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木堡之戰中,明朝哪個皇帝被瓦剌俘獲?
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七月,蒙古瓦剌也先部進犯大同,大同兵失利。英宗在宦官王振的蠱惑下,準備親征。吏部尚書王直率群臣上疏勸諫阻止,但英宗不聽,決意親征。
七月十五日,英宗下詔親征,命其弟郕王朱祁鈺居守北京,統帥五十萬大軍向西北進發,王振和英國公張輔等人從行。張輔是德高望重的名將,但英宗不許他干預軍政,一切由王振指揮。大軍出發之後,前方頻頻傳來敗報,加之連日風雨,營中常常夜驚自擾。大臣們再三勸英宗停止前行,但都遭王振拒絕。王振在軍中作威作福,肆無忌憚,成國公朱勇等人向他稟報軍情,都要以膝前行。
八月初一,明軍到達大同,王振仍欲進軍,親信向他密報了瓦剌的實力後,他才感到害怕,決定撤軍。王振是蔚州人,開始準備從紫荊關走,到蔚州後請英宗駕幸他家,後來害怕大隊人馬會損壞他家鄉的莊稼,又改道東行。明軍迂迴改道,初十退至宣府時,瓦剌的大批騎兵已經趕到。十三日,英宗大軍到土木堡,離懷來城僅二十里,眾人想退入懷來據守,而王振堅持留駐土木堡。十四日,瓦剌軍圍困了明軍。土木堡地高無水,附近的水源已經被瓦剌軍佔領,明軍人馬兩天沒有喝到水,饑渴難當。瓦剌軍假裝後退,遣使講和。王振見使者前來議和,急忙下令將營地移到水源附近。明軍剛移動三四里,就遭到了瓦剌兵的伏擊,五十萬明軍全軍覆沒,張輔,鄺塋,王佐等五十餘名大臣戰死,王振也在亂軍中被打死。英宗在混戰中突圍不成,下馬盤膝而坐,為瓦剌所俘。這就是「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慘敗,英宗被俘,五十萬精銳盡失,使得明朝元氣大傷,國力大降。
1449年明英宗朱祈鎮在太監王振慫恿下親征抵抗蒙古也先的進攻,經過王振的一系列折騰,在土木堡被蒙古擊潰,京師三大營和朝廷上百文武百官損失殆盡,明英宗被俘,混亂中,王振被明軍護衛將軍樊忠錘殺。京城在代理兵部尚書于謙帶領下整軍備戰,終於擊敗也先,避免了明朝在建立不到100年就崩潰的危險。
,,明英宗朱祈鎮,率幾十萬大軍在王大太監的指導下,很多大臣還有重要將領在亂軍中戰死,使中國南方的越南滑向獨立,再也沒有直接統治的權利,如果沒有于謙,大明也就沒了,國家又得四分五裂等待英雄重整山河了,
御駕親征不是一般皇帝所能做到的。當年明成祖親征以及其孫曾經所遇到的兇險,明英宗應該是銘記在心的。問題的關鍵在於皇權與文官集團利益出現嚴重衝突時,到底應該怎麼辦?宦官集團其背後應該是為皇權集團服務的,將一場戰爭的失敗歸咎與一個宦官,邏輯還需要深思?這場戰爭失敗的背後是明帝國軍事力量的衰敗已經在戰爭之前就已成定局,僅僅是因為腐敗導致的嗎?為了皇位有的人殺父有的人殺兄弟姐妹,想御駕親征不是皇帝喜歡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