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功夫茶為什麼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個杯子?


潮人習尚風雅,潮汕的功夫茶文化!

潮汕功夫茶,起於明代盛於清代,成為潮汕地區飲茶習俗的文化現象,是潮汕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潮汕有個笑話,說是上對方家裡吵架,進對方家裡先喝泡茶再開始肇事!形象的說明了功夫茶在潮汕的地位!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種民俗,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

潮汕功夫茶是我國古老的茶文化之一,據考,在唐朝時期茶文化已經十分完善,沿海一帶人們都十分喜歡飲茶,在潮汕當地更是把茶做為了待客的最佳禮儀並加以完善,這不僅是因為茶在許多方面有著養生的作用更因為自古以來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所謂工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於茶具的結合。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工夫和特有的茶具,此功夫,乃為沏泡時的學問,品飲的工夫。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僑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持著品功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潮汕工夫茶是潮汕地區獨特的飲茶習慣。

工夫茶對茶具、茶葉、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功夫茶茶汁濃,鹼性大,剛飲幾杯時,會微感苦澀,但飲到後來,會愈飲愈覺苦香甜潤,使人神清氣爽,特別是大宴後下油最好。

標準的工夫茶藝,有後火,蝦須水(剛開未開之水),捅茶,裝茶,燙杯,熱罐(壺),高沖,低斟,蓋沫(以壺蓋將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頂十法。潮汕工夫茶一般主客四人卻只有三個杯子,潮汕人有「茶三酒四」之說,之所以四個人只有三個杯子是為體現潮汕人禮讓精神。斟茶時,三個茶杯並圍一起,形成一個「品」字,凸顯潮人重品德。品茶的「品」字是由三個「口」組成的,所以喝茶要分成三口,一口啜,二口品,三口回味,直至充分體驗到茶香,才能落肚。

潮汕功夫茶在當地不分雅俗,十分普遍,均以茶會友。不論是公眾場合還是居民家中,不論是路邊村頭還是工廠商店,無處不見人們長斟短酌。品茶並不僅為了達到解渴的目的,而且還在品茶中或聯絡感情,或互通信息,或閑聊消遣洽談貿易,潮汕功夫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


  潮州茶三個杯

  傳統的潮汕功夫茶一般只有三個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個杯子。第一杯茶一定先給左手第一位客人,無論其身份尊卑,無論其年齡大小,也無分性別。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滾燙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後再把帶有熱度的杯子給下一個用。這種習俗據說是人們為了表示團結、友愛和互相謙讓的美好品德。


潮汕人是中原移民後裔,保留大量中華古文明傳統,可謂古漢文明活化石,第一個可能是受到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理論有關係,三個杯子即是一個小小乾坤,無盡寓意在裡面

另外一個說法就是三個杯子剛好巧合形似漢字的「人」與「品」字,作為中國茶道不可少的功夫茶,也是當做一種文化闡述

還有一個說法就是茶壺一泡衝出來的茶量剛好可以裝三個杯子,三個杯子不多也不少,故而默認用三個杯子,當然現在有公平杯了,可以用多泡茶裝進公平杯子,然後再分給親朋,故而可以一人一杯,多人多杯


潮汕人每天都喝茶,可以說,無茶不潮汕。潮汕人從小喝茶,自然對品茶有一套自己的見解。

「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茶性靜,人多就鬧了;三隻茶杯置於茶盤之上,正是漢字的「品」字,有品茶的意思。也有人說是品德,人們為了表示團結、友愛和互相謙讓的美好品德。

潮汕功夫茶三個杯,一個給當地的朋友,一個給自己,還有一個是家,代表對家鄉的思念。因為人在異鄉,心裡總是想念家的,想念父母,兄弟姐妹……

潮汕人選壺,特別是小巧的孟臣壺,講究壺柄、壺口、壺嘴三者同在一個水面上,叫「三山齊」;喝茶時,要用拇指食指中指三個手指捏住杯,叫「三龍護鼎」;在接受邀茶時,有「茶無三拖(推辭之意)」的禮俗,因為工夫茶得趁熱品吹,若再三推讓,茶涼了,真味也盡失;因而還要「一啜而盡,三嗅杯底」,才「得工夫茶之三昧」。

每次喝完都會洗杯的,洗杯也是很有講究的,洗杯是公平的意思。潮汕人在外做生意,公平是潮汕人的經商之道,杯不認人,人不認杯,大家都是公平的。

三個茶友,三杯熱茶,天地人,色香味,盡在其中。潮汕功夫茶相當之妙!


工夫茶起源於於古代南方人家使用茶蓋碗飲茶習慣,(茶蓋碗起源於四川流行於南方)。工夫茶是將茶蓋碗內茶湯分成數小份供眾人飲用;至於為何沒有沿襲每人一個茶蓋碗的習慣,是因為當地特產茶葉鳳凰單叢和鄰省福建安溪鐵觀音這兩種當地人們較易獲取的茶葉茶性均不適宜過久浸泡飲用有關,這兩種都是久泡發苦發澀由其是鳳凰單樅。就如同北方產小麥,就吃麵條包子;南方產水稻吃米飯,物產決定了飲食的習慣。

只分三杯,取決於茶蓋碗的容積,兩杯太滿,四杯又太少,三杯剛剛好;人多也不加杯,則是因為每次加水沖泡出來的茶湯顏色不同,超過三杯就需多次沖泡,各杯茶湯顏色不均,敬茶時讓人有厚此薄彼之嫌,也不雅觀;再者三杯擺成品字形取品級宮貴的彩頭,也合於地區民俗。

工夫茶里的工夫,意指禮節非常周到,於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講究,第一杯是尊客茶,第二杯是陪客茶,第三杯是謙讓茶。舊時代男子到女方家提親,第一杯敬男方同去的尊長;第二杯要看情況,如果女方認同親事,就會敬女方在坐的尊長,請尊長作陪客以示敬重;第三杯是互相謙讓,通常主會讓客人先;如果不認同親事,那三杯茶,杯杯讓與來客,稱三讓。

一和二好理解,唯獨第三的謙讓茶最能體現潮汕文化精髓;飲食上這種謙讓之風同樣盛行,宴席上一桌客人是八個,上了十個鮑魚,每人吃了一個,剩下的到吃完也沒人再去動過,這種現象至今仍舊普遍存在;正規的宴席如此,普通家庭也是一樣,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家庭人口又多,這種謙讓的品質,才使的家庭更加團結。

時間不夠了,閑時再來補充一二


正確的說法是潮汕工夫茶。用潮州話讀就知道了。沒有功夫茶這麼一說,喝杯茶而已,不用會武功,也不用打架。

潮汕有句俗話說得好,茶三酒四踢桃二。意思就是說,喝茶三人合適,喝酒四人最佳,旅遊玩樂兩人最好。仔細品味,這句話還是很在理的。當然情況是變化的,也不是死板的。人多就體現了尊者,長輩先喝,體現了謙讓,體現了文明禮節。再者喝茶一般不會很多人。茶具也是相對應配套的,你加了杯,蓋甌衝出來的還是三杯茶的量。

工夫茶文化是潮汕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值得慢慢學習,慢慢品味。無論貧富,無論貴賤,坐在一起喝茶的氛圍真的很好。比斗酒好很多。生活需要激情,但激情不是生活。


潮州人自古有「茶三酒四遊玩倆」的俗說,相信看字句大家不難猜透其中意思,也即喝茶必須三個人品好,而喝酒最適宜四人一桌,而出去玩爽兩個人最適合!

那麼喝茶為何偏要三個人呢?那就是在切茶效果上考慮,品茶更是十分講究,茶多水少切出來的茶太苦澀,茶少水多又嫌太淡。

再說古代潮汕人泡茶是一種待客之道,一般一個桌子也是四個人,在這四人當中便有一個主人待客,與此同時也出現了「泡茶不喝茶」的待客俗說,三個杯子在洗杯燙杯時較為方便,而在切茶時也是不宜太多杯,除了影響茶味還有溫度關係,更有方便客人飲用,一般都是坐兩邊的人把兩邊的茶杯端走,坐中間的才最後拿走,這是一種禮貌。

所以古時不管來多少人都只能泡三杯茶,普通茶具都是以三人量而製作,當然隨著社會生活習俗的更新,人問的泡茶理念也不知不覺地發生變化,卻認為都是熟人,何必讓來讓去,有時因為禮貌謙讓卻冷落了茶水,有時因為不約而同拿不到茶而尷尬,簡直來個痛快改變,幾人來就泡幾杯茶,這樣也就減少一些無謂的困擾和尷尬!

但在潮汕人的品茶待客理念仍然是以三個杯為主流,但現在人更講究人性化、方便化,但確實在泡茶、切茶、品味質量還是多少有些變化,但不重量,現在人不在乎這些,只求個公平,方便,不會顧此失彼!


所謂「茶三酒四」是說一起品茶的人不宜多,二三人足矣,以保持一種優雅清凈、細細品 的氛圍,真如明人所說:「飲茶以客少為貴」,「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所謂施茶,就是喝茶解渴而已。而飲酒卻與此不同,人多, 杯籌交錯,猜舉行令,氣氛歡快熱烈;否則,一個人蠻頭喝悶酒,就大約是碰到什麼不順心的事了。這就是因為喝酒所追求的與品茶恰好相反、它企盼達到一種豪放爽快的境界,因此才有「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豪放,「一醉方休」的痛快,「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義氣。一靜一動,一深沉一熱烈,這是茶文化與酒文化一個很大的區別。


哪有什麼不管有多少客人都只有三個茶杯的說法啊。。。在潮汕,每家每戶都有功夫茶茶具,而且家裡也有一些備用的茶杯 。一般情況下,備用茶杯數量還是能滿足對客人的招待的。「只有三個茶杯」的說法還是太絕對了!潮汕人很好客,有機會多去走走,喝喝功夫茶,嘗嘗潮汕美食哦!歡迎你們~


所謂茶三酒四,茶性屬靜,多了則鬧。三杯相靠則為品字,有品茶和品德之稱,一靜,二趣,三味,再多的人也是三,因為公平和謙讓,沒有富貴貧窮之分,沒有上下等之區。再者潮汕當地的功夫茶具很小,蓋碗也小,一泡容三杯,潮汕人都喝單叢,它的特點則為花果蜜香...喝茶有觀色,聞香,品茗,用公道杯容易使茶湯易冷,第二工序很難體現的淋漓盡致,都知道熱漲冷縮,所以潮汕少用公杯承茶,只想讓每一泡都那麼鮮甜甘潤...


推薦閱讀:

國外那些奇形怪狀的水果,你最喜歡吃哪種?
有什麼好的,製作辣椒醬的方法嗎?
10款「奇葩」月餅你能吃幾個?
菊苣梔子茶的配量是多少?
親媽讓我去平江路買大餅!

TAG:工夫茶 | 潮州 | 廣州 | 美食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