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人是怎麼發現五行的?


「五行」是古人對世間物質進行分類所得出的結論。中國古代的先民們把所看到的林林總總的東西,由繁化簡,統列為五大類,叫作「木」,「火」,「土」,「金」,「水」。這種做法,在世界其他文明古國也可以找到類似的例證。

大約在戰國後期,陰陽說與五行說互相結合起來,並且用以闡釋社會歷史現象,於是出現了一種叫做「五德(行)終始論」的新學說。其創立者鄒衍(前305——前240),是稷下學派的學士之一,官拜上大夫,號稱「談天衍」。其著作《終始》,《大聖》等篇共十餘萬字。他的《主運》篇,重點闡述了關於五德終始的理論。此學說認為,人的各項活動都和陽陽五行相通,由此引起各種變化;人間的天子一定要得到「五行」,也就是「五德」中的一「德」,並由上天顯示符應;當他的「德」衰了,能在「五行(德)」中得到足以勝過其「德」的另一「德」者,就取而代之,如此按照土,木,金,火水的五行(德)相勝次序運轉下去,便形成了歷史上的改朝換代。此後一些人對這種學說做了具體描述。他們認為黃帝得土德,天就顯現了黃龍(實為黃蛇),地寅(即大蚯蚓)之樣,所以他的制度是尚土的。其后土德衰了,在五行(德)中木是克(勝)土的,所以大禹據木德而興,建立了尚木製度。此後,商湯以金德而克夏木,周文王以火德而克商金。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按照這樣的模式,無限循環地發展著。西漢的劉向,劉歆父子為了給王莽代漢鼓動聲威,製造輿論,又將王德終始論由相勝說改造為更加複雜的相生說。整個漢魏時期,五行說一直是人們的共同信仰。在我國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里,陰陽和五行一直是人們的思想骨幹。因此,我國古代社會,無論政治,宗教,思想,學術,以至天文,曆法,科技等等,幾乎都以陰陽五行為立論基礎。


推薦閱讀:

下聯:樓外高山樓外樓,上聯怎麼對?
上聯:月影西斜星作伴,如何對對下聯?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