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為何製造了震驚全國的胡惟庸案和藍玉案?


向敬之

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借御史中丞塗節、商皓告發左丞相胡惟庸謀反,決定正式向胡惟庸發難。

朱元璋下令廷臣輪番訊問,迅速誅殺胡惟庸及其親信陳寧、塗節。朱元璋並未因此罷手,繼續調查胡惟庸問題。洪武十九年十月,朱元璋給胡惟庸定了一條通倭的罪名。

到洪武二十三年五月,藍玉征討沙漠,抓獲封績不報的事情敗露,將封績逮捕,審出當時情況,將胡惟庸的逆謀一案擴大化。正好李善長的家奴盧仲謙自首告發李善長和胡惟庸往來情況,而陸仲亨的家奴封貼木也自首告發陸仲亨與唐勝宗、費聚、趙庸三侯與胡惟庸共謀不軌。朱元璋大發雷霆之怒,肅清逆黨,詞語相連,被誅殺者達三萬餘人,於是做《昭示奸黨錄》,布告天下。此案株連蔓引,直到數年之後,還沒有清除乾淨。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朱元璋以謀反罪誅殺藍玉,剝皮實草,傳示各地,並族誅了三族。究其黨羽,頒發《逆臣錄》,牽連致死者達一萬五千餘人,史稱「藍玉案」。

胡惟庸案與藍玉案,都是明初四大案之一,習稱「胡藍之獄」,是朱元璋大殺開國功臣的政治案件。二案受株連至死或已死而追奪爵位的開國功臣有李善長、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寧侯等數十人。

胡惟庸被殺後,朱元璋遂罷丞相,革中書省,並嚴格規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丞相廢除後,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不再受到相權的威脅,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而藍玉案的結果,是朱元璋徹底剷除了將權對皇權的潛在威脅,將軍權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使得帶兵的將領不敢有所專擅。


明太祖在天下基本穩定之後,對文臣武將的猜忌越來越強。為使子孫能夠坐穩皇帝的寶座,他大肆屠戮那些曾為他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的功臣大將。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胡藍之獄」。

明初,在官僚之中形成各種政治派別,文武之間以及淮西集團與浙東集團之間互相傾軋排擠,都在太祖面前不斷地攻擊對方。這種官僚集團之間的互相攻擊,正好為太祖所利用。胡惟庸(?——1380)在當時任左丞相,擅權專制,很多事不上奏就徑自處理,太祖對此極為不滿。洪武十三年(1380),他以「擅權植黨」的罪名殺了胡惟庸,同時被殺的還有陳寧,塗節等數人。後來又給胡惟庸加上「通倭」,「通虜」和「謀反」的罪名,使案情不斷地牽連擴大。事隔十年,又興大獄,以胡案株連李善長,陸仲亨,唐勝宗,費聚,趙庸,鄭遇春,黃彬,陸聚,金朝興,葉升,毛麒,李伯升等一批大臣,並宣布他們為奸黨,編成《昭示奸黨錄》布告天下,連坐誅殺的有三萬多人。當時李善長已是七十七歲的高齡,仍被賜死,家屬七十餘人都被誅殺。這件案子,株連蔓引,以致數年之後還沒平息。

洪武二十六年(1393),又興藍黨大獄。藍玉(?——1393)是定遠人,常遇春的內弟,在徐達,常遇春死後,多次統帥大軍出征作戰,立下赫赫戰功。二十一,他率十五萬大軍出塞追擊蒙古軍隊,擄獲七萬多人,大勝而歸,封為涼國公。但他自恃功高,驕縱枉法,欺上凌下。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蔣瓛告藍玉謀反,又牽連到武將曹震,張翼,朱壽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被誅殺者達一萬五千人多。

胡惟庸和藍玉兩案,史稱「胡藍之獄」,前後達十四年之久,誅殺四萬五千餘人,功臣宿將被殺戮殆盡。


胡惟庸案和藍玉案都是明初四大案之一(另外兩個為空印案和郭桓案),明初四大案又稱為洪武四大案,它們都是發生在明朝朱元璋在位的洪武年間,因四大案而慘招殺害的人數多達十幾萬,這四大案造就了朱元璋的「赫赫威名」,以至於後世多視朱元璋為殘暴弒殺之人。

胡惟庸案發生於洪武十三年(1380年)、藍玉案發生於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兩個案子都是謀反案,當時因為這兩個案子幾乎殺光了明朝開國的功臣,所以後人猜測朱元璋是不是為了誅殺功臣策划了這兩個案件,事實的真相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只能通過史書的記錄去了解、分析朱元璋到底是不是故意策劃的這兩個案子,胡惟庸和藍玉又是不是真的要謀反。

胡惟庸案和藍玉案的發生與朱元璋有多少關係?

其實這兩個案件與朱元璋的最主要關係就朱元璋把整個事件擴大化了,以連坐之法牽連了太多相關的人,才造成了一個謀反案就誅殺幾萬人的恐怖現象,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很多謀反案但那些案件僅僅只是誅殺主要人員,可能歷史上所有謀反案誅殺的人都還沒有朱元璋兩個謀反案誅殺的人多,朱元璋本就是生性多疑之人當他遇到謀反這種已經危及大明王朝根基之事更不會心慈手軟,於是就有了震驚全國的四大案。

朱元璋用強硬的手段鎮壓了大明在開國之初所遇到的挑戰,或許以我們後世之人的角度來說朱元璋當時的做法可能太過殘忍,但朱元璋大肆誅殺功臣卻保證了大明王朝得以延續。

其一 當時的太子朱標已經逝世,而準備接替皇位的皇孫朱允炆乃是個溫文爾雅之人且年紀尚小,朱元璋害怕自己死後皇孫駕馭不了這些開國功臣。

其二 朱元璋所誅殺的功臣都是些居功自傲之人,如胡惟庸心胸狹窄、獨斷專行,藍玉嫌棄自己的官小等等。


推薦閱讀:

劉伯溫能掐會算,據說因為有一本天書,死後朱元璋也想要,請問這本天書是怎樣的?
朱元璋當上皇帝後,兩位發小前來要官,為何一個被砍頭一個卻高升?
劉伯溫還勝一籌,助朱元璋稱帝後,即辭官善終
為什麼明末沒有最終形成各方割據的局面?

TAG:明朝 | 朱元璋 | 中國古代史 | 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