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文明一直延續這種說法是否成立,為什麼說印度文化中斷了?


這兩個說法其實都不成立。

所謂」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巴比倫、印度、中國)的提法本來就非常不嚴謹,在歷史學界其實反而很少這樣提。以我國大陸近年來非常具有代表性、很有影響力的大學歷史系教材——吳於廑、齊世榮《世界史》為例,該書在敘述全世界各個早期文明時,根本沒有使用」四大文明古國」提法,而是談到古埃及、西亞(以蘇美爾文明為開端,而不是巴比倫)、中國、南亞、愛琴海這五個文明區域。

《吉爾伽美什》:已知的全世界第一部史詩,起源於四千多年前的蘇美爾文明時期。

印度最大的宗教——印度教,至今全面深刻影響著印度的文化,而前身一直追溯到三千年前出現的婆羅門教,基本上是一脈相承的。印度最大語言——印地語的文字形態,追根溯源,也可從兩千多年前的古梵文找到源頭。宗教與語言文字,這兩件極其重要的文化特徵,在印度是如此源遠流長,怎麼能輕率地說」印度文化中斷了」?

還有,種姓制度兩千多年前就在當時的南亞次大陸北部初步出現,作為制度,一直延續到近代,作為文化現象,則至今陰魂不散。這種制度與習俗顯然是陋習,不過,作為一種另類的文化現象,種姓制如此古老而持久,在全世界也令人感到驚異。它恰恰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數千年印度文化歷程中的不變的一面。


既然有人說〖四大文明古國〗有爭議,那我感覺把」四大」給去了,就說」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文明一直延續」,也完全成立。

不信的話,咱把所有公元前排得上號的古國都捋一遍:

古巴比倫,建國於兩河流域,在史詩、藥典、曆法上頗有成就,建造了奇蹟一般的空中花園。疆域在雄主漢默拉比時達到極盛,他也被稱為「四方世界之王」,還留有著名的漢默拉比法典。但後來亡於赫梯,後來古波斯人也來了,再後來這裡成了駱駝彎刀的阿拉伯人的天下。古巴比倫人的後裔在哪裡?現在的伊拉克還有一絲巴比倫文明的影子。

古波斯,曾經滅國無數,建立了橫跨兩州的大帝國,但先亡於亞歷山大,後來又亡於阿拉伯。

古埃及,非常神秘的國度,建造了舉世聞名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等,木乃伊、埃及咒語等也散發著迷人的魅力。然而,古埃及的學者太崇尚神秘來,就是讓你看不懂,他才牛逼。不像中國,各種聖人、學者生怕你不懂他的學說,想盡辦法向人宣講,耳提面命,著書立說。這也導致了,現在我們還能欣賞、吟誦幾千年前的詩經、楚辭,古埃及文字只能靠猜了。

古埃及曆經亞歷山大、羅馬等帝國統治,後來也被阿拉伯帝國統治,古埃及人無影無蹤。

古印度,曾有過輝煌的文明,並創立了對中國影響極大的佛教。但先後被雅利安人、月氏、蒙古人統治過,到了近代還是英國人幫他們統一了全國。人都不知道換了幾茬了,連自己的歷史都沒有,很多東西想考證都得到中國翻資料,唐僧寫的那本《大唐西域記》,對他們來說就是最重要的史料了,怎麼能說文明延續?

古希臘,在哲學、雕塑、戲曲、文學方面有過無與倫比的成就。但後來被波斯打殘了,再後來被羅馬吞了。

古羅馬,建立了優良的法律體系,曾經盛極一時,踏破四邊蠻族,將地中海變成其內湖。後來東西分裂,西面被蠻族所滅,羅馬的稱號也轉到德國的那個「神聖羅馬帝國」上去了。東羅被奧斯曼所滅,著名的索菲亞大教堂,現在都換了。

古瑪雅,雖然預言很神秘,但除了預言跟幾個建築,他們還留有什麼?

中國呢,雖然經過三次大規模異族入侵,但無論人種上,還是文明上都以華夏為主。異族要麼統治不了多少年再退回草原去,如蒙古;要麼積極學習華夏文化,努力融入華夏,如鮮卑、滿清;他們的統治者也成為華夏文化的鐵杆粉,如魏孝文帝、乾隆;最後他們的後代變的與主體民族無異。

對於很多其他國家來說,幾百年前的都東西無異於天書。當我們能張口誦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還能感覺到其中的美的時候,我們應該知道我們的文明有多麼地悠久,生命力有多麼頑強。


這種說法不成立,四大文明古國,是梁啟超在1900年著作的《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中認為:「地球上古文明國家有四國中國、印度、埃及、小亞細亞是也」。這是「四大文明古國」概念的早期雛形。

後來人們將「小亞細亞」修改為兩河文明中的一個重要文明——巴比倫。

當然,這種說法也得到了國際上的普遍認可,只是國際上並沒有我們中國那樣,把「四大」界定的這麼清晰。

有沒有發現,我國總是喜歡排列東西,總是喜歡並列四個,好像這樣看起來比較正式,比如:

古典四大名著、香港四大天王、民國四大美男、中國四大神獸、古代四大美女、四大發明、四大凶獸、四大……太多了,於是四大文明古國出來了。

而美國威廉·麥克高希在《世界文明史》里稱「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公元前2500年、古代中國、古希臘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發源地」。

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則認為:中東、印度、中國和歐洲這四塊地區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歷史上最偉大的文明。

其中中東包括尼羅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及伊朗高原。

印度包括印度河流域和恆河流域。

中國包括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

歐洲地區包括地中海沿岸以及尼羅河流域。

也不說的那麼繁雜了,就說說四大文明古國吧。

在我看來,除非那個國家遭到了滅頂之災,不然文化是不會中斷的。有時候,即便是遭到了滅頂之災,也不一定會中斷。

文化是什麼?是這塊土地長久孕育出來的,只要這塊土地沒有沉沒,傳承文化的人沒有滅絕,這裡的文化就不會消失。

印度的文化並沒有被中斷,埃及的文化也沒有中斷,中國就更不用說了,保存的很完整。

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中斷了文化傳承的,是古巴比倫。

古巴比倫的所在地,就是現在的伊拉克,當然,古巴比倫跟今天的伊拉克區別大了,完全是兩個民族。

真正的古巴比倫人早已在外族的進攻下滅絕了,那些由古巴比倫人創造的文明也宣告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嶄新的文化——完全不同於古巴比倫的文化。


現在所說的沒斷過,意思應該是文化和文明的主體,還有推動主體文明的主體民族,和主體文明的地域空間上綜合評判的。

古埃及文明主體被阿拉伯文明取代,人口也大量被阿拉伯人代替。

印度文明古代就被雅利安人摧毀過,加上古代印度的分裂沒有統一過,古印度文明總體被分化稀釋了,也就是沒有了主體,現在的主流人種也是雅利安人,種姓制度就是雅利安人統治印度的產物,後來又被大英統治,無論是文化還是人種古印度的都不是現在的主流,也就是現在的印度不是古印度,雖然人還大量是古印度人。

阿拉伯文明更不用說,伊拉克敘利亞這些古巴比倫文明的發祥地早就被打的面目全非,猶太人在阿拉伯復辟,也是和古猶太文明毫無瓜葛了,只是猶太人又回到了古猶太人的空間里。

現在所說的古中國文明沒有斷過,意思因該是主體文明文化沒有變過主體民族沒有變過,由過去的古文明衍變到近代文明,當然現代的樣子和古代已經不一樣了,這是文明衍變的結果,不是斷了。

從大的方面講,古代埃及文明衰落,加上外族入侵,古埃及的文明可以說沒了,包括文化和民族。印度文明古代的時候就被分化了,被去中心化了,沒有像後來中國一樣形成統一的文化,外族入侵,內部分裂,加上近代的外部文化衝擊等等。古巴比倫文明更是損毀殆盡,受到基督教的侵襲,近代戰爭,人種滅絕,等等。

綜合來看其他的三大文明發祥地蹤跡幾乎消失了,沒有延續至今,主要考量的就是主體民族和主體文化和建築自然圖騰等這些地域空間上的東西。

看看古中國文明,雖然經歷了戰爭,和外族入侵,甚至有人種融合,和人種毀滅(漢族人口最少的時候也是絕對的主體民族的),但是主體的文化基本上得到傳承,主體民族依然是漢族,就算是蒙元和滿清也是承漢制,明朝皇帝朱元璋也是承認前朝皇帝的,清朝也是承認前朝皇帝的,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中國古代的王朝所謂的正統衍變,也就明白為什麼少數民族統治中國依然被承認是中國的朝代,考量的就是文化主體和制度主體,文化主體和民族主體基本沒變,無論是宮廷還是民間,主體文化由主體民族推動衍變,到現代依然有主體民族主導,在中國的主體空間範圍內,我認為中國的主體文化文明是傳承的,沒有斷過的,這樣解釋應該是站得住腳的。

其實古中國文明是發祥最晚的大約只有四千年而已,沒有五千年,能夠延續至今的原因是,主要是農耕文明的發達,比周邊的文明高很大的層次,人口能夠迅速繁衍,即便戰爭實力不行,但是在自然生死的戰爭中獲得了勝利,加上客觀環境條件,中國被周圍圈住了,東有海,西有山,而且地處溫帶,需要更高的生產製造的技術和技藝才能生存,加上後續的在生產和生活基礎的附加文化,比如說城市文明,等等,使得中國文化的主體沒有被毀滅,其實是一個偶然,並不是必然。


印度文化並沒有中斷。中斷的,是印度的歷史


印度古文明,恆河文化昌盛於公元前1800~前600年間,為印度著名的吠陀時代。

華夏古文明,公元前2070~前256年黃河中下游華夏部落建立了夏朝。

判斷一個文明存在,主要依賴3個標準。

第一:歷史:有明確的歷史傳承,可以認為文明有延續。

第二:文字。當文字發明了,思想就可以累積。

第三:人。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土著人。

歷史:

這一點印度比較吃虧,古代印度想來沒有記錄歷史的觀念,他們對時間觀念也非常的淡漠。

佛教中,釋迦牟尼佛就常用【一時】這個辭彙表達所有的時間。

文字思想、社會禮儀:

已知的最早文字,被成為「哈拉本」文字,是一種刻在印章上的文字。現在已經無法解讀。

雖然文字沒有了,但是文字承載的思想,仍然主導著印度。

印度著名的吠陀時代,至今仍然有經典傳承。印度教也是誕生與那個時代。

森嚴的印度等級制度那源於那個時代。將人分為四等,首陀羅為最低層,吠舍為中層,剎帝利和婆羅門為上層。

人:

印度因為被多次侵略佔領,所以的人種比較複雜,原生土著血統稀薄。印度的西北部多為高加索人種。東北部大多為類似東亞人,和我國藏人類似。在印度的南部和一些小島上,還有純血的印度土著,【矮黑人】,現今大多土著【矮黑人】都是首陀羅階層。

這三種都是印度人,可以從他們的膚色里看出等級。印度古代文明,就是黑色的人創造的。明顯的雅利安和高加索人種是後來的入侵者。


可以看出,印度其實在哲學思想和社會等級制度方面,可以說從古未變。

歷史和人種的變化,是隨著印度西北的游牧民族入侵,而斷絕和雜合。

【完】


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是梁啟超發明的,國際社會上的歷史學界是不承認這個說法的!

至於一直沒有中斷這個說法,如果按照文字來算的話,可以說是,因為大概只有中國一直保留著象形文字,而大部分國家都相繼採用了字母文字!不過跟中國類似的,印度的歷史實際上一直在延續,通過他們的神話和詩歌,宗教也是一直延續下來了,包括種姓制度!現在一個比較傳統的印度人估計回到幾百年前,應該很快就能適應,因為它的社會沒有什麼劇變!印度的問題只是它在英國人來之前一直沒有統一,它不是一個統一的政權,就沒有一個統一的文化!但是不能因為印度人沒有很多的文字記載就說印度文化中斷了,如果硬要說中斷那就是雅利安人入侵的時候,可是那時候中國的文明還沒出現呢!它沒有中斷的文明還是很長的!

咱們再看看中國,除了文字沒中斷還有什麼沒中斷呢!秦以前是分封制,秦以後是皇帝集權,漢武帝以前是百家爭鳴,武帝以後是獨尊儒術,中國很長時間是有宰相,相權制衡皇權,之後是皇權獨大!孔子最反對君主專制,強調君君臣臣,後面的儒家不肖子孫強調君權至上!

人口上,永嘉之亂五胡亂華,北方漢人被屠殺殆盡,之後是鮮卑胡人建立隋朝和唐朝,然後是五代沙坨人建立幾個割據政權,然後就是蒙古入主中原,建立大元,然後是明教信徒朱元璋建立大明,然後就是滿洲人進入建立大清!你說這份亂的,我不知道很多人說的中華文明沒有中斷的理由是什麼?難道就是因為中國的文字沒有斷嗎?


當然成立。四個文明比起來還不夠心酸,它們早也沒有什麼可自豪的,它們也許只在當時存在了幾百年,也許幾千年,最後進入了墳墓,世界上誰還認識和使用它。現在值得自豪的應該是中國,自古至今都在自豪的使用著自己的文化。這就是事實。要比就和石器時代比,看誰早使用工具。文明首先要有文字,表達清楚,能看明白看懂,這才叫文明。看不懂是文不明。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古國,幾千年的字都可以看懂看明白。別的國家的文字已經不認識了,已經是失落文明。 中國字文明在於指向明確,馬??字讓人看了就是??這個動物。鳥??看了就是??這個動物。不會把鳥看成馬??。不會馬字看成??。這就是文明。如果兩個字看了分不清,就是文不明,就會出現混亂,是非不分,指鹿為馬。特別是在法律法規方面,容易造成怎麼解釋都可以,說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說你不是 你就不是,是也不是的混亂局面。文化就是文字應用變化的組合。文字是相片,文化就是把一個一個相片組合起來的視頻。組合起來的文章就是一部電影故事。這就是文化。如果把骨笛用文字組織起來,只能證明當時的音樂藝術的程度。韻律達到了幾個音節的運用。玉石文物證明當時的雕刻和審美觀。青銅器如果沒有文字,也只能證明當時的冶金技術水平和鑄造技術。風俗習慣不等於文化,各國有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相同的風俗習慣,相同的風俗習慣不能說是文化相同。口口相傳是文化口頭上的傳遞。說話的人發出來聲音和文字,聽的人也在接收每一個文字。這種方式容易失真比如端午節,傳來傳去就不知道是誰的風俗習慣了。最好的方法是寫成文章記錄下來,這就是文化。有很多古老的東西都失傳了,就是沒有被文字化寫成文章記錄下來。有很多動物也有習慣但不能叫文化。有些中國傳統風俗習慣容易變味,如果記錄下來就會保持不變這就是文化。


謝謝邀請。這一說法可以成立。

中華文明的主體一直是包括漢族和兄弟民族在內的中華民族,所以從古至今一脈相承。

印度最早是以達羅毗荼人為主、包括少部分原始澳大利亞人和蒙古人創造的印度河文明,(後來也在恆河流域和其他地方挖掘出同一文明的遺址,所以一般稱為哈拉巴文明) 建立起哈拉巴和摩亨佐達羅等早期人類歷史上的發達城市。這一文明的時期大至是公元前2400年到前1700年,興盛期為前2300到前1800年。考古顯示摩亨佐達羅最後被焚毀,居民被殺戮至所剩無幾。歷史學家把此歸於雅利安人的入侵,古老的梵文(雅利安語)著作講述了雅利安人殘酷的擊潰敵人、搶走其財產並焚毀其城市的故事。雅利安人征服了土著印度人,成為印度文明的主體。

哈拉巴文明城市遺址

哈拉巴文化的居民已經步入青銅時代並能製造上好的陶器。他們的城市街道寬闊,小巷縱橫。多層房屋宏大明亮,並配有極好的衛浴設備。城市精心設計的排水系統直到上世紀末印度的許多城市都不曾擁有。複雜卓越的城市結構令同時期埃及和兩河流域的城市相形見絀。這一時期,兩河和印度河的城市間就已經有了貿易關係,遺址中出土了很多產自伊朗和伊拉克的玉石、綠松石、天青石等。

上圖為哈拉巴文化出土的印章,目前共有2000多塊,類似印章在波斯灣同時代遺址也有出土。上面的文字至今尚未成功解讀。雅利安人入侵後,達羅毗荼人被趕往南部德干高原,不但文明換了主人,發達城市文明也沒有延續,這一點不同於兩河流域,在那裡征服城市的人繼續佔領城市,城市得以保留,只不過政治中心從一個城市遷往另一個。

雅利安人的史詩《摩訶婆羅多》,描述俱盧族不同支系的恩仇故事。俱盧國一直延續到佛陀的印度列國時代,為十六大國之一。雅利安人最早的城市可能是巴特那,後來成為孔雀王朝阿育王的首都華氏城。

其實雅利安人時代的印度也從哈拉巴文明汲取了營養,婆羅門教、佛教冥思和瑜伽的傳統就可以追溯到哈拉巴時代,擲骰子、念珠和很多神像造型也是哈拉巴文明留給後世印度的遺產。從這一意義上來講,古老的印度河文明並未中斷和消失。


文化和文明嚴格而言是兩個相互依存的概念。文化更多的是指精神成果,文明更多的是指物質存在,二者互為表裡,相互證明存在。文化的存在主要表現為以書籍為載體的思想,風俗民情以及各種制度等等。文明的存在體現到博物館看看就知道了。

印度的文化出現斷裂這是一種主流認識,主要是體現在信仰的改變,審美體系的改變,也包括人種的大量改變等等。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伊斯蘭文化對印度後來文化形成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今天伊斯蘭文化幾乎在印度佔據半壁河山。當年大馬士革彎刀終結了不少曾經繁盛一時的文化。

中國之所以被稱為文化一直得到延續,沒有發生重大斷裂的原因,主要就是從漢代確立的儒家體系治國這一基礎沒有改變,歷朝歷代幾乎都在延續前朝的政治架構和管理體系,而這個體系的基本思想是儒家的。此外,由於中國自秦一統天下後,統一是歷史發展的主流,無論漢族還是外族,都在爭取這個大國的統一權,所有取勝者無不把自己當成受命於天的真命天子。同時,由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強大基因,使得外來文化無法從根本上與之較量,只能以中國文化繼續統治國家。還有,中國在歷史各個時期在農業文明方面一直領先於東方,所以,游牧民族雖然奪去了政權,可以對原有的文化產生影響,但是無法改變文明的延續。

總之,中國文化一直延續,一直發展,得益於農耕文明的強大,得益於在農耕時代所長生的思想的強大,文明與思想的強大就使得文化得以延續。


看你的標準是什麼,沒有標準就沒法下判斷。我是不認可這種一直延續的說法的,因為這種說法,要想自洽,就必須採取非常多「技術性」手段去處理對一些歷史事實的解釋,而如果用同樣的手段,你也可以造出其他文明一直延續的說法。

從最明顯的王朝來看,從周人開始,一波波靠近北方的族群進來,有些甚至建立了穩固統治,你要說這些人都被「同化」了,所以算沒斷,那麼埃及人、波斯人等等都可以這麼解釋他們的歷史。

有人說,看文化習俗。然而看文化習俗,隋唐人和秦漢人區別也夠大的了。清人和宋人也一樣很大。有多少是自發演化多少是北方族群帶來的呢?同樣的理由,用在埃及人、兩河人身上一樣能成立,改了個宗教信仰嘛,本身那些地區伊斯蘭化之前宗教信仰也經常變化,生活習慣有一些改變,然而還是保存下來的居多嘛。至於說文字,也很好解釋,那些地區的文字本身就在演化,能看到很明顯的痕迹,變成了阿拉伯文也是正常的。反而是漢字,近乎停止了演化,才是個奇特的現象,連日本這麼偏僻的地方,文字都在演化呢。

還有更扯淡的說分子人類學,畫個巨大的框,然後說,漢人基因一直沒變嘛。嗯,是沒變,你把框再大點,你都可以說人類基因都沒變了。知道點歷史的都知道,長江以北地區發生過多次人口大變動,這是史實。

總之,如果需要,其他地區也能創造出一套「自古以來」的歷史敘事,只是他們大多不需要以此來增強合法性,所以也沒有強烈的官修史書慾望,這種不曾中斷的史觀正是官修史書的產物之一。官修史書與其說是史,不如說是經,用來表明「不信謠、不傳謠,一切以我們為唯一正確解釋」,然而,在當代,隨著考古、古人筆記等的不斷整理解讀,研究者早已不再存在這種時間和空間上的大一統思維,當代人也應該跳出這種思維。


推薦閱讀:

101年前的今天,不做官太太,要做譚嗣同的鑒湖女俠秋瑾就義
每逢佳節胖三斤,這才是盛世氣象!
揭秘京城百年老字號的歷史
【軼事秘聞】倪桂珍是徐光啟的十七代孫女,為什麼她不姓徐?
李鴻章自立門戶的機遇:凡成大事者,必不能昧於歷史大勢

TAG: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