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能在二戰後迅速崛起?
二戰後日本的崛起,尤其是經濟的崛起,用奇蹟來形容一點不為過。
我們先來看幾組數據,戰後日本損失260多萬人口,100多個城市被轟炸,230多萬棟房屋被毀,900多萬人流離失所,GDP相當於戰前的62%。朝鮮戰爭期間,日本外貿額增長近3倍,GDP恢復戰前水平;1956年-1973年,日本經濟增長率年超10%;1965年進出口額到達166億美元;1987年,日本經濟超過蘇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日本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蹟,從一個被原子彈炸過的滿目瘡痍的爛攤子經過30的發展,成為世界強國,不光是經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教育、科技、文化方面同意走向世界前列,成為戰後亞洲第一個發達國家。那麼,日本在戰後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什麼呢?日本的崛起是在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主要原因如下:
(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會)
1、美國佔領當局實行的民主化改革1945年,佔領當局要求日本政府改革,包括婦女參政、保障工人權利、廢除專制制度等五項改革。同時,要求日本修改憲法,確立議會民主制度,內閣只對過會負責,天皇只是象徵。這些政治民主化的改革,為後來日本的經濟發展鋪平了道路。
1946年,佔領當局還在日本推行土地改革,使農民得到土地。同時,佔領當局解散日本財閥,禁止壟斷,解除了戰爭禍根,釋放了日本經濟。後又頒布禁止壟斷的法律。這些經濟民主化改革,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條件。
2、冷戰與朝戰使日本經濟走出困境隨著冷戰的興起,美國對日本的政策發生轉變,要將日本建成反共基地。美國制定穩定日本經濟政策,並削減日本的戰爭賠款,向日本提供物資和資金,這對日本經濟的恢復起了重要作用。
(70年代的日本街頭)
朝鮮戰爭的爆發,為日本的經濟恢復和發展提供了契機。美軍從日本大量採購軍火及物資,日本獲得了大量的外匯。朝鮮戰爭還刺激了日本的出口貿易,積壓的工業品銷售一空。這些都使日本經濟走出困境。
3、日本經濟、教育、科技計劃的制定從1995年起,日本制定了多個經濟發展計劃、收入倍增計劃,實現了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提出發展重工業和化學工業,重視培養人才,發展科學技術、發展對外貿易,用了7年時間使國民收入翻番。日本堅持高積累、高投資的經濟政策,投資規模位居西方之首,將發展對外貿易作為立國之本,從而擴大了經濟規模。
日本重視教育事業,五六十年代普及高中教育,到1972年教育經費增加了25倍,使國民素質大大提高,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日本還大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加大科研經費投入,使日本的技術力量顯著增強。60年代末,在計算機、電視機、手錶、相機等領域,已領先世界。1987年,日本經濟實力超過蘇聯,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體。
日本經濟的崛起不是偶然的,值得其它國家學習和借鑒。日本的崛起已經並將持續對亞太地區乃至全世界產生重大的影響,經濟崛起後,伴隨著就是在政治、軍事方面的崛起,這已經在慢慢的顯現出來。
(60年代的日本夜生活)
作為日本二戰後迅速崛起的重要坐標,就是70年的大阪世博。
這是日本首次舉辦的世博,共77國家參加,一共有超過六千多萬人次入場,當中的「未來都市」身影,令全球對日本的火速冒起瞠目結舌,那正是日本進入富裕年代的最明顯象徵標記。
大阪世博的成功,背後正好反映出六十年代的驕人經濟成就,六八年日本的GNP已超過德國,僅次於美國,處於世界第二位。
據日本社會學家吉見俊哉的分析,他認為經濟上的迅速增長,最主要原因是工業產品的急劇狂飆,由65年的85億美元,至72年已上升至240億美元的水平。 背後美元和日元的固定低匯率,對日本工業產品的輸出,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當中尤其以轎車最受惠。
此外,財政金融界政策方面的配合也尤為重要。 日本政府一旦出現財政困窘的狀態,便採用發行公債又或是擴大財政規模的方式應付,從而通過增收來彌補及支撐景氣。 因此六十年代後半期的政府預算規模,便因高增長率而為景氣帶來更大刺激。
獲財政金融政策支撐的大企業,便得以在不同行業領域中作大規模的設備投資,如鋼鐵業在福山、水島及鹿島等地;汽車業在高岡及座間等地;石油化工業在川崎、浮島及四日市等地,令到大工廠如雨後春筍後在各地開花。 而日本的經濟高速成長,也與這一浪的工業產地的重組及振興方案有莫大關連。
下圖:日本在經濟起飛後全民中產階級化的家庭美好憧憬
所帶來的結果就是,日本成功把中央及地方的貧富懸殊程度收窄,全國社會階層的上調意識日益明顯,於是才出現「一億總中流」的美好景象──在終身僱用制的保障下,日本人超過九成都認為自己是中產階層,正式火速崛起。
戰前良好的工業化基礎
日本在經歷二戰前,經過了非常成功的一次革命,那就是明治維新,在明治維新前的德川幕府時代,閉關鎖國給日本帶來的商業和文化的封鎖讓日本百姓在經濟和生活都不能得到發展,因此,倒幕運動得到了眾多日本民眾的支持。明治維新強調的文明開化讓日本搭上了工業化的快車,逐漸躋身為世界強國,同時也開啟了日本的現代史。
東方馬歇爾計劃---道奇計劃的幫助美國先給一巴掌,再給一顆甜糖的手段用的出神入化。日本在戰爭中百業待興的局面和戰後萎靡不振的工業迎來了美國的利好政策,日本百姓享受過 文明開放的政策導向帶來的益處。
因此很快能夠接受美國的幫助。而美國為了制約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力量,更是對於太平洋以及亞洲的勢力控制非常重視,因此對於日本這一敵人迅速在利益的驅使下變成了盟軍,並複製了馬歇爾計劃在歐洲實施的成功案例。
在日本實施了道奇計劃,加上日本民眾高度的配合,因此日本的工業和經濟迅速復興。
日本配合到什麼程度,這裡有一個小插曲,美國名將作為戰勝國代表來到日本,日本有數以萬計算的民眾自發組織歡迎儀式。
麥克阿瑟收到了來自日本民眾50多萬封信件中絕大多數表達了對於美國的讚美和對於麥克阿瑟的歡迎。這對於後期馬歇爾計劃的模式非常順利在日本落地奠定了基礎。
資本主義在日本的利好體現
日本和德國戰後憑藉著良好的工農業基礎,在經過歐美主義的侵蝕,是一個現代化和完全資本主義化的進程。日本更是由於全面的接受統治,變成了美國的傀儡國家。引以為傲的製造業也在大趨勢下成為了美國的附屬。
教育的催化劑日本對於教育和人才的引進是非常重視的,在日本縣町的公務人員月薪收入差不多10日元的時候,聘請的歐美的工程師和外來技術人員薪資可以達到每個月800日元。而且數量上也是非常大量的引入,這對於日本的各方面在振興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雖然作為戰敗國,但因為美國考慮到自己未來在東亞的利益,並沒有對日本採取過多的懲罰措施,而且,對戰後的日本重建,給予大力扶持。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雖然遭受了重創,但由於戰時日本從東南亞和中國地區所掠奪的資源極其豐富,以至於二戰後期,日本採取「以戰養戰」的方式掠奪其他國家資源。其次,雖然日本二戰人員損耗嚴重,但很多高科技人才從未上戰場,這也為二戰後日本的重建提供了技術支持。最後,二戰並未對日本本土造成嚴重創傷,除了美國對日本東京的飛機轟炸和兩顆原子彈,其他地區並未遭受二戰的影響。加之日本二戰之後適應了國民經濟非軍事化,進行了全面的經濟建設,使得日本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
日本,我們中國人可以恨,可以罵,可以仇視,但決不能輕視。快速崛起是在日本人手中創造出來的,可稱為日本精神,不能否認日本人的勤勞和堅持。戰後在美主導下日進行了政治改革,確立了和平憲法,建立了多黨制和議會負責制,其中議會取消了貴族院由參議院取代。而首相由議會多數黨產生並組閣。擺脫了藩閥政治,健全法規,規範了經濟制度,滅亡了舊財閥,集中資源於經濟重心,因此時美負責其國防,其中三菱,三井,住友等壟斷企業振興,日本政府實行傾斜政治在煤,電,鋼等帶動了經濟復甦,新財閥沒有了封建的家族式管理,實現了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和自上而下的控股,公司內實行年工負責制和終生僱用制。穩定勞資關係,緩和階級矛盾。日本人勇於直面屈辱,通過努力改善生活,洗刷對名譽的損害,看作是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對此,要有所警惕。
三個方面
一.日本二戰時期工業幾乎被美國摧毀.但二戰剛過美國打著聯合國的旗幟發動了朝鮮戰爭以及後面的越南戰爭.這二場戰爭需要大量的物質與軍火.從本土運輸的話成本太高.這時候日本就是最好的選擇.日本獲得了美國的扶植與經濟投入
二 .二戰時期工業雖然摧毀但還有各類優秀人才與技工 工人.能立馬投入工業生產.
三.從清到二戰.日本在中國獲得了無數的物質與資金儲備.為後續的恢復奠下了牢固的基礎.與日本建交中國取消了日本的戰爭賠償.另外在與中國貿易佔了無數的利益.現在的中國幾乎無處不見倒出都是日系的
1 不搞國防,武備全部交給美國,省下很大一筆錢。2 大量工技知識分子未被清算,得以存活。迅速重振第一,第二產業。 3 趕上朝鮮戰爭,景氣回升,起步好。 4 全民族客觀上存在的努力奮鬥。
美帝的幫扶加上日本人的理頭苦幹,才能使日本戰後能迅速崛起。
推薦閱讀:
※知乎被刪回答:《歷史上有沒有逆潮流而動而且還成功的事例?》
※從小讀歷史名著的孩子,有多可怕?
※呂雉為什麼會嫁給當時一窮二白的劉邦
※司馬懿與諸葛亮相比,究竟誰更厲害?三分鐘了解他們的愛恨情仇!
※今兒聊聊「左青龍右白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