定。
不客氣地說,全國規模的詩人集會參加了若干場,號稱詩人的簡直汗牛充棟,不可計數,大多以自身感悟為藍本,寫了拉拉雜雜不下若干篇幅,但在外人看來,只不過是隔靴搔癢、無病呻吟,距離詩的模式格局遙遠萬里,所謂的詩作也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硬生生參雜進諸多情感因素,反而唐突困惑,節外生枝,和詩的本體有著天壤之別。
之所以人們樂於擠進詩人的蜂巢,是因為詩人的門檻太低,無論什麼品質無論什麼屬性,更無論身價幾何感悟怎樣,只要寫了幾句,那就統呼詩人,這讓諸多大詩人汗顏不止,真不知道詩人現在已淪為人人喊打窮途末路的艱辛地步。
天可憐見。
其實不用你說,想要達到詩歌繁榮昌盛的遠不止你一個人,更可況你籍籍無名,縱是名揚天下,著作等身的詩家,提出的倡議也是泥牛入海,這裡的箇中原因不說也罷,說了反而添堵。
回頭再說商業化。私下以為:詩人的創作是極私密極個性的創作過程,要想大而廣之面對大庭廣眾,其私下就已經萎了,何來從容創作抵章而歌?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大多所謂的詩人,只不過銀樣蠟槍頭,根本拿不出什麼洋洋洒洒的詩歌作品,跟隨唱和也許不遺餘力,但要叫了真章,那就一個萎靡,私下不知如何應對了。
所以說,商業化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但道路是曲折的,前程是拐彎的。??
所以歸到結局:一句話說吧,詩人是個狗屁概念,別拿他當人也許會出人意料,但只要循規蹈矩,一定糗事殆盡,不可名狀。
這也許對於所謂的詩人來說過於苛刻,但事實就是如此,私下接觸的所謂詩人不下若干,也不過當時慷慨,過後不振,小隔一段距離,再重提此事,那就一個忘卻的回憶,倒也洒脫。
以上是為答,感謝邀請。
看到這個問題就想說兩句。我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業餘文學創作,那時候的文學作品還有人看,各種期刊在報亭地攤上比比皆是,每收到郵局稿費匯款單,同事都要勒大脖子,請客的錢比稿費還多。後來讀者生存壓力大,無暇也無心情閱讀文學作品,文化市場也隨之轉入「快餐文化」,小小說、微型小說應運而生,詩歌所佔比例較低,古體詩詞更是可憐,幾乎絕跡。網路對紙媒的衝擊尤為突出,文學期刊紛紛倒閉。這兩年情況有多改觀,詩歌、小說回暖,心靈雞湯一度成為時尚。我市文聯為振興文化市場,在繁華地段開辦了書畫、書法、錢幣、古董、攝影門市,唯獨沒有作協和詩歌協會的一席之地,作家和詩人們,都開始用鍵盤謀生了,成天守著電腦上傳作品,稿費還不夠交電費的。
如何讓中國現代詩歌快速發展,如何讓詩歌商業化,不是由詩人決定的,它取決於受眾需求度,有需求才有市場,有市場才能商業化。由於詩歌有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和唯美要求,在許多影像作品中,詩歌、詩詞、散文(詩)都有不俗表現,比如圖文,MV,朗誦視頻等,詩歌比重越來越大,受歡迎的程度越來越高,如今喜對春聯的人越來越多,也給詩歌的發展添了一把柴。
讓詩歌快速發展還需要詩人的推波助瀾,詩人要熟練掌握和運用一些多媒體製作軟體,改變詩歌單一的表現形式,混搭元素,給人以美的享受,滿足受眾需求,這才是詩歌快速發展的必由之路。一己之見,不知大家能否認同。
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現象,起碼大家都在享受著生活,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詩意的棲居著,至於你說的詩歌商業化,有些人可能如此,但有些人更多的是表達自己心中的感受,用一種很優雅的方式對待生活。
對我自己而言,我從來不覺得自己寫的是詩,也從不會說自己寫的是詩,因為我怕自己說出去了,別人會笑話,呦,這就是詩歌?感覺寫的不咋滴啊。可能我還沒有對一切事物看的風輕雲淡,所以我只說我寫的是東西,可能真的就是四不像啊,有人喜歡的話,那我就很開心,不喜歡的話,那我就再努力一下吧!
總之寫它,就是給我無聊的生活中添一絲樂趣,我也覺得這種生活很有情調,起碼在自己心中,就覺得很自在,挺好。下面分享幾首我寫的東西吧!
課堂
獨坐在角落裡,無心聽課
透過窗,看向天空
藍色白色相互交映
西邊的殘陽也被染成了血紅
我知道,藍色是希望
白色是幻想
那殘陽里的血紅才是我最終的嚮往
因為在那裡,我看到了我暮年的滄桑
再來一首比較長的吧,我也不知道這個屬於什麼啦!
巢,在樹的尖頭搖晃
鳥,在風的漩渦盤桓
我端著槍桿,連開了幾槍
既沒打到空中的飛鳥
也沒打到枝頭的巢窩
但那一聲聲槍響,卻使你心驚膽戰
倉皇逃竄,狼狽不堪
你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
我聽著,彷彿是在嘲笑我槍法的無能
本打算轉身就走的腳步
再次在樹下駐足,看著你,我笑了
你也落在了巢窩附近的枝幹
向著天空,向著我,宣洩你心中的不平
我沒有理會,因為此刻我的心中
充滿了憤恨,填滿了恥辱
脫去笨重的衣服,迅速地爬上了樹
你的聲音變了,近乎哀求,因為你知道
我會摧毀你的家庭,殺死你的孩子
可是,沒有用,誰也不能阻止我的殺戮
近了,近了,你的家就在我的眼前
樹搖晃的更加厲害了
你的眼中我彷彿看到了淚水,但沒有用
看著巢窩裡的鳥蛋,不厭其煩
讓你們團圓,讓你們歡笑,去死吧
我丟了幾顆重重地砸向了地面
一顆放在了嘴裡,狠狠地咬了下去
我壞怎麼了,殘忍怎麼了
我不是還活的好好的嗎?
善良?不過是虛偽,殘忍的另一副面孔
我笑了,如願以償,又破壞了一個家庭
你停止了哭泣,向我俯衝過來
瘋了嗎?以小博大,螳臂當車?找死?
果然,你也倒在了血泊中
哈哈,所有的人都得死,「嘭」樹枝斷了
墜落的瞬間,我看到了死亡的瞳孔
還好,只是一個夢
但為什麼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復呢!
摸了摸身上的冷汗,我陷入了沉靜
「寫詩的人比讀詩的人多」這個句子句式簡單、形象,所以容易傳播、流行,但它是一種調侃式的感性認識,值得商榷!它最重要的意義則是,說出了當代詩歌的困境!
困境中,如何構建充滿活力、可持續性的詩歌生態的確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怎麼辦?
總的原則是讓優秀的詩歌、詩人與讀者、市場、商業、經濟發生聯繫,具體來說:
第一,詩刊及綜合性文學雜誌應該更加開放,多推出新人新作。
第二,多舉辦詩歌徵文大賽。
第三,發現、包裝優秀、潛力作者,使他們媒體化、明星化,站到前台,以能夠引領詩歌風潮。這和前兩點是密切相關的,也是突破困境的核心要素!
第四,向大眾普及詩歌文化,不單是古詩詞。詩詞大會就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第五,作者、雜誌社、出版社應該積極地與讀者、市場互動,不能自己在一個小圈子裡高山流水、孤芳自賞。
總之,繁榮詩歌離不開作者、作品、讀者,從這三方面入手,作者、出版社、雜誌社、商業渠道等相關方大家齊心協力,詩歌生態肯定會越來越好的!
但是詩歌不像小說那樣自帶豐富的內容,它比較深遠、飄渺、單薄,自身的確存在商業化缺陷,所以讀者、各方機構應該更加包容、支持,而詩人自身必須磨練出過硬的綜合實力,以呵護好脆弱的詩歌之花——想一想,我們應該用別的什麼東西去彌補詩歌的商業化缺陷?
什麼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在沒有達到預期的時候,我們只能繼續努力,送出祝福!
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藝術口味,在文學的藝術形式方向上,也會有不同程度的要求與取捨。一個寫詩的人,一定是一個懂生活,有情懷,有著生活深切感受與體驗的人,甚至有些苦澀。詩歌很大程度上是苦澀的贈品,雖然也不乏向上與快樂,但我個人覺得,這是少數。
一個寫詩的人,一定會是一個愛詩的人,而且能獲取自然詩歌的靈魂。他也會讀詩,讀自己喜歡的,喜愛的詩歌,並且不自覺地選擇自己喜歡的風格去表白。這是心靈的訴曲,像是娓娓動聽的謠歌,自然的,社會的,自覺的或者不由自主的,無限自由的。這是心靈的空間,心理層面的交流,用優美的形式。
音樂有高雅音樂與通俗形式。美聲唱法,遠沒有流行音樂那樣的的火爆與流行風,大眾化。但是,具有持久作用力的,就不會,或者難成為流行風。商業化的運作,應該是流行的,普遍的,大眾化的人合事的,事和人的習俗,生活習俗,不是境界。優美的設計,是生活藝術美的視覺享受,這是把事物自覺地做成了享受的境界,只用享受,不用去深刻。
詩歌的商業化運作,我個人覺得,有點難度,因為,他需要個人的情緒愛好,還要理解生活的深度。社會對詩歌的境界與層面,人文的重口味。(個人觀點,見識流俗,不足認識,見諒。)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背景,切合時候便能風行,不管是政治抑或經濟,還是文化也是如此。
就如盛唐,在經濟繁榮時,人們便多一些文化取向。文人墨客還是社會人流,除了正常的生活外,盛行了以吟詩的風氣,繼而以律詩為主的文化交流,推動詩詞成為全社會的交流風氣,出現了一個個詩詞的高手,象詩仙李白,還有杜甫,白居易等永世流芳的詩人。後又有宋朝的宋詞盛產,這二支唐詩宋詞就在中華大地上成了頂峰的文化,作品高超的水平讓今人都驚嘆不已。
每個時代的主流文化都是有其社會特點的。在其後的多個朝代里,由於政治原因和社會的穩定性,詩詞慢慢地退出了主流文化的角色,即使多有一些詩人也推動不了以詩詞為主流的文化,直到近代,由於多種文載體材的百花齊放,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所以詩詞的興盛再也難回到唐宋時期的那種興盛。
現代社會文化媒體更加繁榮和多擇化,加上經濟興盛,人們更取向現實生話中與自已息息相關的東西,詩詞就只能作為一部分人的喜愛和追求。文化的發展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需要政府和社會及媒體的宣揚和推動才能成為流行,詩詞文化的興盛也是一樣。
其實二三十年來一直有這種說法:寫詩的比讀詩的多。但這個說法並不準確,寫詩的就是讀詩的,那麼即使不算沒寫詩的讀者,寫詩的相互消化,二者就已經相等了。
我是一個文學期刊編輯,對於各種文體的創作和接受情況比較熟悉,在網站上,過去的文學網站比較流行雜文,後來網路小說興起,長篇小說成為網民的新寵,而地方論壇的文學板塊最喜歡舊體詩,似乎唯獨沒有多少人熱衷於新詩,但在現實中卻不同。在現實中,從事詩歌寫作的人幾乎佔據半壁江山,可以獨抗其他所有文體,在哪一級作協里,詩人都是最多的,常常是上一批還如日中天,下一批又如雨後春筍般一茬接一茬地成長起來,各大高校是詩人的溫床,提供了大量的未來作家和詩人,而這些青少年幾乎都是從詩歌起步,不管今後他們是否還寫作,或者是否改寫別的文體,但在這個年齡段,寫詩的遠遠超過了寫小說散文的。
如前所說,寫詩的都會讀詩,但文學作品的讀寫互動絕不能僅限於內部消化,否則文學作品的社會效應就難以體現。為什麼不寫作的人可以讀小說散文卻不讀詩歌呢?過去人們分析得太多,不外乎現代詩手法晦澀,題材轉入內宇宙,內容與現實脫節,偽詩爛詩橫行等等,其實這些都不是主因,偽詩爛詩多是因為我們活在當下,鋪天蓋地的詩歌作品尚未經過驗證,而唐詩宋詞經過了千百年的大浪淘沙,已經去蕪存菁,把偽爛的東西都淘盡了,從以反面教材形象留存下來的「丫洗盆漂姜」來看,即便唐宋人,也會寫非詩爛詩的。而內容脫離現實、題材只關注內心這些說法,其實也是片面化的看法,現代詩是比古詩更注重內宇宙和潛意識,但也是通過外部世界體現出來的,何況寫風光、寫人文、寫歷史、寫日常的人也不少,由於增加了審丑功能,現代詩的題材比古詩詞更為廣泛了。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現代人不讀現代詩呢?其實還是審美的隔閡,中國人歷經了兩千多年的中國詩熏陶,對於詩歌的範式已經形成了固定認識模式,認為詩歌必須這樣寫才對,文化水平較低的人都會這麼認為。文化較高的接觸過五四時期的詩歌,接受度相對寬容一些,但大多也停留在徐志摩、賀敬之那種萌芽階段。但現代詩起源於西方,經過了上古、中古、文藝復興、古典主義、浪漫主義、象徵主義、意象主義、超現實主義等歷代發展和變化,已經到了一個非常成熟、手法相當高超的地步,西方的讀者不管是從整體文化水平還是詩歌接受能力,都遠遠在我們之上,加上我們的語文教育或者說文學教育比我們的文學創作更落後得多,每一代人從學校里獲得的文學專業知識都少得可憐,也滯後得太多(我童年少年那會,卡夫卡甚至薩特都已經成為古人,而我國的文學創作和教育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以一個詩歌入門級的水平去讀已經成熟到需要不斷翻新的當代詩歌,就像讓只看得懂像不像的觀眾去欣賞畢加索和達利,那確實狗咬刺蝟無從下嘴。
我們可以用一個例子來參照,在八十年代,朦朧詩剛剛發軔,遭到了包括艾青在內的眾多詩壇前輩的討伐,詩人尚如此,遑論普通人?但是到了現在,我們再來讀北島、舒婷,當年如同夢囈的朦朧詩,已經非常明白曉暢了,這就說明,現代詩(指真詩)並不是胡言亂語,它只是走得快一點,我們跟不上它的腳步,但是文學是一定要發展的,我國的文學已經落後西方太多了,作為讀者,我們能要求文學停下來等我們嗎?我們應該做的是加大步伐,迎頭趕上,而不是原地不動,然後橫加指責。
個人不贊同詩的商業化,詩是審美範疇的東西,它應該來豐富人們的生活,陶冶人們的性情,培養人們欣賞詩,進而寫詩,愛詩,用詩意的眼光看待生活,這是詩的真正價值。現在寫詩的人多,相信讀詩的人更多,因為寫詩留有記錄,讀詩是無記錄的個人行為,因此,不能因為寫詩的人多就判斷說,寫詩的人比讀詩的人多。能寫,一定先有讀,有讀不一定有寫。
寫詩讀詩的人多,是可喜的現象,正所謂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大約1936年,病中的魯迅曾說過,希望以後的文學,不再是專門家的事,而是大眾勞動之餘的活動,現在,不是正往這方面走嗎?
商業化不是人類活動的最高目的,它是手段與方法。單純的商業化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比如,商業化導致的資本積累與財富過度集中,必須有外在於商業化的調節。再比如,汽車行業的商業化行為,並不能解決交通問題,必須社會統籌道路停車場所建設,交通管理,甚至汽車產量與保有量的宏觀控制,等等,才有可能解決。不能什麼都提倡商業化。
詩歌,指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為何現代社會有很多寫詩讀詩的人,其實是一種個人情感的自我表現,也可以說是自我思想的一種渲泄,所謂詩言志即是這個道理。詩,每個人都可以寫,但真正能稱為詩人的人,則另當別論。這好比唱歌一樣,每個人都可以唱歌,都會唱歌,至於能不能稱歌手和歌星,那是要達到一定的演唱技巧和水平,並被大眾認可的人,才能稱歌手和歌星,至於歌唱家,那要求就更高了,寫詩也是如此。
至於寫出的詩能否稱為詩歌,即真「詩」,那肯定是需要文字功底加文學素養再加思想造詣的,特別是思想造詣,沒有生活的提煉,你詩歌展示的思想無法被大眾接受和認可,那隻能稱為小「我」思想,寫出的詩也就不可能成為好詩。詩歌是一種文化,熱愛文化有什麼不好呢,所以我們不能去責備那些寫詩愛詩的人,更不能去鄙視誰寫的詩好與壞,從思想方面來說,一個愛詩寫詩的人,總比不愛詩寫詩的人思想上有所凈化吧。如果大多數人都喜歡寫詩讀詩了,整個社會的文化氛圍不就更濃厚些了,對國家的進步發展是有很大促進作用的。為了更好地引導這種文化健康地向前發展,就需要真正的詩人多寫出些優秀的詩歌作品,讓更多愛詩的人得到好詩的熏陶,從而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品和欣賞水平,這才是每個真正的詩人需要去努力做的。
至於說到詩歌商業化,詩歌是一種文化,可以通過藝術的形式來表現,詩朗誦就是詩的藝術表現形式,如果全社會愛詩的人多了,形成了濃厚的詩歌文化氛圍,完全是可以用商業化來推動詩歌文化發展,今天遍大街的KTV就是很好的事例,正是因為大眾喜歡唱歌,所以才湧現了那麼多KTV,茶文化的興起,出現了各式各樣的茶室也是一個道理。詩歌如何促進詩歌文化商業的興起,這個應該是可以做到的。最後,本人也作為一詩歌愛好者,勉勱所有愛詩的朋友,不要在乎別人怎麼說,只要自己喜歡,就大膽地往前走,就算成不了真正的詩人,也可以成為一個有點思想的人!
推薦閱讀:
※搖頭丸對大腦的傷害遠遠超出了你的想像!
※第六章 生存之道【43-立華再現】
※小伙全身化學燒傷感染致死,家屬索賠遭拒公道究竟在哪
※作家陳嵐是不是一個利用相關熱點事件獲取利益的人呢?
※「霸座男」,何以不知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