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古代為何會三千年前就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歷史記載傳統?


起初並無史官職位,夏商朝時,古人用龜甲獸骨放在火上燒,以其裂紋占卜國事,並將其結果刻在龜甲或獸骨之上,即後來的甲骨文。

那時,這種崗位應當接近於筆記員。然後來,大小國事,均需要記載,筆記員就變成了書記員。實際上就是掌管文書,管理文書的秘書人員。

隨著時代的發展,統治階級意識到了文書的重要性,於是開始逐漸設置了這一個單獨的職位。與其說記錄歷史,不如說記錄事件。

春秋時期,史官的分工已經很明確了,有大史、小史、內史、外史、左史、右史之分。「大史掌國之六典,小史掌邦國之志,內史掌書王命,外史掌書使乎四方,左史記言,右史記事。」

春秋時期,以士為主,士者,通古今,辯然不,謂之士。以才智用者謂之士。當時成為史官有一種很值得高看的職業,因為代表著你有骨氣,有操守,不屈服。

香港導演杜琪峰在他的電影《鍾無艷》里,也曾有過關於史官的搞笑鏡頭。

到了漢朝,有了太史令一職。

哪怕在漢朝,史官的職責只是如實記載,但並沒有確定多大的社會責任,或職業價值。他們和之前的史官一樣,只是想把事情如實地記下來,至於是否要傳承中華血脈,形成一個完備的系統,並且就一些事情進行考證或分析。對不起,那不是他們的職責。

一直到司馬遷的出現。

其實在司馬遷之前,並沒有完備的史書記載,周易,春秋,尚書,詩經,左傳,呂氏春秋,很雜亂,風格不一,記事有異,角度也不同,司馬遷最大的貢獻,就是集百家之言,貫穿始終。

他在報任安書中說得比較通透,言外之意,就是忍辱負重,使中華歷史得以貫穿始終,後來班固也是出於這種思想。

再到後來,能編寫史書,已經成為文人的最高讚譽。


推薦閱讀:

「精日」讓人恨,「精明」的傅山卻讓人敬仰
伊朗革命風雲番外1:美國人坑慘巴列維
【出走日本】翩然獨立的白瓦要塞──姬路城
【歷史】「八月十五殺韃子」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辛亥革命!
?歐陸風雲—馬其頓你G住!

TAG: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