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格律寫成的新韻格律詩,押韻亦是新韻,為何被常用平水韻者說平仄是新韻押韻是平水韻?
律詩,曲譜音樂信息編碼納後天卦序方法
"樓主提的:"為什麼要強調原聲填詞呢?像我們今天即便是做到所謂的原汁原味的遵守或保留,其實,其「汁」其「味」與之相較還是相差甚遠,如果再不強調其「汁」其「味」,不知到底是什麼味了。提出這個問題,並不是提倡一味復古,科學的態度是繼承和發展並不是對立的關係,這個不單單是今天才遇到的課題,其實早在元代時就有了。元代的時代文學是押韻的雜劇和散曲,即元曲,與詩詞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以增句,押韻上允許平仄通押,但在傳統詩詞上還是遵循押中古韻的規則。於是在當時整個社會環境中,集中在創作上就不自覺的形成了戲曲與詩詞相輔相成的關係,即形成了兩個語音系統並駕齊驅的局面,並形成一種風氣。今天也可以這麼做,古典詩詞體裁還是押中古韻的好,散詩,戲劇唱詞等押今韻。這樣既保留了傳統詩詞的用韻,又發展了新的文化,豈不是一件好事。
耍滿足樓主的保汁存味,筆者建議從宋姜白石的編碼音樂信息入手,既可以音存味又司將元曲創新為善及國人寫歌之方便
i,以文王后天卦序框架1.2.3.4.5.6.7.1、和俗譜符號系統,
2.,用我們道家方法裝入左手九指節為信息存入,方便記憶讀取,複習。
3,把整個國人的創意寫歌譜曲一體代和系,如你能唱則可自編自導自演自謂,
4,這是一個從唐宋盛世文化發據,用易封整合,簡化,圖片
!我的對聯基本上都配一歌詞與曲,可在悟空問題查『所謂新韻的死症在於沒有入聲。造成古今平仄大亂,根本無法傳承聲律文化。
簡單說吧,按所謂的新韻,普通話一、二聲算平聲,三、四聲算仄聲。那弱弱問一句:作為平仄兩陣營主帥的「仄」字,普通話發第二聲,你算它平聲還是仄聲?按這規定,仄聲部的主帥「仄」哥,都倒戈入平聲了,你卻用它來分平仄,不覺得滑稽可笑么?
因為古人的詩不會出現入聲作平聲的現像,所以用普通話讀古詩,是沒問題的,雖然詩句的抑揚頓挫感差了,但至少不會出現押「仄」韻的現像。但倒過來就不同了,今人依新韻作詩,像仄字這些入聲字,當被新韻列入了平聲,作出的詩,讀起來簡直叫人無法忍受。詩簡直都成屎了。美感自然就歪提了。
所以假如你想自己作品經得起時間考驗,甚至變成後人的古詩,建議用古韻,如果只是寫來玩玩的,那就無所謂了。這個得看自己的自我定位。
可能是問題沒有描述準確,所以很多答者的回答大多是偏離的,以為是用平水韻的詩人說新聲韻的詩詞不合格律,然後在辯論新韻、舊韻。
至於題主提出的問題,有幾種可能性:
1.你的詩詞確實混用了聲韻。這裡不爭論平水韻和新聲韻到底哪個更好,但不管用哪個,在同一首詩中不能混用。既把入聲字歸併到4聲中,在具體某詩中當作平聲了,但用韻時又依的是平水韻(特指在新聲韻中已不在同一韻部的韻,如:花,斜)。這種情況比較少。較多情況是:用了新聲韻,而入聲字還保留在詩中(也有專門認可此種聲韻改革的,民國時就有新韻書如此)。這兩種都是混用的情況。
2.你用的是新聲新韻,但恰好用的韻和平水韻也是相符的。我們說,平水韻與普通話的發音有所區別,但大多數還是相同的。比如字的平仄,有變化的畢竟是少數。而韻差別大些,新韻中把許多平水韻中的韻歸併了。但是,麻韻,尤韻,常用字中沒有變化。一首格律詩中用韻少則2韻多則5韻(排律且不說),既合新韻又合平水韻很正常。因此說你押平水韻了(有些人對新韻不了解,特別是老同志,沒有學過漢語拼音,但對平水韻很熟悉)。
3.評你的人自己不懂。好多人一知半解,所評未必準確,即使他有某某詩詞協會會員的頭銜。
事實是如何,也不好妄下結論,如提問者相信在下,可以把作品發出來,看看到底有沒有問題存在。
這個問題的提出有點繞了,但也不難看出所指用意。「平仄是新韻押韻是《平水韻》」,並不是指用了「這個」「那個」,還是「我」的那個意思,說白了是一種留面子不扯破臉的意思。所謂格律詩詞,它的關鍵環節是在於強調倚音律而裝新詞的重要性,即格律詩詞的產生是在「平上去入」發音而出現的,雖然經歷了多個朝代至今,音樂部分有些遺失了,但在詩詞創作的格式上還是延續下來了,即創作的方法還是嚴格遵守的。所謂新韻,即「陰陽上去」發音的註腳方法,適合格律之外的詩歌體裁。摘錄《〈三上詞話〉作者問答錄》片段,做些簡單說明:
答:這個問題不妨瀏覽一下我最近發的文章:「《三上詞話》導讀:填詞失律即跑調」一文,從中能看出個究竟。詞自從元代後,到了明朝後,詞已經有譜子,最早的是張綖的《詩餘圖譜》,率先把平仄用黑圈、白圈來表示,此後,就有了清朝《欽定詞譜》《白香詞譜》《詞律》等。有了詞譜最大好處是讓人們知道原來宋詞有那麼多的詞牌,另外還有一個好處是,有了詞譜,填詞押韻、句子結構等就有了個依據,缺點是制定的每首詞牌,每句都標出可平可仄。但事實是可平可仄是沒有道理的,不是詞律的內核要求,是人為的減輕了填詞的難度,從客觀上講把失律視為正當行為。
為什麼要強調原聲填詞呢?像我們今天即便是做到所謂的原汁原味的遵守或保留,其實,其「汁」其「味」與之相較還是相差甚遠,如果再不強調其「汁」其「味」,不知到底是什麼味了。提出這個問題,並不是提倡一味復古,科學的態度是繼承和發展並不是對立的關係,這個不單單是今天才遇到的課題,其實早在元代時就有了。元代的時代文學是押韻的雜劇和散曲,即元曲,與詩詞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以增句,押韻上允許平仄通押,但在傳統詩詞上還是遵循押中古韻的規則。於是在當時整個社會環境中,集中在創作上就不自覺的形成了戲曲與詩詞相輔相成的關係,即形成了兩個語音系統並駕齊驅的局面,並形成一種風氣。今天也可以這麼做,古典詩詞體裁還是押中古韻的好,散詩,戲劇唱詞等押今韻。這樣既保留了傳統詩詞的用韻,又發展了新的文化,豈不是一件好事。普通話,和簡化字一樣,推動著中華文化向更文明層級發展。大力推廣普道話的普及尤為重要!而新韻就是根據新華字典中的拼音作為標準,從而編製成簡易的十四字韻。
本人初學古詩,句按新韻格律。讀起來和唐宋時的詩韻並無大區別。如果一味追求平水韻,新中國同齡人和新中國生的人就無法接受,因為新中國成立後推廣普通話,推廣普通話拼音。我五三年生的人,是全部學普通話拼音的,對老式拼音:勹夕冂匚丂,這些根本看不懂,談不上什麼傳承問題。
現在很多人說繁體字好!主張恢復繁體,這就更讓人不可思議了,中國怎麼出不完的孔乙己啊!」回香豆的回字有四種寫法「讓人捧腹!
其實新韻是十分可行的一本寫詩部律,共十四字韻部,已經將106韻的水平韻分列其中,在寫詩詞中與平水韻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學老式拼音的人不會用罷了。
麻波皆開微豪尤,寒文唐庚齊支古,外加三韻冬居耳 。
談談自己的感受,就平水韻而言,選韻終究比較窄,具有了一定的詩詞基礎和知識儲備,以及駕馭古漢語語言的能力,可以得心應手。像我這樣的新手,除了五絕七絕這樣的結構選平水韻較為多點,五律七律大部分使用中華新韻,選字寬泛,平仄容易推敲。
通過自己的寫詩填詞體會,平水韻寫出的東西,有時為了適應平仄需要,會出現一些生僻的字詞,作品完成後總感到沒有新韻流暢。
填詞就選擇詞林正韻比較合適,依據欽定詞譜或者白香詞譜,只要著意一下韻腳,選韻略為寬泛一點,問題都不大!
初學乍練,只要在小學學過的漢語拼音沒有丟掉,基本就按一二聲平,三四聲仄,就可搞定押韻的問題!
無論平水韻還是詞林正韻,以及中華新韻,這些都是軀殼,真正的靈魂還是意境,就是歷代詩詞大家和現在的作家和詩人也會有出律現象,更何況我這些凡夫俗子?有感而發,賦詩一首。
詩詞意境首為先,組詞造句格律填。可惜文壇多迂腐,卻將平仄論高遠。
作者兵法天下
對此不講過多的廢話耽誤大家的時間,只針對問題簡單回答一下:
既寫格律詩,就得了解格律詩寫作的規範和要求,按照規定寫。因為現在格律詩的用韻增加了「新韻」,也就是《中華新韻》,以作為格律詩寫作的用韻韻書。為了向讀者清晰表明其用韻類別,就規定凡用新韻寫的詩,發表時需要在詩標題下註明:該詩是用新韻寫的,而用《平水韻》寫的則不必特意註明,因為傳統上格律詩本來就是按照《平水韻》寫的。簡單概括一下其道理:寫詩用《平水韻》,這在寫詩的歷史上是「常態」,而用《中華新韻》寫詩則是2004年左右產生的新事物,屬「非常態」。當時由於中華詩詞學會為了滿足廣大新聲韻詩詞作者的創作需要,特地由趙京戰執筆,以"中華詩詞編輯部"的名義,撰寫了這部《中華新韻》的初稿,從而來貫徹中華詩詞學會"倡今知古、雙軌並行"的用韻方針。正因為這兩種韻書在格律詩的讀音上差異很大,為了避免誤解詩的詞意,更好地幫助大家掌握和熟悉詩詞的寫作技巧,也便於讀者對詩進行正確的鑒賞和品評,就需要作者在發表時加註說明一下用韻的類別,以示區分。特意說明一下,這個規定沒有「歧視」的意思,只是一種類似為詩詞寫作和讀者「服務」更周到的一種措施而已。
以上粗略的介紹,大概可以算在兩種韻書使用方面的注意事項了。我在這裡的說法很粗糙,敬請朋友們注意鑒別,這問題最權威的答案,最終還以專家們的意見和公開刊物上登載的提法為準,謝謝!
新韻和舊韻的區別是因為它們的韻部的不盡相同,我這裡不便舉例,喜愛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看平水韻,詞林正韻的韻部,然後按照新韻再讀一讀,這樣就明白了問題出現的原因了。因為詞林正韻,平水韻,它們是按照古代的發音標準和音聲協律的習慣編製的。但是中國人的音聲系統的變化是從古代傳承至今的。所以新韻和舊韻大體上還是相似的。這樣當我們按照格律來查詢檢測的時候,恰好你寫的那首詩或者是詞,雖然你用的是新韻,但是它們在舊韻里也是剛好歸在一類的,所以就出現了你用的是新韻(新的讀音習慣)實際上也是舊韻。這個問題也說明了,當你用新韻寫詩詞,而別人用舊韻來查看,有可能你的韻部就是非常的亂。所以玩 詩詞的會家講究的是新韻舊韻一定要分清楚了,一定要按新舊韻各自的平仄押韻標準來寫。。因為新舊韻的讀音和平仄,它們是相近的,容易混淆的。
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有兩個原因。
一、是作者在用韻時,沒有嚴格尊守:新、舊韻絕不能混用的原則,引起人們質疑。這一定要避免!使用【平水韻】就一定在韻腳、平仄…,上依據平水韻註定的讀音。使用【中華新韻】就一定以【新華字典】漢字讀音為標準。漢語拼音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就不會出現舛錯了。
二、是有些常用【平水韻】的人,已經習慣用平水的標準,來審視別人的作品,而作者又未標註使用的韻別,而引起誤判。建議在用新韻寫作品時標註一下。
最後,說一下:我國2005年頒佈的【中華新韻】,是依據當前中國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一普通話為標準的音韻工具書。具有科學、簡捷、方便、準確、正規…等一系列優點。嚴格運用新韻寫出的格律詩,與用舊韻寫出的相同作品,不存在任何質量差異。新韻頒佈同時,推出:新舊並存、今不妨古、寬不礙嚴…等明智的觀點。為廣大詩詞愛好者提供了充分的選擇空間。
但是,個別戀古成癖的人,對新韻抱有成見,吹毛求疵地對新韻進行攻擊。這是一種守舊行為,本不值得大驚小怪,可是有些人在討論音韻、平仄時,借題發揮,攻擊國家推廣普通話政策,這就要引起警惕了!
答:這個問題我必須來說說,包括頭條問答欄目中的老師也許他(她)們都有各自的專長,可不知為啥常出現出題模糊不清。甚致忘了標點號,那句子能通順嗎?所以建議頭條問答組的人事組織一定要嚴密,結構分工一定需要精緻!不然會造成許多不如意的結果。
平台大聲嚇壞網友的人大有人在,他(她)們充著自己是老師,詩家就到處翻來古詩,名句照搬登錄。這樣明擺著就是嚇唬別人,認為您是李白的老師嗎?其實不然啊!還有些人專在平台到處挑別人毛病,說:別人的詩這裡撞韻,那裡擠韻,平仄不合律了…等於是就出現了平仄是新韻,押韻是平水韻的這一說法。桃別人的毛病也可以,但關鍵您也一定要能寫出真正讓別人服的好詩來。大家說是吧?
其實不管咋說,舊體,古體,新體律。詩境,押韻是一定不能丟的!另外想說的就是有些朋友本來不適合去寫詩的,可不知為啥偏要去寫,結果呢寫出來讓讀者讀著牛頭不對嘴,這又咋能行呢?還有的朋友老實搬平仄來沖,來擠進去…最後讓讀者讀他的文章或詩句像臭豆腐樣,那是不可以的。
當然說到撞韻,擠韻,我本人為了更好的押韻,合律,也是會常常犯的錯!但大多數詩包括在全國文刊登出的也還算讓讀者舒心,合胃吧。大家說呢?
祝平台各位老師,尊者雙休愉快!廣大粉絲們開心,幸福!
推薦閱讀:
※關於上海建築的那些故事
※有沒有可以顛覆人思維的書單推薦?
※關於科普的一些反思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