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山地車公路騎行是不是真的很累?


不論山地車還是公路車,只要你拼盡全力追求速度,而且路程較長的話,一定會很累的。就算運動員相信也沒有很輕鬆的。

累不累還要看你的騎行環境。

比如路途上爬坡較多。這種路況,公路車還是山地車騎行起來都會很辛苦。爬坡路段還有的是崎嶇的土路,石頭路…不平坦。還有的爬坡路段是那種平整的柏油馬路或者水泥馬路。反正嗨嘍妹不喜歡爬坡,俱樂部的大神們卻很喜歡挑戰爬坡,不知道他們怎麼想的。

還有你的身體素質。

假如你是一個新手,可能對力量的分配和技術的使用不是很了解,那麼騎行一段時間,也會讓你感到十分疲憊。

但是,不論公路車還是山地車,都是很綠色的健康運動,只要堅持下去,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有沒有志同道合,喜歡騎行的寶寶?評論區留下你的足跡,讓嗨嘍妹看看有多少,好不好?


其實你的糾結很多自行車品牌都想到了,他們針對這個問題做了兩個解決方案。

第一個是為長途騎行設計的旅行單車。

這種車主要特點是越野性能比公路車好,速度方面比山地車快,自身又有很高的舒適便捷性,比如多數旅行單車安裝的蝴蝶把和為負載行李時方便上車的斜梁。如果你準備遠遊可以考慮這種。

另外還有第二個方案。混合路面型單車。

這種車主要針對城市休閑,效游輕度越野設計的,特點是在公路型700c的胎寬上增加了胎寬,速度雖略小於純萃的公路車,但舒適度提高了很多,並且耐磨防刺也加強了,它還保留了減震前叉,具備了山地車的前叉特點,但騎行比山地車要輕鬆。所以選混合型單車也不錯。現在崔,捷,喜等品牌都有相關車型。

騎車不累的,要找個舒適輕鬆的齒比踩踏,不要勉強自己,速度不是第一位。


騎車這個事,10公里可以騎的很累,100公里也可以騎得很輕鬆,關鍵是看你用什麼節奏來騎,山地車本來設計就是越野用的車型,當然了經過一些改裝也可以在山馬中有很好的表現。但是在純公路上騎過公路車的人,很多都表示不想再騎山地車了。畢竟車型的設計目的不一樣。題主糾結和曝胎問題本,並不是公路車才會,我們經常進山的山地車扎胎的情況更多,對於一個喜歡騎行的人來說,補胎和換胎是必須學會的。不過如果是長途騎行的話,我會選山地車(XC)或是旅行車,相對舒適度好些,旅行車車的設計方面考慮了更好的載物架,馱行李更方便。


作為一個老騎友,每年一次長途,平時城市騎,在中國如果南北騎,國道比較多還好,但是中間修路和臨時交通管制,是需要繞道的,導航很少有提示,一旦繞路顛的你懷疑人生,長途不要用公路車和旅行車,旅行車在國內不好用,減震不夠,尤其是東西方向騎車,經常省道,村道的,平時城市騎車公路足矣,但是要是去城市郊區注意帶補胎工具,公路相比山地車容易爆胎,郊區可不好找修車的,剛開始玩的時候我最多推車2個小時


首先山地車騎長途是可以的,日行一百多公里的話,也沒你想像的那麼累,前提是你得有一定時間的騎行經驗去適應。

其次,公路車容易爆胎不假,而且公路車對路況要求比較高,具體看你去哪?條件艱苦的地方還得是山地車耐操。

最後,騎長途必須熟練補胎技術!!!


狂熱騎行愛好者,歡迎關注我,分享騎行快樂。

與公路車對比相對要多消耗體力,累不累就不一定了,例如跟休閑騎團隊出發,時速不超過20公里的那種,只要是經常鍛煉的,身體素質還可以的,加上氣候比較適宜,哪怕有些坡度也肯定談不上累,無非就是多付出點體力。

要是拼速度也談不上累,因為同等體能,同價位車的前提下,根本不可能跟得上隊伍,跟不上隊伍以後,就會回到休閑騎的節奏。 休閑騎不會累。


反正我不覺得??

都能跑 巡航也不怕????不就是拉爆嗎


如果你喜歡長途騎行 可以考慮旅行車 專業長途騎行設計的 用起來會比較舒服 比如蝴蝶車把 騎行起來手可以換各種姿勢 旅行車配的貨架設計上會比山地車加裝的更好 更合理 。如果你就是騎一兩天的話 山地車比較適合


爆胎看人品。。講多少次了,另外山地車、公路車拿來長途簡直就是浪費,為啥不能去搞台旅行車呢?再說,你知道公路車、山地車確切是幹什麼的嗎?別一說到長途,開口就選山地車行不行?這隻會顯得你自行車只是極度匱乏


一是看速度,2是看個人,三是看車

你知不知道山馬黨,40巡航50衝刺

我就比較一般,時速25可以騎一個小時

20就可以騎幾個小時了


推薦閱讀:

TAG:登山車 | 騎行 |

標籤:

「痛飲酒,熟讀離騷,乃可以為名士」,你認為有道理嗎?


世傳聞一多曾言:「痛飲酒,熟讀離騷,乃可以為名士」。實際上,這段話出自《世說·任誕篇》:

「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成名士。」

孝伯是王恭(?~398)的表字。按照余嘉錫先生的解讀,王恭此言意在諷刺當時做名士比較容易,不必為奇人異士,飲酒讀騷,就可以掩飾自身之庸凡,有諷刺之意在。

到了聞一多先生這裡,諷刺的意思似乎少了些,多了些別的意蘊,也就流傳開來了。


這種說法,有多大道理呢?如果喝喝小酒,讀讀《離騷》,就能成為名士,那麼,天下的名士豈不是要多如狗,到處亂走了?聞一多對此,當然不會懵然無知。他之所以這麼說,意在強調某些可貴的品質,私以為聞先生的說法,可能含有重要的幾個面向:


1.痛飲酒後,理性時常鬆弛,更能保持率真的真我狀態。

有真性情者,方可為真名士。可是,社會習俗,道德規範,常壓抑人們的真實自我,讓人們戴上社會人的面具。而酒精可以幫人們解除理性的武裝。三杯耳熱後,理性後退,真我至前。真率的性情,自然的流露,是為人更是作為名士最可貴的品質。


2.痛飲酒,也是一種檢驗和篩選。

酒後常見真我,內心猥瑣庸俗者,很難一直狂飲,還能虛偽做作,裝成高人雅士的模樣。魏晉六朝,乃至整個國人對酒的愛好和推崇,都與這點有關。一個人,無論多麼渴望做名士,三杯下肚,真容顯露,鄙陋之氣,難以繼續遮掩。強調痛飲酒,實際上也是對「名士候選人」的一種篩選和檢驗了。

【圖:聞一多先生。】

3.《離騷》本是牢騷之作,內在有非常強烈的感慨和憤懣在,愛好之方能熟讀,熟讀者內心自有丘壑,自然風流。

強調讀《離騷》,很大原因在於《離騷》這部作品的特殊性,它不是流連風月,無病呻吟之作,唯有熱愛生命、關心社群者,才會那般感嘆光陰似箭,美名未立,國家危機重重,必須儘快施行美政。


4.《離騷》文采出眾,語言華美,可資言談,為名士清談雅謔之助。

堪稱名士者,除了具備別樣的情懷,特立的舉止行動外,必須能夠清談,善於言語。而《離騷》則可以助人積累言談的語料素材。

【圖:易中天《易中天中華史·魏晉風度》】


5.痛飲酒,熟讀離騷,「乃可以」成為名士,並不一定會成為名士。

這一說法,只是強調名士特徵中,由好酒而體現出的真率性情,瀟洒姿態。由好詩騷而體現出的雅緻情韻。真情與雅韻,是成為名士的必要條件,但非充分條件。

因此,可以說,這種說法,還是比較有道理的了。


更多人文靠譜解讀,敬請關註:風雅人文觀察。



「痛飲酒,熟讀離騷,方可以為名士」此句最初出自於《世說新語》任誕篇的王孝伯之口。原句是這樣說的:「名士不必須有奇才,但時常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成名士。」

後來,民國時期的聞一多截出半句說道:「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成名士。」

當然,王孝伯此話是嘲諷當時的所謂名士,而聞一多的意思卻是另有一番寄意。

那麼,聞一多當年在西南聯大上課時整天跟學生念念叨叨的「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成名士。」有沒有道理呢?

道理當然是有的。

魏晉時期,天下名士何其多。然而當時最有名的名士不過是竹林七賢。而竹林七賢當中,最著名的是阮籍和嵇康。他們個性不同,然而都有共同的愛好。

首先,他們都好酒。

竹林七賢當中,最好酒的人是劉伶。

劉伶出門時,常常一邊駕車一邊喝酒,同時還叫僕人扛著鋤頭跟在後頭,他這樣對僕人說道:「我喝死在哪,你就幫我埋在哪。」

劉伶好酒已經到了瘋狂的程度,甚至是喝多的時候就裸體。有一天他在家脫光衣服喝酒,客人前來笑他為什麼不穿件衣服。他竟然還振振有詞地說道:「我以天地為屋宇,以屋室為褲衣,你無緣無故的跑到我褲衣里幹嘛?」

此外,還有著名的阮籍也是好酒之人。

阮籍跟司馬氏政權不合拍,所以司馬昭多次請他出官,他都不當。然而有一次他聽說有一個步兵校尉的營廚善於釀酒,存酒三百斛,於是自求為步兵校尉。等他當了步兵校尉以後,將人家三百斛酒喝光了就馬上辭職不幹了。儘管辭職了,但他還是喜歡到朝府里蹭酒喝,凡有朝宴他必須要到,因為有酒喝啊。

後來,司馬昭想拉攏阮籍,就派人登門求親。不料,阮籍假裝醉酒一醉就是六十日,搞得人家都不好開口談提親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其次,魏晉竹林七賢除了好酒,他們還是當時著名的憤青,對於禮教極為蔑視。

自漢朝以來,禮教一直都是官方統治天下的倫理價值。司馬氏政權是奪權上位的,本身就是犯了禮教僭越之錯,竟然還假惺惺提倡禮教治國。於是七賢之中的另外一個人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口號對抗司馬氏政權。

所謂名教,也就是禮教。所謂任自然,也就是學習老莊之道,瀟洒自在地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在那樣的特殊政治氣氛下,他們讀書也是拋棄儒教經典,而選擇了浪漫主義的《離騷》來讀。《離騷》是屈原在落魄之時,借浪漫主義手法來抒發內心志向和品德高尚的不朽之作。而當時的竹林七賢身處污濁的社會政治環境,熟讀《離騷》並借之來表達自己在這個困頓污濁的歷史環境里依然保持著文人的品行,拒不與世同流合污,也是一種時尚之舉。

由此可見,當時的讀書人,只要你痛飲酒,熟讀《離騷》,憤世嫉俗,自然就被當時的人稱之為「名士」了!


曹植在《三國殺》中說「無酒何以成詩,無詩何以飲酒」、李白《將進酒》也說過「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蘇軾「把酒問青天」寫出了《水調歌頭》的名作,曹操煮酒論英雄留下了傳奇故事。可見,酒是名士的親密小夥伴。聞一多說「痛飲酒,熟讀離騷,乃可以為名士」是他風趣新穎而富有吸引力的講課開場白,一語道出了做學問的境界,只有打破陳規,不教條、不死板,才能有所成就。我認為是很有道理的,對於今天的教育創新很有借鑒意義。


我是從關於聞一多的一篇記敘知有此一句,聞倍欣賞且深味其髓,給我留下鮮明印象。「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酒與文人,文人與酒,成為一體,不敢設想,一個不會飲酒的文人會是大文人。能熟讀《離騷》足堪自伐。想像「痛飲酒,熟讀離騷」的樣子,其風流可知。我認為這句話有道理。


呵呵,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有人認為可以成為名士,但我有不同看法。痛飲酒很容易,熟讀離騷亦不為奇,關鍵是還必須要有作為,要能為國家做一番事業。假如諸葛亮仍在隆中草廬讀書訪友,不出山輔佐劉備成就一番事業,恐怕不僅不會成為一代名相千古奇人,只怕連誰是孔明都不會為外人知,談何流芳百世、名揚千古?因此,酗酒者成不了名士,熟讀離騷有可能成士,但難成名士; 不為國為民建功立業者亦難成名士!

(網路配圖)


名士 ,名士。 名望以豪放忠義之性行取得,士人得有才氣與節操。飲酒之人不一定豪放,可能只是一個沉溺於聲色犬馬的酗酒之徒。讀離騷者不一定如屈原般才華橫溢忠肝義膽,可能不過是個自矜風雅的酸腐書生。


推薦閱讀:

楚辭臆解:離騷之五
楚辭 屈原宋玉
楚辭臆解:離騷之七
楚辭臆解:離騷之八
屈原:如果別人都不是那光輝,我就是最後的防線

TAG:文化 | 離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