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離職以後,為什麼突然就不聯繫了?
人在職場就要明白一件事情:在公司里沒有絕對的朋友,也沒有絕對的敵人。
很多職場人在公司里都有幾個自認為比較要好的朋友,可能平時大家關係也確實不錯,也經常一起出去吃飯,遊玩,吐槽吐槽老闆等。但是一旦有一天其中一個人離開了公司,隨後就會像消失了一般再也沒了消息。
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情況發生呢?無外乎有四種原因:
001 你們之間的關係並沒那麼好
也許在你看來,那位離職的同事是你非常要好的一位朋友。但是他就未必會這麼認為了,也許你只是他在職期間所要維持的人脈圈中的其中一個,離職後不需要維持,所以就不再聯繫了。也或者他只是比較善於結交朋友,平時跟很多人關係都不錯,於是給你營造出了他和你比較要好的錯覺。
002 他不想再與前公司有任何的聯繫
有的人在離職的時候,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對公司或者是某個同事有非常大的抵觸情緒。所以當他脫離了這個環境後,就想要徹底的和這個環境告別。就像有的人在分手的時候,為了和前任徹底了斷,就選擇將所有與前任有關的東西都丟棄一樣。
003 有了新的圈子和生活
那位離職的同事離開公司後,很快就職於其他的公司。在他進入新公司之後,就要開始融入新的圈子,適應新的環境。在這個階段,他不但要忙著經營新圈子的人脈關係,又要快速進入新的工作狀態,也就沒有時間和精力來顧及到你了。
004 跳槽到了競爭公司,不方便聯絡
可能那位同事跳槽到了同行業的競爭公司,和前同事聯繫不僅要擔心被出賣,還要擔心在職公司誤會。所以為了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麻煩,就乾脆不聯繫了。
每個人的圈子都不一樣,有了圈子才有了交際,有了交際才會聯繫。
生命在於運動,關係在於走動。
這就跟你上學的時候一樣,初中的同班同學在一起玩得很好,但是到了高中分班以後,你經常跟現在班上的同學玩,很少跟初中班上的同學在一起,到了大學,你又會跟大學的同學經常在一起玩,很少跟高中的同學在一起。
當然,能從初中玩到大學玩到成家的朋友也有,但是很少。
圈子的不同,意味著彼此之間關係的長久。
在沒離職前,你們有很多事都有交集,哪怕早上吃個早餐,你都可以讓對方幫你買下。領導批評了你們,你們可以一起商量對策。自然而然的關係就近了。
離職後,你們之間共同的事少了,你忙著應付自己的事,再加上不經常交流,關係自然而然就淡了。
而真正決定你們之間關係的,是彼此的興趣愛好或者性格特點。
興趣愛好相同,性格特點相近,就算離職了,也會經常在一起,談著彼此都喜歡的事,做著彼此共同的愛好,這樣關係也會長久的。
其實,這個時候的興趣愛好也是你們彼此的圈子,你們有了共同的圈子,所以可以繼續聯繫。
並不是這個社會很現實,人跟人之間關係很淡,而是彼此為了各自的生活都有各自的事要去做,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再去經常性的聚在一起,再加上認識新的朋友,老朋友的關係自然而然的就淡了。
人的一生會認識成千上萬的人,但是關係真的好的就那麼幾個。遇到一個能一起走過好多年的朋友,真的是一生幸事。
感謝邀請
現在同事離職以後,基本已經不聯繫,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我個人覺得你能這麼問,其實內心還是多少有點遺憾,也有可能,是你剛剛參加工作不久,可能對職場關係不太了解,慢慢習慣就好了。
我之前也有一個特別好的朋友,以前在一個科,現在分科三年,已經直接不聯繫了,真的不是因為我們之間有什麼仇什麼怨,只是因為時間關係,我們分開了,各種交集都不存在了,剛開始還偶爾約一約,現在覺得大家都比較忙,連約一約都變成一種沒必要,奢侈。
作為一個職場人,我覺得不聯繫有很多原因,再這裡就一一列舉
1、你們之間並沒有那麼好
可能因為工作關係,你們經常有接觸。可是,拋開工作,你們還有來往嗎?因為工作搭建起來的交際圈,很直接的就是在工作關係解除後,交際圈瞬間崩塌。還有一個原因可能她並沒有覺得和你關係很好。只是你單方面個人認為的。
2、你們都比較忙,有了自己的交際圈
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好多職場人都是拚命投入到工作中,每天累的要死。久而久之,聯繫就少了,自己有了新的社交圈,當然要去維繫自己新的圈子。那麼,之前的可能就越來越淡……
3、你們之間可能不方便聯繫
因為離職後,已經換了新的工作。這個新工作就是你的競爭對手或者是比較私密,不方便告訴你,以怕影響你們之間的關係。
無論怎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你也不要太多思慮,好的朋友關係,經久不衰,禁不起時間考驗的,都不能稱之為朋友。
長途旅行,尤其是抱團旅行過的人,通常都經歷過這樣一系列場景。先是陌生人的互相介紹,你叫啥,我叫啥,你幹啥工作,我幹啥工作,你家鄉哪哪,我家鄉哪哪,一通介紹,兩個人,熟了。然後是旅行途中的互相照應,你給我個蘋果,我給你個梨,你給我拍個照,我給你錄個小視頻,晚上一塊圍著篝火吹瓶啤酒,說點知心話,更熟了。然後就到了分別時分,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離開時情感豐富點的,沒準還紅個眼圈啥的,說著回去多聯繫,以後常往來,似乎這同舟一番的友誼,此生此世不能忘一樣。然後回去以後,發完朋友圈,投入工作和日常生活,過了三天,想起來還有這麼一個驢友呢,打個招呼吧,想想,還是不打了,沒啥說的。然後過了三年,你在清理好友時,發現有個三年沒打過招呼的人,想了半天才想起來,這不是三年前那次旅行時認識的那誰誰么?此刻你定然沒有打招呼的念頭(除非對方是個美女),你會做的只是麻溜的刪除,然後就,沒了。旅伴是這樣,同事又何嘗不是呢?你們曾一同登上了一艘掛著某某公司旗幟的船,你們同舟共濟,相濡以沫,或者相吐唾沫,最後,你,或者他,有一個人先下船了。你招招手,他也招招手,那時的晚霞挺好看,你以為自己會記著這個時刻一生一世,然後也就是三天就忘了。因為你們沒有了互相羈絆的平台,過去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現在抬頭低頭都不見了,只有微信上的頭像可見,但每天事情那麼多,哪有空和你聊天?尤其現在一線城市的職場流動性極大,很多同事還沒混到臉熟就不見人影了,哪還有什麼交情可言。倒也不是人心淡漠,實在精力有限,你我都是。(歡迎點贊、關注我的頭條號)
首先引用剛剛熱播的《我的前半生》中賀涵的職場金句:你來工作是來賺錢的,不是來交朋友的,交到朋友是驚喜,交不到朋友才是正常的。之所以,成為職場金句,就是因為這句話得到了大家的認同。所以,回答你這個問題,就有了很好的基調。
第一:同事離職,互相不聯繫是一個大概率事件,非常正常同事,就是在一個單位共同共事的人。離開了單位,就不能成為同事。有的人,可以轉化為朋友,或者叫做「老同事」;但是當今時代,大多數人,一離職就消失在茫茫人海,從此互不聯繫。
第二:同事離職之後,互相之間其實都不方便聯繫
同事離職,一般都是去了行業內相似的公司。那麼,由於職業關係,大家互相都不願意談及單位之事。
大家混得好不好,也不願意讓彼此知道太多。因為人性中,還是有攀比的因素。與其攀比,不如不知道。
離職之後,各人有各人的圈子。尤其是離職那位「老同事」,很快就要進入他的那個新圈子。構建新圈子,是一件非常磨人的事情,他沒有精力再維護老圈子。
第三:當今職場流動性比較大,大家對同事友情看的都比較淡了所謂同事,就是共同共事的人,至少認識的時候都是成年人。職場成年人,沒有經歷過青春年少那種無利益時代的積澱,很難成為老友。
職場同事,一般還有競爭關係,在升職、績效、評比中,都不會交心,都有所防範,都有所保留。這樣的狀態,是很難交到知心朋友的。
在一個單位就不是朋友,離職了,更無法進一步,成為朋友。這就是職場的客觀規律,不必太在意。離職的他,有他的新天地。你的工作中,缺了他,地球也照樣轉,可能還會來新同事,你也會忙著應付新人了,慢慢的大家彼此就淡忘了。
很有趣的問題,這個問題也讓我想起我上大學那會兒,聽到的最多的是,到了社會上水就深了,不會再有人像上學的時候那樣掏心掏肺了,社會上的人城府都深,看起來好像很善良,其實最會捅刀的也就是這樣的人。所以我只想說這個社會的確很現實。
其實再仔細想想你就會覺得,離職後不聯繫其實很正常!下面幾點就是我的分析了!
1.這位同事還是算很有人情味的了,至少散夥的時候還請你們吃了一頓飯,但是這頓飯既然說是散夥飯,那也就意味著再好的感情也就到此結束了,畢竟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2.離職了,處的位置環境不同了,共同話題自然也就少了。人與人的交流需要一個話題的支撐,就像你現在打開你的微信,你找到那些好久么聯繫但是以前卻很要好的朋友,你看看你會主動發簡訊和他聊天嗎,首先你就不知道咋開頭,而且就算開頭了,也容易變成尬聊,想想還是算了!
3.離職了,再來找你聊天,我想容易被誤解。以前我也曾經遇到一個同事辭職了,和他的關係也就一般般,突然有一天來找我,還聊到工作上的問題,感覺有點奇怪,沒想到他是想要我把公司的某個資料給他,我都驚呆了,本來突然找我我就覺得很怪了,這樣一來我就更厭惡了。再者想想如果不是聊公司的事情,聊聊家常,想想都覺得不太現實。
4.其實離職後,離職的人都免不了有一股罪惡感,會有一絲背叛的感覺,而且他們會覺得如果繼續聯繫,好像他很後悔離職這個決定或是好像想巴結什麼一樣,自己的心理過不去,那麼自然也就不會想說去聯繫以前的同事了。
5.其實離職後要不就是混的很好,要不就是混的很差。混的好了去聯繫以前的同事,感覺有股炫耀感,混的不好了,也沒臉面聊天吧。
6.這位問友問出這個問題前,有沒有主動找過前同事聊天過,如果你主動找他他沒理你,可能他有問題,但如果你也不好意思找他聊天的話,其實也沒啥好問「除了同事關係,就不能繼續做朋友了嗎」這種問題了。
正所謂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離職後沒有聯繫很正常,不要說什麼辭職了就不能單純做個朋友嗎,其實這有點像分手了還能做朋友一樣,看人吧!
這也是我很想說的事情,在職場中,並不全是突然不聯繫,很多人都是因為職場的關係,相互幫助然後慢慢成功的,所以你講的這個應該只能算是一大部分,有一小部分還是可以讓關係變得更好的。我們來說說主要原因是什麼。
第一、之前關係很好,但是離職後不再聯繫。常見原因,你們只是關係好,也就是所謂的酒肉朋友或者聊天型的朋友。在職場中並不能給予對方關於職場上面的幫助,沒有建立相互欣賞對方才華並能夠相互促進的關係。這一點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如果想破解它,則建立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變成一個值得讓同事聯繫的人。
第二、很忙,對於離職後,要重新開始新的職場打拚肯定要花大量的時間。並且有可能雙方職場並沒有太多的交集,所以導致暫時不聯繫的情況。如果你真的想聯繫對方,那我建議你主動聯繫下,也許對方也在想著,為什麼離職後,突然就不聯繫呢?所以關係,是需要相互聯繫,慢慢變深的。那麼現在拿起電話給你的朋友去個電話吧
第三、關係太好,正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是這種關係,導致的突然不聯繫,那麼首先我的恭喜你,你遇見了難得朋友。這類的朋友,沒事很少經常聯繫,但是一有事的時候,立馬就能給予你幫助。並不是不聯繫就代表遺忘。
既然你想聯繫,就主動去個電話吧。只有這樣才能清楚是什麼原因。祝你好運。
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職場從來就不是一個交朋友的地方,職場就是工作掙錢的,如果說同事離職後突然不聯繫了,這也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
同事之間的聯繫,最一開始的基本發起點就是工作原因而引發的,所以一旦沒有了工作上的接觸交流就很難再有聯繫的理由,而且,現在的生活節奏這麼快,壓力這麼大,大家平時都很忙,工作時間內的聯繫都已經很讓人乏累了,下班時間就更不想再聯繫了。況且,職場當中必然有工作利益的紛爭其實很難交到真心朋友的,悠閑的時候陪父母、朋友、孩子都來不及,哪裡還有多餘的時間去打理那些「關係朋友」。
如果說你們原來的關係真的已經到了那種無話不說的朋友了,那麼你就應該體諒這種忽然的不聯繫。朋友不是必須經常見,而是即使不聯繫也在心裡。不管什麼多久沒見,還是會一見如故,就像上次見面彷彿還是在昨天。
而且,還要注意一點,,萬一你倆現在是在競業公司的話,還是不要經常見面的好,因為這種競爭的關係,會讓你們的關係變的更加微妙。
春節前後很多人選擇離職,尤其是在北上廣地區。年前辭職一部分是想著回家過年多呆一段時間,年後辭職一個是好找工作,一個是為了大家夢寐以求的年終獎。但職場有一個怪現象,以前很要好的同事辭職後,突然就不聯繫了。
與朋友一起共事大都不能和睦相處。事實證明,與朋友住在一起,與朋友一起工作,往往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最後鬧的不是朋友沒法做,就是互相不對付。當有一方離開該公司後,他們又能回到原來的關係上,又稱為好朋友。
與陌生人共事大都是為了維持人際關係。很多職場老油條會感嘆:「我們這一生,真正交下的朋友就是大學那幾年的同窗,職場上再要好的朋友都是因為利益和人際關係而妥協稱為「朋友」。」因為是同事天天見面看不順眼的事情也就不加指責。因為是工作,哪怕被針對,或者針對別人也只是站在利益與崗位的角度考慮問題。所以職場關係可以理解為以利益為前提的「偽交際圈」。覺得你有用你就是我的朋友,覺得你沒用你就是陌生人。
總結: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又一個的圈子,親人圈、同學圈、朋友圈、同事圈。一個有一個圈串聯成我們的人際關係,每個人的身份又決定我們在這個圈子裡的地位。當我們因故要離開一個交際圈的時候,很有可能不會再次踏入。職場圈最明顯,所以本來很要好的同事辭職後,突然就不聯繫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生活工作不再交集,因為是同行沒法談論太多工作事宜。總之,有太多的理由和原因使我們不再聯繫。
看到這個題目,也挺為題主感到遺憾的。同事離職之後不再聯繫,意味著雖然你想把對方當朋友,但對方只當你是路人。但為什麼兩個人之間感覺到的人際關係親疏是不對等的呢?這要從人際關係的距離講起。
人際關係的距離,換句話說就是我們和對方的親疏程度。人際關係的物理距離,大概有以下這樣的參照:
1.公眾距離:12英尺到25英尺。在這個距離上,你們的關係是毫無交集的陌生人。
2.社交距離:4英尺~12英尺(1.2米~3.7米)。這是兩個人面對面產生人際交往時候的距離,這個距離意味著兩個人開始有交集,開始有少量的非言語的互動。
3.個人距離:1.5英尺到4英尺。這是兩個人關係進一步發展之後的距離,也可以說是朋友之間的距離。
4.親密距離:6英寸~18英寸。這時候兩個人已經是貼心的朋友了,夫妻、戀人之間的距離也在這之間,但也可能更近。
以上是物理距離的參照。那麼心理上怎樣判斷兩個人的距離呢?主要看你們交往時聊天的主題。如果是普通同事,那麼你們聊天的時候更多說得是工作上的事情,基本不涉及到私生活;如果你們關係再好一點,你們之間會相互暴露一些自己的私人信息;如果是比較貼心的朋友,可能你們暴露的信息會更多,甚至會」無話不談「。對照下看看,您和您的同事之間的交往,在哪個距離內呢?我感覺可能的情況是,您對於對方經常坦誠地講一些生活中的事情,而對方可能更多和你談論的是工作的內容。所以你們對於你倆之間關係距離的判斷是不同的。這也就是為什麼離職後,同事可以很輕鬆地不再和你聯繫,而你會心懷困擾。這沒關係。至少當我們看到了這一點,我們可以不再糾結。雖說社會是現實的,但也有人可以從職場中發展出友誼。希望你能找到。
推薦閱讀:
※資本家的天安社,社會人的湖畔家。
※重讀《將太的壽司》有感
※做技術的人只配呆在底層?內向的人不配享受這個商業社會?
※伊萬.伊里奇著《去學校化社會》
※欠銀行的錢,下輩子我一定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