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性是否只有善惡?


從法的角度和歷史的角度來看,人性本惡!人天生有缺陷,自私,利己,求得自身生存和發展不擇手段,但人有主觀能動性,能適應社會,改造社會,人必須摒除其惡的本質才能在文明社會中生存和發展,因此,性惡乃本質,但可控和轉化!


謝邀!人性無所謂善惡。因為善惡本身就是人們站在自身立場上的是非觀念而已。由於思想境界、立場的不同,對善惡的評價標準也就不同。比如說戰爭,而且戰爭會屠殺很多的人是公認的事實,但爭戰雙方都會指責對方在作惡,自方是正義者;老虎吃人,人們認為惡,人們屠宰其它動物,自已並不認為是惡。所以探究人性善惡是個偽命題。

人與其他動物共有特性是為了生存而自私,在生死存亡極端的境況,其自私就會赤裸裸地顯露出來,如大饑荒中的人相食;二是母愛也是大多動物包括人類所共有的。人類做為群體動物,也與其他群體動物一樣有團結合作為公的特性。人類自身所獨有的特性是智慧,具有地球上任何動物無法比擬的發達大腦。

但值得指出的是,母愛、自私、為公、智慧本身與善惡無關,都是為生存和物種延續而已。


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已經討論兩千年了,這個問題永遠不會有一致答案。不同國家、地域、民族文化、信仰造成不同的道德觀,從而形成不同的善惡觀。人首先作為一個自然生物個體,其意識行為永遠存在以自身利益和安全為前提的選擇性傾向,這是個體生存也是種族生存的保證,是與道德和信仰無關的自然反應。但是,人類從叢林走進城市,從蠻荒走進民主,從部落走進聯合國,已經在證明人類在保持自己民族特性的同時,在追求更多的信仰或者說理念上的共同點,人類在積極探索「求同存異」地球人的生活。作為中國人,從出生到成人,」仁義禮智信「已經成為血液的顏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了原則,才有定力,才能夠平衡自身的善與惡。從點滴做起,日行一善,自然就會有了答案。


人性除了常說的善惡,我覺得還有第三種——「冷漠」。社會中大部分人都是這種人性的,不為善不作惡。他們是芸芸眾生的一員,不想招惹太多是非,只想安分過日子。他們看見他人作惡不會去制止,看見需要幫助的人也不會主動伸出手,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人都是這種人性的。

不過我一直在努力改變,讓自己變得主動幫助別人,讓自己變的有勇氣制止作惡。你要問我怎麼變的有勇氣制止作惡,只能告訴你我已經在健身房開始舉鐵了。


看任何事物有三個層面

1,看見好、對、善時要當心壞、錯、惡就在後面躲著。甚至好就是壞,對就是錯,善就是惡。世上一切對立面,皆如此等等。

2,不論好壞對錯善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3,凡事物皆性空,因緣起生妙用,因此當隨緣而行而不住於心。瀟瀟洒灑,自由自在!


人之初,性本空。人在任何成長階段都是善與惡的綜合體。單獨的把善或者惡拿出來單獨分析對比,都是大錯特錯的。再進一步說,這個世界哪有什麼是非對錯善惡黑白,窮根究底只不過是立場的相同與背馳而已。


人之出性本善,人生長的環境條件各有不同,又通過學習和各方面的經歷,產生善惡,人沒有絕對的善,也無有絕對的惡,有愛也有恨,有普也有惡,記住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1


人之本性,非善非惡。當產生分別心後才會生出善與惡。舉個例子:黑夜中我們踢到一硬物。第一反應是疼痛,怒氣而起,生嗔恨心。接下來,當你看到原來是一塊狗頭金時,你還會因怒生恨嗎?高興都來不急了。法不孤起遇境方生。聖人覺者,就是能保持非善非噁心的普通人。


人從體性上來說,原本應該是沒有什麼可平價的東西!也就無所謂善與惡,因在慢慢的人生路上,形成了我見,因此學會了自私,這可以說是人類形成善惡的開始。中國文化有這樣的說法,人之出,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是也。


推薦閱讀:

人怎麼活著才算是幸福?
杜月笙的「三碗面」,人一輩子的三桌飯!
人生十言(精闢)
怎樣才能讓自己覺得時間過得慢些呢?
人生一次,真愛如花

TAG:人生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