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海軍很強大,為什麼到清朝海軍就不行了?
明朝的海軍在朱元璋、朱棣父子時期確實不錯,但明朝沒有「海軍」。當然,明朝的「海軍」我們有過驕傲,清朝的「海軍」即使有驕傲,但也被我們忘記了,因為,沒啥驕傲的。所以,我只談談明朝的「海軍」。明清時期我國大部分時間沒有海軍,不是因為「禁海政策」,因為禁海政策大部分時間沒有真正執行過。主要是我們「農業國」「大陸國」的思想。
(1)海軍和水軍要區別開,中國海軍是從晚清才出現。
「鄭和七下西洋」讓我們有了一個「錯誤印象」:中國海軍很牛的樣子兒。然而,我國一直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陸地國,一直沒有真正的「海軍」主要是「河軍」,被稱為「水軍」「水師」。打仗也就是在「長江」「黃河」,在海上也僅是在「家門口」打打。
(2)中國海戰能力到明朝中後期已經落後,但因為技術相差不是太遠,尚可應付
朱棣之後,明朝的皇帝由「帝國開拓期」迅速轉為「帝國收縮期」。邊疆許多地區因為不適於「種地」而被認為是無用之地。比如東北地區,之前朱棣時期對於整個東北包括外東北地區都有控制,但是,朱棣之後基本上就退到了今天的遼寧,其他地區都放棄了。
你又不去遠洋,發展遠洋技術幹啥?你周邊的人都不如你,你發展海洋武器和戰船有啥用?所以,沒有競爭就沒有發展,什麼時代都有效。
(3)不要過度自卑也不要過度自信
人的自信起於理性而非盲目。16世紀歐洲國家開始入侵、屠殺我們亞洲人民,1520年代開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國逐漸與我國發生衝突。這一時期,我們先後打敗了這些國家,這點我們應該驕傲,但不能過度自信,覺得我們還是「世界第一」。這些國家的失敗並不是「國家失敗」只是「侵略隊伍的失敗」。
首先,他們的主要精力還是在歐洲。因此,他們的主要部隊軍隊都針對他們。
其次,派出的少部分軍人,與中國交手的時候,他們已經吞併了許多國家和地區,而這些國家和地區需要「消化」,因此,派出的侵略隊伍往往是少數侵略軍中的少數,大量雜有被侵略國的人口。
再次,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國的侵略軍之間也是互相廝殺,所以,我們有許多火器可以買到。例如葡萄牙的侵略軍首先被我們打服,他們為了在澳門的利益,對歐洲其他侵略國家非常排斥。
最後,我國華僑遍布東南亞,而這些侵略軍內部有許多華僑在內。這些華僑提供的內部消息,內應的作用都很有利。
綜上所述,晚明時期我們的水軍雖然保持「較好戰績」,但要記住這種「較好」是有很大的「僥倖」的。我們應該更合理地看待歷史。
明朝末年海戰照樣吊打日本荷蘭英國葡萄牙,西班牙接觸明朝自始至終都在稱臣納貢。清朝是從康熙開始割地賠款一直到滅亡,對外戰爭全敗。明清都被貼上「禁海」的標籤,但手段和結果卻是天壤之別。首先明朝禁海只是禁止私人走私,對外貿易和交流自始至終沒有中斷,其中朝貢貿易就是其他國家來中國貿易首先要將一半貨物進貢明朝,然後剩下的再貿易,如此明朝國庫充盈,尤其明朝前期禁海政策實施較好的時期,如永樂大帝五征蒙古,七下西洋,二下東洋,編修永樂大典,重修長城,修故宮等等等等,這些放在其他朝代都是浩大的工程和功績,所以可見「禁海」朝貢貿易帶來的好處,明朝穩穩的世界霸主地位。隆慶開關後明朝徹底解除海禁,但財政敗壞隨之而來,可見明朝『』禁海『』是非常正確的。小清就不同了,康熙時期,禁「片板下海」呵呵,甚至解散水師,明朝遺留的百丈船拆掉修宮殿,短視無知至極,從此閉關鎖國開始,中華倒退開始,近代屈辱史的開端
明朝的海軍並不很強,只不過船比較大,火力配置並不強,只是鄭和用來航海的。到清朝,因滿人是馬背上的民族,喜好騎馬射箭,對誨軍戰船不是太重視,直到曾國潘平定太平軍後,曾公才對外洋火輪發生興趣,影響了他的學生李鴻章,這才興建,可為時以晚,隨然擁有了強大戰船,但是整體作戰素質上,戰鬥經驗上,指揮配合上不如西方列強和日本
要不要劃個時間線。。。鄭和時期的明朝,鄭和以後的明朝。鄭成功時期雖然戰船可以,但是,沒有像樣海戰,而且艦隊體量小,不能說明海軍強不強。其實就是不行。。。同時期西英無敵艦隊的規模。明朝海軍曾經行。有明一朝,海軍大部分時間不行。
推薦閱讀:
※光榮啊!第一騎兵軍!——較有價值的「紅色騎兵」中文資料-索引·目錄
※林彪論戰術思想與戰鬥作風(5):關於「四快一慢」的報告
※俄敘聯軍空襲以色列軍事基地,以軍幾乎被全殲,殘餘逃跑!
※羅馬尼亞裝甲部隊(四)——設計略奇葩的TAA坦克殲擊車
※和轟20比進度?俄羅斯自信公開隱身大轟量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