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是哪個朝代著名的書法家?


東晉時期的王羲之,出身江左大家,琅琊巨族,族中數十人位居高官,世稱「王與馬,共天下」,注意皇族是司馬,卻排在王后面。右軍瀟洒散淡,輕視名利,54歲卸官致仕歸隱田園事件,震撼天下。那個號稱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事實上是沒官做,這位右軍逃官採菊東籬下卻是史實。七個兒子,個個有詩傳世,老幺獻之,書才絕代、人物風流、征為駙馬,深得宰相謝安器重。

王羲之,族強、官大、才高、兒子多且強,活脫脫一個成功者的典範,樣樣超拔卓群,更兼志趣高潔,無論儒釋道,都堪稱完人。古今找不出第二人,除了傳說人物。

再說那時的書法是一個怎樣的書法。晉,官方由漢隸逐步轉向楷書的一個過渡階段。那時並行的有隸書、章草。鍾繇為代表的書家將隸書簡化,導入到減去波瀾結體帶有隸味的楷書,皇象為代表的書家把章草推向成熟巔峰,張芝為代表的書家把章草簡化,空間上完全省去隸味的繁筆,時間上以程式化的連筆增加速度,從而形成大草的基本規則。江山破碎,意識形態充滿革新的需要、激情和可能。

那麼羲之做了些什麼?當時善書者百十位,王氏家族佔三十餘,羲之名滿天下。但早期的羲之,在章草與大草之間尋求一條中間路,形成了帶有隸味的行草書,姨母帖等均是。有人論斷王羲之寫不出蘭亭的依據就在於此而貽笑大方。十七帖的形成綿延了8年,羲之風格的流變是有章可循的。章草意味逐步消失,代之以簡潔明快的行法草意,八面出鋒、結構合理、轉側多姿的書法美學原則越來越凸顯,毛筆的特性得到了極大化的發揮,漢字之美到達最精緻優雅最有說服力的頂峰。史載獻之嘗諫乃父為新體。這所謂新體就是從章草、隸書中徹底擺脫隸意的行書和更蕭散典雅含蓄蘊積的王式草書。在技術上極大成熟、基本規則上第一次完成了行書的系統表述、草書的規則(即法度)也告完成。我們無法肯定羲之改字是否是一人之力,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是他以書壇領袖的領導力引領完成這一工作,並以前無古人的完美形態呈現於世人,並統合了官方和民間接受新字體和新規則。至於唐太宗的熱捧,只不過是錦上添花,促進了王派書風的進一步創新和發展而已。

可以說,中國書法受惠於右軍多矣。中華素來書高於畫,稱書法為中華傳統藝術皇冠頂上那顆最璀璨的明珠當不為過,此自羲之始。一定程度上,羲之於中華書法,就如同黃帝於中華民族,那麼超越這個提法有意義嗎?

那麼在技術和藝術高度上有超越的可能嗎?

羲之之後,獻之摘取其父不常採用的外拓法,以之形成個人面貌。初唐瀰漫在王派書風的籠罩下,隨之出現的歐陽詢取其險和規整、柳公權取其骨和秀俊,顏公變法其實是取其外拓法和厚重肥滿以迎合大字所需(多寶塔類小字一樣寫的王風瀰漫)。可以說唐楷即楷書的成熟期都是在鐘王創楷之後,羲獻的滋養下盛放的新花,可以言發展,超越卻也未必。

以技術而言,米芾天才絕代,何止八面鋒而已,至少技術上並不輸給羲之,但世評:惜新體略多,略遜魏晉古意。其實不是什麼古意,是輸在那個完美的右軍的格調上。智永、褚遂良、蘇軾、楊凝式、趙孟頫、董其昌、王鐸等人在技術上都能力追右軍,但終在他的一片蕭散淡雅面前敗下陣來。

所以,羲之於書道,已近於一個神話,而他的魏晉,以其風度,成就了一個書道的神話時代。這個時代的漠視時間和空間、漠視名利浮游天地的境界,已經成為後世所有書法天才不可逾越的鴻溝。

古今有幾個完人,大成的標準是:出身名門望族(保證了在那個社會環境下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養傳承)、幾乎無所不精在多領域領一代之雄(一個領域稱雄已經足以自誇,偏偏出現了那麼幾個跨領域而且成就高邁的天才,對,全才+天才!)、影響了時代進程和發展趨向(國家、社會、藝術、文化等等)、不短壽夭折且能生孩子,保證了家族相當長的歷史時期的興旺。這幾個人是:孔子、王羲之、曹操、蘇軾。有興趣我們可以分開討論這幾位的神奇之處。

我是大成,我愛國學。

冬夜碼字,如蒙點贊,倍感溫馨!謝謝!


王羲之,字逸少,東晉著名書法家,被譽為書聖,代表作《

蘭亭序

》被譽為「

天下第一行書

」。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

王獻之

合稱為「

二王

」。


王羲之中國東晉書法家,祖籍琅琊臨沂,後遷會稽,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有書聖之稱。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王會稽」。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為「二王」。此後歷代王氏家族書法人才輩出。王羲之蘭亭序被後人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推薦閱讀:

魯迅為何棄醫從文?
上聯:一碗清水藏日月,如何對下聯?
龍是中國的圖騰,為什麼在一些影視里不是被人殺死就是被當作坐騎?
阿拉善英雄會之旅是什麼?

TAG:書法愛好者 | 王羲之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