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個事件不是發生在明朝萬曆年間?
播州之役。播州就是今天的遵義,歷史上,遵義長期屬於四川轄地。但由於其地理偏遠,加上少數民族眾多,中央政權沒有派出流官,而是由當地土司管理。
從元朝開始,播州的土司衙門——播州宣慰司——一直由楊氏掌管,並與中央王朝關係正常。但是,到了明朝萬曆年間,播州宣慰司使楊應龍起兵叛亂,他針對明朝降撫不定的政策,時降時叛。
萬曆二十七年,明政府調集大軍攻打播州,戰役為期114天,耗銀二百餘萬兩。楊應龍自縊死,其子、其弟被處以凌遲。
播州之役後,朝廷改土為流,設遵義和平越二府,分屬四川和貴州兩省。
土木堡之變。土木堡之 變又稱土木之 變、土木之禍。明朝正統十四年,為患北方的瓦刺再次入侵,當時的明朝皇帝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群臣反對,御駕親征。在位於張家口懷來縣境內的土木堡,明軍倉促應戰,包括明英宗在內大批明朝君臣成為俘虜,多位部長級高官戰死。
土木堡之變後,京師大亂,有人提議遷都,但兵部侍郎于謙力排眾議,堅守京師,並另立新君,以此斷絕瓦刺企圖以明英宗為要挾的念頭。至於宦官王振,在明英宗被俘後,為悲憤的將領樊忠所殺。
露梁海戰。露梁是韓國的一個地名,即露梁海域。明朝萬曆年間,日本豐臣秀吉發兵侵略朝鮮,而朝鮮是明朝藩屬國,明軍由是入朝作戰。六年後,在日軍打算退回日本時,明軍在露梁海域與之進行了一場激烈海戰,海戰結果,以明軍勝利結束。
綜上,題主所問的三件事,土木堡之變不是發生在明朝萬曆年間。
答案應該是B,土木堡之變發生在正統十四年,當時瓦剌太師也先率軍侵犯明朝,明英宗在心腹太監王振的慫恿下,未做充分準備,親率50萬大軍御駕親征,結果因為王振弄權專斷軍國大事,造成嚴重的指揮失誤,明朝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明英宗也被也先生俘。土木堡之變是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對明朝和蒙古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播州之役是萬曆三大征(平定蒙古哱拜叛亂的寧夏之役,抗倭援朝的朝鮮之役和平定土司叛亂的播州之役)之一。 從唐朝末年,苗疆土司楊氏家族就割據播州,世代統治此地。萬曆十七年,受封為都指揮、播州宣慰司的楊應龍作亂,先後攻入四川、貴州、湖廣等地,燒殺擄掠、姦淫婦女,無惡不作。後楊應龍時叛時降,至萬曆二十四年公開叛亂。萬曆二十八年,明朝啟用名將李化龍為帥,指揮明軍兵分八路進發,歷史114天,最終平定了楊應龍叛亂,楊應龍自縊身亡,兒子楊朝棟、弟弟楊兆龍被捕,後被磔殺於市。播州之役後,明朝改土歸流,對四川、貴州實行了更有效地統治。
露梁海戰是是萬曆三大征中抗倭援朝的朝鮮之役中一場重要戰役,也是最後一場大規模海戰。當時。抗倭援朝的明朝將領陳璘派老將鄧子龍會同朝鮮名將李舜臣聯合出擊,大敗準備從朝鮮撤退的日軍小西行長和解困的援軍立花宗茂、島津義弘、小早川秀包等部,日軍500艘戰船幾乎被全殲,死傷慘重。這次戰役的意義非常重大,給了侵朝日軍一部以毀滅性的打擊,一戰打出了朝鮮200年的和平。而且也是自古以來中朝友誼的見證。
推薦閱讀:
※明代十六皇,「明十三陵」里埋了十三個皇帝,另外三位沒入葬嗎?
※為什麼朱元璋殺光開國名將,不留幾個給自己的子孫?
※嘉靖皇帝是因為壬寅宮變而搬出故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