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君子不器,那什麼才是器?
《論語·為政》曰:「君子不器。」
我先談「器」的三種重要含義,再談做到「不器」的兩種途徑。
一、基本含義,就是一個具體的器具。每一個基本的器具,都對應有限的幾個具體用途,並且排除其他的用途。
比如杯子用來喝水,但不能掃地;手機用來溝通娛樂,但不能用取暖;書用來讀,但不能充饑。
從這個角度來解釋,就會發現,君子也是萬物的一種、社會中的一員,應該也有專門的用途,就是職業和分工。
但孔子在這裡卻說,君子不能器,君子不能只在某個職業上專業。
這顯然與社會的分工合作要求背道而馳。
那麼孔子說錯了嗎?沒有。
二、引申含義,器可解釋為思維習慣每一個器都是有固定的外形;這種有形的外形,到了我們的思維中,就變成一種思維習慣或者慣性思維。
這麼說起來,我們的心中這樣有形的器多不多呢?太多了。我們早就習慣手拿鎚子,把一切都看成釘子。
表現在工作上,做銷售的看不起做設計的,做設計的看不起做銷售的。因為在銷售的眼中,業績為王,而在設計者的心裡,銷售只是會磨嘴皮子而已。這是一種器。
又比如,互聯網從業者覺得製造業窮途末路,製造業認為互聯網曇花一現。這也是各自的器。
表現在人際交往上,我學了演講,就會突然開始從演講的角度去評價別人說的每一句話,進而通過對別人的鄙視獲得優越感。這更是器。
作為母親,就是我說了算,孩子永遠都是錯的。這難道不是器嗎?
有形的器,到了我們的腦子裡,就變成了有形的思維習慣。君子不器,就是說:
君子可以跳過這些思維的局限,哪些思維局限呢: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總結為:意、必、固、我。
三、深層含義,器可以解釋為器量格局錢穆先生在《論語新解》中說:
「器,俗稱器量。器量大則可以多受,識見高則可以遠視......通瞻全局,領導群倫。」
很顯然,器就是器量、見識、格局的代名詞。
君子不器,就是說君子的器量務必要寬廣,見識一定高遠,格局一定要宏大。
阿里巴巴的馬雲說:「我們要做一家105年的企業」,過了幾年又提出:「我們的征程是星辰大海」。這是企業家的格局。
毛主席在《念奴嬌-崑崙》中寫道:
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
這是國家領袖、世界偉人的格局。
孔子所處的社會禮崩樂壞、思想困亂,他的目標是什麼。就是:
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這是他的格局。
北宋大家張載更將這種格局變為: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也是格局,是不器的表現。
那麼我們自問,我們的格局又又多大呢,我們的志向又是什麼呢?
君子不器,孔子是想說,你們的器量、格局不要像一個器具那麼小,要大一點再大一點。
回到「器」的基本意思和我們留下的那個問題,難道孔子是說,一個君子不應該在一個領域、崗位上深耕細作,有所積累嗎?
當然不是,孔子的意思是說,你當然應該有自己的職業、工作和專業,但你可不可以讓你的思維再擴大一點,讓你的格局再大一點呢。
孔子還會說,你看看人家小野二郎,一個做壽司的,居然做成了壽司之神。為什麼?
因為人家心中有大道,而你們只想著賺錢。
如何做到不器:
1、打破器打破我們的思維慣性,去除掉我們心裡的偏見,換位思考。
2、增加器養成多元化思維的習慣,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比如查理芒格提出的「普世智慧」。
多讀經典的作品,高瞻遠矚,先模仿聖人們看問題的角度。
就好像葡萄牙詩人佩索阿《追隨你的命運》詩里說的:
「但要寧靜地,在你的心裡,模仿奧林匹斯山。」
我是作者陳橋,堅持原創,傳播傳統文化。幫忙點個讚唄。
這句話是出自於《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我們也常說不成器,那到底什麼是器呢?
根據《易經·繫辭》的說法: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朱熹在給論語作注的時候認為:"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也就是說一定要是個通才,有才能的人,這是和我們現在所講不成器是一個意思的,也就是成才!俗話講玉不琢不成器,也就是這個道理!
器就是一個整體,不可以分割的,就像一個器皿一樣,你不能把它分隔開來,只有它是一個整體才能發揮它的作用,所以孔子要求君子成才就要像一個器皿,形成合力,以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那麼什麼是君子呢?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也就是說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只有干出實事的人,人們才會信服並跟從他!孔子認為的器就是如同子貢那樣的人,能為國家建功立業而且卓有成效的人。
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記載:大意就是有一位叫田常的人要在齊國作亂,就想轉移齊國的軍隊攻打魯國。魯國危難時刻,子貢挺身而出,先至齊後赴晉,中則往返於吳越之間,無論在齊在晉在吳在越,均向對方指陳利害,讓人家心甘情願地將自己的軍隊聽從他的調遣,如此以四兩撥千斤,當他返回魯國之時,魯國已經安然無恙。正是子貢的遊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喻之以利,這樣危機才得以化解。所以司馬遷說:「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這不僅僅是對子貢的讚賞,更是對君子成器的一種褒揚。
君子不器,並不是說可以脫離實際,忽略現實,因為陰陽一體,道器不離,悟道總是在器中,悟道後還是在器中運用。想成為有德行的君子就應該應該立志成才,成為國之重器!
解析聖人之言——君子不器
《論語·為政》有曰:「君子不器。」器者,器物也。器物的特性就是具有專門用途。
故一些人認為,孔子此言之意是:君子只要有思想、有道德即可,而不需要專業技能。
要想正確理解此言,先看一下孔子對子貢的評價「器也,胡璉也。」子貢最擅長經商和外交。孔子此言,是說子貢有專業的特長。但子貢絕非沒有思想和靈魂之人。
並且,在儒家六藝中,就包括射、御和數。除了數學外,儒家還精通天文曆法。
在《論語·子路》篇中,亦有孔子之言:「君子使人也,器之。」即君子(執政者)用人,要讓他充分發揮專業技能。這說明儒家對技能並不輕視,反而十分重視。 除了有專業技能外,還道德,有思想和靈魂。
《論語·泰伯》有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正如孔子在《周易·蠱卦》所言:「君子以振民育德。」振民:使民有思想,有志向;育德:使民有道德準繩。 這便是儒家大力興學的根本目的——啟民智,立民德。
由上可知,孔子主張君子不應像器物一樣,只有專門用途,而沒有思想和靈魂。而是即有專業技能,又有思想,有靈魂,有道德。這也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即以中為用,不走極端。
以荀子的弟子張蒼為例,他精通算數和天文曆法。儒家大師張倉官至漢朝丞相,在其建議和支持之下,漢文帝廢除了秦朝的夷族連坐,烹煮車裂,扒皮抽筋等酷刑,廢除誹謗罪,放開言論,推動社會發展進步。張蒼還制定天文立法,重修毀於秦火的《九章算術》。協助漢文帝開創文景之治。張倉就是既有專業技能,又有思想和靈魂,實現了儒家的政治主張。這就是孔子所言的——君子不器。
《論語 公冶長》有一節孔子對於「器」的說明。原文如下: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子貢有一天問孔子,說老師你看我學得差不多了吧?我能稱之為君子了沒?
孔子怎麼回答呢?汝器也。
換成現代的話說,你還算是個可造之才。
子貢啥人啊,聰明著呢,他馬上就明白了孔子的言外之意,也就是說他還沒有能夠達到君子的標準。
不過他還不甘心,接著又問了一句:何器也?
雖然我還沒達到君子的標準,那到底我到什麼程度、什麼水平了呢?我這個才是個什麼才呢?
那孔子說:子貢你算是「瑚璉」之才。你雖然還不算君子(也就是不器),但是在非君子的所有的人里,你是最優秀的那類人啊!再努力努力,精進一下就能成為君子啦!
其實對於「器」的真正解釋藏在《周易》里。
《周易·繫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也就是說,一個人能夠摸到、體會到、感受到形而上的那個「道」了,就能夠稱之為君子了!當一個人還陷在各種法門、文字、理論、概念、技術等層面中時,那就是「器」!
換句話說,君子就是儒家的得道者的稱呼!就像真人就是道家的得道者的稱呼一樣!
我用最簡單的話來讓大家理解這個「器」:
「開悟」即「不器」;
「未開悟」即「器」。
很多人覺得,君子不器是說君子不作為一種具體的能力承擔者。
其實,孔子在另一個地方曾經講過,子貢是器,什麼器呢?胡璉之器,就是宗廟裡祭祀的禮器。
那麼,這是在誇子貢還是批評子貢呢?難道子貢還不能成為君子嗎。
事實上,如果子貢這樣一片丹心追隨聖人,且曾一言救下魯國的人物算不上君子的話,那就沒幾個君子可言了。
所以,這裡的器要從兩方面來理解。一是,君子作為個人來說,不應當具有功利性的人生態度,只是將自身作為世俗或慾望的工具,進行基因的交配和延續。這就要有一個中心,這個中心就是「我」,即自我。
另一方面,君子又要承擔一定的公共職能和義務,從而實現自身的個人價值。因為個人的價值只能在公共事業中來體現,馬雲的名聲來自哪裡?不還是要奔波於慈善之中。
因此,孔子講君子不器,簡單的說,就是公器而私不器。
「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朱熹《四書章句集注》
「此章明君子之人不係守一業也。器者給用之物也,猶如舟可汎於海,不可登山,車可陸行不可濟海,君子當才業周普,不得如器之守一也。故熊埋云:器以名可繫其用,賢以才可濟其業,業無常分,故不守一名,用有定施,故舟車殊功也」——皇侃 《論語義疏》
所謂的「器」通俗理解就是器具的意思,引申意就是「用處」,「功用」的意思。器相對德、禮道,要形而下,是具體的,操作性的知識的象徵
《易》即言「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因此,孔子說君子不器,意思就是君子不應該陷入一個具體的領域而不可自拔,君子應該研究大道,大禮,這就像有人請教孔子如何種植莊稼,孔子不太滿意,並稱樊遲是小人,您別誤會,小人在孔子的語境中並不是罵人話,而是指做小事情的人,孔子倡導君子教育,類似於希臘哲學家的博雅教育,希望把人培養成有德性的人,孔子和希臘三子也是首先提出打破貴族和平民的階層差別而完全以禮樂教育為標準來看待人,因此,有很大的進步意義。人不再以家世出身為限制,人可以通過學習禮樂來得到提升,成為君子。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楊逢彬先生在《論語新注新譯》中即解:君子不要像器皿一樣,只有一定的用途
孔子之所以為孔子,自然高瞻遠矚,孔子說君子不器,是孔子的內心話,所謂的君子,欺世盜名,道貌岸然,並非坦誠之類,他暗罵君子不器,是書面語,相當於【不是東西】【裝逼】【屌絲】…………。
孔子雖然鼓吹禮義,自己也知道,現實中,只能是逢場作戲,假面舞會,根本沒有真正的君子,人性是君子與小人並存的,是有兩面性的,孔子知道,自己父親就是知書懂禮的讀書人,結果與顏氏在莊稼地里野合生了他,做人大都是表裡不一,兩面三刀,孔子是深有感觸的。【史記】中載,孔子說君子無德,君子在偽。看來孔子說了很多實話,應該說孔子還算老實人。【夢溪筆談】載,孔子與寡婦野合於丈夫墳前,感慨曰:苛政猛於虎也,孔子學生顏回在【顏子考】中曾有野合猛於虎也的評價。古時,人的交往,在乎裝,古風盛行虛假,不重實際。裝璜門面,成了社會的主流,哪怕只會寫幾句打油詩,也能成文人雅士,被人推寵,慢慢自戀起來,自以為真,便愁啊怨啊的到處亂說亂寫,尋死覓活。孔子能說出君子不器,是指明所謂的君子不堪大用,不能成為安邦定國的棟樑,只是騙人的假醉臉,混飯吃可以,做啥啥不行。
對於君子不器,很多人都會不停搬弄是非,不同解釋,知識表現在對事物的理解上,知識不是空洞的理論,如果讓孔子評價為答者不器,應該不是嘲諷,是耳光。君子不器,小人不器,壞人不器,如果一定要把不器,理解成其它,每個人都有權利,把不器理解成複雜,如果實在有能力,搞航天科技去啊,當時孔子的意思就是所謂的君子都不是東西,誰也不是孔子,誰都沒權利代表孔子的含義,【戰國列傳】記載,當初孔子說的是女人與君子難養也,孔子死後,學生們改成了女人與小人難養也。孔子當時的很多話,是很尖銳的,他看到社會的不正之風,就是那些偽君子們造成的,孔子的原著【論語】開篇:君子不器,禍世根本,坑之非過,滄海桑田,悠悠萬世,誰堪為君?常思而悲,不以君喜,天下少君,務實為幸,天下多君,世道唯哀,嗚呼哀哉,去偽求真…………
孔子雖為文化鼻祖,不能以讀懂孔子為博學,不能以說出誰也不明白的言論為高人,大家既然都不知道孔子當時說話的心態,誰又會相信那些班門弄斧的厚臉皮的話呢?還是要低調,眾親的素質比那些人高多了。
君子不器的意思是說君子不像某樣器具一樣只能具有一種作用,比如說茶杯只能用來喝水,花瓶只能插花,而君子因為博學多能,不會只有一種作用,不會被這個所限。同時,也含有不為工具的意思。如果一個人只知道像工具一樣去工作,庸庸碌碌,碌碌無為,而從來不問為什麼,不問活著的意義,那麼,他就是一個「器」。
「君子不器」出自《論語·為政》 ,意思是「君子不做容器」 。器,名詞用作動詞,做容器,做器皿。
容器是盛東西的,只能容。朱熹說:「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容器有各自的用處,而多不能用於其他方面,也就是說不能兼用。品德能力完善的人,自身沒有不具備的本領,用在哪裡都可以,並不只會一種才能、一套技藝;放在某個崗位上,能準確把握原則,又能不拘泥不教條。「君子不做容器」就是君子活學活用,多才多藝。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並非凡夫俗子。不論是有道德的人,還是有志於學習的人,都應該活學活用,都應該廣泛涉獵;同時也應該放在哪裡都能發揮作用,做什麼像什麼。自然,他可以擔負治國安邦之重任,對內可以妥善處理各種政務;對外能夠應對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說,君子應當博學多識,不只局限於某個方面的能力,要具有多方面才幹,應該通觀全局、領導全局,成為合格的領導者。
推薦閱讀:
※可以推薦一本莫言的小說嗎?
※能和「平沙落雁」對仗的四個字詞語有哪些?
※對聯是不是門檻太低,明明牛頭不對馬嘴,怎麼突然這麼流行?
※婚聯:地久天長配連理,如何對下聯?
※「起一樽,潑醉這紅塵」,下聯怎麼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