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CEO稱未來將走向國際,你看好滴滴的國際化發展嗎?


我只知道它僱用了一個毒駕的司機,載了我們學校的高三學生,被撞死在羊犀立交,副駕駛沒有安全氣囊,司機一點事都沒有,公司還把這件事壓下去,早上七點發生的車禍,下午4點別人家長才知道慘劇。通過大量的查閱資料和網頁搜索,力圖還原出滴滴打車最真實的組織架構形式。針對目前對於滴滴打車來說,共有六條業務線:計程車業務、專車業務、快車業務、順風車業務、巴士業務、代駕業務線,對於專車這塊在我看來被分了兩塊:民用級用車和企業級用車兩部分。滴滴是一個現象級的超快速發展的創業公司,幾無複製的可能。截止目前,滴滴最重要的發展節點或戰略決策有兩個:從計程車切入到專車及其它;和快的合併。前者孵化了市場,並從存量走向增量;後者是大格局,剿滅了大競爭。這兩點也是滴滴為什麼無懼Uber中國競爭的原因。只要有一輛差不多的車、一部能上網的手機,就能上路賺錢了。連我們公司樓下的保安都動心了。作為O2O時代的典型,滴滴最初是想通過建立一個網路信息服務和交易平台,找到比現有計程車更低的價格區間,吸引眾多打車用戶,從而吃掉計程車市場的巨大利潤。為了幹掉對手,瘋狂的補貼背後,投資人的心在滴血。絕大多數的滴滴司機都是全職幹活,說到底就是沖著補貼而來。對於滴滴來說,真正的分享經濟其實就是順風車。我本來就要出行,順便拉你一下,錢多少沒關係,這個彈性才是分享經濟創造價值的地方。分享經濟不增加社會成本、不多消耗能源,不多佔有道路資源,卻能夠讓閑置的資源創造價值,利國利民,利人利己,多方共贏!其實這才是滴滴發展的戰略方向,滴滴如果是這樣,誰都將阻止不了滴滴!以上,如有侵刪,謝謝關注。

編輯:鷺島。


首先要給滴滴的CEO程維潑一盆冷水:雖然收購了Uber在大陸的業務,但滴滴的國際化道路並不見得那麼輕鬆!

首先,先來用圖片對比一下滴滴與Uber在國際上的發展、布局與現狀:(圖片來自DT財經,數據來自官方,大勤這裡只做為信息引用)

那麼,滴滴目前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在彌補自己在國際化道路上的不足,或者說,是如何在構建自己的國際化出行的版圖的呢?其實套路還是相對直觀:

傳統套路:投資入股境外出行平台

這一類的方式,是滴滴海外布局做的最多一類。

從2015年開始,完成了滴滴和快的合併的「新滴滴」,開始了它的全球布局。和Uber直接在全球各主要城市自行開拓的「艱苦奮鬥」道路不同的是,滴滴選擇通過資本開道,入股當地出行平台。

2015年8月,新加坡叫車平台Grab(Uber在東南亞地區的強勁對手)完成3.5億美元融資,其中的投資方有滴滴。

2015年9月,美國本土叫車平台Lyft(Uber在美國的死對頭)獲得1億美元投資,並與滴滴與達成戰略合作。

2015年9月,印度打車服務商Ola獲得滴滴方面2500萬美元的融資。

深度套路:打通產品線,上線海外版

當然,面對全球化的概念,滴滴自然不滿足於做一個股權投資者。

2015年12月,滴滴、Lyft、Grab、Ola 還建立起出行全球合作框架,也讓滴滴具有和Uber一樣的全球競爭力。合作各方,協同利用彼此的技術、當地市場知識與商業資源,使國際旅客可通過既有軟體無縫接入當地出行網路。

2016年4 月,滴滴在美國上線了「滴滴海外」,與美國打車軟體Lyft簽訂了合作協議,完成一期打通,用戶可以用滴滴App呼叫到Lyft的汽車。由此,滴滴以合作形式進入了美國市場。

有點弱,還好在路上

雖然通過多種方式來滲透到海外市場,但終究面臨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並且和已經在全球落子布局較為完善的Uber相比,滴滴還是有點兒弱爆的感覺。


滴滴國際化是一個趨勢

互聯網國際化很少有成功的,微信都失敗了,但是也不是說一個都不成功,獵豹的Clear Master就很成功。

滴滴在國內市場,計程車和網約車的市場已經被全部佔領,要想做大蛋糕,只有去找增量市場,海外市場就是一個增量市場。UBER靠的就是國際化戰略。

滴滴國際化的時間窗口很短

不是每一次國際化都會給互聯網公司留下很長的時間,時間窗口過了,門就被關上了。比如微信已經錯過了國際化窗口,國外facebook收購的whatsapp已經成了氣候,這個時候微信還想國際化,難了。

對於滴滴來說,非洲,南美,印度,韓國,日本,這些市場非常有空間,但是競爭對手也在努力,一旦競爭對手完成了對市場的佔領,那麼留給滴滴的就是遺憾了。

滴滴國際化的困難

國際化對於人才的要求很高,至少要了解中國和當地的文化,這樣的人才可遇不可求。

國際化低於本體戰略很重要,比如印度市場,印度和中國不一樣,印度人車輛擁有量遠遠小於中國,如果採取和中國一樣的戰略,也採用共享經濟,讓私家車加入網約車的運營,這是行不通的。印度人買個車當成寶貝了,沒人願意出來開網約車的。所以可能要指定滴滴在印度自行購買車輛運營的策略。這一套玩法和中國完全不一樣。

資本的困難也很多啊。UBER在中國市場燒了幾十億美金(也有說是幾百億美金),同樣,滴滴如果出征國外,也會面臨資金的壓力。又要融資了。

海外政策的威力

在中國,滴滴已經領教了網約車政策的威力。在海外,也有同樣的問題,很多國家並不是那麼好溝通,直接不允許網約車的國家還是很多的。所以一旦海外政府不讓玩,那就真的沒法玩了。

總之,滴滴海外任重道遠。是希望,也是挑戰。


國際化是一個橫向的發展,單純的進入勢必頭破血流。能有這樣的想法非常不錯,但是你一定要準備好!我們國內的海水風平浪靜,有時還可以游泳。然而,國際政治經濟變幻莫測,治安環境不樂觀,刑事案件縷縷發生。我們往往看到了機會卻很難抓住。一個模式適應了環境,便成就了一片天地。西方文化與出行安全是一道難題。門檻雖然不高可意識形態會讓人望而生畏。謹慎為好。可在一些國家開展問卷調查。也先可以在東南亞國家做試點運行。我不看好滴滴的國際化發展。主要是投入大,回報少。不穩定因素多。模式不適應。沒有足夠的把握。滴滴打車不是「星星之火」。


很好的項目!很好的理念!整合資源,方便出行!有利於緩解道路擁堵,有利於控制尾氣排放!好多人現在上班要順風車,真的方便!


推薦閱讀:

互聯網簡訊-20180901
65%的工作在00後上班時就沒了,也就四!年!後!
美擬對華加征2000億商品關稅,化工行業徹底炸鍋
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鍵盤俠都是……
知乎的良心

TAG:科技 | 互聯網 | 國際 | 滴滴打車 | 互聯網電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