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託孤給諸葛亮的時候,真的想讓諸葛亮取代嗎?
陳壽《三國志 蜀書 諸葛亮傳》記載道: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
陳壽對此評價道: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顯然,陳壽比咱們更了解劉備與諸葛亮的人品和性格,他認為劉備舉國託孤於諸葛亮,是真心實意,是完全出於公心,是古今少有的至公至義至誠的典範。
根據史書記載,劉備弘毅寬厚,重情重義,堅韌不拔,是具有秦漢風骨的英雄人物。劉備雖然也是帝王,並志在恢復漢室,但卻不是普通的帝王,他堅守做人的底線,並未懷有帝王心術,極具人格魅力。
當年還是平原相時,曾經有人安排刺客去刺殺劉備,但當刺客與劉備打交道時,卻被劉備的人品所折服,不僅未出手,反而把真相告訴了劉備;劉備在中原混戰期間窮困潦倒、屢屢失敗、四處逃命時,總有一幫兄弟生死相依;曹操大軍南下,劉琮投降曹操,當劉備逃離樊城,並從襄陽城下經過時,可輕易奪取襄陽乃至整個荊州,但劉備「吾不忍也」,放棄了大好機會,劉琮的左右手下、襄陽士族和大批百姓則跟隨劉備逃亡;赤壁之戰後,在劉備駐紮公安期間,大批士族和老百姓,冒著生命危險逃離曹軍控制區,逃往劉備處;在劉備前往益州期間,與劉璋歡宴時,即使非常想得到益州,但依然拒絕了龐統趁機綁架劉璋的建議,放棄了垂手可得益州的機會,直到後來劉璋率先翻臉;當最終得到益州時,沒有為難劉璋,而是將其安置在荊州,並打算在恢復漢室天下後,進一步厚待劉璋;當龐統在取蜀途中不幸中箭而亡時,劉備淚雨漣漣了好多天;在漢中之戰時,劉備不顧個人安危,冒著箭雨在前線指揮作戰,但當法正為了勸劉備退到安全地帶而衝到劉備前面時,劉備唯恐法正受傷,遂答應一塊兒退下;孫吳背盟偷襲荊州、殺死關羽後,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拒絕了趙雲的正確建議,堅持伐吳。劉備當然明白趙雲是對的,但是他不能讓關羽白白死去,他必須要讓孫吳為斬殺關羽而付出代價,哪怕斷送自己恢復漢室的夢想,哪怕再搭上劉備自己的生命......,如此的劉備,與別的帝王一樣么?有帝王心術么?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對弟兄們心神無貳、重情重義的劉備,而不是一個虛偽、假情假意的劉備。劉備當然非常了解諸葛亮,所以臨終前舉國託孤於諸葛亮,並對諸葛亮說道「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其中「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意思是只要諸葛亮認定劉禪沒有能力的話,諸葛亮隨便自取,無論是諸葛亮選用劉備其他兒子替代劉禪,還是諸葛亮自己直接替代劉禪都無所謂,完全由諸葛亮看情況自己決定,這是至公至義至誠的一片真心!
不僅劉備信任諸葛亮,劉禪也信任諸葛亮,蜀漢群臣和老百姓也都無比信任諸葛亮,甚至後來愛屋及烏,連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也受到大家的無比信任。
歷史已經證明,諸葛亮面對強敵,為了恢復漢室、還於舊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後星落五丈原,兌現了自己「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的諾言!
劉備與諸葛亮的確是千百年來彼此信任、心神無貳的典範,不是康熙等沉醉於帝王個人權術之輩所能理解的!
劉備託孤,是無數後人都談論的佳話。每一個當大臣的都想遇到這樣的君主,每一個君主也都想招攬這樣的賢臣。
但是,也有史學家懷疑,劉備託孤讓諸葛亮取代,是試探諸葛亮的忠心,甚至可能已經埋伏好了刀斧手,一旦諸葛亮同意,就亂刀砍死。
那麼,劉備託孤這句話到底有沒有誠意呢?
在我看來,這其實根本就不是一個懸案,而本來就應該是一個定論。這件事如今懸而未決,不是大家不懂劉備的心思,而是很簡單地翻譯錯了。
劉備原話是這樣說的:「若嗣子可輔,輔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
翻譯過來就是:如果這孩子值得輔佐,還有希望,你就輔佐他;如果他實在扶不起,請自行權衡。
這個翻譯我並沒有完全對應翻譯,算是留個小小的懸念,在文末給出正確的翻譯(易中天老師品三國時的手法,我借用一下)。
現在大多數人認為這句話應該翻譯成:如果劉禪能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沒用,你就取代他。
這種事在古代不只是想都不敢想的問題,根本就是聞所未聞!即使是在更遙遠的史前時期,堯舜禹三代禪讓,也是帝王主動禪讓,沒有臣子自己就取代了的。
這就好像劉備伐吳,然後對諸葛亮說:去給我弄兩架F-35把陸遜炸死。
根本不可能。
更何況諸葛亮雖然是個偉大的政治家,但是他的歷史角色就是一個好丞相,未必是號帝王。
有人說:這不就是劉備為了試探諸葛亮,如果諸葛亮同意就直接剁死嗎!
你想想,這有用嗎?
如果諸葛亮真有心謀反,就算他跪著說不敢不敢,事後那麼大的權力,還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這種試探是無所謂的。
所以前面的翻譯根本就是有問題的,問題根源就在「取」字。
取有多重含義,既可以有取代的意思,但還有一個意思放在這裡最合適:選取!
懂了嗎?
劉備除了劉禪之外,還有劉理和劉永兩個孩子,只不過劉禪才是最合法的繼承人。因此劉備託孤的時候,說的對象是「嗣子」,也就是劉禪這個太子,而不是所有兒子。
這句話正確的翻譯應該是:如果太子值得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太子扶不起,你可以選取另外兩個皇子上位。
也就是說,他給了諸葛亮廢立皇帝的大權。這也是大臣之中至高無上的權力了,但是畢竟有伊尹霍光兩位先賢的借鑒。
所以說,劉備託孤這件事其實沒有任何套路,只是給了諸葛亮廢立的權力而已,希望大家不要再被這個問題困惑了。
本人閱讀大量史書以及經濟學,心理學書籍,對歷史有獨特見解,歡迎大家關注與我一起討論。
這個問題我在《「永安託孤″的真相是什麼?》回答得一清二楚,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翻閱。現簡要結論下:這是劉備的奸話、猾話。叫你取代你不會做,達到利用目的。
不會,就好比沒有人願意把自己的公司無償轉讓一樣,除非情不得意。諸葛亮這麼聰明的人難到看不出嗎?一言不合,立馬人頭落地,這是諸葛孔明當時的情況。多方掣肘,搞平衡劉玄德恐怕早就深思熟慮了。君臣的隔閡皆是如此。謝謝邀請。
推薦閱讀:
※古代教師節在哪一天,薪資水平怎麼樣呢
※【中外熒屏巨星】《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中的瓦爾特現今如何?
※小欖首屆古董珍品展即將開幕 展現中國傳統東方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