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李清照的故事有哪些?


李清照才高於丈夫太多,還是寂寞的。

之前讀到作家木心這句話,甚是不解。

自古以來,在眾多讀者心目中,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該是恩愛夫妻幸福婚姻的典範,郎才女貌、門當戶對、情投意合、歲月靜好時,他倆偕隱鄉野與詩書相伴;山河動蕩時,風雨同舟相互安慰,怎麼會寂寞呢?

最近,看了一些關於其他古代文人伉儷的閑書,照樣有賞月觀花的詩意生活,也照樣有悲歡離合的人生境遇。

回過頭去重新看李清照與趙明誠這對珠聯璧合,心裡忽然覺得,他倆的確還是有所寂寞。感到寂寞的,不僅僅是才情卓越的李清照,恐怕還有在詩詞上稍遜一籌的趙明誠。

為何這麼說呢?

屏居青州期間,他倆集中心思,致力於趙明誠從小喜愛的金石文物事業,收集古籍、建立書庫、編撰成冊。

在李清照協助下,趙明誠還著寫了《金石錄》一書,對後世金石文化的研究起到很大的借鑒作用。

非常單純且讓人眷戀的一段生活,以至於讓李清照願意就這樣在此生活到老。她說:「甘心老是鄉矣。」

關於這段幸福生活,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描寫了一個場景:

每天飯後,坐在歸來堂,爐子上烹著茶,兩人開始玩一個小遊戲——指著面前堆積成山的書史,說出某個典故,在哪本書的哪一頁、哪幾行,以輸贏決定喝茶先後。

李清照博聞強記,詩詞典故向來屬於她的拿手好戲,所以,自然總是她贏。當她贏了之後,或許因為一時「得意忘形」,忍不住「舉杯大笑」,而這一笑,又將茶水潑在了衣裳上,最終沒有喝成。

有詩書、茗茶相伴,又有愛人陪伴在側,談笑風生,這樣一種夫妻生活的場景,很美吧?它也的確讓後世文人艷羨不已。

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在悼念亡妻的詞作中這樣寫道:

  •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其中所運用的典故,就是李清照與趙明誠當年在歸來堂賭書潑茶的悠悠往事。

在這一賭一潑之間,李清照笑了,可是她對面的那個人笑了沒有?如果也有笑,同樣是發自肺腑的忘我愛戀下的開懷之笑么?

世間任何概念都是相對成立,有陽必有陰,有贏必有輸。

好勝與虛榮是世人的通病,人們習慣在風和日麗的、穩獲勝券的情況下,才容易感到舒心、高興。難得有人思考一下,輸贏的本質又該是什麼。

有一年重陽節,李清照給在外遊歷的丈夫記去一首詞作,就是著名的《醉花陰》。

趙明誠品讀之後嘆賞不已,尤其對其中「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三句自愧不如。一邊自愧不如,一邊又在好勝心的驅使下想贏過她。

為此,他閉門謝客,廢寢忘食,冥思苦想三天三夜,一口氣作了五十首。然後兀自想著,總有一首壓過家裡那位千古才女吧。結果呢,還是妻子厲害。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兩點:

趙明誠是個好勝心很強的人,不服輸;李清照才高丈夫很多,要比品詩作詞,趙明誠根本不是她對手。在二人世界裡,李清照就像詩詞上面的獨孤求敗。

或許,正因為以上情況,趙明誠後來也就不願意陪妻子玩兒了。

在宋人筆記雜史《清波雜誌》中記載這樣一件小事:

李清照的族人曾經反映,當年,趙明誠在建康任職,每到下雪天,李清照喜歡戴上斗笠、披上蓑衣,登臨城牆遠眺雪景。她會邀請丈夫一同前往,與自己和詩,而趙明誠的反應卻是「每苦之也」。

一個興緻勃勃饒有詩趣,一個卻是意興闌珊懶得動彈。這樣的落差,對李清照來說,少了玩伴,自然會感到寂寞。

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從趙明誠的站位來看,如果沒有做到忘我地深愛李清照,他一樣是寂寞的——因為,他總是在認真中輸給對方。

比寫詞,自己苦心孤詣,最終輸給了妻子;比記性,同樣不如李清照,贏的總是她,笑的總是她。久而久之,也就不願意玩了。自己總是輸,有啥好玩呢?

如果不夠深愛,如果把輸贏太當一回事,水平相差太大的人的確沒法玩下去。

如果聊天也算一種玩樂,找一個棋逢對手的伴侶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婚姻生活的大部分時光,都在對話中度過。

本文為十點讀書籤約作者江徐創作。


微信公眾號「詩會」(shihui-01),請打開微信搜索「詩會」。

她是美人,驚才絕艷的美人,中國詩詞殿堂中不可逾越的一座豐碑。泱泱華夏五千年,也只出過一個李清照。她與台州、尤其是臨海的關係相當密切,不僅來過台州,還與隨賢相呂頤浩來台寓居的諸多名臣交往甚密。

最初對李清照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極富浪漫又洒脫、不食人間煙火上,後來慢慢琢磨,實在是顛覆了最初的印象。她嗜酒又好賭,還常常自曝閨房秘事,大膽率真地叫人拍案叫絕。

她是酒鬼,一喝必醉

李先生出身高門,家境優渥。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拜於蘇軾門下,官至禮部員外郎,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她琴棋書畫信手拈來,賭書潑茶是箇中好手,文人墨客的風雅事無一不精。而當時的宋朝從皇帝到大臣喝酒賭博成風,李先生自然不會落下了。

李先生是酒鬼這一點,實在是蛛絲馬跡太多了,她留存下來的作品裡通篇都在喝。在《漱玉詞》中,粗略統計,「醉」出現11次,「酒」19次,「煮酒箋花」、「非干病酒」、「酒意詩情誰與共」、「酒闌更喜團茶苦」、「東籬把酒黃昏後」等醺然之句不勝枚舉。

美酒是她的繆斯女神,沒有酒宴,沒有沉醉,也就沒有詩句。也正是這詞中之酒,才使她的詞更加空靈,更具韻味。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是李先生16歲未出閣時的大作,已經是這種水準了。初中時曾背得如痴如醉,沉醉山水,鳥兒翩飛,一幅夕陽下漁歌唱晚的溫馨景象。但真正讓她「沉醉」的,又豈止是美景,還有醇厚的美酒呢。喝得醉醺醺找不著回家的路了,她居然沒掉進水裡,這酒吃得應該是「半酣」。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如夢令》轟動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也是李先生婚前寫的。大約夜裡雨點稀疏就喝上了,她睡了一夜,余醉未消,睡眼惺忪地問捲簾的侍女海棠花怎麼樣了?這酒吃得貌似不算是太醉,否則估摸著得睡到大中午了。

李先生酒量不怎麼樣,又愛喝烈酒,她在詞中寫:「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險韻詩是指以生僻字協韻寫詩填詞,李先生這般才高自然會炫耀才學,世人皆不能免俗的。「扶頭酒」是指很烈的酒,喝則常常不省人事,也有說「扶頭」為酒名。

她還愛喝「花酒」,即賞花飲酒。菊花開了,喝酒,「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梅花開了,喝酒,「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茶花開了,也得喝,「金尊倒,拼了盡燭,不管黃昏」。一年四季花開花落,都泡在酒缸里了。

她是賭神,逢賭必贏

李先生寫過一篇《打馬圖序》,據說,她創製了一種賭博遊戲,叫「打馬」。有人考證出來,打馬就是今天麻將的前身。

李先生好賭到什麼程度呢?「予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耽之,晝夜每忘寢食。但平生隨多寡未嘗不進者何?精而巳。「

說得很明白啊:我天性喜歡賭博。凡是賭博,我就沉迷其中,物我兩忘,廢寢忘食。而且,我賭了一輩子,不論是什麼形式的賭,不論賭多賭少,從沒輸過,贏的錢嘩啦嘩啦爭著往我腰包里趕,擋都擋不住啊。為什麼,我精通賭博啊!

你見過一輩子沒輸過的人嗎?我們平時總是以「賭博害人,重則傾家蕩產妻離子散」為戒,若是有人能一直贏,那還有什麼可說的?李先生一整個兒就是賭界的獨孤求敗,境界太高,找不到對手,無敵到寂寞啊!她若是晚生個一千年,哪還有周星馳的賭神什麼事兒!

更絕的是,「自臨安溯流,涉嚴灘之險,抵金華……奈此良夜乎。於是乎博奕之事講矣。」北宋滅亡後,為了躲避金兵的圍攻,李先生跟著宋朝的皇帝、達官貴人們一起逃難。這兵荒馬亂的年代,朝廷滅亡了,丈夫死了,前半生千辛萬苦積累的一些家產也在逃難中幾乎丟光了,她還念念不忘賭博的事兒。從逃難的船上一下來,剛剛租了臨時的房子安頓好。這漫漫長夜怎麼過,趕緊把賭具找出來,賭一把再說!

她說過這麼一句話:「使千萬世後,知命辭打馬,始自易安居士也。」李先生寫這篇《打馬圖序》,還有一個目的,留下佐證,讓千萬世以後的人都知道,「命辭打馬」這種賭博遊戲是我李清照發明的。

大膽率真,自曝閨房秘事

李先生還被人詬病的是「風流成性」。這從何說起呢?除了晚年再嫁匪人,離婚案鬧出好大動靜,被人說晚節不保,有傷風化,還因為李先生天性大膽率真。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少女春心好歹是「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是朦朧的曖昧,婚後,她就明目張胆地挑逗了。

《醜奴兒》

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

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

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

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

晚來風雨洗盡炎熱,難得涼快!她先是彈琴求愛,趙明誠不解風情。於是她對著菱花鏡子,淺畫峨眉,輕點紅唇,還穿上了「絳綃縷薄」,冰肌雪膚欲遮還露,妙目含春風情萬種地對趙明誠笑:「今夜紗廚枕簟涼。」——今晚的竹席應該很涼快哦!這意思不能更明顯了。

總歸是小兩口子的閨房情事,你關起房門來怎麼濃情蜜意都沒關係,礙不著別人,可李先生居然堂而皇之地寫出來了。這可是宋代啊,對人性的壓抑和禁錮和對女子的壓迫和束縛最重最深的宋代,難怪理學家們要對她口誅筆伐,跳起來罵她「不知羞恥」了。

傲骨錚錚,氣節崇高

李清照不是一個單薄的「千古第一才女」符號,她是個活色生香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有風骨,她這個人有很多面,綜合起來才是一個真正的她。嗜酒好賭敢再婚敢離婚是她外在的皮囊,氣節崇高、性格剛毅、憂國憂民的國士是她安身立世不可摧折的骨。

1127年,靖康之變來了,北宋朝廷崩潰。1129年,趙明誠在顛沛流離中病逝,李清照帶著所有銅器等物追隨小朝廷南渡,打算獻給朝廷。她基本上是追隨著趙構逃亡的路線跑的,經越州、明州、奉化、寧海到台州。當時,趙構在章安和松門避難,李清照追來了,在台州住了半個月,卻始終沒能和皇帝聯繫上。

許多人不知道,秦檜的妻子是李清照的表妹。李清照離婚案鬧得沸沸揚揚時,秦檜扶搖直上,已官至宰相,要幫她搞定這一件麻煩事,簡直是分分鐘的事。可她在最落魄的時期,也不找那個權傾一時的姐夫幫忙。

1133年,高宗忽然想起應派人到全國去探視一下徽、欽二帝,順便打探有無求和的可能。大臣韓肖胄見狀自報奮勇,願冒險一去。李清照此時雖因與張汝舟再婚之事搞得心力憔悴,聞此十分激動,滿腹愁緒頓然化作希望與豪情,便作了一首長詩相贈,大聲歌頌韓肖胄此舉的凜然大義。她願以一個民間寡婦的身份臨別贈幾句話:「閭閻嫠婦亦何如,瀝血投書干記室」,「不乞隋珠與和璧,只乞鄉關新信息」。貧病交加獨身寡居的婦道人家,卻還這樣關心國事。

她實在不像「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桎梏下活得小心翼翼的封建女性,她的思想超越了這個時代,所以沒有人理解她,所以她孤獨,那是一種深入骨髓無可排解無法超脫的孤獨。

浮生浮世,她最終拔節而出,逝去時,她73歲,孑然一身。

翻看李清照的朋友圈,發現她與台州、尤其是臨海的關係相當密切,與她交往頻繁的名臣,不少後來成了台州人。

趙明誠死後,李清照大病一場。有個叫王繼先的人覬覦其家產,想以黃金三百兩強行收買趙家古器,幸好時任兵部尚書的謝克家出面維護,才獲保全。謝克家是趙明誠姨兄。紹興初年到臨海,不久後移居黃岩,卒後遺命葬於黃岩靈石山。其子謝伋,曾跟到黃岩侍奉父親。

南宋丞相洪邁在盛讚趙明誠《金石錄》時,又稱「其妻易安居士,平生與之同志」。稍後,南宋太常少卿謝伋在其著的《四六談塵》卷一中亦有盛讚李清照的諸多記述。後來,因其文得罪秦檜,他被貶為台州通判。

綦崇禮,建炎中年到臨海,支持呂賢頤浩等撰諫迫使秦檜罷相七年。秦檜再相,矯詔下台州索其稿,因崇禮死了才罷休。他墓葬在臨海縣南東山。

李清照避居金華期間,曾一度得到直龍圖閣朝散大夫唐堯封的照顧,並恭拜李清照為師。唐堯封的兒子唐仲友,後來做了台州太守。

再就是受李清照愛慕的項斯,今仙居城東項斯坑村人。


那些風花雪月,那些鮮榨雞湯,那些從詩詞里衍生出來的胡編亂造,都是不靠譜的故事,下面我要說的這幾則故事,出自《金石錄後序》、《打馬圖經》、《雞肋集》(晁補之所著,不同於庄綽的《雞肋編》)、《寶真齋書法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第一則故事在李清照和岳飛的孫子之間發生。

李清照嫁給趙明誠時,趙明誠還在太學念書,每月初一和十五都要想辦法請假,出來與李清照相會,去逛相國寺。

相國寺是當時開封最大的寺廟(今天也是),佔地廣大,空房極多,每月初一、十五均有廟會,允許各行各業的商販進去出售東西。

下面這張圖是我繪製的北宋開封相國寺廟會布局示意圖,大家感受一下:

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回憶,她和趙明誠缺少零花錢,先去當鋪當掉幾件首飾或者衣服,換了錢,去相國寺去淘寶。淘些什麼寶呢?字畫、碑帖、舊書、古玩。

那年月,古玩當然也很貴,但還沒有瘋漲到今天這個地步,一個小酒杯竟然就能拍到幾個億。李清照夫婦淘到過一幅《趙氏神妙帖》,是北宋中葉書法第一人蔡襄的名作,只花了20貫,按當時開封大米價格,摺合今天的人民幣一兩萬元而已。

後來北宋滅亡,清照南渡,這幅《神妙帖》不幸丟失,在收藏界不斷轉手。

又過了大半個世紀,岳飛的孫子岳珂在鎮江做官,見到有人出售《神妙帖》,重金買下(岳珂沒說具體花了多少錢),仔細鑒賞,見到了李清照夫婦在帖上留下的墨寶。

第二則故事在李清照夫婦之間發生。

趙明誠擔任江南東路經制副使的時候,負責今日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大部分的徵兵、征餉和安保防衛工作。有一天,南京兵變,領頭的軍官計劃在城中燒殺搶掠,劫持官府。地方官得知這個消息,趕緊請趙明誠出馬平叛。但是趙明誠膽小怕死,半夜帶著李清照和金銀細軟綴城而出,一溜煙跑了。

這個故事載於《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原文中沒有寫到李清照的反應,不知道李清照有沒有勸阻丈夫保家衛國,奮勇殺敵,不去當貪生怕死的慫貨。

第三則故事,跟張汝舟鬧離婚。

李清照中年守寡,坐吃山空,改嫁小官張汝舟。婚後發現,張汝舟完全不合自己的性格,既沒有趙明誠有文采,也沒有趙明誠長得帥,還妄圖佔據李清照的嫁妝。

大家要知道,宋朝男女地位雖然不平等,但在經濟上幾乎是平權的,女方嫁到男方,嫁妝單子上標註的所有財產和陪嫁丫鬟都歸女方支配。雙方如果離婚,則女方可以將嫁妝帶走。男方如果私自處理女方嫁妝,女方可以到官府申訴,按偷盜罪懲治男方。

李清照是女性,無官無職;張汝舟是官員,有權有勢。雙方離婚,官官相護,李清照很可能帶不走自己的嫁妝,落個賠了自己又折兵。

怎麼辦?李清照向朝中大佬求助。她的前夫趙明誠有一個姨表兄弟謝克家,謝克家的老丈人叫綦崇禮,綦崇禮時任部級高官。李清照向他寫信,洋洋洒洒,文采飛揚,訴說了張汝舟的種種不堪,打動了人家的惻隱之心。結果呢,張汝舟被免職,發往外地編管,李清照順利離了婚,財產也保住了。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齊州章丘人(今山東章丘明水鎮)。她仰慕陶淵明,佩服他蔑視權貴、回歸田園的精神,渴望尋找一份心靈的凈土,於是,取其文《歸去來兮辭》,為書房題名為「歸來堂」,又取文中的「審容膝之易安」之句,自號易安居士。清照的這個自號里,寄託了她的傲視情懷,即使身居陋室也覺得心安。可是,她的心真的能安定嗎?

  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在朝為官,學識淵博,是當時著名學者。他出自韓琦門下,曾以文章受知於蘇軾,名列「蘇門後四學士」之首。母親也是名門閨秀,知書識禮。可以說,李清照一出生,就掉在蜜罐子里,她是在溫暖幸福中,度過了十分快樂的童年。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李清照自小就受到了詩書禮樂的熏陶,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再加上家中往來客人,多是文人政客、達官貴人,獨特的政治氛圍,使她視界開闊,氣質高貴。所以,她小時候,就有了一定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

  獨特的環境氛圍,文學藝術的濡養,很自然地熏出一顆詩心來。清照用一顆敏感詩化的心,細細地感受著周圍的一切,尋覓著內心的美好和純真。她寫景抒情,品評他人,頭頭是道。她的才氣也隨著她的詩文,流傳開來。她十餘歲時就作了《如夢令》,轟動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

  少女的情懷總是詩。她在詩中享受著自然之美,她流連於花間溪畔,沉醉忘了歸路。同時,少年也是情竇初開之時,對異性有了敏感與好奇。她在詩中編織著自己的愛之夢。

  18歲那一年,李清照嫁給了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雖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兩人都出身於官宦之家,可謂門當戶對。他們都喜詩詞,愛文學,日日在一起調琴吟詩,猜書鬥茶,樂不可支,更為重要的是兩人有共同的志趣愛好——金石研究。特殊的家庭門第,才子佳人的相知相悅,他們的結合該是多麼的幸福!

  李清照和趙明誠就是一對恩愛的鴛鴦,靈魂合一,愛心相印。這在那個不能自由戀愛的封建時代,有這樣美滿的愛情,是多麼的難得!

  新婚時,清照就是那個含羞帶嬌、溫婉多情的小女子,陶醉在幸福的甜蜜里。她的詞《減字木蘭花》記錄了當時喜悅自矜的心情: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新婚是清照愛情幸福的起點。此後,她常和趙明誠在婚姻的小溪里如魚戲水,恩愛相歡。曲徑迴廊,花前月下,斗室之內,卧榻之上,兩人吟詩接續,調琴作畫,研究金石,留下了多麼難忘的生活畫面!然而,明誠在外做官,清照閑居在家,兩人聚少離多。

  一次次,離歌聲聲,似乎有意在考驗我們的女詞人,為她提供創作的靈感。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

  從這些凝聚了清照才情和愁思的詞句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對趙明誠的眷戀是多麼的深濃?無論是相守還是分離,她都是他心中永遠的王后,他也是她心中永遠的王子。

  如果清照和明誠就這樣一直相守到老,該多好。可是,天妒紅顏,命運偏偏弄人。從個人角度看,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婚姻無疑是幸福的,但他們的婚姻又受到政治和時局的影響。

  李趙兩家在政治的舞台上時浮時沉,而李清照也因趙明誠的失官和復官,與他時聚時散。

  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圍攻汴京,掠走了徽欽二帝和后妃皇子等數千人,北宋滅亡。李清照在山東青州的愛巢被破壞,歸來堂十餘屋的書冊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攜小部分文物共十五車隨人群逃難,從此開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難生活。她和明誠的婚姻,也在戰亂中經歷著考驗。

  南渡第二年,趙明誠被任為京城建康的知府,就在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國恥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裡發生叛亂,身為地方長官的趙明誠不是身先士卒指揮平亂,而是偷偷用繩子縋城逃走。叛亂被定之後,趙明誠被朝廷革職。李清照深為丈夫的臨陣脫逃感到羞愧,雖然並無爭吵,但往昔的魚水之和已經一去不返,她從此冷淡疏遠了趙明誠。

  1128年,夫婦二人繼續沿長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當行至烏江鎮時,李清照得知這就是當年項羽兵敗自刎之處,她不禁浮想聯翩,心潮激蕩。面對浩浩江水,吟下了這首千古絕唱《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一改易安詞婉約愁苦的風格,慷慨激昂,諷刺當時朝廷腐敗無能,喪權辱國,不思進取,表現了她堅強豁達、叛逆勇敢的愛國情懷。這首詞也似乎暗含有對丈夫趙明誠的不滿和警示。

  這哪是一個多愁善感的柔軟女子的心聲呢?倒像一個視死如歸的勇士在引吭高歌!字字有力,鏗鏘悅耳,錘擊著失節的趙明誠的心。他聽著清照吟詠這首詩,愧悔難當,深深自責。從此便鬱鬱寡歡,一蹶不振,第二年(1129年)趙明誠被詔回京復職,但不幸病倒,不治而亡,年僅49歲。

  趙明誠死後,李清照如一葉孤舟,居無定所,各地漂泊,身心疲憊。在無數個晨昏交替中,她用回憶和思念慢慢療傷,書寫著心靈深處的戀歌,訴說著無盡的凄涼和愁苦。

  如果聰明的清照能守著這份感情,痴痴地念想,一直到終老,也許就不會有後來第二次失敗的婚姻。

  對於她的改嫁,眾說紛紜,褒貶不一,但主要原因可能是生活所迫。據李清照所著《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啟》及南宋人所著《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等資料記載,李清照孤獨無依之中,紹興二年夏(1132年),曾再嫁張汝舟,秋八月離。原來張汝舟娶她,並不是真正的愛慕她,而是早就覬覦她的珍貴收藏,想把它們據為己有。其實,在李清照南渡的過程中,許多文物已經丟失,當婚後張汝舟發現李清照家中並無多少財物時,便大失所望,原形畢露,拳腳相加。

  張汝舟的野蠻行徑,使李清照難以容忍。像李清照這樣堅強聰明的女人,眼裡豈能揉進沙子?豈肯受那窩囊罪?李清照到處搜集張汝舟的材料,發現他還有營私舞弊、騙取官職的罪行。於是便一張狀紙,告到了朝堂,揭發張汝舟,並要求離婚。經查屬實,張汝舟罪名成立,被除名編管廣西柳州。

  宋代法律規定,妻告夫要判處三年徒刑,儘管如此,她還是高昂著頭,毅然決然地走上了大堂,選擇了離婚。李清照雖被獲准離婚,但也身陷囹圄。可能是她的才名廣播,影響太大了,後經翰林學士綦崇禮等親友的大力營救,才關押九日就獲釋了。此段婚姻前後不滿百日。

  這次婚姻的失敗,徹底泯滅了李清照的愛情之火。從此,她在漂泊無依、孤苦寂寞中,繼續著她的詩詞創作,繼續著趙明誠未盡的事業——《金石錄》的編纂工作。紹興十三年(1143年)前後,李清照將趙明誠遺作《金石錄》校勘整理,表進於朝。開禧元年(1205年)刻書。

  當她看到《金石錄》裝刻成書時,她飽經滄桑的臉上該露出會心的微笑了吧。那是對情深意篤的丈夫的深情愛戀,也是他們愛的見證。但在一個又一個漫漫難挨的日子裡,她在思夫、失家、離國的痛苦中,忍受了怎樣的煎熬?品嘗到了多少刻骨的愁苦啊?

  品嘗了曠世的孤獨後,李清照吟出了奠定她婉約詞風格的代表作《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一生,既有幸福的童年,也有浪漫的愛情;既有相思的甜蜜,也有婚姻的痛苦;既有喪夫失家的孤獨,也有愛國的情感。她在甜美和坎坷中,嘗遍了人生的況味,演繹了一生的嫵媚和風情。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是婉約詞派的代表。她出於書香門第,生活優越,從小就被家庭的文化氛圍所熏陶,這為她在詩詞創作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她之後結婚的對象也是一個趙明誠也是一個文化圈子裡的人,感覺有點像林徽因和梁思成,兩個人的興趣愛好都基本上吻合。

李清照前半生過得還是挺不錯的,其寫的詩詞描寫的是悠閑愉悅的生活,後半生由於戰爭,生活顛沛流離,詩詞得調子多凄慘、悲涼。

其最經典也是最有名的一首詞就是《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背後的故事非常凄慘,李清照早年過得的富裕、幸福的生活,現在的李清照的住所為陋室,東西也都不齊全,場景很冷清,天氣涼的時候,連保暖都成問題,喝酒暖身也都沒有用,看著空中的大雁,想起一起和丈夫傳送書信的場景,可現在丈夫卻離開了人世,滿地凌亂黃花,現在也沒人和我一起採摘了,一個人守著窗外挨到天黑,梧桐,細雨,更讓人傷感了。

環境的傷感凄慘,丈夫逝去的孤獨感,讓本已憔悴的李清照更加孤獨傷心愁苦。


李清照的一生,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來概括:少年——與趙明誠夫妻恩愛——改嫁。

在這三個階段,分別都有作品來展現她的生活狀態。

少年的李清照,絕對是個大姐大一樣的角色。有才到爆炸,長得漂亮,喜歡喝酒還愛玩!絕對的一支上流社會交際花候補!

看看她那首《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青衣透。 見有人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鞦韆盪過,慵懶地拍拍玉手。花間一位絕美才女隱約路過,微汗輕濕。見到有人來到,趕忙跑到門旁,回頭又是溫婉容顏,細嗅青梅。你說這生活好不好?!這品位高不高?!

那為啥少年時期李清照這麼自由呢?是因為李清照的後媽非常謹慎,可能是因為怕被以為是一個「歹毒」的後媽,所以對李清照的管制相當寬鬆,這樣我們的大姐大就自由了~

與趙明誠的恩愛時期:這是一個典型的志趣相投恩愛非常的模範夫妻。李清照協助丈夫趙明誠編寫《金石錄》的故事傳為美談。但是這位大才女的文學才華實在是太強了!連丈夫趙明誠也不及。 

有這樣一個故事:中秋節趙明誠的好友陸德夫等人來訪。幾人寒暄之後,陸德夫問趙明誠:「最近可有佳作?拿出來大家分享。」趙明誠就把自己近日所做的十幾首詩歌拿出來分享。眾人觀看之時,陸德夫大叫:「《醉花陰》真是絕妙!」大家看過也表示: 「《醉花陰》確實精妙至極,特別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三句。」這時候趙明誠傻眼了,因為這是自己的夫人李清照所作!於是又高興又慚愧,當眾拜夫人為師。  

改嫁:李清照改嫁這件事,在歷史上其實是經常被迴避的。因為李清照與趙明誠本是模範夫妻嘛,李清照改嫁這種事情說出去,確實影響不太好。但現在我們大概能夠以一種開放的眼光看待這件事了。

國家動蕩,趙明誠身為重官,自然免不了為國事奔波,留下李清照一個孤獨女子,又為了避免讒言「趙明誠夫婦要作漢奸」的說法,只能上書朝廷保護兩人周全,屢次搬遷,漂泊無依,直到最後聽到丈夫病重痛不欲生。這時有一個名叫張汝舟的官員,應該和趙明誠同級別,也是喜愛金石詩詞的君子,向李清照示好。

丈夫的離世,無論如何也沒法挽回,又因為示好的對象還算如意,李清照便選擇順從。但是這個張汝舟卻在李清照改嫁後露出了醜惡嘴臉,因為他一直覬覦的是李清照的金石財產,但是她的財產早在動蕩漂泊中消耗殆盡了。失算的張汝舟便對李清照惡語相向,大打出手。直到李清照實在受不了了,到官府告發張汝舟徇私舞弊。這才為自己爭到了稍微安穩的生活。

但一位才女,年老卻孤苦無依,國破家亡,昔日恩愛的丈夫也不在。

看這首《永遇樂》說盡回憶和愁苦: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霄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在古代,為才女不易!晚年李清照遇見一名十餘歲的女童,聰明伶俐,便想讓她成為自己的繼承人。但女童的回答差點讓李清照喘不過氣:「詞藻非女子事」。想一想,自己先事集才華美貌夫妻美滿於一身,晚年只剩下詩詞聊以慰藉,卻被小童成為「非女子事」。這一風華絕代的才女晚年如此不幸,真乃「凄凄慘慘戚戚」!


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曾經離過婚,她與第一任丈夫趙明誠情投意合、志同道合,可惜造化弄人,靖康事變後,趙李二人輾轉南下,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建炎三年(1129),趙明誠病逝於建康,李清照孤苦無依,只好於紹興二年(1132)再嫁張汝舟。誰知張汝舟娶李清照,只是覬覦她隨身攜帶的珍貴收藏品,當婚後發現妻子並無多少財產時,竟然對李清照大打出手。看透了第二任丈夫真面目的李清照,決定擺脫這段失敗的婚姻,離開張汝舟,保全第一任丈夫趙明誠留給她的遺產。

為了成功跟張汝舟離婚,李清照將他告上了法庭。雖然李清照達到了離婚的目的,卻因此「居囹圄者九日」,坐了九日牢房。人們相信,後來因為翰林學士綦崇禮等親友極力營救,李清照才得免牢獄之災。

李清照訴張汝舟,並未直接提出離婚,而是揭發張汝舟履歷造假、騙得官職。按宋朝科舉制度,屢考不中的舉子,如果應舉次數達到若干次,可以「特奏名」賜予出身,並給予分配官職。張汝舟考不中進士,又想撈到一官半職,只好在履歷上造假,謊報應試次數,通過「特奏名」得到一個小官職。

但張汝舟居然蠢到既搞「家暴」,又在妻子面前吹噓那段履歷造假的黑歷史。李清照既然與丈夫鬧翻,也就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告到衙門,檢舉張汝舟「妄增舉數入官」。如此一來,張李二人「義絕」,必定離婚;張汝舟被問罪,「詔除名,柳州編管」。

為什麼李清照也要坐牢?研究者認為,是因為法律有規定。制訂於北宋初的《宋刑統》明文規定,妻告夫罪,「雖得實,徒兩年」。李清照揭發丈夫,依律當判徒刑兩年。

為什麼《宋刑統》中會有這麼一條以今人眼光看來很奇葩的條款?立法者的初衷,應該是為了強調一項禮法原則:親親得相首匿。親人犯了罪,禮法允許你替其隱匿罪行。

最早將「親親得相首匿」納入法律的時間點為公元前66年,漢宣帝下詔:「父子之親,夫婦之道,天性也。雖有患禍,猶蒙死而存之。誠愛結於心,仁厚之至也,豈能違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孫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孫,罪殊死,皆上請廷尉以聞。」漢朝的這次立法,其實是將「親親得相首匿」確立為一項受保護的臣民權利。

(轉發)


有一個最著名的故事,她丈夫趙明誠外出做官,李思念他,就寫了首詞,給他,趙欣喜之餘也想和她比試比試,就閉門寫了幾十首詞,拿給朋友看,讓他評價。朋友就挑出,趙混在他寫的幾十首詞里,李寫的那首,說還是這首寫的好,於是趙徹底服了


推薦閱讀:

李清照:最是潑茶淡淡香
作文紙條詩詞新編 | 改編李清照詞作《聲聲慢·尋尋覓覓》
李清照在男詞人中的位置如何?
李清照飲酒簡史

TAG:李清照 | 文化 | 趙明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