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生水平這麼高,為什麼歐美醫生沒有蜂擁到中國進修呢?
這個問題對於中國各行業都一樣,有普遍性。
中國的醫療水平確實算不上低,但要說高也很勉強。但是中國有一個天然的優勢,人多病人多,醫生能夠積累更多的經驗,更高的操作熟練度。熟練度高使得一些手術操作,國內醫生做的更好更完美。俗話說熟能生巧嘛。國外的話人口普遍減少,遇到的病歷有限,有些手術操作雖然他們會,但做的少可能,做出來的效果不如國內。這種情況,在很多技術工種上也類似。
但是國內存在一個問題,創新能力比較落後。我們會發現很多手術外國人開創,許多藥物也是國外研發的,甚至很多醫用材料也是國外進口的。這在其他行業也是普遍存在的。雖然國外的病例偏少,但老外對病例搞恩比較透徹,這也與國外本身的醫療環境有關。
而且近年來,確實是有國外醫生來中國進修的,不過只是相對於我們出去的人偏少而已。
歡迎關注住院醫師阿庫,了解健康資訊。
這個提問的質量高。高在哪裡?他首先說明了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實:中國醫生的水平高。這樣的陳述很多人都不敢相信。然而確實是事實,中國醫療技術的水平,基本達到世界較高水平,中國第一流醫生,實際上已經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為什麼歐美醫生沒有蜂擁到中國進修呢?實際上,這種情形已經出現。
今年3月,就有新聞媒體報道:過去3年來,總共有近300名來自美國、德國、荷蘭、俄羅斯、西班牙、以色列等國外科大夫自費到上海市肺科醫院,參加為期兩周的「單孔胸腔鏡」手術學習班,或者為期數月的胸外科全科手術學習班。其中,年紀最大的「學生」是一名80多歲的以色列胸外科專家。
這可不是一般官方學術交流,它完全是醫生自主的私人學習。他們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簡歷,自主報名,不僅交學費,全程食宿還要自理。沒有點學習勁頭,可不容易做得到。從媒體報道看,這些老外醫生都還挺滿意。一位西班牙醫生回到國內,對本國同行說:「上海時髦、摩登,還有一家全世界範圍內,能讓你用最短的時間學會各種手術方法的大醫院。」確實,有一些醫生來過之後,還「回爐」深造。
很多人讀到這樣的新聞,第一反應是:提氣、給勁!多少年來,從來只聽說中國醫生遠渡重洋,向西天求取真經。在醫學界,凡是有海外背景,到洋醫院裡進修的大夫,都會被高看一眼。可以理解,國外醫學界,尤其手術水平,都是比本國水平高。現在呢,「西遊記」成「東遊記」,原來的老師變成乖學生,這不正好說明中國醫學的某些領域,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嗎?上海市肺科醫院一年要做5000多台早期肺癌手術,手術後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以上,這個水平已經達到世界第一。難怪外國學生拜服。
看到這樣的新聞,我的第一反應是:該來的總會來。中國醫生的水平蓋過西方同行,簡直是必然。道理很簡單,醫學首先是一門技術學科。一種新的診療方法剛發明,只要發表在醫學雜誌,經過幾次學術交流,有幾年時間,基本就傳之四海。上海這樣的國際大都市,醫生都擁有很高學歷,他們對本專業的世界前沿技術,一向是很敏感的。只要行業出現新東西,他們總能學得到。技術交流方面,中國只要保持開放,就不會落後世界先進水平太遠。
追問一句,為什麼說中國醫生擁有超過外國同行的優勢呢?
醫療既是技術學科,更是一門經驗學科,它高度依賴於醫生的經驗。中國是人口大國,人口基數是西方國家幾倍甚至十幾倍。中國又是發展高度不平衡的國家,國民醫療衛生還不完善。各種條件的身體,出現這樣那樣的疾病,病例庫非常多樣,這給醫生提供了豐富的病例樣本。
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著名醫院,它們服務的可不僅是本地人。他們是全國人民的醫院。地方醫院做不了的手術,當地醫生都會說:你到北京上海看看吧。全國最複雜、最高難度的手術,都涌到了幾家醫院做。中國大城市的醫生,擁有全世界同行都沒有的經驗機會。
說難聽點吧,中國的醫生從不缺乏學習和訓練的素材。所謂「熟能生巧」,練得多,經驗積累得豐富,水平自然就大大提高。這是西方國家醫生所羨慕的成長環境。一個醫院最核心,最寶貴的資源,其實就是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醫生。中國的很多醫院,就儲備了許多這樣的醫生。國內的醫學界一交流,他們所能見識到的醫療病例之豐富,技術水平之高超,並不亞於國外。
前一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一位骨科細分領域的權威。他在國際同行那裡都是小有名氣。事實上,這位大夫並沒有突出的科研能力,也沒給本專業帶來大的技術突破。他唯一做到的,就是緊追學術潮流。只要的新治療和手術方法一出現,他就學習應用。由於身處中國的大醫院,他一年所做的手術量,相當於國外醫生10年的手術量,可以說見多識廣。十年之後,什麼病例沒見過,什麼手術沒做過?他在這個領域達到國際一流,簡直水到渠成。
理解這些,你是不是覺得:上海醫院的水平達到國際一流,洋人紛紛跑來拜師學藝,是一件很正常事情呢。
當然,外國醫生來中國學習技藝,確實可以提高他們本國醫療水平。這種水平是單線條傳播,進步速度要慢得多。新醫生學會後,只用過幾次,就沒有用武之地。醫學是持續創新的領域,中國醫生處在持續創新的大環境里,這種規模優勢,外國醫生很難獲得。當然,中國醫療環境也有一些劣勢。對醫生執業和異地診療有諸多限制,私立醫院設立困難,這些都限制了競爭。沒有充分競爭,中國醫療界的規模優勢就沒全部發揮出來。
中國醫生的水平,要分層次來討論。
高的可以很高,與世界頂尖水平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領域可以超越。這類醫生主要集中在頂級醫院。
低水平的也可以長期混日子,主要集中在基層醫院,與高水平的醫生形成巨大的反差。
頂尖水平的醫生是少數,水平一般甚至不怎麼合格的醫生是多數,呈金字塔形分布。
中國醫學發展的水平,也要分兩方面來說。基礎醫學研究薄弱,對於現代醫學的發展貢獻很小,基本上是跟著國外的屁股走。
臨床治療水平可以達到與國外相當,但是也受制於基礎研究水平的發展,基本上新技術、新設備都是國外先研究出來,然後我們再跟上。創新並不多,難以實現大幅度的領先。
所以,我們除了有大量的病人能夠鍛煉技巧,摸索出一些經驗性、技巧性強的東西,值得歐美醫生來學習的先進技術並不多。歐美人固有的偏見,對中國不熟悉,對我國社會經濟等方面的發展情況並不十分了解,不會有強烈的意願到中國學習。中國醫生英語水平高的不多,語言的障礙,文化的差異,使得在中國學習也會變得更為困難。其實,到中國來進修學習的外國醫生也一直都有,數量可能比大家想像得多。我在這裡隨便舉幾個例子。
所以,中國醫生臨床治療疾病的水平,跟國外比一點也不差的,從服務價格和服務效率來講,更是能讓外國老百姓羨慕得流口水。月亮也不都是外國的圓。
但是,想讓歐美醫生能夠蜂擁到中國來進修,除非我們能技術上能夠有大幅的創新和超越,能夠有更加成熟和完善的醫師培訓體系,以及足夠好的英語交流環境。也需要中國醫生能更多在國際論壇上充分展現自己。
如果平時看新聞就會知道,還是有歐美一些國家的醫生到中國進修臨床手術的,例如從2014年到2017年初,上海市肺科醫院就接待了來自美、德、俄、荷蘭、西班牙、以色列等國家的約莫300名外科大夫,學習「單孔胸腔鏡」手術。但題主說的蜂擁,倒是沒有,畢竟中國在臨床手術經驗方面比歐美國家好,一天要處理幾十號病人呢,不過有的歐美國家的醫療制度,和醫療知識體系的完善程度,卻是比中國要好。
說到醫療水平,在歐美國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國。在美國,如果大學畢業後想做醫生,那麼還需要報名參加美國醫學院的入學考試。在中國,現階段,只要高中畢業就能報考醫學院,在醫學院本科畢業後,還需要進行三年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並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即可成為醫生,整個過程只需8年。如果你選擇的是5+3的模式(5年本科+3年研究生),你可以在讀研期間進行住院培訓,只在住院培訓期間取得相應資格證書,一畢業就可以走馬上任了。
如果在美國,想要報考醫學院,你的大學每學期的成績都必須特別優秀,並且在大學期間還要選修醫學類的課程。可以說,一個美國人想要做醫生,從進入大學那刻就要開始準備了。另外,在美國,想要成為醫生,也要考取相應的資格證書。考試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醫學院二年級,第二階段在醫學院畢業後、申請住院醫生之前,第三階段是在成為實習醫生之後。所以說美國的醫學院,也要做一年的實習醫生。而美國的大學本科一般是3年或者4年,所以在美國,大學本科畢業後,想要成為一名醫生,至少需要8年,但是一般都是在10年左右。
美國人依賴家庭醫生,而中國人喜歡大醫院在美國,一般情況下,生病了第一時間找的是家庭醫生。家庭醫生也叫全科醫生,基本上常見的病可以找家庭醫生,除非家庭醫生無法解決的大病,才會撥打911轉給專科醫生。所以有些美國人可能一生都只跟家庭醫生接觸。而在中國,感個冒都會往醫院跑,診所,社區衛生院只是擺設。
別小看美國的家庭醫生,他們都基本取得了醫生博士學位,並且美國有一套周密的家庭醫生培訓制度、7年的准入制度和7年一度的全體家庭醫生考試製度,合格者繼續從事本行業,不及格者就會被淘汰掉。
可能你會問,既然美國的醫生要求這麼嚴格,待遇如何?美國的醫生收入基本上排在美國所有收入豐厚的行業前面,2016年,美國外科醫生的中位年薪約為35.6萬美元,家庭醫生的中位年薪也達到了18.6萬美元。
是不是大跌眼鏡,跟中國的醫生年薪一比,多了一個「0」不止。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醫療水平依然屬於世界較高水平,不然歐美國家也不會來中國學外科手術了。可是,即使我國的醫療水平在不斷提高,中國的醫患關係仍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大難題。
專註社會領域的不走心問答,關注我帶你走心地剖析社會熱點!
為什麼中國大醫院醫生都喜歡去國外進修,而歐美醫生比較少到中國來學習?本人是一名從醫二十年骨科,偏重於手足顯微外科專業的醫生,曾經也去國外學習過。試著回答這個問題。
1 說明國外技術先進,比我們水平高,人家有東西值得國人學習和借鑒,西醫理論技術體系基本都是歐美髮達國家創建的,中國的西醫都是從西方國家學習引進而來,在中國發展也就百年歷史左右,發展比較快也就是最近三十年。中國的科研包括醫學科研原創性研究很少,很多領域幾乎為零,大部分都是學習模仿國外的經驗,這個不服不行。
2 醫學的突破性發展離不開理論和基礎研究,還有先進設備的研發,這些領域中國的研發實力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比如基因診斷,組織工程,CT, MRI,達芬奇機器人等,所以我們必須到西方國家去學習引進。
3 西方發達國家醫學已經經曆數百年歷史,有完善的教育和科研體系,形成了十分嚴謹、求真和創新的學術氛圍。中國很多科研人員和醫學專家都比較浮躁,很少有人沉下來專心致志的做純粹的學術和科研。所以無論是基礎醫學還是臨床醫學創新和原創性研究都落後於發達國家。中國也有不少醫生熱衷於創新,不過大部分集中在手術技巧、手術方式和手術器械等方面的創新,比較高端的原創性創新還是比較少。
4 不能否認中國醫生勤奮、好學的優良傳統,加之中國人多患者多,所以很多的臨床技術熟練掌握程度中國醫生甚至比國外醫生強。中國醫生長期使用筷子,心靈手巧,動手能力普遍比外國醫生強,所以很多外科手術中國醫生做的比國外醫生更快更漂亮。有成熟治療方案的疾病中國做的確實很不錯,某些細分領域甚至超過國外水平,尤其外科操作一塊。建議國人沒有必要盲目去國外求醫,除非疑難雜症和國外剛剛開展起來的新的治療方法。本人尤其反感去韓國美容,甚至去印度求醫。
5 臨床醫學一塊目前中國的顯微外科、手外科、燒傷一直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作為一名中國手顯微外科醫生還是感到比較自豪,其他學科也有些細分領域在國外影響力比較大。現在中國一些大醫院科室還是有些國外醫生來參觀學習,不過不是特別多。除了上述一些原因,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中國醫生的英語水平。英語是世界性通用語言,中國英語水平很高的醫生還是不多。英語水平制約了中國醫生大範圍發表SCI論文和參加世界性學術會議,很多外國醫生不了解中國的真正發展狀況。
有什麼醫學和疾病問題請關注和諮詢謝松林大夫
這正說明用國際水平衡量,中國醫生的水平並不高。
醫生的水平並不是用看過病人的人數作為標準來評價的,這種想法是久病成良醫式的中國式思維,認為醫術來源於經驗的積累。在傳統醫學的時代,這種思維還算有道理,因為傳統醫學在很大程度上是撞大運。
現代醫學早就不是靠經驗治病了,在現代醫學的發展過程中,從觀察疾病的自然進程,發展到注重理論和試驗,最後發展到臨床、醫學教育與醫學研究相結合,徹底地站到比傳統醫學高一個喜馬拉雅山的高度。
醫學是經驗和教訓的總結,但並不是單純的吃一塹長一智,或者蒙對了就繼續蒙,而是對經驗和教訓進行升華式的提煉,從中找出機理,並通過試驗加以驗證,這樣才能不重複前人的彎路、舉一反三。
現代醫學已經成了一個龐大的嚴謹的科學體系,通過醫學教育和繼續教育與培訓等方式提高醫生的整體水平,是整體智慧的綜合和提煉,而不是個體經驗的積累,一個人看得病人再多,比不是所有醫生臨床經驗的綜合。醫生用不著看無數的患者,通過醫學教育、繼續教育和自我提高,就能夠掌握相關的醫學知識、技能和臨床經驗,因此現代醫學教育出來的合格醫生的水平是舊醫的N倍。
即便在同樣的水平,多看患者並不能大幅度提高醫生的水平。就拿現階段來說,醫生每天看幾十、上百個流感患者,一個月下來看了好幾千流感患者,水平能提高多少?至多就熟悉流感了。醫生水平的提高除了醫學教育和繼續教育之外,主要來自不間斷地看文獻和參與醫學研究,這兩點恰恰是忙於臨床、不思進取的中國醫生所欠缺的,也是中國醫生的水平低下的原因。
基本只要是行業內的人,沒人會認為中國醫生會比發達國家的同行水平高,跟亞洲的日本新加坡韓國沒得比,香港台灣也比我們強。
一個行業發展水平高與不高,肯定跟這個行業能不能吸引高智商的人有關,你們覺得中國的醫療行業能有這個吸引力?
尖端的醫療水平依賴於科技水平發展程度,不管是醫療儀器所依附的電子精密機械行業,還是製藥所依附的化工行業,中國都很落後,幾乎在臨床用藥方面,就只知道個青蒿素是中國的原研葯,疫苗有幾個,但沒出口,得不到國外的承認,其他即使有我也沒太聽說過了。
疾病的治療方面,中國大量的病例,海量的臨床數據,可是幾乎所有領域的治療指南要不就是沒有,要不就是直接參考國外的,即使一些常見病有了國內的指南,臨床醫生很多時候還是願意相信國外的。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這裡不分析了。
在一些少見罕見疾病的檢查治療方面,有些因為基層醫院缺乏文獻檢索方面能力,有些因為病人窮無以為繼,有些完全就是檢查手段少或醫生認知水平低,當然還有很多很多其他因素。
還有就是我們的醫學教育也有問題,各級醫學院水平差異大,跟學校教育水平和師資力量,生源,學制都有關係。不管幹什麼從事什麼行業,智商高的群體悟性相對會高一些,一個初中畢業生進入以前衛校改成的專科職院畢業的也可以進入基層醫院當醫生,如果再放棄學習或者本身學習機會就少,那水平也可想而知。
不管怎麼呼籲改革要惠及醫療環節的重要參與者,也就是醫生護士群體,可領導們還是官僚慣了,以為看病難看病貴靠壓榨醫護就能解決,,這樣下去,中國醫療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可以看到的將來可能會更差。
問題的前半句前提還不是事實,中國醫生水平高低先不說,但總體上來說水平差距很大。有些當然可以達到世界最高水平,有些則根本不該被當成醫生,直接拿掉行醫資格,永遠都不準再行醫都不冤枉。在一些國內高水平的臨床醫學中心,已經開始有歐美醫生來參觀進修學習,但如果說蜂擁則有點言過其實,要不也不會被這些醫院當成宣傳材料了。
可以說,國內對外國醫生的進修和培訓工作,基本還處於鳳毛麟角的狀態,與美國成體制的國際醫生參觀進修狀況相距甚遠。
首先,中國的醫學水平還達不到世界醫學中心的程度。在亞洲,能當得起中心位置的,大概只有日本。我們國家醫學整體水平和日本的差距,大概只有每個醫學專業的醫生才清楚,那不是幾年的差距,而是十幾年甚至二三十年的差距。
其次,缺少成熟的培訓進修體系。高水平的醫學中心對醫生的進修和培訓有成套的管理體制和考核標準,包括要完成多少例具體操作。國內很多醫院對國內進修醫生的培訓都存在很多漏洞,有並且執行嚴格的考核標準的也不多。缺少更多專職的培訓人員是關鍵。而如果對國際進修醫生進行培訓和管理則需要更多專業人員參與,最起碼能夠熟練英語交流的人必須足夠。按照現在大多數醫院捉襟見肘的人員安排,真要有蜂擁而至的國際進修醫生,恐怕也照應不過來。
這個問題有意思,我是個醫生,也說兩句大家參考。因為已經有不少網友回答的很好了,為了保證閱讀效率,我們就說些相對更深刻的內容吧。
首先我們要明白,中國醫生水平高,歐美醫生的水平也不差!事實上,除去情感因素的話,說我們中國醫生水平(比歐美)還高,這個,恐怕大多數醫療界人士還真沒這個自信心呢。
現在,有些人認為中國醫生水平高,依據是中國人口多,「實踐」機會多,故而「熟能生巧」,所以覺得中國醫生的水平高。
其實這裡有好多問題需要澄清。在臨床上,不是說動手機會多就熟能生巧的技術高了,而且,大家還要知道,技術高和技術先進不是一回事,技術高和治療效果好更不一定是一回事。比如舉個簡單例子幫助理解,你做某種老式手術做的很好,很熟練,但再好再熟練也否定不了這種「老式」手術已經落伍了。這就像你也許很善於走路,走路的水平神行太保一般,但問題是現在大家都開車去了,都不走路了,都把方向盤用四個輪子跑路了,那你再神行太保又有什麼意思呢?按照我們臨床上常說的一個說法,動手機會多只能培養「手術匠」,而不是「臨床醫生」!
這裡的要點,更深刻的要點是:動手不等於實踐!實踐是「特殊」的活動,一般的活動不叫「實踐」。你動手機會多,和實踐機會多不是一回事!實踐是有條件和要求的,更是要有成本(即投入足夠的時間精力和資源)的。中國的病員多,帶來的往往是「蘿蔔多了不洗泥」。一個醫生一天門診要看好幾十甚至上百個病人,那根本就沒有時間精力和成本來「實踐」,而只能是胡亂潦草的「應付」過去!醫生不是神仙,精力是有限的,一天做好多台手術,那根本就沒時間精力把手術當成實踐對待,只能是做「手術匠」應付過去交差算了。
比如說在西方發達國家(包括日本等),一個醫生每天只需要看幾個病人,一個星期只需要為三兩個病人手術,那這個醫生就有時間精力對每一個病人進行深入而具體的思考分析,包括為這個病人翻閱最新的醫學文獻,親自為這個病人組織會診,為這個病人設計詳細科學,經得起反覆論證的治療方案。這個病人在手術的前,醫生也有時間精力給病人做充分的手術準備,比如說(包括但不限於)術前討論,手術方案設定、術中術後意外的應對策略、手術模擬,還有術後總結等等。
很顯然,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中國的有些醫生一個星期敢做(或者不得不做)好幾十台手術,哪裡有時間精力給你詳細考慮每一處細節?!蘿蔔多了不洗泥,你也就湊合著吃吧。
大家要知道,「蘿蔔多了不洗泥」不是實踐!臨床實踐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才能稱為實踐。成為「實踐」是要符合很多要求和條件的,做到和滿足這些條件是要時間精力和各種資源做成本的。如果我們明白了這個知識,那對中國醫生水平高,對題主提出的問題就能有更好的認識了。
其實,我們在上面討論的要點是「實踐論」和「實踐觀」,實踐論和實踐觀都是很重要很複雜的大問題,限於篇幅和精力,上面說的難免掛一漏萬,有不足不當的地方,僅供題主和大家參考吧,拋磚引玉,歡迎斧正,期待在交流中共同進步。
從專業水準上看,由於歐美醫生的培訓體制較為完備,歐美國家的醫生專業水準與學術水平更高一籌。因此沒有歐美醫生來中國進修之說。歐美醫療體制的特點是各地醫生的水平基本一致,美國最好的醫生不是在華盛頓,而是在偏僻的梅奧診所。中國醫生只有大型醫院醫生的水平較高,基層醫院水平差距很大。拿中外實力比較,醫學領域與國外的差距是很小的,近年來中國醫學的水平發展很快。差距主要在基層醫院、家庭醫生的水平。
推薦閱讀:
※卵巢囊腫怎麼引起的呢?
※紅豆、綠豆、黑豆、花生、蓮子、薏仁米放在一起吃,可以嗎?
※月經總是第二天多,第三天就很少了,怎麼回事?
※商鞅方升對商鞅變法起到什麼作用?
※雞精和雞粉、味精的化學成分上有什麼區別,哪個營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