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想學詩詞要背唐詩宋詞嗎?
問題:中年人想學詩詞要背唐詩宋詞嗎?
四十多歲了,對詩詞很感興趣,常看些詩詞鑒賞,也嘗試寫了幾十首,雖然感到很吃力,但看到能表達自已情感的詩詞,也會感到高興。曾下決心來背唐詩宋詞,無奈記憶力跟不上,背過的時間一長就忘了,怎麼辦啊?..............
同時中年人,希望我的經驗對您有啟發。
1.背詩當然有大用
背詩當然有大用,但我們這個年齡記憶力恐怕不行了,不如改為多讀多理解。只是一種知識的儲備, 可培養自己的語感。
比如在舊體詩的創作中,你會覺得很多詞語放進去會很彆扭。
2.只背詩詞沒有用,寫不了詩
詩詞我們從小就學,但是幾個會寫詩呢?
先學習格律, 格律知識通了之後再讀詩角度就會不一樣。先從古體絕句學起,然後律體絕句,在學習五七律 , 最後再學習填詞 。這是我自己走過來的感悟。
3.多練習
讀書多了,詩料多了,通了格律,規則明白了,要做多練習。
好比一個學徒,材料有了,工具有了,桌子四個腿一個面的要求知道了。您做的桌子還真不一定能站住。
詩料是知識,可以學。組織詩料的能力,是智慧,需要練習。當然,有人天賦高,知識少也能作出好詩,有人不開竅,學富五車也不是好詩人。
@老街味道
20150206
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吟。背詩講究個童子功,相信誰都有過小時候背詩的經歷,那時候甭管你理解不理解,常常讓你背誦並默寫,過不了關,中午都不讓你回家吃飯,所以小時候背是詩,現在都能倒背如流。
中年人學詩也應該背誦,當然不能像小學生那樣囫圇吞棗般的記憶,首先要理解,了解詩詞作者就寫作背景,體會詩的意境,中國的古詩詞意境都很美,你都可以想像出一幅濃墨重彩的山水畫,你在畫中暢遊,身臨其境。這比死記硬背強多了。
中國的詩詞都是有格律的,不掌握這些格律寫不出詩,要掌握還是要多背,背的多了,這些格律自然爛熟於心,到時候用起來得心應手,自己寫詩要先模仿,模仿古人的寫法,練習的多了,詩詞自然到時脫口而出。年紀越大,經歷越多越能寫成思想深刻的作品。
四十多歲學詩詞創作,也不算太晚。我在詩詞學會認識一些詩友,很多是退休之後才學的。有些學了幾年之後,也寫得很不錯了。對於他們而言,中小學的課本里,詩詞篇目幾乎沒有,接觸的詩詞也主要是毛主席的詩詞。如果您四十多歲的話,中小學應該是背過不少的,可以說有一定的基礎。
如果要學好詩詞,能多讀多看多背當然更好。因為寫詩詞要有一定的語感,詩詞的語言既不是白話,也不是單純的文言,詩詞有自己的語言習慣,語法也不像文言文。因此要讓自己的詩寫得有詩味,一定要熟悉大量的歷代經典作品。如果能背二三百首當然最好。如果背不了,那平時就要多讀,最好是高聲誦讀。這樣在您創作的時候,對組詞造句很有幫助。此外,您寫完一首詩詞,一定要多讀幾遍,最好能讀出聲音,讀得多了,詩中不妥之處才會發現,既能發現意上的不妥,也能發現音上的不妥。創作詩詞,除了多讀多看多背之外,也要多寫多改。敢於下筆,勤於下筆,才會有所提高。多改,在創作環節里,也是不可或缺的。歷代大家,尚且斟詞酌句,何況我們當代初學者。
詩詞創作,當然與個人的天賦很有關係。雖然很多人天賦一般,但在後來的努力後,也寫得不差。我們當代的詩詞創作愛好者,很難成為天才詩人,但通過學習,創作出有情韻有詩味的作品,也足可欣慰了。詩詞創作,有時也是熟能生巧,無非是不斷的訓練。不要看得太高大上,和賣油翁也是差不多的。
朱光潛在《談美》一書中說道:各種藝術都各有它的特殊的筋肉的技巧。例如寫字、作畫、彈琴等等要有手腕筋肉的技巧,唱歌、吹簫要有喉舌唇齒諸筋肉的技巧,跳舞要有全身筋肉的技巧(嚴格地說,各種藝術都要有全身筋肉的技巧)。要想學一門藝術,就要先學它的特殊的筋肉的技巧。 ……
詩人和文人常歡喜說「思路」,所謂「思路」並無若何玄妙,也不過是筋肉活動所走的特殊方向而已。
其它古人的觀點也一併分享:
清·姚鼐《與陳碩士書》詩、古文各要從聲音證入,不知聲音,總為門外漢耳。
大抵學古文者,必要放聲疾讀,又緩讀,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終身作外行也。
曾國藩《家訓》
凡作詩最宜講究聲調,須熟讀古人佳篇,先之以高聲朗誦,以昌其氣;繼之以密詠恬吟,以玩其味。二者並進,使古人之聲調拂拂然若與我喉舌相習,則下筆時必有句調奔赴腕下,詩成自讀之,亦自覺琅琅可誦,引出一種興會來。
袁枚《隨園詩話》引:
「凡人作詩,一題到手,必有一種供給應付之語,老生常談,不召自來。若作家,必如謝絕泛交,盡行麾去,然後心精獨運,自出新裁。及其成後,又必渾成精當,無斧鑿痕,方稱合作。」
當代寫詩常常一題到手,把不召自來的成語、俗語、政治術語,一概選用,以為合平仄、能對仗,都是詩的語言。於是千人一口,平庸之作泛濫。此為初學大忌。
我直接回答,不必背。
寫詩和背詩,兩者之間有聯繫,但其實是兩回事。會背詩只能證明記憶力好,並不等同於會寫詩。現下背詩詩詞節目流行,如果是為了參加這類節目,那麼背詩就是必須的。
對於寫詩來說,每一首作品都只經於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但不是說,我們就不用去看古人的作品。沒有天生就會寫詩的人,我們在看古詩名作的時候,往往會為古人的文采折服,看詩的過程就是通過對比縮短自己與前人差距的手段。
對待古詩,更多的是需要理解,並且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是如何構思這首作品的,這一點對於創作來說尤為重要。雖說古人自幼就開始背讀啟蒙讀物,但背的時候也是不明其義的,只有當深刻理解了所背之詩的涵義,才會對自己寫詩有所幫助。
人到中年才開始學詩,記憶能力肯定大不如前,為了寫詩而強迫自己背詩,只會適得其反。對於這個年紀的人來說,保持學詩的興趣才是重中之重。不過也有得天獨厚的一點,由於閱歷的關係,對詩的內涵會多一些共鳴和感悟,只要能夠理解,並化為己用,會不會背詩並不重要。
綜上所述,我的觀點是背詩不必勉強,看詩還是很有必要的。
「學詩詞」,解釋為「學習創作中國古典文學中的詩詞」。即使在這個定義下,也可以有不同解釋,有的主張照古詩詞的格律規矩寫作,也有主張不受古人束縛,隨意而為的。不管想寫哪一種,至少你得知道你要寫的那種詩詞「長什麼樣」。那麼,熟讀若干篇什就是必需的。老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是有道理的。
同理,既然要做那種詩詞,它們有些什麼格式、規矩,也是必需掌握的。「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雖被指為「不合律」,卻是知道有「律」,只是沒合上而已。因為自己學不了那麼多規矩、背詩詞太累,就主張「不受古人約束」,其實還是乾脆學點別的算了。
歲數大了,記東西效率不如小孩子,是沒辦法的事,但是多讀多記,「水過濕地皮」,總能有所得的。而且背過沒記住和根本沒讀過是不一樣的,好像忘了,到一定情境下會又想起來的。
背誦唐詩宋詞是有必要的,最好連詩經、樂府都看一看。
首先將自己融入文言環境中去,你才能以此為境界展開詩詞的理解和抒發。
唐詩宋詞實在背不下來也沒什麼,多欣賞,多觀摩,只要有興趣,從中汲取到營養,一樣能創作自己的詩詞。
其實創作文言詩詞,一樣擁有辭彙量的問題,這個背誦實古詩詞可能有作用,但更多的在於平時的積累。積累不夠,有些古文中絕妙的組詞和句式可能會被錯過,往往創作的時候會翻來覆去想不到什麼詞來填入對仗。
四十多歲了,精力已經不允許背誦,但可以讀,大量的讀古詩文的書籍。韻律必須熟記,千萬不能讓古人聖賢的智慧在咱們這裡鬧笑話。剩下的就是悟性,不管幹什麼,有些人天生就適合。這就叫天賦。最後就是用自己的閱歷造詞,祝您詩意順遂。
我是從06年開始學習詩詞創作的。那時正是中年。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同時也熟讀了唐詩宋詞,在那裡學到了許多的知識,為詩詞寫作奠定了基礎。得到了很好的啟發和借鑒。關於背詩詞最好背會幾首自己喜歡的詞牌以及喜歡的格律詩。這樣會更好的掌握詩詞的寫作規律及韻律的把握。對於詩詞的創作有著很大的幫助。如果記憶力不好的話也要熟讀,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綹。學習寫作詩詞個人的感覺還是中青年開始學習比較好。因為中青年的思想意識活躍,思維浪漫想像力豐富,感情濃烈。一旦靈感所致就會創作出意想不到的佳句傑作!不過退休的老年人也不乏有佳作!這還要看國學的底蘊及愛好。所以背唐詩宋詞還是有好處的!
依我的理解,是要背的。學詩不是單純的學學韻律就行了。還要多學習之前詩人的作品,欣賞,領悟其藝術性,寫作優勢。所以是需要背誦的,但也不是必須背誦,你可以多讀,多學習,也能夠從中領悟語感,領悟寫作手法。
記憶力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不要太在意能否背下詩詞,其實多背誦是有利於大腦運轉的,不必要特別糾結。
另外,詩在乎的是韻味是意境是情感。
如果有能力背誦的話當然最好,背不了也不必強求,何必徒增煩惱,壞了興緻!每天讀詩豐富內心世界。從優美的詩詞里領略詩人所見的美好,從豪壯里吸取力量。
推薦閱讀:
※《記一座空氣博物館》(夏宇)|來讀一下(2)
※有關詩歌格律的一些記憶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Joe小哥全新視角陪你過重陽!中國古典詩歌第九講 | 視頻
※「我偏愛寫詩的荒謬,勝過不寫詩的荒謬」
※秋菊頌/菊韻(格律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