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大家都會覺得北方人不會吃,北方無美食?


首先講個故事,07年的時候我談個男朋友,是北方吉林長春的,然後說帶我去吃一個我們南方沒有的東西,然後我是吃貨一枚,特別興奮啊,爬山涉水去了一個度假酒店,菜端上來一看....糖醋裡脊……當時我就懵了,第二個菜是蟹黃鍋巴……還有個干鍋大白菜。。。。。對方很熱情的說,你們南方沒有吧,拚命給我夾菜,那時候我說話很耿直,完全不經過大腦,就直接說這些菜我們學校食堂都有。。。

對方很無語,為了找回面子,帶我去吃第二種沒吃過的東西,烤魚,沒錯,鐵板烤魚。。。。。然後這次我又沒忍住告訴他,南方滿大街這種東西。

他第三次為了找回面子帶我去吃最好吃的冰淇淋,8種水果口味全都買了,拿在手裡像一把花,當時覺得浪漫極了,忘了告訴他南方也有冰淇淋。。。。

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甜蜜得不要不要的,但是北方食物的種類確實感覺比南方少


跟食材的關係特別大,食材才是決定烹飪功夫的關鍵。

第一次我去我老婆家,湖北靠河南哪個地方的,進門一碗肉湯,現在還記得那個味,太美味了,香濃無比,今天都回味無窮。但是隨後幾天,苦死我也,從大年初一到初五,就沒有吃飽過一頓飯,餐餐用那個「吊窩」,什麼東西都往裡面加,就是不習慣。一直到初五,在某一家人吃飯的時候,有了一碗酸辣椒,才把飯吃飽。

後來我提了兩塊臘肉回深圳,說心裡話,那邊的臘肉比湖南產臘肉美味的不知道多少倍。現在孩子都十六歲了,終於明白了他們為什麼不善於烹飪,因為他們的食材好!隨便雞鴨肉之類的東西,放點水煮出來,就香噴噴的,不需要我們南方的食材這樣想辦法搞的好吃。久而久之,他們就養成了習慣,他們的美味菜肴大多是煮,其他的就無所謂了,酸菜就行了。

南方的東西長的快,所以必須精細烹調。北方的。東西長的慢,隨便粗燥的整一下,反而原汁原味,香濃無比。

當然,隨著速成法養殖,種菜,北方有的食材慢慢的比南方更南方了,北方菜館的菜就慢慢的顯得有點粗燥了,然後確實某些菜就索然無味了。

但是,去鄉下,能吃到香濃無比的農家菜,絕對超越南方的任何所謂的美食。


題目出的有問題,應該是「南方人大多說北方人不會吃,北方沒美食」,即便如此也有好多概念不清,什麼是南方?什麼是北方?什麼叫會吃?什麼叫不會吃?什麼叫美食?照此也能有另外一個題目,「為什麼大家都認為南方人不會吃?南方沒美食」。我從2010年到現在,去了將近20次南方的一個一線城市,每次我都把肯德基當美食,可我在我們這裡是從不吃肯德基的,因為在廣州我真的沒什麼可吃。


記得07年在河北出差半個月,鄉下所有飯店沒有米飯,天天就是驢肉火燒,麵條,早上吃,晚上吃,還有各種黑呼呼的炒菜,我現在想到驢肉火燒都反胃,回家的火車上盒飯我來了兩份,

說說我們江蘇,蘇南蘇北差異就很大,何況全國,我南京城以南的,公司在蘇北宿遷,兩地300多公里,蘇北地區燒菜偏咸,口味重,大部分菜放花椒,這個東西真吃不習慣,我們老家愛吃水產,蝦蟹,家禽,如鴨鵝之類,在蘇北想買只活鵝還真不容易,需要和販子預定,光早飯區別就很大,我老家早飯是各種澆頭麵條,鍋貼,湯包,大小餛飩,糍飯油條,油炸鍋巴等等,蘇北就是包子豆漿或者海帶絲豆芽菜的糊糊湯,麵條中午才有,豆漿也不習慣放糖,正餐想吃份糖醋排骨都不正宗,燒魚時要把魚用油炸一遍在燒,魚的鮮味蕩然無存,只有醬油味,但是分量十足,一盆抵我老家兩三份,價格也實惠,我公司工人中午都是煎餅卷菜,喝稀飯,煎餅這東西偶爾一次也行,吃多了牙會拽掉,我老婆蘇北人,我在她家動手做菜,他們個個讚不絕口,就是說太廢煤氣了,平時家裡來親戚朋友的燒飯非常快,半個小時完事,買點熟菜添添,我老家如果第二天來客人,我媽一大早就買菜七八點就要忙午飯,我老婆當初來我家時螺絲,黃鱔,火腿鹹肉都不敢吃,甚至18歲之前連茭白都沒吃過,現在習慣了,總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他們娘家人去我家時也說菜挺細緻,好看,但是口味偏甜,偏辣,


小便說的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什麼叫北方無美食。不搞地域攻擊。我本人是西安的。但在成都待了很多年,老婆也是重慶人。說實話,作為旅遊嘗鮮,四川好吃的很多很多,每次朋友來成都,我也會帶他們去吃,都覺得很好,但作為我或者很多在成都生活的從小在西安長大的人,每天吃什麼真的很頭疼。比如我朋友會經常帶我去找他新發現的好吃的,之後問我是不是很鮮,我每次都說很好,但也很無奈。因為我從小不太吃米飯,而火鍋對於我來說,只有碗料的味道,鍋底吃不出來差異。但是成都的面真心無法天天吃。陝西這邊吃面,都是吃麵條的本味,調料也是為了突出面本身的特點。而成都的面用我們的話說就是吃調火,嘗個鮮可以,天天吃受不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現在我們已經回西安很多年了,但老婆對於西安的小吃也只是能吃,天天吃她也受不了,但讓我天天吃沒有任何問題。

再比如說四川人每次吃飯都要喝湯,我家也是,但湯也只有老婆和兒子喝,我從來不碰。不是說不好喝,而且不習慣。老西安都是吃完米飯倒點開水一喝就行。

不過這幾年,隨著跨區域婚姻不斷增加,本地年輕人的飲食習慣也在發生巨大的改變,不過作為從小養成的習慣真的很難改變。


提出這種問題的人,不用想都知道是南方人。我是東北人,要說會做菜我承認我們東北人不如廣東,江浙會吃,但是我們東北地區上菜直接拿盆上,你南方人見到還不得嚇死?其實呢,我都懶得想這種問題,北方有北方的豪爽,南方有南方的細緻,在我眼裡南方北方都是中國人,分個彼此幹什麼?我是東北人,可是粵菜,淮揚菜我也很愛吃,有什麼問題嗎?這幾年,看到網上的爭論,比如過年吃不吃餃子的問題,豆腐腦甜的還是鹹的問題。。。這些問題都不是北方人提出來的吧?為什麼我們北方人看到你們南方人幹了些跟我們不一樣的事情不覺得奇怪,你們南方人就天天大驚小怪呢?別人有別人的習慣,你們總是在那較真箇什麼勁?

另外,近年來網上冒出來一幫人,什麼北方人都是胡人後代,什麼滿清都該死,什麼廣東話是古漢語。。。。唉,每當看到這些問題,我就想說一句,找個兵馬俑,再找個北方人和一個南方人,你們自己比對比對到底誰更像點吧


要說北方美食少,南方美食多,這種現象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下面從幾個角度分析為什麼南方飲食文化勝過北方。

1、環境氣候

北方氣候一般寒冷乾燥,很多農產品蔬菜種植周期一般不會超過兩季,像東北玉米大豆只有一季,這就導致北方可用於烹飪的食材較少。而南方氣候溫暖濕潤,山水相間,地貌複雜,食材非常豐富;食材的豐富度決定了烹飪的可選擇度,五花八門琳琅滿目的菜肴看上去肯定強過單一的豬肉燉粉條。

2、性格民風

北方人性格粗獷豪放,對食材的烹飪細節可能不會太細緻,北方人吃飯講究吃飽喝足,比如北方人吃早餐基本是包子油條。而南方人溫婉細緻,對食材的烹飪也是大有考究,南方人吃飯講究細品慢嚼,比如廣式早點,吃的不要太豐盛。所以兩種性格特點導致了兩種烹飪的風格,可以說南方人在烹飪上更下功夫。

3、經濟發展

從古至今中國最富庶的地區一直都在江南(北方北京首都是特例),在古代戰亂落荒年代,本來農作物應季就少的北方,哪還有心思研究怎麼吃更精緻,能溫飽就不錯了,所以我們看到北方的菜一般烹飪比較簡單。而南方經濟一直很發達,不說戰亂少(廣東福建基本上戰亂就相對較少),即使在戰亂年代也是有豐富的物質基礎,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南方人對飲食更講究這點就不足為奇了。

4、民族歷史

我們現在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歷史上有很多次人口大遷移和民族融合,北方以前那些匈奴、戎、胡、鮮卑、蒙古等等各民族很多都被融進中華民族了,各游牧民族也曾稱霸北方或統一全國,北方的文化自然也受到游牧民族的影響,比如二胡的原型就來自草原民族,這其中當然也少不了飲食文化,游牧民族吃飯更粗獷,烤全羊、喝馬奶等等(據說涮羊肉的創造就跟忽必烈有關),所以北方人或多或少也受這種飲食文化的影響。而南方尤其是廣東,歷史上因為北方戰亂人口大遷移,最後定居在廣東的非常多,為什麼,再往南就是海了,當然有的不跨海去越南了也有,這裡不細講。所以現在看來其實廣東是相對保留著漢文化比較多的地區,這其中當然就有飲食文化,再加上廣東對外貿易比較早,也受西方影響,烹飪更精緻就很自然了。

5、上層文化

其實精緻的美食在古代都是上層社會文人墨客研究鼓搗出來的,比如現在台灣美食為何這麼出名,君不見蔣公帶走的都是國民黨精英嗎,他們把很多大陸上層社會才有的美食帶到台灣,並和當地的日系美食融合,才有了現在台灣小吃的風靡。又比如蘇軾在流放時還能鼓搗出「東坡肉」,起碼他能買起豬肉,而窮老百姓一般溫飽都難,哪還有機會研究美食啊。這一點其實也是南方美食多過北方的原因,因為古代上層社會的人大多集中在南方!為什麼不在北方?一是古代經濟文化中心一般都在南方;二是北方戰亂多,南方相對太平;三是古代沒有現在的集中供暖,雖然冬天都很冷,但相對北方來說南方是能待下去的,北方只能待在屋裡。四是南方比北方富庶,那些上層人士除了去北京做官去,一般還是待在南方的居多。

說了這麼多,只是粗略分析下為什麼南方的美食比北方多,陳述客觀事實,沒有地域歧視,因為小編也是北方人。飲食文化就是民俗文化,這也是《舌尖上的中國》最想表達的,南北文化差異不可避免,就像南方人總覺得東北的鍋包肉就是糖醋裡脊的爭論,討論可以,爭吵就大可不必,我們應該相互欣賞。中華飲食種類繁多,又有南北差異,這是我們中國人應該自豪的,吃貨們可以通過各地飲食感受當地風土人情,是不是很有意思。不像美國人只知道吃漢堡,英國人只知道吃薯條,如果都一樣就真沒意思了!


北方的吃食菜色大多隻為了「吃飽」這一目的服務,這是歷史原因,在以前北方多戰亂,民不聊生居無定所,有一頓肉吃就算過年了,既沒有時間精力也沒有條件去研究食物的吃法和製作技巧,大多只是將食物簡單粗放地加工一番以慰肚腸。

南方就不同了,魚米富庶之地,有條件去講究食物的花樣,像粵菜淮陽菜這種技巧繁複用料講究的哪一個不是照顧著南方人的口味?

當南方人為了刀功配色湯底和用料選擇不休的時候,北方人正守著一大鍋簡單粗暴的豬肉燉粉條歡呼,多好的菜啊,頂飽又量足,吃一頓抵三天,連拉出來的屎都格外臭了。


這還真不是「覺得」,事實確實如此。本人祖籍東北,出生西南,求學北京,創業江南,如今定居北京,足跡遍全國,也算吃遍全國,應該有點發言權。緣由萬萬千,最主要的怕就是以下這點。

南方人智商高,北方人情商高。南方人細緻,在飲食上善於花心思。世間事就是這樣,你願意琢磨它,就能比那不願意琢磨的強。北方人粗線條,居家飲食吃飽就好,不願意花心思。比如一道白菜,四川人的開水白菜似簡實繁,而北京人的熬白菜,吃飽就成。北京稻香村的點心名聲在外,對不起,那其實是跟蘇州人學的,是蘇式點心。再比如同樣一隻雞,在南方人手裡會變出辣子雞、泉水雞、泡椒雞雜、泡椒雞血、滷雞腳、汽鍋雞、老母雞湯、燒雞公、鹽焗雞......總要分門別類、細細利用。如果給了北方人,要麼鐵鍋一燉,要麼製成燒雞、要麼使勁放醬油來個山東炒雞,總是把它當作一體、簡單處理。再比如淡水魚,南方人無論什麼烹飪技法,唯恐掩其鮮;而北方人多放醬油萬煮魚,唯恐蓋不住腥。

不過呢,在一部分菜品上北方的簡單粗獷處理還是有優勢的。比如羊肉,北方無論是烤還是煮,還是要勝南方的精製一籌。再比如麵條,南方人其實吃的不是面,吃的是湯頭味道。而北方才是真正吃面本身。

最後說說我吧,定居北京,也習慣了在家隨便吃點,懶於在廚房時間過長,越簡單越好。但時不時還是要在外面飽嘗各種美食,當然還是以南方餐館居多。


其實不用非得南方北方比個高下,從小在哪裡長大肚子就適應了這些食物。我是北方人,山東,打小在農村老家咱就吃的最普通的蔬菜,或炒,或燉,主食就是麵食,饅頭最主要,煎餅麵條調劑著吃。近兩年小城也開了幾家南方口味的飯店,口味也挺不錯的,很精緻,比起北方菜應該算得上色香味具全,但有個缺點,菜量太小了,哈哈哈哈,幾筷子沒了,(畫面自行腦補)哈哈,咱還是吃燉一鍋的比較的有感覺。再說主食,原來去南方旅遊一次,七天,可把我餓的,咱又不喜歡吃米飯,好不容易買個包子,一嘗辣的,還有賣燒麥的,咱沒吃過,嘗嘗吧,咋有點甜?最後導遊說給你上麵條,清水煮麵條,好吧,好歹是面啊,??咱山東人的肚子還是吃大饅頭舒服啊。這就是南北差異,無法比較。都好


推薦閱讀:

立冬,慢飲一段時光
去越南以後,你碰到最大的文化衝擊是什麼?
端午節馬上到了,你家包咸粽子還是甜粽子?
清徐狐突廟,裡面供奉的狐突夫婦是春秋時期晉國貴族嗎?
為什麼窯洞的院子要掃得那麼乾淨?

TAG:美食 | 民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