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做到不活在別人的眼裡?
人活一輩子,一直活在別人眼中嗎?
從出生到老去,這過程都在不斷的接受著種種的思想禁錮。我父母那輩給我的思想就是,女人把家庭打理好就可以了,遲早要嫁人生子,我父親最常和我講的就是『女人生的好,不如嫁的好』。有空沒空就愛和我講道理,其實我想說我都懂,除了一些女人的三從四德我真的接受不來。我很勤幸不是在我小時候和我灌輸這種思想,不然真的要被教化了。我們的行為都是受到我們成長環境,思想教育所支配。
當你做一件你認可的事情的時候,你覺得理所應當,就是應該這樣,甚至會和與你相違背的人據理力爭。但是你想過嗎?也許你的理所應當就是和你當初被灌輸思想所造成的。
當某人讓你做一件你無法認同的事情的時候,你不做,你可以說你沒有活在別人眼裡?你做了,就能說你活在別人眼裡?其實是不是一直活在自己眼中的別人眼裡。
活著就會一直活在別人眼裡,只是我要為了誰活著為別人活著,那就叫做死要面子活受罪。因為太在意,一件小事,一句議論,都在耿耿於懷,讓別人控制你的感受。很多人事其實與你毫不相干,你卻會因為別人早已經忘記的事情,還在那自我折磨中。你真的是在意別人的看法嗎?而你只是被你的思想所受煎熬。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能做到的卻寥寥無幾,這社會還是會因為一句:大家都這樣做的,說的、我父母說應該這樣、老師教的就該這樣。而開始動搖
當三個人在一條路上,左邊是大家經常走的路,右邊是野草叢生沒有人會走的路。第一個人選擇了大家經常走的路。第二個人選擇了野草叢生的路,也許路過的人會說:這傻子,幫你鋪好的大路不走,自找苦吃,活受罪。第三個人聽到後,原本想走野草叢生的路,卻因為背後的議論選擇了大家經常走的路。
我們能說誰對誰錯嗎?說到底只是你在為誰活著。第一個第二個人,他們只是選擇自己的選擇,沒有誰更快樂或痛苦。真正悲哀的是第三個人,就是所謂的活在別人眼中的人,他們的議論成了你的牢籠。
我們的社會,沒有辦法自活在自己世界裡,只有你在不在乎。每一代人都會延續一點上一代的思維,因為世界的開闊有了新的這一代人的思想,才有不斷的有代溝與不理解。新一代人永遠都會比上一代人更能接受事物。希望你們不會成為你們下一代人的老頑固。
歡迎關注『周梵』頭條號 向周梵老師提問!周梵老師會幫助你破解各種疑惑!並搶先閱讀更多周梵的原創文章!
這是關於相信我們價值是自己定義還是別人定義的功課,要做到不活在別人的眼裡,一句話:
就把自己看別人的目光收回來,放到自己!
在我的書《當你開始愛自己,全世界都會來愛》中我談到過,在這個世界上確實有很多人,關心別人怎麼看自己比關心自己多,關心自己給別人什麼印象比關心自己多,所以我談到「刪除對別人眼光的依賴,才真正可以面對自己」。
如何刪除對別人眼光的依賴?
首先,認清我們活在別人眼裡的來源。
在我們成長經歷中,養育者總是根深蒂固活在別人眼裡,所以他們毫無保留的把這個信念系統全部傳遞給我們,他們常常會說
「你這樣別人會怎麼看」、
「你看別人多棒啊,你要向別人學習啊。」、
「別人說你好那才是真的好……」
慢慢的我們也就學會了價值感的形成都建立在外在的人事物上,我們特別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當你試圖從別人那裡獲得力量時,其實你的自我價值感從別人那裡獲得也是假的,因為別人給你很容易,別人拿走也很容易。當你把期待放在別人身上也就意味著你放棄了自我成長和發展的權利。
二試著學習不活在別人的眼裡
你需要學習把自己力量逐漸的收回來,所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把關注點放在內在,去做功課。即不去管別人如何看我的標準,而是建立自己的自我評價體系,別人怎麼看我,不重要,我自己怎麼看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我們並不是在意所有人的眼光,只是在意優秀的人,身邊親近的人對我們眼光,比如希望
- 自己是父母眼中的好女兒,
- 老闆心中的好員工,
- 女兒心中的好媽….
那我們需要覺察的是,這些人之所對我們產生影響,也是我們創造出來的,是我們在與他們建立鏈接時,報以某種期待,希望他們對我們好,希望他們覺得我們很棒,當你學習明白身邊人對我們的肯定,欣賞時,你就會真的明白自己的價值不基於別人給予。
反過來當你擁有自己接納自己的能力,自已愛自己的能力,開始不再期待別人來愛你,你是不可能不愛自己,又不活在別人的眼光里,基本上你不愛自己的程度,跟你在意別人程度成正比,你越沒有活出自己,就會越在意別人怎麼看你。當你能不在意別人的眼光時,你給出愛才是真的愛,你對那個人的好,不是基於他眼中自己的形象,也將不是討好。
總之,當你真正愛自己,你才能真正愛別人,否則就是有條件的愛,就是交易,是為了獲得什麼或者為了樹立某個美好的形象而進行的。
記住,你的價值判斷由你來決定,而不是外界來決定。所以護持住自己的本心,當自我狀態越來越好,你對外在的期待就會減少,你對別人眼光的依賴自然就減少了。
作為一個社會人,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受他人的審視和判斷,「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旁人對我們的看法也是多樣化的,有褒有貶,有喜有厭,這是再正常不過,但若讓自己沉迷於他人的目光中,就很不正常了。
他人的看法因為一些主客觀的因素影響——認知、思維、情緒以及外在環境等等——未必能正確完整地反映出我們真實的樣子,所以結論好也罷,壞也罷,都不能成最終的定論。很多人「在意別人」,根本是在意別人眼中的自己,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對自己,習慣於向外尋求他人的肯定,把這些當做自己快樂的原因,久而久之,對外在的依賴心就越來越強,我們以為得到外在的肯定就會快樂,結果處處被縛、常常受傷。 這種為他人目光而活和佛菩薩的 「生命為他人而活」截然不同。前者有的是被他人的評價左右,患得患失,自我價值依附於外境給予的虛榮,有的是不能自主,受到更強勢者的影響,內心掙扎叛逆,身心分裂。而佛菩薩是無我地利益他人,內心不牽掛自己的苦樂,這種生命是真正無私地為他人而活,卻恰恰成就了最圓滿的自我。
我們之所以苦苦尋求他人的肯定,用外來的標籤定義自己,正是因為心力太弱了,內心沒有真正的自信自尊,沒有目標方向,把安全感和成就感寄托在他人的評價上,把快樂建立在一個海市蜃樓上,苦苦追逐。外在飄忽無常,人就疲憊不堪。而且越是往外追求,內心的空洞越大,迷茫越重。然而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越是把期望放在外境上,心裡就越空、越脆弱。太注重外在的看法,就成為了他人的奴隸。別人的看法自己是控制不了的,越是在意,痛苦就越多。同時執著他人的評價,本質也是一種「我執」,其實我們的身也好,心也好,也不是真正的自己,因為身心都是在不斷變化的,沒有一個獨立於因緣之外永恆不變的「我」。我執越深,痛苦越重。 所以與其擔心別人的看法,不如問心無愧地做自己。
沒有人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生命終究是由自己決定,對的事情要做,不對的事情要斷,但這不是為了迎合他人,而是正視自己的內心。我們決定不了別人的心念和行為,卻能決定自己的心念和行為,唯有放下對自己的執著,才能放下對外界的依賴。不用刻意去扮演什麼角色,只要找到自己的方向,向內去充實去追求,通過樹立正知見,了解外在目光只是幻相,看破了自然能放下。原來追求虛妄的評價,現在追求真實的自我,這既是修行的過程,也是修行的意義。
當然面對別人的評論和建議,我們也不是完全置之不理,應坦然面對,正確評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才是真正的自尊自愛。正確的「在意他人意見」的態度是聞過則喜,否則只是妄想執著。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如果你是獅子,別人罵你是狗,你不會真的變成狗;如果你是狗,別人讚歎你是獅子,你也不會真的變成獅子。在意凡夫無常而充滿情緒的眼光,不如在意佛菩薩慈悲的期待;凡事常常想「別人會怎麼看我」,不如常憶念「佛菩薩希望我怎麼做」。
謝謝邀請。
不活在別人眼裡,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有難度。
比如我們買車,本來只是為了出行方便,這點要求不算高,但是具體到買的時候,到考慮到車夠不夠上檔次,車子開出去,鄰居和親友怎麼評價,這樣想來想去,你最後買到的車,很可能超出原來的計劃。其實買車這類的高消費,只要記住一條原則就可以:量力而為。
因為別人不管你買什麼車,都是一時議論幾句就拉倒了,它真正的主人是你,如果為了滿足可憐的虛榮心,超出預算買車,最後捂著錢包過緊巴日子的人,也只能是你,沒有人可以人代替。
比我們談戀愛,女孩喜歡上一個男孩,兩人性情、愛好都一致,在一起很開心。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男孩個子有點矮,兩人站在一起,有被別人笑話的嫌疑。於是女孩子想來想去很矛盾,繼續 在一起覺得有點不太願意帶男孩去公開的場合,放手又捨不得感情。愛情這件事,眼裡容不下沙子,這樣的猶豫其實最傷愛人的心,也許沒等到她做出最後決定,男孩已經被別人搶走了。你嫌棄人家矮,偏偏有人沖著他的人品、性格而來。受虛榮心擺布的結果,很可能就像這樣失去了愛情……
不管自己的感受,活在別人眼中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買超出自己能力的大房子,比如買奢侈的化妝品;比如一段婚姻明明已經死了,為了害怕別人說長道短,繼續維持著家的空殼。
人啊,這一輩子其實是很短的,有虛榮心可以理解,但處處活在別人眼中,無異於給自己戴上了枷鎖,怎麼可能快樂?只有我們為自活,才能擁有有品質的生活,活給別人看,太累,不值。
最後,祝你早日走出別人的陰影,活出人生的精彩!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不要忘記關注一下!歡迎轉發、留言、收藏,謝謝支持。
我們很難做到不活在別人的眼裡,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我們活在我們在乎的人眼裡,或者說我們可以避免自己「過於」活在別人眼裡,活出自我。
我們作為人,擁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而自然屬性是人存在的基礎,人之所以為人,不在於人的自然性,而在於人的社會性。道家講究出世,無為而治,而儒家講究入世,實現自我價值。我們作為社會當中的一環,勢必隨時隨地都在與他人進行著或多或少的交互,我們既不斷的在評價別人,也不斷地被他人評價,這個過程促成了我們的自尊水平,自尊有強弱之分,過強則成虛榮心,過弱則變成自卑。
而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的評價既需要接受來自外界的聲音,也需要關注自己內在對自己的評價,每個人的發展又快又慢,或許對比別人自己的發展不夠快,但是對比自己,自己卻是時刻在發展進步的。
我們的這種尋求他人肯定的心理很多時候都是由我們早起的童年經歷導致的,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對我們缺少讚美,長大之後我們就不斷尋找這種感覺,在尋求他人肯定的時候往往有的時候就過度了,變成了迎合討好,成了一個不敢拒絕別人的討好型性格,而做到不活在他人的眼裡,首先我們就需要正視這種早期成長帶來的影響,告訴自己是足夠優秀的,是值得別人肯定以及受到關心的。其次是明白我們人各有異,我們無法滿足所有人,試想一下地球上這麼多人,要獲得所有人的肯定是不可能的,縱如聖雄甘地也有人對他的非暴力不合作頗有微詞,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
我們身邊總有一些人,為了合群,去做自己根本不喜歡的事;為了找共同的話題,去費盡心機學習別人的生活方式;為了和大家「接軌」,忘了自己真正的樣子。
活在別人的眼裡,你最後會發現你根本沒有你想像的那樣惹人關注。你千辛萬苦的付出,或許在別人眼裡並沒有那麼重要。因為失去了你自己本來的樣子,別人看到的只是一個畸形的複製品,往往會嗤之以鼻,最後得不償失。
不活在別人的眼裡,最重要的事就是先得越會接受自己。讓自己更好更優秀,自然就有人關注你了
您好,我是暖心理諮詢師楊湛德,很高興為您解答。這樣的問題是一個度的把握,這也需要我們對於別人的目光有合適的認識,這才能合適地去面對。
我們對於自己的認識有三種狀態,一種是自己在別人眼中的我,一種是自己在自己心中的我,一種是自己理想中的我。而您說的「怎麼才能不活在別人的眼裡」指的就是自己該怎麼擺脫自己在別人眼中的我,我們要重新認識這個問題就需要認識別人眼中的我是怎麼來的。
我們從嬰兒開始,我們不知道自己想法和感受怎麼去描述和表達,所以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就是通過自己的撫養者對自己的態度中所得到,也就是我們對自己的認識最開始是從父母眼中的自己開始,比如在孩子小時如果因為肚子很撐了不想再吃飯,如果父母覺得孩子還沒吃飯,還強硬要求孩子「再多吃一口」,特別是這樣情況次數增多,孩子就會慢慢地「否認」自己「飽」的感覺,會用父母的想法替代了自己的感覺,即使孩子覺得飽了也還會繼續硬撐著。所以如果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由於無法從自己撫養者那得到很好的回應,這時我們總是會懷疑自己對自己的感受,覺得自己對自己的認識總是錯的。那這樣情況下的個體就會不斷從別人的肯定中去尋求自我肯定,也就是造成了您很在意別人的想法,即使您不願意,您還是會不由自主地去選擇聽從別人的期待做事情,因為只有這樣才會讓您覺得有安全感。如果您要讓自己不要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您就需要讓自己學會從在意別人的看法形成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也就是讓自己學會肯定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不再是通過別人的眼中來做自己了。
當然我們不可能不去在意別人的所有看法,因為別人的看法是可以幫助我們去對自己認識做出相應調整,也是讓我們學會適應環境的途徑。這就是成長。答者:暖心理諮詢師、釋夢師楊湛德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謝邀!你為什麼活在別人的世界裡……你具體也沒說清楚,到底發生什麼啦?這麼痛苦?做人這麼累嗎?你為什麼不能放開自己,放飛自我呢?我好像不懂你的世界。一個人立身處世,應該會在意別人的一些評價和看法,把別人的意見當成自己的一面鏡子,有則改之,無則加 勉。但是,如果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就會患得患失,迷失了自我。人生是一場孤旅,人生畢竟是自己的人生,別人的建議可以作為參考,但不應該成為自己心中的坐標。有的人最大的弱點,就是太看重別人的看法和反映,顧慮重重,將本來挺簡單的事情倒辦得複雜化了,一個人想主宰自己的人生,不被負能量侵襲,就要堅持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活出自己的幸福人生。我的處世風格好像恰恰與你相反,你活在別人的世界裡,我好像活在自由自在的世界裡,從沒有人束縛我,限制我,干涉我,我也不用看人家什麼臉色行事,我這個大大咧咧的馬大哈也看不懂,什麼翻白眼呀?什麼黑著臉呀?我看都不想看,我才不在乎呢,我也不會顧及那麼多,每天干自己的事情都來不及呢。做人在這個世上已經夠辛苦了,幹嘛還要多思多慮想那麼多,去在乎別人太多的感受,放開點吧!做自己的事情,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風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你這方面應該向我學習,洒脫點吧!有時候我會我行我素,天馬行空,獨來獨往,自由翱翔!什麼不愉快的煩惱都會拋到九霄雲外,隨風而過……做好眼前的自己,就算再苦再累累成狗了,也要愉悅自己,快樂地過好每一天!在這個世上,誰都不容易,要有一個好的心態,積極樂觀,保持好心情。活在這個世界上唯獨讓我糾結傷心難過的,就是想起人生總有那麼一天都要離開這個世界,我會無法釋懷,這一點我真不敢想,也想不明白,想著想著會淚流滿面……這主要是我曾經的很要好的一個小同學離世有很大關係,到現在我心心念念還念著,刻在心靈深處,永遠忘不了……是的呀,世界上除了生死是大事,其餘都是閑事丶小事,有的不是很順心的事情別糾結,每個人都不是順風順水,一帆風順的,主要還是看你怎麼處理?怎麼把握自己的人生?在曰常生活中,氣量大點,心胸要寬廣,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交友方面,好的朋友也不要錯過,不能相處的且人品不好道德低下的離開點,對這種人要避而遠之,惹不起,躲總躲得起呀,保護好自己。好朋友之間相處也要有個度,人與人之間其實像是相互取暖的刺蝟,太近會彼此刺傷,太遠又無法相互取暖,只有適度的距離才能更就加和諧地相處,而合適的距離產生才是舒服和溫暖的真諦。每個人的生命都屬於獨自個體,思想方式、處事方法,都有一種距離,但並不意味著排斥對方的方法方式。由於時間關係只能到此為止了,請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快樂
過好自己的每一天!
謝邀!人是群體動物,有人群的地方,就一定會產生矛盾,即使一個人獨處時,內心也會患得患失,自相矛盾膠著。人要生存,就必須去面對各種各樣的人和事,要接觸社會塵緣,塵世本來就是一片苦海,故有八苦之說。事實罷在眼前,有人勇於面對,有人選擇逃避,但如果心結未解開,即使遁入深山老林,也解決不了煩惱。故此,必須有個正確的心態來面對,才能最終解脫痛苦。人,如若還經常地執著,放不下已經過去的人和事,對別人的看法耿耿於懷,自心沒有主張時,就更痛苦了。若真想離苦得樂,讓內心得到安寧,只有向祖師聖賢大德們求教,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了。祖師聖賢大德教導我們說,人們產生苦感的深層原因,皆由有所求,有所執,有所住著而引起,有求必苦,無求則樂。我們但能通過學習,明白到人生的真正意義,「我執」之心就會越來越輕,痛苦自然會減少。現在流行著林林總總的雞湯文,雖然味道還好,但解決不了根本煩惱。比如斬樹,單純斬掉枝枝丫丫,起不了除根的作用,又如鏟草要除根。在此,用「隨緣應物「,「不住一切處「,「一切處無心「三句詞別義同的聖賢話,你我共勉。先做好自己的本份吧!至於別人心裡怎麼個想法看法,誰也控制不了。
不活在別人的眼裡 在人的一生中,總會有很多雙眼睛在默默地觀察著你,它給你帶來的將會是什麼?這一切都取決於你的內心。如若你的內心是脆弱的,那麼別人的眼光帶來的將是你人生的一塊絆腳石;如若你的內心足夠堅強,那麼別人的眼光將會鞭策你,成為你前進的動力源泉。
有個人,他一生坎坷,卻從不活在別人的眼裡: 腦癱、口齒不清、行動不便、先天殘疾,這對於一般人來說是多麼的殘酷,人們都向他投來了同情的目光,但他卻把這當成是上天送他的第一份禮物。7歲時,他毅然丟棄了拐杖,堅信自己能夠行走。他不要活在別人同情的眼裡,他要為自己可以行走的夢想而活。
14歲,他憑著全縣第三名的成績考上了重點高中,但因為校長的歧視,他被無情地拒之門外。於是,他只好來到了一所連三類都算不上的高中就學。憑藉著他的不懈努力,三年後,他順利地拿下高考,成了那所學校應屆考上大學的第一人。他不要活在別人歧視的眼裡,他要為上他上大學的夢想而活。
24歲,他投出200份簡歷,然而這些簡歷都石沉大海。人們都對他投來鄙視的目光,但他沒有放棄,他在街頭賣賀年卡、天橋擺地攤、睡橋洞、一盒飯分兩餐吃。他不要活在別人鄙視的眼裡,他要為自己生存的夢想而活。
不久,他走向了人生的低谷。那是他第一次開淘寶店,卻因為進貨不當,做不成一單生意,賠掉了他當時的所有積蓄20萬。但他依舊不放棄,無論怎樣的挫折,他都堅持為他的人生夢想而奮鬥。
最終他成功了,他成為2012年全球十佳網商之一,他就是千萬掌柜崔萬志! 當人們問他:「你覺得你的一生應該如何來形容?」 崔萬志說:「我的一生坎坷很多,這說明我的一生很精彩!上帝因為愛我,所以在我出生時他咬了我一口,帶著流血的傷口,我一路走,不回頭!」 在別人眼中,他是殘疾的,他是不幸的,他是無能的。 在他內心中,他是完整的,他是幸運的,他是全能的! 他從不活在別人的眼裡,他只為自己的夢想而活。
推薦閱讀:
※如何和自己的父親相處以及是否需要去看心理醫生?
※有嚴重心理潔癖是種什麼感覺?
※兩人中一個要來,一個在等誰更煎熬呢?
※大學錄取了沒有去讀?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