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為何沒有光棍?
題目是:中國古代怎麼沒光棍?
中國古代著名老光棍犢沐子,齊宣王時的老藝術家,年七十無妻。一日,在路上背柴行走,碰見一公一母兩隻野雞,於是仰天長嘆:「WQTMLGBD!連鳥都有媳婦,我卻沒有!」
於是援琴而歌以自傷,名為《雉朝飛操》。
宋《太平御覽》:《雉朝飛操》者,齊宣王時處士犢沐子所作也。年七十無妻,出薪於野,見雉雌雄相隨則心悲。乃仰天嘆曰:「聖王在上,恩及草木鳥獸,而我獨不獲。」援琴而歌以自傷。
題主,看完這段歷史,你還覺得中國古代沒有光棍嗎?
像犢沐子這樣的光棍,在古代絕不算少數。
齊桓公曾微服私訪,去農家見一老頭,問老頭,你是不是老光棍啊?為什麼家裡木有別人啊?
老頭說我不是老光棍,我有三個兒子。
齊桓公說那你的兒子呢?
老頭說,出去打工了。
齊桓公說,那他們都成家了么?
老頭說,當然沒有,正是因為娶不上媳婦,才出去打工,要不出去打工,更么辦法成家,沒有錢,是娶不上媳婦的(家貧,無以妻之,佣未返)。
圖為齊桓公關愛老光棍愛心走訪活動
齊桓公很傷心,回來以後就問管仲。
管仲說,臣聞之,上有積財則民臣必匱乏於下,宮中有怨女則有老而無妻者。這就直接指出有人三妻四妾,就有人成單身狗的基本事實。於是齊桓公把自己的宮女解放出去,聊以緩解群眾的結婚壓力。
題主,看完這段歷史,你還覺得中國古代沒有光棍嗎?
明代萬曆年間,浙江蘭溪知縣庄起元寫了個《上李按台初入境條議》,指出當時縣裡的情況,「縉紳之家,重於嫁女;編氓之室,艱於娶婦。往往不願生女而願生男,取始生之女多溺之於水。」
這是明清時代的溺嬰風氣,而多溺斃女嬰,更是加重了中國的光棍化進程。娶媳婦更加困難,普通百姓家男孩娶妻,不搞個傾家蕩產是沒希望的。所謂「詢之,謂嫁奩之捐費,遂至滅命以戕倫」,以至於「金衢之門,無妻者半」。
題主,看完這個數據,你還覺得中國古代沒有光棍嗎?
這就在很多地方催生出「搶婚」的習俗,畢竟物以稀為貴,又是剛需,必定造成搶奪。在《笑林廣記》里,就有搶婚的梗。
通常都是男方怕好不容易說上的媳婦跑掉,因此要苦苦哀求,重金相聘,快速行動,進去扛人,廢話少說,日後再說。
但這完全沒辦法解決問題,那年頭,你要是有錢,是不用怕沒媳婦的,就是因為沒錢,你才這樣。人家把女兒賣給富戶當妾,也不許給你當妻,賣給寧榮二府當丫鬟,日子過得也比這強。看來好商量是商量不來了,於是催生了一門喚作「拐賣」的行當,可謂一本萬利。拐賣的對象主要是四歲以下男童,三十歲以下女子,買拐來的媳婦更便宜,因此拐賣經久不息。民國時期有彪蛋直接跑人家家裡搶別人媳婦的,這個在我縣就有。你還別說,經過策劃而搶回來的媳婦都還不錯,對人特別好。
但這是響馬才幹的活計,普通人來不了,搞不好自己都得搭進去。
圖為現代版民國彪蛋
不論是現代,還是古代,男女性別比例是一定的,在自然狀態下基本上不會有剩男或剩女。但是中國重男輕女思想嚴重,使得現在男多女少,光棍很多。那麼古代為何沒那麼多的光棍和剩女呢?只因為這4招,簡單快捷,徹底解決!
第一,強制嫁人,不嫁人就抓父母。
古代的強制婚姻主要是針對女子,因為往往是女子不願意嫁。而強制方式有兩種:第一,到年齡不嫁人,強行婚配。如在晉朝,就規定「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也就是說,你家女兒17歲了還沒嫁人,那對不起,官府幫你強行嫁人,到時隨便找個阿貓阿狗,你不嫁也得嫁!第二,不嫁人,就治父母的罪。將嫁不嫁人上升到刑法的高度,如宋朝就規定「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就是說,女孩子到了15歲了還沒有嫁人,那麼你的家人將會受到處罰,要坐牢的。現代大量的光棍很大程度就是丈母娘挑三揀四,這要是古代,這種勢利的丈母娘是要治罪的。
第二,指定婚配,不嫁也得嫁。
顧名思義就是指定你嫁給誰你就得嫁給誰,這主要是古代為了安定邊防,安定新移民區、屯墾區所做的安排。這種一般通過官方的媒婆,也叫作官媒來完成,他們權力很大,能夠指定某女子嫁給某男。如在清代的時候,很多男子按照國家政策戍守邊疆,為了保持安定,在這些地方設置官媒,對那些發配、或者遷移到此的女子進行強行指定婚配。也就是說,只要官媒看上某女,就可以將其強行指定給男子。這也因此產生很多的灰色交易,很多光棍送點錢,就能娶到很漂亮的女子。
第三,限制富豪官員納妾。
而從古至今,每個社會都有富豪權貴,這些人利用自己的財富和權利可以佔有很多的女子。這樣就使得社會上資源的分配不均,不利於當時社會的繁衍。因此,限制這些特權階層納妾就成為很好的辦法,如漢代就規定卿大夫一妻二妾,就是那種卿大夫的大官只能娶3個老婆,士一妻一妾,一般的知識分子,官員只能娶2個老婆。朱元璋時代也規定,親王老婆不能多於10人,郡王及世子老婆不能超過4人。這樣能夠避免大量的女子被少數人佔有。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雖然妻妾數量是有限制的,但是很多官員和富豪會以養乾女兒,養歌姬,養侍女等方式佔有更多的女人,現在也是一樣。
第四,鼓勵寡婦再嫁,支持光棍娶寡婦。
在古代,男尊女卑,三綱五常思想下,對於女子道德枷鎖是很嚴格的。當時寡婦再嫁是被鄰里宗族所反對的,因為這違反了女子從一而終的傳統。而且當時情況下很多的男子寧願不娶媳婦,也不願意娶寡婦,因為這在社會上是抬不起頭的。但是,當時的政府來說,出於人口增長和國家經濟發展的考慮,是極力鼓勵寡婦再嫁和光棍娶寡婦的。至少政策上是支持的,這樣既能使得資源能夠綜合利用,最主要的是讓光棍們至少能成個家,這樣也能減少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可謂一勞永逸。
因此,古代簡單4招,使得雖然仍是男多女少,但不會出現大量的光棍和不願意嫁人的剩女!可謂徹底解決!現在也不妨如此!女子不嫁人,治丈母娘的罪!
如果有人問你「古代男子為何沒有光棍?」,其實你首先應該回答的是,「對不起,古代的光棍現象遠比當代嚴重多了。但是,由於古今在婚姻制度上的差別,導致很多人以為古代的男人比現在好討老婆。
比如說古代很多官府會在女子達到一定年齡後強制其嫁人,不然連父母同罪;再比如說連年征戰導致男性的大量減少,而男性作為主要生產力,自然娶老婆比較容易,在這幾點上,其他幾位作者已經回答較為全面了,就不再累述。所以很多網友一看到「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這樣的古代律法就大呼要回到古代去,只能說圖樣圖森破,在古代其實娶老婆遠比當代困難多了。
首先,影響「光棍」這種社會現象最大的因素就是性別比例,在「絕對數字(供需)」面前,一切的其他因素都可以算作是雞肋。那麼古代的性別比例怎麼樣呢?在宋鎮豪的《夏商社會生活史》中,考古學家們通過研究平民墓地挖掘出來的男女骨架對比判斷得出商周時期殷墟王邑的性別比例大致是183:100,或許是由於衛生醫療等原因,使得女性夭折的概率也大大高於男性,也就是說在古代,男性的成活率比較高是促使古代男女性別比例嚴重失調的罪魁禍首。
當然這也並不是說絕對的,比如說《唐代人口問題研究》一書中,唐太宗和高宗期間男多女少現象十分突出,但是到了唐中後期又出現了女多男少的現象。但是我們要意識的到是,古代對於人口統計其實是非常不全面的,特別是男丁方面,因為要避戰亂,兵役等,所以很多男丁一到人口統計就躲起來的現象非常嚴重。但是總歸來說,古代的性別比例呈現的是和平期基本達到了男女2:1這樣的狀況,而戰時或者連年戰亂則趨於平穩。不過在古代,戰鬥中正面衝突中死亡的人數(士兵)其實在戰爭附帶瘟疫,飢餓,兵亂中死亡的平民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而這方面,由於衛生,醫療和身體素質等因素,女性死亡比例也遠遠大於男性,如果再加上溺女嬰傳統的話,古代性別比例失調簡直恐怖。這方面,葛劍雄所領銜的《中國人口發展史》已經闡述清楚。
所以,為什麼古代官府要強制少女嫁人呀,就是因為光棍多啊。而且再加上權貴的三妻四妾,以及比如有幾個朝代其實是限制寡婦再嫁,以守寡為美德,這樣說吧,你如果想在古代娶老婆,恰又生在普通人家,那麼你不僅要和村裡的張三李四朱五去搶翠花,還得防止三十里外趙大官人看上翠花納為第七房小妾,在你覺得這和現在差不多的時候,我會告訴你,全村百來戶,就翠花剛好是適嫁年齡的。
古代男光棍的比例遠高於現代:
古代溺女嬰遠比現代嚴重,這裡貼出明朝人口統計,男性人口遠多於女性:
人口史學家的研究證明:
古代男女性別比一直嚴重失調。
按照「一夫一妻」配給,怎麼可能不打光棍?
何況古代絕非「一夫一妻」制,而是「妻妾」制,有點錢的地主就可以娶大量小妾;男皇帝如唐玄宗後宮數量甚至達到數萬人之多,中底層男打光棍是必然現象。
《新唐書》:「開元天寶中,宮嬪大率至四萬。」
頭胎男女比例最平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第一胎男女比例是最均衡的。
生育數量越多,男女比例失衡越嚴重:
第一胎男女比例是113
二胎的男女比例是130
第三胎,男孩:女孩的出生比例高達161:100
執行國家獨生子女政策最有效的地區,性別比一直正常;
剩男最嚴重的地區,正是超生、多子女地區。
而古代的生育率是非常高的。
為何古代沒有炒作光棍概念?現代社會,底層男的地位過分提高了,讓吊絲們產生了「每個男性都能娶上老婆」的幻覺。
古代男光棍是司空見慣的現象,沒有炒作價值。
在溺女嬰之時,大部分吊絲娶不上老婆已經註定。
古代沒有網路,更沒有村通網,間諜勢力想通過炒作「男光棍」煽動情緒,也殊為不易。
古代社會的底層男,能吃上飯,就是晴天。
一些吊絲用製造極端犯罪事件來威脅社會,甚至在網路上結黨mou ni,這是左派過度提高吊絲地位的後果。
男女比例嚴重失衡,正是超生者未遵守國家政策的結果,光棍沒有理由讓國家負責。
實際上,男光棍最好的處世方式就是安分守己。
一些統治者例如王莽,早就有策略對付有「危害國家安全」傾向的男光棍,真正是「征伐四方」:
長刀所向北擊匈奴,換其名號;
徵人逐貳師,東討高麗之不臣;
黃沙漫漫,西征西域;
南伐蠻夷,殘陽如血……
話說回來,數千萬男光棍若能為揚我國威而努力,也是得償所願、無怨無悔了。
這個問題不是絕對的,古代也有光棍,只不過是比現在少得少而已。
歷史上有個十分有名的老光棍,到花甲之年才娶妻,這個人就是姜子牙,姜子牙缺錢嗎?可能缺,但是他不缺名氣啊。他經常在野外釣魚,窮的連魚鉤都買不起,後來被無良媒體報道,就火了,都來找他要給他直播。這下,也有人知道他是個老光棍了,就給他介紹了個對象。
春秋戰國時期也有人到老都沒有媳婦,而再往後的許多時期,比如宋朝,有許多人家寧願把女兒送到大戶人家當丫鬟,也不願意嫁給一個窮小子。你說,如果父母說我女兒在寧國侯府當丫鬟,還是說嫁給了打燒餅的武大郎有面子呢?很顯然,那時候的人也不願意女兒受苦。
但是不得不說,那時候的男女比例比較健康,再加上戰亂導致男子經常被徵兵,也沒有有效的避孕措施,所以幾乎所有朝代,女子比例高於男子,很多人其實只要不是好吃懶做,或者殘疾,再或者長相極其醜陋,低能兒,就一般不會打光棍。甚至,只要有錢,這些都不是問題,當然,這是句廢話,因為只要有錢,現在也是。
中國歷史上的男女平衡健康,不是在民國就戛然而止了。其實一直持續到二十年前,二十年前套路少,人也多,也都比較實在。但是,就是那一代人,被逼無奈,造就了我們這代人的尷尬。
古代的男權時代就要結束了,再也不可能奢侈到還能有機會找個小妾了,當然,法律也不允許。
如今,男女比例太不平衡了,導致女人挑男人,這是一種極其可悲的現象,大丈夫何患無妻,這句話說起來也不再硬氣,因為你只要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光棍,而女的,就算長得再丑,哪怕是個二婚帶個孩子,都可能嫁的不錯,要是長得再漂亮點,那完全可以趾高氣昂,當個女王。
只因時代不同了,才會有這種現象。
古代由於頻繁的戰爭,導致成年適婚男子大減,而朝廷明令女子到了婚配的法定年齡必須要結婚。
在古代的戰爭年代,能夠有幸沒被抓去當兵或者做苦役的,找老婆的確是容易些,因為周邊的潛在競爭對手不是當兵打仗戰死了,就是被抓去做苦役累死了,但是就這你也很難找到自身條件好的媳婦,主要是因為自身條件好的,都被當地的地主或者官僚給捷足先登了,所以你也只能找個很一般的了,不過這與現在的社會相比已經很幸福了,現在的社會,你就是想找個條件差點的,都很難啊,因為男女比例差距大啊。
如果是在古代的和平年代,人口暴漲的話,像中國這個重男輕女的思想,可是根深蒂固的,肯定是男多女少,此時的你如果想在村裡找個媳婦,那可就比較困難了,除非你自身條件好,否則的話光棍那是肯定的,因為古代人口流動少,不像現在這裡找不到,咱可以換個地方,古時候就沒辦法了,只能一個人默默的走完一生。
古代並不是沒有光棍,只不過是很少罷了。大多數的朝代都會專門負責解決這些光棍的。眾所周知,如今的大齡剩女和大齡剩男是非常多的,但是在古代這種情況就很少了。
古代的那些封建王朝都是靠著農業發展的,人就是第一生產力,其次人能做許多事,比如種田再比如參軍。朝廷都是鼓勵生育的,但是有趣的是,古代的出生率雖然高,但是死亡率同時也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幼兒長大很困難,如果沒有好的家庭,那想把孩子養大很難的,原因很簡單,醫療水平低,戰亂頻繁,生產力低下,以及其他原因就導致了古代人口很少。
統治階級卻需要大量的人口,一方面是發展農業,另一方面就是充實軍力。因此朝廷就會想方設法的增加人口,光棍就佔了便宜。古代的女子到了歲數必須要出嫁的,朝廷中專門設置了一個職業,那就是官媒,這類人專門負責到了歲數未出嫁的女子,而她們要嫁的人自然是那些光棍了。
一些朝代是強制出嫁,一些朝代女子到了歲數沒嫁人,那麼就要受到刑罰去坐牢。甚至於有的朝代女子歲數到了不出嫁,一大家人都要跟著受連坐法。官媒為這些女子選的丈夫,自然都是歪瓜裂棗,試想一下,在歷史上,有本事的男人可都是三妻四妾的,沒本事的取個老婆都難,這些官媒肯定是把她們都嫁給了那些娶不到妻子的男人了。
因此歷史上古代很少有光棍,朝廷會幫忙解決,只不過是苦了這些女子,地位低下就不說了,還嫁給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男子,而且有很大的幾率一生貧困。
根據最新的數據統計,中國現在的單身人數為2億人,單身人士是越來越多,現在也常常自嘲為單身狗。七夕節又要到了,單身狗又要默默的開始吃狗糧了。雖然單身稱為了現在的一個普遍狀態,但是我想絕大多數人還是想脫離單身的,現在經濟什麼的都比古代要好,為何單身還那麼多,古代單身人士為何不多,他們是怎樣脫單的呢?
在古代,幾乎都是以農業為主,所以大家都生活在一個封閉式的環境,所以人口的流動性並不是很大,而現在,交通發達,經濟也開始有明顯的集群效應,所以人口流動非常的大,人口也集中到了一些大城市,所以或多或少造成了男女比例不平衡。現在的女性往往都追求更高的知識,或者是堅持自立自強,而中國古代的女子出嫁的非常的早,一般在15歲的時候就會出嫁。
在古代,如果有女子拆過20歲還沒有結婚的話,或許就會被認為是剩女了。而且古代女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還沒有出嫁的話,會有專門的官媒進行處理。在晉朝時期,有記載顯示,如果女子在十七歲還沒有就嫁出去的話,那麼官府會為女子指定婚配對象。而且古時候的思想比較封建,所以一般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也不得不遵從,而現在的人幾乎都很獨立,都是寧缺毋濫。
在中國有一段時期,重男輕女的思想特別的嚴重,所以這也會造成男女比例的不平衡。再說了中國古代的避孕手段也不發達,只要懷孕了就會生下了,男女的概率差別也不會太大。其實中國古代單身不多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的點,那就是一夫多妻制。男子因為打戰肯定會造成很大的傷亡,所以為了提高人口的增長率,一夫多妻制就開始出現。如果古代沒有這個制度的話,或許中國古代單身人士也不少,而且大多都是女性。
光棍,是人類性行為有了約束關係後出現的一種現象,它不是性問題,而是婚姻問題。在古代,光棍問題其實比現在要嚴重的多,且歷代都有。那麼,古代是如何解決光棍問題的呢?
強制女子出嫁
如在晉代,女子到了一定年齡必須嫁人,否則官府要強行給她找對象。《晉書·武帝紀》(卷三)記載,司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要求,"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意思是,女孩子到17歲了,如果父母不將閨女嫁出去,地方領導就要給她找老公,逼其強行嫁人。
到了南北朝時,如果女孩適齡不出嫁,還犯法,家裡人都要跟著坐牢,這就是《宋書·周朗傳》說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現在有不少女孩子,對男朋友挑三撿四,最後把自己弄成了剩女,在過去你這樣做可是犯罪行為,小心給家人帶來麻煩。強迫女子出嫁,初衷可能是增加人口的需要,但在客觀上卻解決了不少光棍娶不起老婆的問題。
在清代,如大量男子被罰配去的新疆,為了邊疆穩定,後繼有人,就設了不少官媒,方便給大量的光棍男找老婆。一些農民起義軍的妻女、災區逃荒女子,往往被官媒指定給某一光棍,讓他們一起生活,繁衍後代。因為男多女少,官媒油水很足,光棍們爭著送"聘金"呢,沒有送的就伸手向光棍索紅包。有意思的是,為了防止男女繞過官媒私下來往,玩私奔,官媒常在晚上"查牆子"。所謂的"牆子"就是小巷子、旮旯處等男女方便私會之所。如果發現崔鶯鶯和張生那樣翻牆私會現象,光棍男子往往會被官媒趕走。
支持寡婦再嫁
過去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個扁擔抱著走"的說法,且"好女不嫁二夫",講究從一而終。因為迷信認為,一個女人嫁給了兩個男人,等於讓兩個男人過手,是犯賤,會被人看不起不說,死後也不得安寧,到陰間會遭二鬼纏身。如果二鬼鬧到閻王爺那裡就更恐怖了,往往會判女鬼鋸成兩半,分給二鬼。所以,古代讓寡婦再嫁還是有難度的,為了使適婚男女比例平衡,在男多女少的地方,不論民間還是官府,對寡婦再嫁都持積極的支持態度,而不是強調三綱五常,從一而終。
在早期,一些少數民族甚至還有"妻後母"風俗,即兒子娶老爸的小老婆做老婆。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便遇到過這種令她尷尬的事情。她和親邊塞,丈夫匈奴呼韓邪單于閼氏死後,入鄉隨俗嫁給了前夫的兒子。這種家庭內部的再婚和再嫁,初衷是最大可能地利用育齡女人的生殖能力,來增加家族人丁問題,卻也有助於解決光棍問題。
限制富人娶妾
不論是現代還是古代,男女性別比例是一定的,在自然狀態下基本上不會有剩男或剩女。但了解中國古代史的人都知道,過去不像現在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在漫長時間內,實行的是多妻制或一妻多妾制,如今天的大款般的有錢男人(有權男人就更甭說了),家裡可以有三妻四妾,大紅燈籠高高掛。這樣便人為造成了男多女人現象,好多適婚男人找不到適齡女人,適婚女人去當小老婆了啊。國家統治者看到了男人過度納妾給社會帶來的多方面嚴重問題,所以,不少朝代都加以限制,並不是說你有錢就能任意討小的。
如在漢代,蔡邕所著的《獨斷》稱,"卿大夫一妻二妾",有特殊貢獻,才可以最多娶八個妾——"功成受封,得備八妾"。有點文化和身份的人,可以娶一個妾,即"士一妻一妾"。普通老百姓是不準娶小老婆的,"庶人一夫一婦",和現在一樣是一夫一妻制。元代則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庶人(老百姓)不得娶妾。
推薦閱讀:
※上海殺妻藏屍案警示:告訴女兒,要麼單身,要麼嫁給這4種男人
※想問問知友我能配什麼樣的男生?
※我有兩個兒子,老婆一直想和我離婚,她就覺得我不好,不知道為啥,就想離婚,我咋辦?
※相比老公,自己對家庭貢獻小,自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