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永樂大帝為何在一百多年後又被尊為「明成祖」?


永樂大帝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成年後被封為燕王,就藩於北平(今北京)。明朝最偉大的皇帝之一,一生文治武功樣樣傑出,有明一代無人可望其項背。

五征蒙古。朱棣一生酷愛行軍打戰,在他統治時期曾經五征蒙古,將韃靼剿滅,使瓦剌20年抬不起頭。為之後的仁宣之治奠定了軍事基礎。

南征安南。派遣大將朱能,張輔南征安南,在剿滅篡位奪權的胡氏父子後,應安南臣民的請求,改安南為交趾劃入明朝版圖,成為大明的一個行政省。

六下西洋。派三寶太監鄭和六次出使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宣揚大明神威,剿滅海盜,維護地區穩定與和平。創造了萬國來朝的盛世景象。

編撰《永樂大典》永樂時期編撰的《永樂大典》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收集書籍最多,種類最齊全的百科全書,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瑰寶。

其它還有,收復遼東,設立奴爾干都司。遷都北京,奠定現在北京市的基礎等等。

生於戰火,死於征途是他的宿命。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死於北征回師途中的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朱棣駕崩後,明仁宗朱高熾上謚號為: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明長陵。

《明史·成祖本紀》: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開疆拓土為祖,守成有德為宗。鑒於朱棣所創造的豐功偉績,雖不是開國之君,但恩同再造,於是,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改謚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廟號為成祖。後世稱為明成祖就是從此時開始的。


朱棣的廟號「太宗皇帝」被改成「成祖文皇帝」歸功於他的第五世孫嘉靖皇帝朱厚驄。在明代以前只有開國皇帝才稱「祖」,第二代皇帝都稱「宗」,王朝的開創者稱之為「祖」,繼承者是為「宗」。嘉靖皇帝為啥沒事兒大筆一揮玩個文字遊戲,這位大明朝最聰明機靈的皇帝,最富有控制欲的統制者自有他的道理。

他的祖宗朱棣在靖難篡位之後一直在自己嫡庶名份上挖空心思,入主南京之前朱棣並不忌諱自己是朱元璋的庶出,不是皇后馬秀英的兒子。不過朱棣當了皇帝之後,變戲法地篡改了相關資料,對外稱皇后馬秀英生了五個兒子,老大朱標,老二秦王朱樉,老三晉王朱棢,老四是燕王朱棣,老五是周王,朱棣堂而皇之成了馬皇后生的第四子。

後來朱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太子朱標,秦王,晉王的生母都一併撤換成了妃子,只有他自己和周王是馬皇后所生。朱棣一門心思要成為馬皇后的嫡子是要證明他當皇帝的合法性,他的老爸朱元璋是「嫡長子繼承製」的堅決擁躉,朱棣坐在金鑾殿上總歸要找些理由讓自己儘可能既體面又合法。反正朱標死後,秦王,晉王都相繼去世,朱棣成了朱元璋所有嫡子中的老大,皇位非他莫屬。再後來把朱標也改成庶出,又否定了朱標兒子朱允炆繼位的合法性,天下唯我朱棣是最天經地義的皇位繼承人。感覺真是誰掌權,誰就是歷史的編寫者,一點不錯。

大明的皇位傳到嘉靖手裡,世道發生了變化,這位皇帝不再對自己祖宗朱棣庶出的身份遮遮掩掩,大大方方地承認自己繼承的不是朱元璋的嫡傳。因為嘉靖父親朱祐杬也是明憲宗的庶出,嘉靖本人也是由藩王入京做皇帝的,只不過朱棣靠武力,他嘉靖是被大臣們請過來的。

更發噱的是,這位皇帝別看歲數小,心機可不是一般般小,他以興獻王次子的身份繼承皇位,絲毫不理會當朝太后和重臣的意見,不願意稱前任皇帝為父親,一定要將自己的生父封為皇帝。有了這些所謂「名份」之爭做鋪墊,朱棣庶出的身份似乎變得不是啥不光彩的事。並且以嘉靖的性格還以自己庶出為豪,咱就是這麼滴任性,那幫大臣再引經據典耍嘴皮子也沒用,要不就狠狠賞一頓板子。

把老祖宗朱棣的廟號「太宗」改成「成祖」就是嘉靖要讓朱棣大大方方地開創自己一脈,子孫本來就是庶出的,如今咱御極天下,有能力,有辦法讓那幫士大夫閉嘴,老祖宗您就不要再受委屈了。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明朝的第三任皇帝。因為他的帝位來得不是「順理成章的正統」,儘管他開創了「大明的『永樂盛世』」,東征西扶,南安北戰,取得了「空前武功文治」。但是,史學界對他沒有公正的「史上認同」。相反的,因「靖難」、違背其父遺願「奪其侄子皇位」,為天下人憎惡。撥開史紗,讓我們來認同認同「永樂大帝」、明太宗、明成祖。

儘管朱棣自認是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兒子。但是,從史載資料和朱元璋對他的安排來看,其非馬皇后所生。原因有三:一是其三位皇兄英年早逝,朱棣是理所當然的「皇長子」了,可太祖沒有這樣認為,而封了其長兄朱標太子之子朱允炆為「皇太孫」,以示對太子朱標功高大明的補償。二是論對大明的貢獻,朱棣的貢獻與其兄長太子朱標不相上下。尤其是在對北對東拓展疆土上,貢獻更大,但是得到太祖重用,而不賞識。三是在其三位皇兄去逝後,因其武強文高,對朱允炆的皇位威脅是最大的。所以,太祖封他做燕王,住北京,鎮北方。實際是讓他遠離政權中心,進行邊緣化的表現。

朱棣在座上皇位後,對大明的貢獻是巨大的。武上,實現了大明四鄰的和平相處。文上,勵精圖治,編纂了流世的《永樂大典》,將中國的詩、詞、歌、賦推向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對外交流上,鄭和多次下西洋,開創了「海上絲綢之路」!打造了大明近200年的繁華與鼎盛。

朱棣由死後封號「明太宗」,到大明第十一任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嘉靖十七年九月」,被尊封為「明成祖」。那是皇權更選與繼承傳序依據周禮《禮記.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來「格定」的。也就是除「祖」要被後世永遠供奉外,其他按血緣親疏來排挑。明朝另類,祖廟供奉了九位皇帝。明武宗因無兒子,死後由興獻王之子朱厚熜繼承了皇位,即明世宗。明世宗為了讓其父進太廟,追封為「興獻帝」。按離明世宗親緣來「祧」,太祖除外,只有太宗最遠。明世宗知道這脈能承襲皇位,功在太宗,於是就改朱棣謚號「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成祖」,讓其世享供奉,算是對朱棣的功過最終評定!


推薦閱讀:

天子守國門指朱棣,君王死社稷是朱由檢,為甚很多人都泛指整個明代君主?
被成祖打的片甲不留的蒙古人為何不到30年又能在土木堡以少勝多?
千秋功罪,明成祖朱棣命令鄭和下西洋之舉到底對嗎?
大明王朝朱棣到底有多厲害?
朱棣與楊廣有什麼相似之處?

TAG:明朝 | 明成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