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不聽話該如何管,打罵教育可行嗎?
打罵不能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只能宣洩父母的急躁情緒。
昨天,我和同學一起逛街,同學帶著他6歲的兒子果果,在一家衣服店同學試衣服,果果和店老闆的孩子相互打鬧追逐玩耍,同學多次告訴果果讓他慢點,注意安全。
果果在玩耍的過程中一不小碰倒了花瓶,發出了一聲巨響,顯然把兩個孩子都嚇到了,同時也驚動了我們,我看到是果果不小心撞到了花瓶,但是,果果否認是自己打碎花瓶的,並且說謊,後來,店老闆也沒有讓同學賠花瓶,一出衣服店的門,同學就怒氣衝天的要打果果,因為果果說謊,果果害怕的躲在我身後。
之後,同學和我大倒苦水,果果如何的調皮,不好管教,最近她發現果果有說謊的趨勢,這讓她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和果果的爸爸從來不說謊,也沒有教過果果說謊為什麼果果會說謊?
通過和同學的聊天得知,他們夫妻倆是狼爸虎媽,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果果爸爸就是果果爺爺一路打出來的,才考上重點大學,才事業成功。
對於不聽話的小朋友,打罵教育真的管用嗎?
在馬歇爾·盧森堡的《非暴力溝通》一書中這樣寫到:
即使體罰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這也並不意味著,其他方法無法達到同樣的效果。最後,我還擔心,體罰孩子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如果我們把暴力作為解決問題的辦法,雖然孩子可能會去做我們要求的事,但這樣做難道不是在鼓勵孩子用暴力來解決衝突嗎?
打罵教育有很多局限性,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同時也帶給孩子心理傷害,具體有以下不良的後果:
- 讓孩子逐漸學會說謊
正如同果果一樣,做錯事情為了避免挨打挨罵,選擇說謊來逃避懲罰,當孩子享受到說謊帶給自己的好處和甜頭時,這無疑是鼓勵孩子說謊,當孩子說謊成為一種習慣時,父母只能追悔莫及了。
- 傷害親子關係
對打罵的恐懼會讓孩子難以體會到父母的愛,「打是親,罵是愛」這是父母教育孩子最大的謊言之一。打罵只會讓孩子離父母原來越遠,孩子有什麼事情也不會主動的告訴父母。
- 讓孩子自卑懦弱,當「老好人」
在父母打罵的高壓政策下,孩子會形成兩種不同的性格,一種就是內向、自卑,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敢爭取自己的利益、沒有主見、在權威面前唯唯諾諾,充當「老好人」。
- 讓孩子脾氣暴躁、暴力性
在父母打罵的高壓政策下,孩子會形成兩種不同的性格,另一種就孩子脾氣火爆,充滿暴力性,孩子遇到問題,喜歡用武力解決,做事情容易衝動、不計後果、不能控制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 讓孩子有恐懼感
經常打罵孩子,讓孩子生活在恐懼中,孩子也不知道父母什麼時間會打他,所以事事小心翼翼,不能夠專心的做好自己。
- 讓孩子自暴自棄
經常打罵孩子,孩子習以為常,對於父母的教育無動於衷,依舊我行我素,時間長了讓孩子沒有羞恥心,容易自暴自棄。
- 原生家庭的輪迴
從小在暴力家庭長大的孩子,深受暴力之苦,不管自己的意識多麼希望自己以後為人父母一定給予孩子愛和呵護,但是,潛意識裡仍然會打罵孩子,這種教育模式就像電腦程序一樣自動運行,所以,斬斷輪迴,從自身的覺察做起。
《蘇氏家語》里說:「孔子家兒不知罵,曾子家兒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
孔子家的兒子不挨罵,曾子家的兒子不耍脾氣,這是家 庭善於教育的結果。由此可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和教育是何等的重要。教育不聽話孩子除了打罵,還有很多切實可行高效的辦法:
1.父母加強自己的修養很多父母打罵孩子,知道不對,事後也很後悔,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怒氣,還是因為自身的修養不夠,父母多多閱讀情緒管理書籍,提升自己的情商,做好孩子的榜樣。
孩子雖然是孩子,社會認知能力低、經驗不豐富,但是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所以家長需要尊重孩子,多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看待問題,這樣,我們也就能夠很好的理解孩子的不聽話,從而能更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交流。
3.耐心傾聽孩子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首先需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最好的途徑就是耐心傾聽,不打斷孩子說話,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只有這樣,當父母給孩子說話時,孩子才會聽,而不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4.修正對孩子的期望對孩子寄予深厚的期望,是每個父母的人之常情的做法,但是,也需要適而可止,允許孩子自由發展,愛是如他所是,非如你所願。與其對孩子有殷切的期望,不如多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學習成長上。
5.讓孩子承擔相應的後果如果給孩子立了規矩,講了道理,孩子依然不聽,這時候需要孩子承擔相應的後果,讓孩子知道,自己正在承擔的後果是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自己的選擇而造成的。
謝邀!
我認為打罵教育不可行。偶爾用一下或許有用,但經常用,時間久了,孩子會越來越不聽話。
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越是打罵,越是不聽話,越是調皮搗蛋。
前天下午去接娃放學,還遇到了一個媽媽,她當著一大群人的面,把孩子罵了一通,而孩子置若罔聞,該幹嘛幹嘛。這位媽媽很無奈,周圍的家長們都嘻嘻哈哈笑了起來。老師告訴這位媽媽,不要採用這種方法,不行的。這位媽媽可能也不知道怎麼辦好,就說自己的孩子太調皮,太難管教了,不拿著棒子他就不聽話。老師舉我的例子說:你看豆寶爸,我們很少見他發脾氣,他對孩子嚴肅的時候非常少,但豆寶表現很不錯,打罵的方式並不利於孩子好習慣好性格的養成。
這位媽媽說:遇到難養的孩子沒辦法啊,人家家的那是多好樣的娃啊!
其實,並不是人家家的娃好。「別人家的孩子」,那都是父母的一廂情願。
我們自己的教養方式才是最主要的源頭。雖說孩子們個性不同,有些孩子就是比較調皮好動,但只要我們的養育方式是正確的,孩子一樣是聽話的乖孩子。
首先我們要尊重孩子,把孩子看作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不能動不動就打罵,不能高壓控制孩子,不能凡事都要孩子聽從大人的。你的那些經驗、理念,並不一定都是正確的,你或許會把孩子引導偏航都不好說,所以別站在大人的立場上居高臨下地要求孩子。
蹲下了,平等地對待孩子,傾聽孩子的要求,換位思考孩子的行為,更多的時候像對待成年人那樣對待孩子,孩子不會不講理的,孩子其實是最講道理的人。
再說聽話這個問題,我們之所以認為孩子不聽話,只是孩子沒有按照我們的想法去行動而已。我們要求孩子聽話,其實只是在給自己減少麻煩,不想讓孩子給自己預定好的生活軌道生活方式扔雞蛋。這並不是多麼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
讓孩子那麼聽話有什麼用呢?無非是好管教,無非是節省點自己的力氣。孩子真的很乖很聽話,也不見得是多好的一件事情。太聽話就會沒有創造力,太聽話可能會導致沒主見、懦弱。
反正我是不要求孩子聽話的,我平時也不跟孩子說「你聽話點,爸爸就給你買好吃的」「你好好聽話,爸媽就會獎勵你禮物」此類的話,我甚至在孩子面前避免「聽話」兩個字,我都是以「配合一下」來跟孩子溝通,我不想讓孩子「聽話」,我希望她成為她自己。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卻不知這是父母自己的錯,是父母以自己生活中的行為在教育孩子。什麼樣的父母就會帶出什麼樣的孩子,有其父,必有其子。這話是很有道理的。行為教育包括「肢體行為,語言行為,表情行為,甚至父母的心態。」這就是潛教育,潛教育無處不在,無處不影響孩子。看過的「《秘密》的書或電影就知道,講到的吸引力法則,這不僅能影響孩子,也一樣能影響父母自己。想要讓孩子改掉不良行為習慣,運用「吸引力法則」。
孩子不良的行為不是去要求其改正,是淡忘。
吸引力法則:同頻共振,同質相吸。即,同樣頻率的東西會共振,同樣性質的東西會因為互相吸引,而走到一起。 神奇的是,這種規律不僅存在於世間萬物,也存在於我們的思想里。所以,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當小孩有不良行為出現時,如果你想要去糾正他,但你用的方法是重複地說他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告訴你不能這樣做,你怎麼還是這樣做,你這孩子怎麼就不聽呢。如果你是這樣做的,那請你停止,如果你身邊的人是這樣教育孩子的話,也請他們停止。這不是在糾正孩子的行為,這是在強化孩子的行為。強化孩子的記憶,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與對,好與壞,孩子還沒有這個分辨能力,即使有,孩子自身的自制能力也不強。行為不是糾正出來的,有不良的行為就讓其淡化。吸引力法則告訴我們,把思想轉移到你想要的地方去,淡化你不想要的,淡忘不想要的。是思想的轉移,是焦點的轉移。記得我以前寫過的《傷痛管理》里有個「記憶忘記法」,也就是運用了這一秘密。要想讓其淡化,讓其忘記,而思想的焦點不是放在忘記的本身,焦點轉移,轉移到想要的地方上去。
孩子為什麼會有各種各樣的行為習慣?在開始是受到潛教育所影響,慢慢地成了一種習慣,長期的一種習慣就演繹成了性格。
可以加我賬戶關注我,會有相關文章發送出來。謝謝,希望能幫助到你!
打罵治標不治本。
1,很多父母每次忍不住動手打了孩子之後都很後悔,覺得沒必要打他。
這種想法是對的,孩子是對大人控制力最大的考驗。
2,孩子有時候倔強、犯錯,都不是什麼很大的過失,一般父母發完火就沒事了。
3,但是委屈了孩子,給他留下了心理陰影,他一做錯事首先想到的不是改正錯誤,而是怕父母打罵。
4,教育是讓孩子知錯能改,打罵固然直接,但造成的後果更嚴重。
5,其實家長只需做好自己,給孩子做榜樣。孩子做錯了,可以用言傳身教的方法,讓孩子明白錯在哪兒,坦然接受自己的錯誤並改正。
我認為非常不可行。
1.家長要分清究竟是孩子只能打罵解決,還是只是你發泄的一種手段。孩子懂得道理之後,家長可以耐心地和孩子講道理。有時候你打罵孩子,並不是還是做得有多麼不對,而是你自己的心累了。打孩子反而是自己發泄的一種方式。簡單粗暴而又沒有實際的效用。
2.還會容易有樣,學樣產生暴力傾向。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我相信每一個家長都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有暴力傾向孩子,但是孩子所作所為大部分是由家長的影響而學會了,孩子就是一面鏡子能夠折射出你的行為習慣。
3.所謂暴力解決,只是當時對孩子起了震懾作用。但是後來的效用如何。確實是值得商榷的問題。但是講道理就不一樣可以讓孩子明白錯誤的根源從而從自身內心決心改正這樣的錯誤。
小朋友不聽話,打罵教育是最下等的方法,打罵教育不是讓小朋友逆反心理加強,就是讓小朋友性格變得陰暗木納。
小朋友不聽話要分開來看,一種是小朋友不聽從父母的要求,一種是小朋友調皮搗蛋讓人煩惱。前一種是父母教育方法有問題,父母對小朋友的要求不適合當前年齡階段。我們要知道小朋友不可能從小就符合父母的要求,需要父母去塑造他,但在年齡小時不能來強硬的,需要父母前期以引導為主,讓其性格逐步成熟,再對其逐步提要求。如果在小朋友年齡小時打罵過多會讓其性格扭曲,且親子關係疏遠。後一種要麼是父母對小朋友關愛過少,小朋友用這種方法想吸引父母關注;要麼是與其他小朋友學的,這些都是需要父母多找時間陪伴小朋友,與其交流,正確引導其成長。
其實小朋友對大人的要求很簡單,多陪他們玩,讀讀書,講故事,多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由大人的生活細節影響小朋友性格成長,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我家的熊孩子也經常不聽話,時時氣得我想抓過來給他兩巴掌,可是打在兒身,痛在娘心。打過罵過後又後悔得不行。比如他弟弟要睡覺,讓哥哥別吵他,哥哥卻總是在弟弟身邊打擾弟弟鬧個不停,這時我好想大吼哥哥一頓。可是又想想,哥哥也是愛弟弟的,只是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對弟弟的喜愛。這時,我們家長更應該的是好好給哥哥講,引導他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弟弟的愛。打罵只能讓孩子屈服於家長的淫威,還是要好好和小朋友溝通,講道理。
言傳身教是很重要的。
打罵我不贊成。
以前的老人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或許有它存在的意義,但在現在這個社會來說,打罵已經不能起更多的作用了,還可能適得其反。
可以跟孩子好好講道理,一方面說小孩子不聽話是指哪一點呢?如果只是調皮,就不是什麼大問題,只要不影響他人,慢慢改過來就行。
很多的家長明明都知道管教孩子打罵是不起作用的,但是卻又改不了這樣的一個管教方式,往往都是用打罵的方式來管教孩子,結果效果不好,並且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反抗,所以往往會弄巧成拙。
尤其對於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如果採取打罵的方式,會讓事態會變得更為嚴重,所以要想辦法採取另一種方式,嘗試著溝通,也許效果會好一些。
6歲以前適當的打罵可以一定程度上制止孩子的某些危險性的行為動作或者不良習慣。當然如果你的孩子在6歲以前就完全能夠在你的言語及正面引導之下就改掉壞毛病,那麼絕對不需要打或者罵了。但是一大部分的孩子在6歲以前很難具備一定的判定是非及自控能力,所以個人認為有些時候是需要父母為其糾正的,但是這裡的打或者罵僅限於某些特殊情況之下,而非日常。
6歲以後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控能力,這時候任何的打與罵都是不適宜的,只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負擔與陰影。
推薦閱讀:
※如何在校園做個低調的女生?
※有沒有哪塊領域,是不管你怎麼努力都做不好的?
※為什麼感覺晚上的時間比白天的時間過的快?
※四個室友扎堆玩 我無意中玩其中一個的手機 發現其他三個人建了個群?
※上班經常焦慮,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是心理有問題么?還是焦慮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