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怎樣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呢?
謝邀。
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傳統文化的『靈魂』是什麼,有了『靈魂』的傳統文化,才是活的、有生命力的東西,否則就是穿著傳統文化的舊衣架子演古裝戲,只是表演,不是繼承,更談不上發揚。
當務之急,就是要找到這個『靈魂』,否則還是演戲。
找到『靈魂』的緊要所在,當然在『諸經之首』的《易經》。我們的傳統文化,幾千年來活力不足,主要的原因,就是《易經》的『靈魂』隱藏的太深,意思太不好懂,『經是好經,可惜被歪嘴和尚念歪了。』說的就是這個現狀。
《易經》不好懂的最根本原因,又是知識發達程度不足以跟上《易經》的內涵,大白話就是,《易經》的知識結構主要是人類發展到巔峰的時候的根本認知,不這樣也不足以成為人類的『傳承』。
因此,科學發展到現代,已經逐漸打開了《易經》的神秘之門,最後還蓋著的,已經不再是一道『屏障』,而是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可是我們或者不會捅,或者不敢捅,或者不願捅,所以說我們是『裝睡的人喊不醒。』
我在《頭條》發出來的聲音,雖然弱小,但始終與此相關。比如今天打算寫的題目,就是《『古之遺言』魔術大揭秘:『至精之道』到底是什麼?》,直接揭秘的就是這種『語言』的『窗戶紙』背後的東西,歡迎大家關注,或許有不一樣的收穫。
感謝您邀請天長水秋回答您的問題!
如果我的想法跟您期望的以及其他回答的網友們不一致,請多包涵。
您的提問有前提:我們該怎樣繼承和發揚,也就是說沒有其它選擇,只是怎麼做的方法問題,沒有做不做的問題。
提問當中還有一個概念:中國的傳統文化。範圍很明確,中國的。
①傳統?世代相傳、從歷史沿傳下來的思想、文化、道德、風俗、藝術、制度以及行為方式等。
②文化?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③傳統文化?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以上三個概念均源自度娘。
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是不繼承和發揚?我的答案是:未必!
理由如下:
從以上三個概念看到,不論哪一個說法,都意味著是過去經歷過做過的結果。而實際上,如果站在傳統文化之外的角度來看,傳統文化的糟粕太多,需要揚棄其大部分,只保留很少部分即可。
寫到這兒,突然想到魯迅曾經說
中國書雖有勸人入世的話,也多是殭屍的樂觀;外國書即使是頹唐和厭世的,但卻是活人的頹唐和厭世。
我以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這未必是真理,但卻揭示一種哲人對現實的思考。很多讀書人都曾經有過類似的感受。有朋友問在讀什麼書時,告之以盡量少讀不讀中國書。
雖然未必中國書的每個作者都頹廢,但卻很少感受到其中對人性解放的渴望與追求。
傳統文化對人性太過壓抑,前面回答的各位說到的仁義禮智信等等,雖然讓人有前進的方向,同時也限定了人的發展空間。
傳承文明文化本身並不是為了讓人們更好地生活在過去的味道里,而在在過去的基礎上,向前進。
文化也好,傳統也罷,它們如同養育我們的子宮。生活於其中的人們,根本無法分辨什麼是精華什麼是糟粕。
每個人身上所有的一切都清晰地打著子宮的印記。就象絕大多數人根本無法分辨自己身上哪些基因是好的,哪些是攜帶病症的基因一樣。
對待這種傳統文化,怎麼辦呢?與時俱進。從罷黜百家以降,中國大地上只有一棵儒教大樹,由於統治者的竭力倡導,這棵大樹下幾無雜草,更沒有幾棵其它樹木。
即使到今天,我們看世界的眼神如果不是刻意,還是跟過去沒啥區別。所以有人說,社會進步僅僅表現為物質財富的增長,而人性卻沒有跟隨物質財富的發展而與時俱進。
傳統文化大概從漢代起就逐漸形成以儒教為主體的內容體系,這個體系具有非常強烈的排外性。除了作為宗教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還有它作為主體思想而自我保護的因素在其中。
如同一個受寵的女人,有別的女性再想接近寵她的主人時,所發出的嬌嗔一樣。
社會進步的表現之一就是移風易俗。把那些陳芝麻爛穀子拿出來當成社會進步的表現,這不是進步,更不是與時俱進,而是在開歷史的倒車。
所以,我的答案是:不要繼承發揚傳統文化。只需揚棄,最好在九級大風之下,吹掉糟粕,留住精華。這樣社會才會有真正的進步。我們才可能得到更多更理想的生活環境。
建構新的文化來適應社會進步。除舊創新才是根本!
傳統文化可以濃縮成四個字,一句話——忠,孝,節,義四個字和「好人必有好報」一句話。
大凡中國文藝如電視劇,電影,戲曲,小說等等載體無一不在講述著那「四個字」和一句話的故事。
從幾十年前的《渴望》到最近熱播的《父母愛情》,從《潛伏》到《風箏》,從《北平無戰事》到《人間正道是滄桑》等等,所有這些作品儘管鏡頭對準的時代不同,題材各異但都是講述著同樣的故事。
遠的大家可能記憶模糊不清了,就說說剛剛播完仍然還有電視台播出第二輪的《風箏》吧。鄭耀先對黨的地下工作隱姓埋名,忍辱負重是一個「忠」;韓冰從延安時期就開始潛伏,伺機而動,等待再次被喚醒還是一個「忠」。
宮庶拚死也要找到「六哥」,救出「六哥」是一個「義」,而鄭耀先的老婆雖是中統特務女流之輩,但為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而自裁還是一個「義」。
而所有這些作品的結局也都一樣,好人一路平安。
首先要搞清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了哪些?我認為主要我們老百姓只需要繼承和發揚以下幾個方面: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十二個字。
仁: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友愛,相互幫助。
義:合乎正義的舉措。
禮:在社會生活中,合乎舉止的禮儀規範。
智:有自己的見地,觀點的智慧。
忠:是要對人或事至公無私,始終如一,盡心竭力的完成自己的義務與責任。
孝:孝道就是感恩奉養父母。
悌:敬重鄉中長輩,敬愛兄弟姐妹。
節:嚴守節操,遵守法度
恕:擁有一顆原諒他人,寬容他人的心。
勇:有膽量,敢做敢當的勇氣與決絕。
這十二個字也就基本包含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底蘊。做好這十二個字也是很好地傳承與發揚了中國傳統文化。其它更多的文化都差不多是建立在這十二字的基礎上。
冒昧答題,中國傳統文化指的是五千年傳承下來的各民族文化總稱,包括三教九流,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典籍,民俗文化,中醫命里,風水堪輿,建築藝術,歌舞藝術,慶典節假日活動等…不一而足,往俗里說,有三百六十行之多!
繼承和發揚是一種次序關係,首先得繼承,目前要繼承上述文化傳承,無師難以自通,因此,保護文化傳承人,尋找文化傳承人,建立起文化傳承人機制就非常重要,試想,如宜興紫砂壺工藝,如果沒有師傅手把手帶,是不是就會很快失傳?發現和尋找傳統文化傳承人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時不我待!就如老中醫越來越少,過百歲的具有完整老中醫醫術的前輩已經非常稀少,如沒有年輕一代人去師承,恐怕就會斷了傳承,如真的斷了,我們只能自己從書本中自學了,沒有明師指點,自己摸索去學,事倍功半,甚至會曲解真義!就如今天很多傳統文化傳承都是按圖索驥而來,早已慢慢失去原來的味道和靈魂!
故,發掘和保護,是繼承傳統文化的前提!其次,建立傳統文化傳承人師承製,是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和核心;最後,把傳統文化傳播於社會,產生其應有的價值,這是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動力所在!
以上純屬個人之見,難免掛一漏萬,如有不足,敬請指正,希望回答能給題主幫助,謝謝!
謝謝邀請。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就是個人的一種修行,它可分為兩部分:出世和入世。出世是道家思想,入世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佔主流的。儒家思想的入世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修身先要致知,致知為格物。說白了就是要提高自身素質首先要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然後用學習的知識參與到社會的實踐中。在這個過程中儒家經典提出了道德標準:仁義禮智信。自身素質過硬了就要處理好家庭關係這就是齊家。儒家的標準:首孝悌。中國人的家庭觀念是很強的,家庭美滿幸福是你進軍社會的基礎。有了前面的基礎就可以融入社會,參與到國家的建設當中。最後達到天下大同,當然這是理想。這是我們中國人都在走的人生路,這就是傳承。
孔子的仁是什麼意思,道德經說了什麼?周易繫辭,講了什麼?怎麼看待董仲舒的偉大意義?,程朱理學之本體論為什麼一直領先全世界? 王陽明的心學和宗教是一個套路的忽悠,滿清器理不分之說為什麼是倒退? 佛門的四大皆空為什麼是謬論? 等等,不把這些問題搞清楚,分不清是非對錯,談什麼復興傳統文化?
不懂孔子的仁,不懂道德經的四個有,不懂周易繫辭的形而上形而下,不懂程朱的太極,那就根本不懂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
謝邀。首先就中國傳統文化來說博大精深,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本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打個比方來說,現在的過節絲毫沒有過節的氣氛,記得我小的時候每逢過節都有一定的習俗,比如端午插艾蒿落實到了行動上。不像現在,過節就是一大群人在牌桌子上開一句,為何會發展成現在這樣。
一是社會的演變,很多新誕生的事物直接替代了傳統文化。
二是新生代被都市潮流所感染,現在的90後00後,包括我,都不大清楚還有多少是中國傳統文化,有些慚愧啊。
根據現實而論,既然我們無法完全將傳統文化傳承下去,但也不能不管不顧,所以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做:
1.「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於中國文化,要辯證地認識它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對於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推陳出新,革故鼎新」。要在批判性繼承的基礎上,注入時代精神,創造新文化和發展先進文化。
3.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加強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做到博採眾長。學習、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優秀文化成果。
4.繼承和發揚中國文化必須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
謝謝邀答!水平有限,就談談自己的看法,以供探討。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我比較讚賞儒家「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思想。至於如何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首先,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好好做人。其二,多讀先賢們留下好的一些有進步意義的書籍,學習他們如何做人做事的思想和內涵。其三,多豐富自己,從自身出發,去宣傳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推薦閱讀:
※怎樣記住俄國文學作品中人物的名字?
※白露·東坡花雕雞
※東野圭吾的《白夜行》中雪穗有沒有愛過亮司?
※花落方知紅顏去。有什麼下聯?
※學習速寫素描,斷斷續續有6年了,這個水平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