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給孩子一個快樂無負擔的童年,還是應該讓他多參加培訓學習班呢?
謝謝邀請。
現在寶貝才三歲,剛上幼兒園的年紀,在幼兒園的頭兩年,我們可以讓孩子接觸一些樂器,棋類,畫畫等,看看孩子對哪方面是比較感興趣的,然後就可以適當的參加一到兩樣。
我家大寶今年四年級了,他是在5歲半接觸圍棋和架子鼓的。圍棋是幼兒園開設的興趣班,因為他的好朋友參加了,所以他覺得有個伴,就一起參加了。圍棋一直堅持學習到現在,進步最快的是2017年,目前是業餘三段。而架子鼓呢,我們小區就有一個培訓機構,每天下午放學後就有孩子在打鼓,我們每次經過都能看到,突然有一天,大寶就和我說:媽媽,我想學架子鼓,就這樣,我就給他報了架子鼓,也一直堅持著。
到大寶上了三年級,他接觸到機器人,他特別喜歡,後來又報了機器人學習。在學校有魔方班,根據他自己的意願,也報名參加了。魔方學習都是自己練習,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問同學問老師或者上網。在學習興趣班的同時,其實也培養了孩子自學能力,時間管理能力——興趣班需要花而外的時間,所以就需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交際能力——每個興趣班的同學都不同,他要學會和各種小朋友打交道。
總之,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儘可能讓孩子多接觸一些,這樣孩子就有個概念,為以後選擇上什麼興趣班打下基礎。讓孩子自主選擇,我們家長就做好堅持和鼓勵就可以了。只要孩子喜歡的,堅持下來就比較容易。只要是孩子願意學的,他就覺得很開心,也是一種玩,只是玩的形式不同而已。不需要太糾結,保持自我,看自己孩子的情況而定。
雖然很多家長自己都是玩大的,但是他們卻不允許自己的孩子每天都是「玩」,「現在辛苦一點,以後就享受了」、「現在玩,以後連自己都養不活」,於是,明明知道孩子的童年應該快樂,不應該有那麼多的負擔,他們還是義無反顧的讓孩子在本該玩的時間裡,把時間都耗在各種培訓學習班裡。我的表弟就是這樣的例子,從四歲起,我舅就給表弟報了各種各樣的學習班,當然表弟也確實「不負眾望」,寫的文章多次被當地報刊發表、書法和繪畫屢屢在省里拿獎、學習成績也是出了名的好。所以,有很多家長都跑來問我舅媽,你們兩口子怎麼教育的孩子,孩子怎麼這麼優秀?但是表弟受的苦,只有表弟自己知道。這麼多年,表弟每天準時五點起床背英語,從未睡過懶覺,平時睡覺從來沒有晚過12點,周末不是去參加學習班,就是在家裡關上門學習,表弟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做「玩」。作為家長,當然不忍心孩子的未來就這麼被「玩」掉,他們覺得,有了資本以後,才可以想去哪裡玩就去哪裡玩。不過我始終覺得,只要孩子學習能跟上,課餘的時間,ta完全可以自己安排,如果ta喜歡,那麼去一兩個興趣班也不錯。
【一個最有耐心的親子共讀諮詢師,寫得好辛苦喔,點贊私信1可獲得微號,送你價值398的親子共讀手冊。】
我家孩子現在也是剛好三歲,身邊也已經有一些同齡孩子的家長在送孩子去一些興趣班,主要是畫畫、早教之類的,不過我還沒有給孩子去報這些課程。
感覺很多人在這個問題上總是想得很兩極化,認為要麼就是純玩,要麼就是很辛苦的學。
可是對於孩子來說,學和玩從來都是分不開的,孩子在學中玩,遊戲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同樣的,學習也是一種很好的遊戲。
不必把學習定義成枯燥的、乏味的、痛苦的過程,其實小的孩子很少會主動厭學,厭學的孩子大多是由於父母不恰當的干擾造成的。孩子有天然的求知慾,他們渴望更了解這個世界,渴望得到更多的技能和本領,這是一種本能。
我覺得沒必要一提到報班就認為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壓力,很多興趣班對孩子來說,是增長見識的一種方式,給孩子愉悅的、豐富的體驗,比如一些繪畫班、手工課等等。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是有好處的。
更不可取的一種方式是,以為給孩子一個輕鬆愉快的童年,就不去重視早期教育,完全的放任孩子自由玩耍。
0-6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期,這個時期如果我們不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早期教育,耽誤的是孩子一生的發展。
這段時期的教育,以增加孩子的經歷為主,多帶孩子去見識廣闊的世界,去體驗不同的事物,從視聽觸味嗅等方面全面打開孩子的感官,都是重要的幫助孩子發展智力的方式。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給予孩子文字之美的熏陶、音樂之美的熏陶,以及陪伴孩子做手工等等,都是可以讓孩子樂在其中又至關重要的早期教育方式。
另外,我也覺得,對孩子的教育不能操之過急。3歲左右的孩子,如果偏重於大量知識、符號的灌輸,讓孩子去學習運算、識字,逼迫孩子背誦等等,都得不償失,因為孩子的認知發展沒有達到這個階段,這樣去逼迫孩子,傷害的是孩子大腦的發展,而且會損傷孩子的學習興趣。
我是小樹媽媽佟霏,多家育兒媒體平台特約專欄作者,寫原創走心文字。願以深度的思考,嚴謹的育兒知識,陪你走出困惑。
為什麼你一定覺得報班的孩子就是很痛苦的呢?現在的興趣班,說白了就是一種玩,如果稍微有一點辛苦或者不好玩,你覺得孩子還會去嗎?所以,很多興趣班其實很會陪孩子玩,讓孩子在玩中學。
所以,這個問題根本不是對立的,並不是說報興趣班的孩子就一定會擁有一個痛苦的童年,也不一定那些沒有報班的孩子的童年就是幸福和快樂的。
孩子的幸福快樂童年有很多評價標準,首先的就是家庭和睦,爸爸愛媽媽,有爸爸媽媽的陪伴和關愛。
其次,有一定的自由,就是能夠快樂的做一些自己想做的正確的事情。比如,玩泥巴的時候不會被家長訓斥,爬滑梯的時候不會被家長拖下來。
第三,擁有足夠的安全感。這一點對孩子來說很重要,充足的安全感能給孩子帶來足夠的幸福和快樂。
不過,讓孩子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並不意味著就事事順孩子的心意,給孩子制定一定的規則也相當重要!
應該給孩子一個怎樣的童年,不同教育觀念的父母會有不同的觀點,也會執行不同的做法。就看各自父母是什麼世界觀了。
你是什麼樣的觀念,就給孩子什麼樣的童年,沒必要非按誰說的做,也不是所有的文章、觀點都是對的。
就怕你選擇了一條路後,眼饞著別人的路。別人的路沒走成,自己的路走得不愉快,這樣最得不償失。
我聽說過一個故事:
有一位媽媽,特別喜歡國外的教育模式,所以讓孩子上了國際學校。而他們周圍的很多人,上的都是傳統學校,周圍人的言論、做法讓她很不淡定,於是她私下裡又為孩子進行了傳統教育,比如上培訓班、刷題、買參考書等等,搞得孩子很累很分裂,而她自己更累。一年下來,兩邊都沒搞好,大人孩子都累得夠嗆。
選擇很關鍵,選擇了堅持走下去更關鍵。
上不上培訓班,給孩子一個怎樣的童年,那就沿著選擇後的道路走,在自己的路上想辦法走好走出精彩,這就夠了。最好是孩子不累,大人也不累,不要跟著風跑,到最後收穫的只能是後悔。
我自己的孩子三歲半了,快上了一年幼兒園了。當初,我堅決地給她選擇了一個人少的小幼兒園,家人的反對,周圍人的質疑,我一律給反駁回去。因為我堅信自己的孩子在這裡最好,老師照顧周到,跟家長溝通力度大,教育理念跟我一樣,這就是我想要的。將近一年的時間,孩子上學很順利,在學校很快樂,極少生病,基本沒請過假。我用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
我有一個鄰居就很明白這個道理,她曾說:我給孩子選擇這個幼兒園,我覺得就是最好的,不能別人說好就好,比如讓豆爸(就是我)選擇這樣的幼兒園,他肯定不樂意,而讓我選擇豆寶那樣的幼兒園我也不樂意。
家長認為好,孩子能接受,這就好。家長認為好,孩子不接受,這也不叫好。孩子認為好,家長不接受,這有可能是好。因為孩子接受什麼,他自己最清楚,他什麼感受也是自己最清楚。
至於是給孩子一個快樂無負擔的童年還是讓她上各種培訓班,我會先徵求孩子的意見然後做出選擇,我更願意給她一個快樂無負擔的童年。
都說中國的爸爸們很少參與育兒,這位爸爸深度參與了。他一邊上班一邊帶娃,對養育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為了更好地養娃,他考取了國家心理諮詢師。歡迎關注頭條號爸爸很棒,有更多爸爸育兒的文章等你一起交流。
現如今「超前教育」現象愈演愈烈。兩歲孩子識字近五百個,能背誦將近80首古詩詞,每天還要學習《弟子規》《三字經》和《百家姓》等等,早教機構也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甚至連 3月大的嬰兒也踏上了早教之路......
教育學者熊丙奇對「超前」教育有個形象的比喻:在一家電影院里,大家本來坐著看電影,但第一排的人站了起來,沒有人叫其坐下,為了看電影,第二排的人也站起來,後來整個電影院的人都站起來……看完電影,大家還慶幸自己站起來,否則根本看不到熒幕,卻忘了電影院的基本規則。
教育資本投入大,孩子收穫甚微。
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現今普遍家庭的觀念,為了孩子教育,砸錢在所不惜。「燒錢式」教育帶來的惡果是人為打破了基礎教育所追求的起點公平。「尤其是農村孩子、底層家庭、弱勢學校的學生。」江蘇省社科院何雨博士認為,「在這種規則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各類培訓機構。然而這些培訓機構開展的是真正的素質教育嗎?恐怕只是把應試教育從學校搬到了培訓機構。」過早地賦予壓力,無疑在扼殺孩子的學習熱情,這種教育行為很可能適得其反,使孩子不堪重負,產生厭學心理。
在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學習與其心智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知識,本是經過驗證的高效的學習方式。還沒有將本階段學習的知識掌握牢固,就一味追求「超前教育」提前搶跑,違背了教育規律,就像駕照都沒拿到卻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駛,一不小心就會「翻車」。
給超前教育剎車,還給孩子該有的童年。
超前教育的愈演愈烈,反應了家長越來越普遍的教育焦慮。在孩子們休息玩耍的時間,卻要在各式各樣的補習班、培訓班中度過,讓他們失去了成長中應有的快樂,可以說是得不償失。童年只有一次,學習卻是源源不斷的。
把握好度,要防止「超載」和「超速」。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愿,無可厚非,但實現這種願望不能以損害孩子健康成長為代價。沒錯,應試教育下,孩子的分數無疑非常重要,但是追求成績也應該講究方式方法,循序漸進,按部就班,而不是急於求成,拔苗助長。不要再讓你的願望綁架孩子的童年了。
送上一首兒歌《爸爸媽媽聽我說》,很簡單卻道出了孩子需要的童年。
現在談論讓孩子參與學前學習,是背負巨大壓力的,動輒就會被「成功學、功利心和虛榮」這頂帽子壓垮。我不明白,什麼時候,學習和快樂已經如此對立?
1.到底是我們妖魔化了學習,還是我們神聖化了快樂?
孩子的學習是天性。從他從努力把勺子準確地放進嘴裡,從他滿頭大汗協調雙腿踢出第一個球,從他字句不暢地第一次發表觀點,好奇促使他模仿,學習是一種本能。 開放的環境、充足的資源、良性的引導,是可以做到自然而然地捕捉和激發孩子的學習慾望的。
2.沒有錯的學習目的,只有錯的學習方式
比如,你希望三歲的孩子學習英語,這個初心並沒有錯;但你逼他每天背多少單詞,多少天內看懂原聲英語電影,甚至考不到證書就打擊羞辱,你的方式錯了。
3.教育的本質,只是為孩子提供一種可能
我很喜歡一句話,命運命運,家長給出了命,孩子走完自己的運。這命,不僅是說財富、地位、學識,而是父母給孩子提供了多少可能,讓孩子有了多少選擇。但孩子有沒有理解,不是我們該要求的東西。 我去做那麼多,只是想放多幾把未知的鑰匙在你的手裡,你去碰碰運氣,開開不同的門,感受一下不同的風景。
教育這件事,從來就沒有順其自然,完美的教育,只是讓孩子覺得「一切是順其自然」,而這背後,父母在關鍵節點的指引、長期營造的價值觀環境、四兩撥千斤的感化,才真正考驗父母的功力。孩子的教育不是單單扔給培訓班就算了事的,不上培訓班的孩子也不一定就有快樂的童年,這其中把握的度,父母的修養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育兒達人果媽,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交流共同成長。
對於這個問題,到底應該如何做解,關鍵取決於父母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取決於父母的教育理念,看你能給孩子提供什麼養的童年。
1.都希望童年是快樂的,但不是只有童年才必須快樂大家都對童年報有太多的幻想,總認為無憂無慮的就是好童年。可是童年的快樂不是唯一的,在童年形成的好性格好心理,才是以後生活天天快樂的根本。童年快樂固然重要,但不要忘了厚此薄彼,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都很重要,家長都應該同樣重視,同樣關愛。
2.童年要輕鬆快樂的含義,與上培訓班並不衝突,關鍵是把握好度不要認為那些天天上培訓班的孩子個個苦大仇深、都是被逼的應付家長的表演,其實很多孩子都是因為興趣和愛好選擇了繼續選擇了多報培訓班。但是家長也要衡量好培訓課和孩子日常生活學習的度,適可而止,結合孩子的興趣有選擇地培養孩子的特長,不要給孩子過多的負擔,把好事變成壞事,自己還出錢出力不討好。
3.不要和別人比,更不要拿孩子比,盡自己的所能給孩子最好的童年和別人比是永遠不會幸福的。自己家的孩子什麼資質,是否適合上一些培訓班,家長心裡應該清楚。有時候就算是你想把所有的培訓班都給孩子報了,鄰居家王五女兒會的我們家孩子也應該會,但是還是掂量清楚自己的財力和能力才是最應該的。要結合孩子的興趣和家庭能力,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給孩子營造快樂的童年,不要活在別人的嘴裡。
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問題,情況不一樣,觀念不一樣選擇也就不一樣,但無論如何,還是要從自己家的實際情況出發,多問問孩子的意見。
謝謝悟空邀請。
我認為給孩子一個快樂無負擔的童年更重要!我時常告訴學生,不論是人還是植物都應符合正常的生長規律,不應該拔苗助長:幼兒園不是需要學小學知識的,而是應該學習行為習慣,學習公共道德,學習愛自己愛別人,學習基本的動手操作等等。
美國有一個很著名的例子,因為上幼兒園的孩子回家指著餅乾盒上的字母說那是"o ",孩子媽媽狀告了幼兒園並且勝訴了。其訴訟理由是:幼兒園過早的教了孩子知識而限制了孩子的想像力,在不知道是字母0之前,孩子可以想像它是月亮,是蘋果,是玉盤,是球,是珠,是媽媽的笑臉??是爸爸的眼睛????而現在,孩子只認它是字母了。
這個例子可能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有些匪夷所思,而且絕大多數人檢測幼兒園好不好的標準就是教了多少知識!
我認為,我們的教育順序出了問題,生下來甚至娘胎里巴不得學會好多個字,幼兒園學小學課程,還要學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整天象個機器人一樣連軸轉。小學學初中內容,小學畢業還要搞個小升初培訓,初中學高中課程,高中還巴不得學大學課程。到了大學,便什麼都不想學了!作為大學老師,據我幾十年的觀察和調查,好多大學生連幼兒園應該懂得的基本生活常識都缺失!
應該給孩子一個快樂無負擔的童年,還是給他一個各種培訓班學習的童年。簡單來說,肯定是應該給孩子一個快樂無負擔的童年。
童年生活對一個人影響是深遠的。快樂的童年生活能帶給一個人成長後的幸福感。
但是,參加各種培訓學習對孩子來說也未必都是不快樂的。孩子的快樂與否不是取決於我們大人的意願與感受,必須由孩子自己來決定。我們不能事事都按著我們自己的想法來強加在孩子身上。
前幾天發生在我和孩子們身上的一件事情最能證明我的這一觀點——我讓我的倆孩子一同去學習一對一的英語學習課程,大寶因為她自身的性格特質覺得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而小寶卻覺得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所以,讓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的學習未必是一個不快樂的童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