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注意什麼?
季養療是指飲食調養中順應四季的變化,利用食物的性味、歸經等特性,強化機體適應自然的能力,更好地順應自然的變化,以達到防治疾病,保存健康的目的。
先談談春季養「生」,應藉助大自然的生機,激發人體生機,鼓動生命活力,從而進一步激發五臟,使之從冬天藏伏狀態蘇醒過來,進入新一年的生命活力。春季養肝,肝屬木,為「陰中之少陽,通於春氣」,應春陽升發之令,喜條達疏泄而惡抑鬱。肝陰血不足可涵木,滋腎水而養肝陰,為避免肝氣過旺克脾土,故春季養療應先養脾氣。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春季大地回春,冰雪融化,陽氣升發,天氣由寒轉暖,萬物萌發勃勃生機,人體新陳代謝此時最為活躍,養療應固護正氣,順應陽氣的升髮狀態,春天在六氣中主風,氣候多變,溫差幅度較大,由於春溫使得人體腠理疏鬆,對風寒之邪氣抵抗能力減弱,容易發生因風邪而致的感冒、風濕病痛等疾病。
飲食注意事項小編的文章中有提到,歡迎查閱。
以上來自小編的一篇文章關於春季如何養生的文章https://www.toutiao.com/i6537814573418807812/
歡迎一起學習探討。關注中醫養生,關注農村小全
中醫養生最重要的注意問題是:不能只是一種方法用到底!很多人都沒有注意這個問題,中醫養生保健,自己的體質隨著養生後會慢慢改變的,特別是有運用中藥內服或者外用來養生保健的,自己要根據體質的改變而及時改變養生的方法……
中醫是一個整體醫學,講究的是人的整體陰陽平衡觀念,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果某一個部位產生了不舒適的感覺,不能按照西醫思路,頭疼治頭,腳痛治腳!
中醫講究五行,五味,五色,講究天人合一,在日常生活中,養生要特別注意飲食,睡眠以及心態的調節。
中醫認為: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脾,恐傷腎,所以,心態的好壞,對於身體健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古時候程咬金大笑而亡,周瑜生氣,吐血而死,就是案例!
現今社會,由於科技發達,低頭族越來越多,對於眼睛,頸椎的傷害也越來越大。
養生,結合適量運動,讓氣血活動起來,讓骨關節舒展開,讓經絡,筋骨強壯起來!
持之以恆,你也可以非常健康!
酒與色相都是養生的大害,為什麼呢?歷朝歷代,誰最有錢有權,主宰人民的生死,皇帝。要什麼都有,可偏偏皇帝壽命最短,比不上一個平民百姓,你們自己想,有的東西不必要講太多。有的人反問,有的皇帝命很長壽,怎麼講,這就要講到養生了,原因是多方面的,注意身體,懂得養生的人都是,命長一點。可以不信,也可以驗證一下。酒色過度,命不長也。身體不是這裡病,就是那裡病。後悔葯,多少錢也買不了。養生是多方面的注意自己身體變化。及時處理。
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冬至之日,呵護初生之陽,若護星星之火,則未來火可成燎原之勢;夏至一陰生,夏至之時,護佑始成之陰,若護點滴之水,則他日水將成汪洋之態。如此則陰陽平和,百病不侵,正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也!因此,「冬至」、「夏至」乃養陰養陽之樞紐,也是養陰養陽最關鍵之時,也即養生最關鍵之處!
中醫很複雜,一言弊之確不恰當,不過有一個觀點,永遠不變,就是注重陰陽調和。
該熱需要熱,該涼需要涼,到了睡眠時間,需要立刻休息。其實這些都是普通的點,但是並不是很多人都可以遵守的。
不勉強,順應自然,才是養生之道。
是不是中醫不知道,但是,有關人員需要知道人類衰老的原因,這其實很簡單,它沒有學歷身份,但有自身經驗,並且願意思考、驗證,相關人員應收集這方面的經驗教訓,這是進行下一步科研的非常重要的依據。
推薦閱讀:
※癲癇的痙攣發作癥狀有哪些?
※鼻炎會不會傳染?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怎麼回事?
※確認過眼神,你也是90後脫髮隊伍在編人員
※節食可以減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