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粉說每個朝代都會黑前朝,那為什麼魏國沒黑漢朝、後梁五代和宋朝都沒黑唐朝?


明粉顯然已經變成了一個群體,這就好像是明朝的東林黨一樣,只要走上黨同伐異的路子也就沒有什麼道理可講了。就如同問題的提問者一樣,顯然是脫離於明粉群體的,也不好說是明粉的對立面或者中立角度,至少對於明粉的觀點是不贊同的。

沒有什麼可黑的,漢唐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標誌性王朝,但問題也不少,漢朝有外戚、宦官、藩的問題,到了唐朝依然有,而且更勝一籌。單從這些方面而論,每一個點都是亡國的誘因。實事求是地講,一個王朝的勃興,強盛,衰落乃至最終滅亡都有其自身的規律。網路上探討這些問題的時候,往往會出現非此即彼,或者厚此薄彼的情況。比如相同的問題就會歸為一類,漢朝為什麼能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漢武帝如何如何厲害,霍去病如何如何厲害,漢朝在全球如何如何厲害之類。而另一方面,漢武帝窮兵黷武為什麼沒有滅亡?為什麼漢朝的政治那麼黑暗?唐朝也是一樣。這樣做一個分類,自然也就有了粉與黑。

後代王朝對前代王朝會有評價,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古人比現代人要理性很多。後代王朝對前代王朝的評價中往往會將王朝初期的皇帝捧上天,將國家衰落的罪責歸於王朝末期的幾個皇帝,這樣的評價雖然顯得草率,但也可以接受,畢竟也沒有什麼大毛病。這就好比朱元璋一方面說著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繼位後又說元世祖「惟我中國人民之君,自宋運告終,帝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其君臣父子及孫百有餘年。」清朝也同樣是這樣,之前講的是七大恨,明朝無恥之極。入關以後又為崇禎報仇,康熙時又謁明孝陵,說什麼「治隆唐宋」的話。後世修史自然要規避本朝一些不好的東西,這是一個歷史傳統,當然史官們的春秋筆法也會給後人留下很多蛛絲馬跡。

另外,外族入主中原的朝代鼎革於中原王朝自身的興替有其不同之處,中原王朝的興替多為皇權禪代,俗一點也叫「雙簧」。我們看一下漢魏交替中開創禪代模式的兩位骨灰級影帝。

漢帝詔曰:「朕在位三十有二載,遭天下盪覆,幸賴祖宗之靈,危而復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數既終,行運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既樹神武之績,今王又光曜明德以應其期,是曆數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故唐堯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無窮。朕羨而慕焉,今其追踵堯典,禪位於魏王。」

曹丕回答:

王令曰:「以示外。薄德之人,何能致此,未敢當也;斯誠先王至德通於神明,固非人力也。」

曹丕讓人跟漢獻帝道歉說:對不起,您是不是挪個窩?

漢獻帝:我知道,是我做的不夠好,還是你來吧。

曹丕:我也不行,實在是我爸爸厲害,我就勉強為了天下百姓接替您吧。

這就好比《獵場》裡面凱文楊對鄭秋冬的道歉一樣。

吹前朝也不會降低本朝的正統性與權威,黑前朝也不過是講出了一種事實,只不過觀眾出於同情會覺得你裝逼,只是因為講述者的身份而討厭你。

因此那些整天說清朝這不咋地,那也不行的人,同時也在解析亞洲第一艦隊為什麼敗給了日本,並且感慨著大清真的亡了?我想他們也並不是出於亡國或者亡天下這樣經世濟民的情懷吧。


抹黑前朝是手段,不是目的。平白無故地黑別人是腦殘的行為。

抹黑前朝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政權的合法性,後面的朝代或多或少都會抹黑一點。成了習慣了,大家也都無可厚非,但是清朝抹的太多,影響到了史學家,害得那幫老頭子翻來覆去地考證實在是過分了。耽誤別人的時間精力別人就要罵,這很正常。就像有的老師在台上瞎幾把講搞得學生啥都不會,這個學生要是不罵那素質可就太高了。

糾正一下題主的問題,魏為什麼不黑漢?因為漢本身就有《史記》、《漢書》這些漢朝人寫的史書,而且魏國太短,都在《三國志》裡面,《三國志》裡面最搞笑的,丁儀、丁訥在曹魏時很有名氣,陳壽對他們的兒子們說:「送我千斛米,我就為令尊大人寫好傳記。」丁氏不答應,陳壽真就不為他們立傳。就這種人品,寫的書可想而知。

五代不黑唐是因為《唐書》是後晉編的,後晉是唐朝的臣子,怎麼可能故意抹黑?《新唐書》是宋朝寫的,但寫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犯不著在這上面證明自己的合法性了。

至於清黑明的原因,

厚葬崇禎證明自己正義,優待公主殺盡皇子以絕後患,篡改史書昭告天下明朝很壞我們很好快忘了它。


元朝:宋朝是正統 並且我繼承了宋朝 我也是正統

明朝:元朝說的對 他是正統 我繼承了他 我也是正統

清朝:同上

民國:我繼承了清朝

新中國:以上都是我國歷史 禁止民族分裂 正確看待歷史 振興中華民族

《明史》中真的有抹黑明朝嗎?至少我對這種說法持否定態度。

持有這種說法的人,大概是在為自己沒有看過《明史》找借口,因為我覺得只要看過《明史》和其他史料,對比之下就知道抹黑純粹是意淫之言了。

(補充說明一下,沒有抹黑不等於完全真實,鑒於明粉素質和清粉素質相當,這裡為了防止刺激到某些智商不太夠的nc份,還是說明一下。至少明史里是不會記載努爾哈赤及祖先是怎麼對大明卑躬屈膝的)

初,諸將破城,橫暴多殺人,城中人民夫婦不相保《太祖實錄》

朱元璋起兵造反初期,缺錢少糧,而太祖籌措錢糧的手法看起來並不比李自成張獻忠之流高尚太多。

這些東西明朝自己都認,實錄也有記載。清朝要是想抹黑的話,這些乾貨是完全可以好好做一番文章的。

但是對於太祖的黑歷史,《明史》中提都沒提。

此外,太祖可不是自己創辦的公司,他原是龍鳳政權的臣子,是韓林兒陛下親封的「吳國公」,然後太祖爺翻身做主人。韓林兒怎麼死的?太祖怎麼顛覆龍鳳政權的?這其中的勾當大有文章可做。

《明史》中依舊隻字不提。

但是你介紹太祖發家史時,總得解釋下「吳國公」這個稱號是怎麼回事吧?

「諸將奉太祖為吳國公」《明史》

這是典型的篡改歷史,吳國公那是亳州龍鳳政權冊封的。

而《明史》里隻字不提龍鳳政權和朱元璋的君臣關係,彷彿朱元璋生來就是獨立的君主,從沒臣服於龍鳳政權,因此談不上篡位嫌疑。這哪是抹黑?分明是洗白。

再說屠殺功臣事,明朝文人自個兒就把朱元璋寫的比煤球還黑,真想抹黑還不容易?

「且久,病少差,帝忽賜膳,魏公對使者流涕而食之,密令醫工逃逸。未幾,告薨。」(《翦勝野聞》)

《明史》對此依舊明確表示了不信謠,不傳謠的態度

「達在北平病背疽,稍愈 ,帝遣達長子輝祖齎敕往勞,尋召還。明年二月,病篤,遂卒。」《明史》

總之,《明史》堅決否認了劉基和徐達是被朱元璋逼死的說法,怎麼看,都不像是抹黑。

關於建文帝還有點驚世駭俗的記載。

「常服淫葯,葯燥性發,血氣狂亂,御數老婦不足,更縛牝羊母豬與交。荒眈酒色,晝夜無度。及臨朝,精神昏暗,俯首憑案,唯唯數事而已。」《奉天靖難記》

這個就算不能黑建文,拿來黑永樂也是沒問題的。

《明史》依舊保持沉默。

然後是赫赫有名的株十族,這裡面簡直可以做天大的文章。

《熹宗實錄》《方正學孝孺》(作者:黃宗羲),《明史紀事本末》還有方孝孺家鄉縣誌都有記載。

《明史》依舊將「春秋筆法」發揚光大,隻字不提。

此外,朝鮮的《李朝實錄》也是研究明朝的重要資料之一,其中記載有朱棣殺宮女三千。據我看實屬扯淡,但清朝真想抹黑也大可以跟風記錄一筆——這可不是我們發明的,是人家朝鮮說的。

當然《明史》也有發明歷史的時候。

比如現在網路上赫赫有名的「應州大捷」。

在《明實錄》中的記載是這樣的——

「斬首十六級官軍死者五十二人重傷者五百六十三人乘輿幾陷命勛等以捷聞於朝。」

這是大捷?

在《蒙古黃金史》中的記載是這樣的——

「他們看見明軍從庫克和坦出發直奔他們這裡來了。庫克、博爾斯二人急報可汗。一個站在房後警戒,一個解下栓著的馬來扶可汗和合敦二人上馬,從麻因草原中退走了。」

蒙古人自己的記載是,明軍來了他們就跑了,主力根本沒打起來,頂多是殿後的軍隊和明軍先鋒發生了點不愉快的事情。而這記載和《明實錄》中的傷亡記載是吻合的。

不要問「打都沒打為什麼會跑」,因為蒙古人是來搶劫的,碰上大軍就跑是常識。

現在網上很多明粉認為,這是明朝文官集團在抹黑正德,因為「帝乃還,命宣捷於朝。是後歲犯邊,然不敢大入。」

很不幸,這是《明史》獨家記載,再也找不到第二份這麼吹正德的了。

為什麼說是「吹」?因為你找到史書再往下看,就會發現人家該怎麼搶還怎麼搶,完全不知道「不敢大入」的結論是怎麼得出的,而打完這一架,人家立馬又生龍活虎投入了右翼土門的戰爭中,完全不見有傷筋動骨的意思。

不過這裡需要解釋一下,那就是斬首十六級不等於只殺了十六個人。

因為從死傷比來看,明軍傷員重傷的是陣亡的十倍,可見這不是多麼慘烈肉搏,應該是保持相當距離的箭射,也就是說,傷害來自射手,見不到人頭正常。

正德十二年,宣府與蒙古集兵十二萬交戰,最後「陣亡及被傷官軍三百八十一人,所獲虜首僅九級」

看到沒,同樣十萬人級別的戰鬥,這還不如正德陛下呢。

說什麼文官集團抹黑皇帝陛下的陰謀論者,你們真的了解蒙古人的作戰方式?人家是來搶錢的,又不是來和你們拚命的,你把人趕出去就是贏了,首級是那麼容易拿的嗎?

然後說說《明史》和《國榷》對明英宗的評價

先來看《明史》——

贊曰:英宗承仁、宣之業,海內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楊、胡濙、張輔,皆累朝勛舊,受遺輔政,綱紀未弛。獨以王振擅權開釁,遂至乘輿播遷。乃復辟而後,猶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後在位二十四年,無甚稗政。至於上恭讓後謚,釋建庶人之系,罷宮妃殉葬,則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再看《國榷》——

談遷曰:英廟狃承平之後,海內富庶,文武恬熙。首事麓川,繼以北伐,一時吏卒,尚有遡榆川之駕,覩石門之烈者。豈知魚潰獸駭,為晉宋蹈亡哉。沙漠傳書,惓惓郕邸,蓋深為社稷計也。倏而返蹕,倏而復祚,俱事出望表,史傳未聞,而帝處之坦如也。權不自製,驕及勛閹,石亨幾驂乘之誅,吉祥同甘露之逆。始躬決庶政,旁求耆舊,夙興夕惕,無日忘穹廬南城時也。噫!一王振未已也,又吉祥潰之,一馬順未已也,又門達怙之,蓋英主慮失其極,為人所竊。而其有敗有未敗者,禍有深淺也。

《明史》是抹黑?洗白還差不多

明朝後期的皇帝,實在不忍心說太多,有點傷明粉的心。

有人說「明亡於萬曆」,有人說「明亡於嘉靖」,但有一點,那就是正德雖然愛玩耍,但那時的大明還如日中天。要說亡國,最早也是從嘉靖開始。

首先嘉靖皇帝絕頂聰明是公認的。

奈何聰明沒有放在正途——

兩角鴉青兩箸紅,靈犀一點未曾通。

  自緣身作延年葯,憔悴春風雨露中。

用少女月經煉丹,結果宮女們不堪摧殘,鋌而走險,聯起手來差一點把嘉靖皇帝給勒死。

《明史》一筆「宮變」輕描淡寫遮過。

此外,殺夏言,曾銑,殺楊繼盛,都是他做的,韃靼部一度兵臨北京,說一聲昏君應該不過分吧?

《明史》評價卻輕描淡寫,當然也是狠狠批評了嘉靖。「然升祔太廟,而躋於武宗之上,不亦過乎?」

說嘉靖這老頭也太過分了,居然把你爸(興獻王,靠兒子是皇帝算是弄了個死皇帝待遇)排在武宗(前任正統皇帝)之上。

還用「天性至情」幫嘉靖解釋一下,原來是嘉靖太孝順才不顧禮法啊……從今天的角度看,怎麼看都覺得是明貶暗暴,可能古代把禮法看的太重了。

至於嘉靖帝南倭北虜,家家皆凈的執政理念,倒是很中肯一句「將疲於外,賊訌於內」。

再綜合「御極之初,力除一切弊症」。得出的結論是嘉靖同志是個不好不壞的皇帝。

這一點連當年明月都看不下去,他給嘉靖的評價就是「死的該!」

贊曰:世宗御極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稱治。顧迭議大禮,輿論沸騰,幸臣假託,尋興大獄。夫天性至情,君親大義,追尊立廟,禮亦宜之;然升祔太廟,而躋於武宗之上,不已過乎!若其時紛紜多故,將疲於邊,賊訌於內,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經,營建繁興,府藏告匱,百餘年富庶治平之業,因以漸替。雖剪剔權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然後提一下亞娘鞋之戰,一百多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保安毀了明軍虎門炮台,還搶走了三十多門炮(僅有小炮被搶走),大炮可能是搬不動毀了,也可能是明軍沒有設立大炮。次日又俘虜商船兩艘。

此役英軍僅有四艘商船參戰。

明朝官員對此很失落,不過識時務者為俊傑,他又立馬錶示願意和英國人做生意。

我們說過,這是商船,所以英國佬聽說後也很高興,他們興高采烈帶著銀子上岸了,還給官員送去了禮銀。

哪知我大明官熟讀兵法,在英國佬自認和平之時趁夜(退潮)奇襲英國商船。

結果英國人發動反攻,並登岸劫掠了一個小鎮,搶走了生豬三十頭(不知道為毛要搶豬),焚毀大帆船一艘,明水師退走,明官員退回禮銀。

於是貿易順利的進行了下去。

要我說,這應該算是真正的黑點。但是以抹黑明朝為己任的《明史》呢?依舊是隻字未提。

再說說崇禎自殺事件。

如果不看明史,看別的史料——

「衣袖墨書一行云:「因失江山,無面目見祖宗,不敢終於正寢」,又一行云:「百官俱赴東宮行在。」《甲申核真略》

這麼看起來是不是挺平淡無奇的?

再看看《明史》里怎麼寫的——

「……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自大學士范景文而下死者數十人。

是不是一副明君的樣子躍然紙上?是不是讀了以後心頭痛恨李自成這等逆賊?

那以剿滅李自成為己任的金錢鼠尾,似乎也就不那麼排斥了——這就是《明史》的目的。

誰說我大明只有一個太監為思宗殉葬?我《明史》不服,大學士以下數十人同死!至於怎麼死的,天知道。

贊曰: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在廷則門戶糾紛。疆埸則將驕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潰爛而莫可救,可謂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臨朝浩嘆,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僨事。乃複信任宦官,布列要地,舉措失當,制置乖方。祚訖運移,身罹禍變,豈非氣數使然哉。迨至大命有歸,妖氛盡掃,而帝得加謚建陵,典禮優厚。是則聖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難而不辱其身,為亡國之義烈矣。

這段話什麼意思?

很明顯,說的是他們大清建國那是氣數所在,即使崇禎這樣的賢君聖主也無力阻攔,那些想造反的,你們難道能比崇禎更賢明?

總而言之,明朝的皇帝都很賢明,但是天命,或者說正統在大清這邊,什麼賢君能臣也無力改變。

當然,由於明朝皇帝都很賢明,所以愛新覺羅的祖宗給明朝皇帝的臣子當奴才也無可厚非,最後能打敗這麼賢明的君主,顯然愛新覺羅是更強大的。這才是《明史》想表達的思想。

先這些,以後再補充


就憑文字獄!!!清朝皇帝勤勉?因為他們不愛民,時時刻刻想法設法殺「前朝餘孽」。不知你想表達什麼?東漢後期,幾代皇帝都是昏君何必去黑。唐朝被黃巢打垮,朱溫兩頭叛變,亂世皇帝,自保尚不能,殺皇子皇孫已大逆不道,還敢四處張揚?就清朝幾個不要臉的皇帝,一邊跟崇禎帝稱兄道弟,一邊逮個會寫「明」字的就要屠九族。四大名著三部成書於明,更有李時珍著本草綱目,王陽明開創心學,鄭和下西洋萬國來朝,民族英雄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台灣,有至今仍有國家效仿的「內閣」制度……皇帝昏庸又如何?政治,科技,文化,軍事那個不是世界第一。明朝就是牛逼,咋的?清朝後期統治者就是賣國賊,你敢否認??清朝,中國人受盡屈辱,政府無能,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歷歷在目,國之恥也!!


周朝抹黑商紂王

秦朝不需要抹黑

漢朝用不著抹黑

南北朝南方正朔

唐朝抹黑隋煬帝

唐朝和宋朝之間是五代十國宋朝認為自己是正朔繼承的唐朝

而元朝是有等級制度的 像我們這種南方人最低等

明朝認為自己繼承的是宋朝認為自己是正統

清朝得天下是偶然而且他認為自己不夠正統所以會有一種自卑或者說恐懼所以會有文字獄結果文人也就只寫統治者喜歡看的東西了

其實說到底就是為了一個正統性 其實以前那麼多朝代更迭也都是禪讓制較多求的就是正統 如果說清朝那時候玩一手禪讓制也許會好很多


那不一樣,清代明是外族滅了漢人政權,漢人亡國了,孔子說過: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清朝就需要通過修史醜化漢人的皇帝狗屎不如,譬如說明亡於萬曆說,皇帝是高風險職業,誰都想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幾十年不上朝,還能保住皇位能是昏庸之主嗎,萬曆三大征可都打贏了。清朝修四庫全書毀了歷朝多少古籍,這就是他們篡改歷史的鐵證。


這是滿清得國不正,所以要抹黑明朝,在清統冶時,基本上壞事乾淨,剔發易事、沿海遷界、文字獄,對蒙古人採用滅種政策,就算同是女真,也有不少是非純正的,也就是包衣奴才,地位在女真裡面很低,提問題的人大概也是包衣奴才的後代,並不是純女真


漢代黑秦,唐朝黑隋,明朝黑元,清朝黑明都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魏國不黑漢是因為魏國本事就是漢通過禪讓的方式得來的,也就是說他不用黑本身就是合法的。至於宋朝當然不用黑唐朝,畢竟宋也不說推翻唐朝得來的,就像清朝沒必要黑元朝一樣。至於唐後門的小國家嘛,不是不想黑而是他們都沒迅速的同意國家也就是說還沒走到要大面積黑唐朝這一步。要是唐末馬上有一個統一的國家估計唐朝也會被黑的體無完膚吧


魏承漢嗣。魏是接受漢的禪讓得國,中間經過黃巾之亂,諸侯割據,到漢室不能收整天下,不得不讓出政權,魏無黑漢的必要,反而要漢保持原貌更對魏有利,且魏較短,又禪讓於晉,更無黑漢的必要。後梁五代與之狀況相同。中國歷史基本能夠比較客觀的記錄歷史,雖有偏好到基本真實。唯一對前朝摸黑厲害的只有清了,並為此大興文字獄。


為前朝修史必須在本朝完成全國統一的情況下才逐步展開。曹魏沒這個條件,到東晉時才開史為蜀吳修史,五代十國戰亂頻仍,並沒有修史,到了宋朝時才開始修。

清朝作為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為了證明自己的公正性、合法性和神命性,不拚命黑前朝在邏輯上就說不通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分析秦檜,岳飛,魏忠賢,袁崇煥,試圖客觀評論人物的時候就會被群起而攻之呢?
精品賞析——北宋崇寧重寶
北宋的軍事為什麼弱?看梁山泊大敗高俅就知道了?
唐宋八大家是說哪些人?
梁山泊和瓦崗寨的命運為何差距這麼大?

TAG:唐朝 | 宋朝 | 漢朝 | 三國 | 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