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粵語是方言嗎?


一切離開參照系談系屬的行為都是耍流氓

粵語是不是一個方言並不取決於他自身,而是取決於你所選擇的參照系了,眾所周知的是,官話和粵語都是漢語集合下的子集,都是來自於不同歷史階段的古漢語對於粵語是不是方言這一問題,取決於你所選擇的參照系

①如果你選擇以官話作為參照系,那麼,由於粵語和官話都是漢語的子集,在漢語這一集合之下,粵語和官話各自是自類有限的,也就是說這兩個集合之下的元素,在共時狀態下是沒有一個是相同的,這兩個集合互為相對補集,粵語自然不是官話的方言,是獨立於官話概念而獨立存在的語言社群。

②如果你選擇以漢語作為參照系,那麼,由於粵語和官話都是不同時期的漢語衍生物,從本質上說,粵語和官話都屬於漢語這一全集。如同在官話這一集合內部,北京話和揚州話都是官話的方言,那麼可以類比得知,在漢語這一集合內部,官話和漢語也都是漢語的方言,從這個意義上說,粵語當然是漢語的一種方言,我們常說,粵語是一種漢語方言,其邏輯遵循的便是本條推論

③關於粵語是否應當視為一種獨立的語言,這取決於你的漢語觀

如果你秉持西方語言學界,不能互通的語言變體是不同的語言,這一原則,那麼粵語毫無疑問是一種語言,但是請注意,在你認定粵語是一種語言的同時,官話以及其他在漢語範疇之下,官話和粵語之外的其他種漢語,在邏輯上同時就各自成為了一種和粵語平級的語言,這是從邏輯①得到的

如果我們把粵語和官話都視作語言,那麼漢語本身作為一種語言就違反了不能互通的語言變體是不同的語言這一命題。那麼漢語本身作為一種語言的意義就被消解了。

如果你還是要秉持一個漢語的觀念,那麼作為衍生出了官話和粵語的漢語,就必須升格到比語言更高的位置,那麼漢語實際上是有一簇獨立語言的語族

④鼓吹粵語是語言不是方言的人,往往把粵語和官話的互為相對補集當做粵語和漢語的互為相對補集,也就是說,直接把漢語和官話划了等號,這就造成一個非常滑稽的現象。

一部分粵語鼓吹者的出發點是,粵語是一種古漢語的活化石,我們不排除這部分鼓吹者中,有相對清醒的,認可粵語是漢語下級範疇的人。然而在網路上,的確存在之前提到過的那一種人,那麼如果這些鼓吹者同時採取一種,粵語是語言不是方言的立場,在他們的話語體系之下,粵語就成了一種不是漢語的古漢語活化石

兩種噴子

亞型甲:粵語是古漢語活化石!(皇漢型)

亞型乙:粵語不是漢語!(精神原住民型)

楚:我乃蠻夷也

⑤另有一種鼓吹者和上面的皇漢型鼓吹者截然相反,他們堅定地認為今日的粵語和漢語不具有發生學上的關係,而依然是一種保留了古代土著底層語言本質的高度漢化了的非漢語,試圖以這樣的主張,在粵語和漢語之間劃清界限,然而事實上,我們可以從語音、語法、辭彙等諸多方面,對各地粵語方面進行考量,無論任何一種粵語方言,從本質上看,在他們的構成中佔據絕對主體的都是來自不同歷史時期的漢語的成分。

土著語言的成分,包括語法、辭彙的確存在,然而在日常對話中所佔比重和漢語的成分相比,佔據的是絕對的弱勢地位,可以這麼說,粵語在歷史上可能存在過,壯侗語言成分佔據主導地位,漢語成分是外來借入成分的時期,就如同今日的壯語、侗語、水語一樣,然而在某個歷史階段,在這個語言當中由於漢語成分量變的積累,導致了質變,來自漢語的成分逐步佔據了絕對優勢和核心地位,取代了土著語言原生成分的核心地位,這個語言也就質變成了一種真正的漢語。

今天的粵語,無論從各方面看都是毋庸置疑的漢語方言。

全文共1393個字-2018.8.4 20:09


怎麼說呢,不管他在國際上怎麼樣,在港澳怎麼樣,起碼在內地他還不是官方語言,還只是在地方性普及,那在我們內地人眼裡他就是方言。你提新加坡,澳大利亞,港澳也說服不了我們,因為我們並不受他們管轄,也許以後我們出國後會和別人說粵語是語言,但只是在國內,那他還是方言,除非以後說粵語的地方成立首都或獨立出去了。

這幾年的粵語之爭發生的莫名其名,但有些人的言論也令人看不順。普通話和粵語並不衝突,你可以既說粵語又說普通話,大部分人都是既能說自己家鄉的方言又能說普通話的,但我看到很多言論的意思是因為要說普通話二不能說粵語了,國家只是推廣普通話並沒有強制說普通話,普通話只是方便交流。

古往今來,官方語言其實大都是首都的語言,像洛陽官話,長安官話,南京官話,北京官話等,除了官方的,其他都稱為方言。現在的普通話也不是單純的北京話了,是經過調整,讓更多人容易學會的。

不論是胡化還是越化,都是已經發生的了,沒誰能改變。沒有誰更接近古漢語,其實可能都接近呢,你又不了解別的地方的方言,說不定別你們那更合適呢。

一個地方的語言受不受到追捧是跟經濟掛鉤的,多年前年央視小品也暗示了說粵語的地方經濟好,其他人們模仿粵語口音,現在搞成一出現就撕的情況,誰的鍋呢?不要扯港澳了,他們二者的特立獨行不是值的驕傲的事情,而是歷史遺留的傷,到現在還沒有治好。


[cp]淺談粵語是不是方言這個問題,方言的意思即地方語言!它是相對於中國的普通話而言的,中國????講粵語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廣東大部,香港,澳門,廣西部分地區!經常有講粵語的朋友認為粵語是獨立於普通話的語言,當大家把粵語視為方言的,很多講粵語的朋友非常的不滿,這也正是#粵語是不是方言# 為什麼能上熱搜的原因!我的觀點其實很明確,粵語就是一門方言,它和普通話一樣都是基於漢字的語言,它們的語法,辭彙其實差別並沒有大到完全是兩種語言的地步,另外日語????裡面也有很多漢字的辭彙,單字,比如初めまして(初次見面時禮貌用語)初見です(也是初次見面)的意思,但這兩個「初」只是表示第一次的意思,它們的發音是不一樣的,日本????引入漢字是用來表意而不表音,所以同一個漢字的讀音完全不一樣,而普通話和粵語中的漢字既表意也表音,每一個漢字都有對應的粵語的讀音,因此對於掌握普通話的中國人????來說學習粵語並不是一件多難的事,粵語的話只是保留了很多中國古漢語的發音,這點我們可以從日語????裡面的漢字詞發現,比如電話的話都發wa這個音,大(dai)等等,粵語和普通話有差異但是一種語言,相對於中國????統一的普通話,說粵語是方言並沒有任何問題![二哈][攤手][笑而不語]#粵語#[/cp]


要說除了廣東當地的美食,還能留給旅客們很深印象的非粵語莫屬。但你們又清楚粵語到底是方言還是語言呢?其實,粵語是我國七大方言之一。

粵語主要通行於廣東大部分地區、廣西部分地區及港澳。在加拿大粵語是第三大語言(次於英語和法語);美國第三大語言(次於英語和西班牙語);在澳大利亞,亦是第四大語言(次於英語,義大利語和希臘語),全世界使用粵語的人口約有1億,在世界熱門語言排行榜中位居第16,居義大利語之前。此外,粵語亦是唯一除普通話外在外國大學有獨立研究之中國漢語,亦是唯一除普通話,粵語外擁有完善文字系統的漢語,可以完全使用漢字和粵語字表達,獨立使用粵語拼音輸入法輸入漢字。

不僅如此,粵語本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古漢語,是中國現存是擁有最多古漢語元素的語言。由於在中國歷史中,華北及華中曾長期遭受異族入侵,直接帶來了語言上的衝擊,故雅言在嶺南反而保存的較為完整。粵語共有九音,相比普通話的四音更顯古色古香。

看到這裡,不知大家是不是對粵語產生很大的興趣呢?


西方學者傾向於按照他們的標準將粵語歸類為一種語言,而國內學者傾向於(必須地)將粵語定義為漢語的一種方言,各有各的說法。

狹義上說粵語指的以西關口音為標準的廣州話,廣義上說粵語指的是流行於廣東廣西以及海外的一門漢語方言,廣州之外一般稱之為白話,兩廣之外稱之為粵語,海外一般稱之為廣東話。兩廣各地區口音差異有大有小,個別地方與廣州話甚至無法通話。

粵語的分布僅限於廣東廣西部分地區,人口及地域分布遠不及北方官話,顯然,從政治角度看,粵語不適合成為漢語的標準官話;但從學術角度出發,粵語是眾多漢語方言(包括官話)裡面對唐宋時期的中古漢語特點保留最好的,尤其是韻母和聲調方面,另外,粵語也是唯一除了官話之外,可以字音字形一一對應的,一批國內和香港的學者通過努力整理了粵語字典。

廣州話有九個聲調。

平上去入

上平去對應的是主母音發音頻率的變化,上就是頻率升高,平就是頻率不變,去就是頻率下降。入是促音韻尾(p,t,k)。可以想像在彈奏古箏時左手按琴弦的指法,平就是輕按,上就是左滑使頻率升高,去就是右滑使頻率降低,入就是用力按住使聲音停止。

廣州話中,平上去與入結合,有三種入聲。

上入(忽 7),平入(發 8),去入(佛 6)

陰陽來源於聲母的清濁,其中陰聲對應的頻率(聲調)高,陽聲對應的頻率低。

廣州話中,平上去與陰陽組合,有六種舒聲調。

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

因此,粵語共有九個聲調。

普通話里只剩下四個聲調:

媽(陰平)麻(陽平)馬(上)罵(去)

廣州話的韻尾

陰(u,i)

陽(m,n,ng)

入(p,t,k)

普通話里沒有-p,-t,-k,-m這四種韻尾。

廣州話的這些特點與宋初的韻書《廣韻》裡頭描述的幾乎一樣,這便是用粵語讀古詩比較押韻的原因。註:聲母方面反而是普通話與《廣韻》里的對應更相近一些。說到地粵語就是地地道道的漢語,和北方官話一樣,是漢語大家庭里的一個重要成員。

以前在電視上看到很多小品諷刺廣東人拿著個大哥大講粵式普通話的,現在很少看到了,甚是欣慰。希望大家用平和的心態看待粵語,粵語不僅是廣東人的粵語,粵語是所有漢人的粵語,如同其他漢語方言,粵語是古漢語的活化石,希望大家好好愛護她!


方言是相對於標準語來說,只有確立了標準語才有了方言的概念。咱們的普通話是標準語,不是方言。他是以北京音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所創製的,它不是具體的某個地方的方言,而是人為定製的一種語言。粵語如果放在現代中國標準漢語的概念上來看,它的定義就是方言。如果拋開這個語境的限制來談的話,它就是語言。語言的概念所涵蓋的範圍是很廣的,方言和標準語都屬於語言的範疇。


不是方言,系語言。

1300年的唐代根本就還未出現現在所謂普通話,普通話是大概500年前北方蒙滿胡語雜交變種流傳至今的語言,不管詞彙、用詞、都比歷史久遠的廣東話單薄粗疏多了。

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的【食】字和【肥】字,正是廣東話。日常例子如~食餸、食嘢、好好食、肥仔、肥佬、肥騰騰。普通話唔係用「食」,係用「吃」,唔係用「肥」,係用「胖」。

李白:「人生得意需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樽】字,正是廣東話。日常例子如~買一樽豉油返屋企、飮番樽啤酒先、呢個玻璃樽入面係乜嘢來咖?普通話唔係用「樽」,係用「瓶」,一瓶、瓶子。

詩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的【行】字,正是廣東話。行行重行行的意思是;行下,停下,再行下,又再停下,非常之依依不捨……廣東話日常例子如~行路、行街睇戲、行出去、行花市、行咗幾遠呀?普通話係用「走」或「逛」,走路、逛街。

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凍死】,正是廣東話。廣東話日常例子如~好凍、凍冰冰。普通話唔係用「凍」係用「冷」。

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望】字,正是廣東話。廣東話日常例子如~望住前面、唔好四圍望、望乜嘢?普通話唔係用「望」係用「看」。

杜甫:「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的【隔籬】,正是廣東話。廣東話日常例子如~我就住喺你隔籬、隔籬鄰舍、搬過隔籬屋。普通話唔係用「隔籬」係用「隔壁」或「鄰居」。

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幾多】,正是廣東話。廣東話日常例子如~幾多錢?幾多個?普通話唔係用「幾多」係用「多少」。

還有太多太例子,不多說了,有興趣自己去查找答案吧!

粵語,有著千幾年深厚歷史文化基礎,係傳承中華古代文明的載體,推普沒問題,但倡議廢粵、貶粵、打壓粵語;絕對是破壞中華文化傳承的文盲行為。還有,敬告各位,唐詩真是要用粵語來讀才對韻,如果自己不懂粵語;沒文化就算了,千萬別隨便亂說別人講粵語是沒文化,真是會丟人現眼。

以上是有力證據去保衛廣東話!

「聯合國正式定義粵語為一種語言, 此乃全球近1億2千萬粵人的大囍事!

在所有華語中只有(粵語和普語)被聯合國承認定義為語言!!!

聯合國正式定義粵語為一種語言(Language),而不再被稱為方言(Dialect),並且認定為日常生活中主要運用的六種語言(Leading Languages in daily use)之一。 English(英語),Chinese(中國普通話),Cantonese(粵語),Russian(俄語),French(法語),Spanish(西班牙語),Arabic(阿拉伯語)。


下文的的粵語僅指廣東廣西地區的廣府話(白話),從下面各方面來看,粵語絕對是漢語的一種方言。

第一,最重要的一點,粵語和漢語其他方言一樣,具有相同的文化傳承。使用粵語的人,和漢語其他方言一樣,也是以漢族人為主。

第二,文字和其他漢語方言一樣使用漢字。至於那二三十個香港佬自造的錯別字(冇,其實就是無或毋。嚟,也就是來的文白異讀。平價的平,也就是便宜的便),佔總數的比例其實非常低。但可笑的是竟然有人把這二三十個錯別字作為粵語是一種語言的證據,完全忽略了其餘共用的幾千個漢字。

第三,粵語的語法和其他漢語方言幾乎一樣。除了最廣為人知的『走先』,這種典型的狀語後置的倒裝句外,粵語其餘部分語法和普通話基本一樣。而廣東地區其實很多地方的傳統白話其實沒有走先這種說法,而普通話現在受粵語影響反而也有這種說法。再加上古漢語也有類似的狀語後置,因此從語法來看,粵語和其他漢語方言差異不大。

第四,粵語字的發音,同一個字的讀音,有很大部分和漢語普通話的聲母或韻母相同,甚至聲母韻母都一樣。例如,廣州話白話普通話這幾個字,白州普這三個字的聲母是一致的,話字韻母部分一致,其中廣通兩字則聲母韻母都一樣,廣字語調有些差異而通字則聲調相差無幾。

第五,粵語大部分發音和普通話發音存在對應關係。第四點是單個字發音的差異,本點研究的是同音的一組字的發音比較。例如,例黎麗的粵語發音一樣,對應的普通話發音也是一樣的。但是粵語發音比普通話發音豐富,所以存在幾種粵語發音對應一種普通話發音的情況,例如離利李里,粵語發音是一樣(聲調不一樣),和例黎麗不一樣,但是對應的普通話發音仍然是li。

第六,除了第四和第五點,粵語發音和普通話發音還存在一些普遍的規律。普通話韻母有圓嘴發音,則大部分粵語對應發音也是圓嘴,普通話扁嘴發音的粵語也是對應扁嘴發音(這點不是絕對的)。例如國和各,國字是圓嘴各字是扁嘴。普通話韻母是鼻音的,對應的粵語也是鼻音,例如紅通等字。

第七,普通話的多音字,例如度重調區等,在粵語裡面也是表現為類似的多音字。例如速度和度量、重要和重疊、語調和調節、區別和姓區等。

第八,粵語和普通話某些慣用語不一樣,但大部分不影響理解。例如,粵語的返來和普通話的回來,返回就是同義字,其實意義是一樣的。粵語的系字表示是,在水滸傳或者楚辭裡面都有類似用法,甚至現代一些公文例如介紹信等經常用系代表是。粵語買間屋和普通話買套房,大家會看不懂嗎?就跟某些地方稱呼爸爸為爹爹一樣,只是習慣稱呼而已,完全不影響理解。至於邊度(哪裡)這種獨有粵語詞,數量應該不會超過五十個。

當然,作為一種方言,粵語和普通話也存在一些差異。例如普通話的語調只有四聲明顯比普通話少。但是一種語言使用的人多了,就不可避免的會丟失一些發音,這是新融合進來的人,對於比較難的發音很難發准,所以慢慢的這些較難的發音就會被丟棄,例如目前普通話已經完全沒有入聲。粵語也是一樣的,現在新廣州人的增多,也造成粵語發音的簡化(懶音)。而從整個廣東省的情況來看,廣州作為千年以來流動人口最多的廣東城市,相對於粵西粵北,也丟失了很多較難的發音。例如,三字的發音,從廣西欽州,粵西的廉江化州,一直到粵北的英德德慶,發音都是一樣的,但是珠三角明顯不一樣。在距離遙遠和廣闊的白話地區,三字的讀音可以一致,而白話邊緣區的珠三角(朱三角的東部和北部通行客家話,例如韶關下面的縣和東莞東部香港新界地區以前都是通行客家話,因此從地理位置來看珠三角其實是白話區域的邊緣地帶)反而丟失了三字的讀音,這其實就是太多非粵語白話母語的人帶來的語音簡化。

由此可見,粵語雖然相對普通話有更加豐富的發音,但兩者共同點非常多,有共同的文化傳承,所以毫無疑問粵語是漢語的一種方言。


兩張圖片足以證明粵語的地位和歷史(應該會有很多人噴我)


推薦閱讀:

袁世凱到底應該名垂千史,還是遺臭萬年?
上聯:真心,真意,真感情,下聯:沒車,沒房,沒商量,橫批怎麼對?
上聯:巫山自有花香野,求下聯?

TAG:語言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