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人發燒讓捂汗,西方人發燒讓冰敷,方式截然相反,哪個是對的?


丁香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捂熱退燒?使不得啊……

許多人聲稱自己「捂了一身汗」就退燒,其實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一身汗是退燒階段身體自發散熱的結果,你捂或不捂,汗都會出來。

發燒,醫學上叫「發熱」,人體發熱的過程實際上是免疫系統和病原體戰鬥的過程:

  • 體溫升高能增強免疫系統戰鬥力,讓身體更好地對抗疾病;

  • 不過,維持高體溫需要消耗很多能量,一旦免疫系統獲得初步勝利,疲倦的身體開始迅速降溫;

  • 體溫回歸正常時,身體產熱減少,散熱大幅增加,人就會表現為面色潮紅和渾身出汗,此時我們就會覺得舒服了很多。

總之,發熱是一種身體對抗疾病的正常反應,大部分時候有積極的作用,用不著想盡辦法「扼殺」它。

成人發熱時,如果體溫在 39°C 以下,發熱時間不是很長,尚能忍受,那麼經過一般的處理有可能就退燒了。

如果發熱嚴重干擾了你的生活和工作,或持續時間過長,那就必須去看醫生啦。

內容參考丁香醫生科普文章:《發燒時靠捂汗就能退燒嗎?》

編輯 / 李壞

丁香醫生 查看官方網站 身體上的問題,來問丁香醫生(App)


正常人體體溫介於36~37攝氏度之間,這是人類千萬年進化過程中經過無數試錯後得出的「最優方案」。

人體是血肉之軀,重要器官如大腦、心臟、肝臟、腎臟等都是主要由蛋白質組成,如果任由體溫升高,發燒了不去讓人體散熱降低體溫,反而去捂熱,那麼體溫很快就飆到40以上。其後果就好比一個雞蛋加溫到40度、50度,蛋白質凝固,雞蛋都快熟了,還能孵出小雞嗎?人體器官中的蛋白質、代謝酶在過高溫度下就會熱變性失去生理活性,如果大腦和腎臟都被加熱快要「熟」了,那這個人神仙也救不活了。

所以如果高燒不及時退燒後果很嚴重。因中暑而死亡的新聞大家都聽過不少了,為什麼會這麼嚴重呢?重度中暑時體溫過高可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說通俗點,就是人都快被烤熟了,能不嚴重嗎?

在醫學上,因發燒導致的死亡病例並不鮮見。前不久,一個孕婦在夏天坐月子時捂被子避風,結果重度中暑救不活了。

在兒科,也有很多發燒時不去散熱反而去捂熱而造成的「捂熱綜合征」病例。

所以如果感冒發燒,一定要聽從醫生的醫囑處理,不能一味想當然「捂熱」。醫學問題沒有中國和外國之分,只有科學與不科學、對與錯之分。


我覺得發燒捂汗和發燒冰敷兩個方式都比較極端,不是特別推薦,發燒還是要採用比較溫和的方式降溫最合適。

發燒捂汗不可取

我小時侯也有這樣的印象,一旦發燒,父母就給我蓋上厚厚的被子,說捂一捂出出汗就好了。有好的時候也有不好的時候,當我發燒時冷的打顫時,蓋上厚被子就好,但是感覺不冷的時候,捂汗的方法就沒法退燒。

後來了解到,其實打顫就是身體已經啟動退燒功能了,所以才會好,並不是捂汗的作用。

孩子的汗腺發育並不全,主要是靠體表散熱,如果穿的太多或者蓋的太多,捂得太嚴實,並不利於散熱。反而會升溫也不好說。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當孩子發燒時,如果手和腳冰涼,孩子退燒就很慢,燒的臉蛋通紅。這是因為熱散不出去,只在身體內部循環,孩子會很難受。如果想辦法讓手和腳也熱起來,這個時候熱量就有了出路,從身體末梢散出,發燒也就好的快了。

冰敷退燒不可取

冰敷其實起不到退燒的效果,我們使用冰貼貼在孩子的腦門上,只不過是讓孩子腦部不要過熱,以免驚厥或者燒壞大腦。冰敷不是退燒的方法,只是可以緩解發燒帶來的不適。

我認為孩子在發燒時不適合用太涼的物品幫助孩子退燒。發燒的時候體溫超過38度,冰敷用品的溫度大約0度,溫差近40度,大人也受不了,何況孩子呢!所以,我們也不要輕信這種做法。

正確的退燒方法

如果孩子體溫超過38.5度,建議服用退燒藥,幫助孩子降溫。

還可以採用給孩子洗澡、喝薑湯、用薑片擦身體等物理方法給孩子降溫。

孩子發燒時,最需要做的就是要大量喝白開水,補充因發燒而失掉的水分。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祝寶寶平安健康。如有疑問,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

我是兩個寶寶的媽媽,也是經驗豐富的育兒問答達人,歡迎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信息。


都對,但現在的情況下,高燒別捂。

我不是醫生,但這兩種方法都用過。這兩種方法都有效,但用途不一樣。

先說捂汗吧。這一個很多人都嘗試過,確實有效,尤其是配合薑湯。本人小時候經常用這種方法治感冒。

一般是剛感冒,或長時間感冒就好不了的時候,一般喝薑湯,然後捂汗,基本上睡上一覺就好個八層了,但注意的是,中途不能晾汗,否則感冒會加重。

因為家裡人在醫院工作,冰袋法也用過,包括酒精、溫水塗腋窩、腿窩、脖子之類的也用過。

但這種降溫法不能治療,他的目的是降溫,防止高燒讓體內臟器衰竭,治療還是靠吃藥。

冰敷一般是高燒用的,因為高燒時,體內溫度很高,時間一長很容易引發臟器衰竭。所以用這種方法來緩解。

我家裡冰敷一般是幼兒高燒時用的,因為幼兒體弱,長時間高燒很容易引發臟器衰竭之類的,就用冰敷緩解。

但冰敷法不治本,治療還得靠葯。

至於捂汗法,我以前常用,現在用的很少了,配合薑湯大多可以治本,而且見效挺快,一般睡一覺就好了。

現在用的少了,主要還是葯比較好買,不像以前,買葯挺麻煩的。

捂汗法其實是利用的人體本身的自愈功能,要配合薑湯,中醫的原理認為感冒多是風寒,體表雖熱,但實際上是內有寒氣,所以用薑湯和捂汗將寒氣逼出來。

這種方法有效,而且用藥十分常見偏宜,在以前缺醫少葯的年代,是救命的良方。

但是有弊端,就是碰到高燒的不能用,因為會把人燒半殘,印象中中醫碰到高燒很厲害的也會降溫,再治,畢竟中醫是經驗醫學,估計以前不知道降溫的時候坑過不少人。

冰敷法其實是一種保護措施,保護人體不會在長時間的高溫下發生臟器衰竭。以中醫來看,算是治標的方法,配合現代藥物治本也沒錯。

一般碰到高燒大多用冰敷。

做為普通人,知道有這兩種方法和什麼作用就行。

薑湯捂汗法,在以前看病拿葯難的年代很流行,而且確實管用。如果感冒不是發燒燒的很厲害,或者長時間低燒,可以試試,睡覺前,切幾片姜,用水燒開燒一會,放點紅糖,喝了進被窩,周身封嚴,然後睡覺,一般會出大汗,然後很熱,但千萬別掀被子,忍著,一般一會就熱的睡著了,等醒了後會發現,感冒基本好了。

但注意兩點,一是千萬別晾汗,二是高燒別用。

這種方法見效很快,比常規藥物見效快。不信的可以試下,基本上八零後都用過,九零後有部分可能用過,零零後可能沒用過。

如果是高燒,吃藥後就用冰敷吧。幼兒高燒建議別冰,用溫水擦拭脖子、腋窩、大腿窩,別吹風,一般藥店有降溫貼,可以用,大多是利用酒精揮發原理降溫的。

薑湯捂汗法在現代意義不是很大了,知道就行。成人如果碰上偶爾的小感冒或長時間的低燒可以試試。


看了很多回答讓人很氣憤,很多頂著醫生頭銜卻能毫不負責地一口認定捂汗是錯的。因為我實在不相信,它們沒有體驗過出汗之後燒退以及身體恢復的經歷。我從小到大採用的都是捂汗的方法,不僅不吃一顆葯,而且見效非常快,一般捂兩個小時不僅燒退了,而且連病根都修復了。

有一次在外面突然就發燒了,很厲害,天昏地暗,於是去了醫院打點滴。也是兩個小時出了一身汗也恢復了,花了一百多塊錢。可見就算是打點滴恢復那一刻也是出一身汗。我採用這個方法,也幾乎不吃藥,一年有一兩次感冒,兩年以上發一次燒。有的還是吃太燥熱的東西造成的扁桃體發炎,這種情況,我吃一粒最廉價的阿莫西林,捂一身汗就好了。普通感冒,清鼻涕直流,我是不做任何處理的。因為大部分感冒幾乎沒藥可治,吃藥也是那麼幾天,不吃藥也是那麼幾天。唯一可操作的是吃點敗火的蔬菜,多喝熱水。

捂汗和冰敷都能處理髮燒,然而,兩個思路其實就是中西醫最根本治病理念差異。冰敷和酒精擦拭實際只是控制病,捂汗則是治病。有的情形只能冰敷,因為有很多患者身體很虛弱,你去捂汗那是不行的。比如一些有別的嚴重疾病的人、身體虛弱的老人、還有太年幼的嬰兒。通過冰敷物理降溫防止出現更嚴重後果,尤其嬰兒防止肺炎風險。但如果是身體素質很好的兒童和成年人,那捂汗是最佳辦法。因為捂汗不是壓制病,而是通過捂汗協助肌體徹底自我修復。捂汗還能鍛煉肌體抵禦疾病、自我修復機制處於常備狀態。而一有病就吃藥的人,反而經常生病,因為肌體免疫力沒有被鍛煉,自我修復機能很可能處於休眠狀態。必須要認識的是,任何疾病肌體免疫力和修復力都是主力軍,任何藥物和醫術都是增援部隊。如果不理解這一點,那很可能會被所謂的科學誤導。中醫最牛的理論就是這個理論,通過調理身體狀態,促進自我修復。西醫最大的問題就是區域化局部化,沒有全局觀。

我支持捂汗,但絕不反對冰敷。因為顯而易見冰敷也是有道理的。有的情形,捂汗就是冒險。但任何情形都冰敷,那很多病就會久拖不決,加之吃藥打針輔助,那身體免疫力在這次疾病中發揮的作用就會大大降低。未來再病的幾率會大大提高。這就像有的拾荒者幾乎不生病,有的潔癖者卻弱不經風。因為肌體沒有被鍛煉的機會。過去很多醫生和知識分子就是如此太愛乾淨,但身體卻很虛弱,被科學誤導了。


記得每次我發燒,爸媽總說讓我喝點兒姜水然後躲到被窩裡捂汗。大多數的時候好用,但有時候也不能退燒。

一般小孩發燒,我們就說要進行物理降溫,也就是用酒精或者溫水給她擦身體,因為我還沒有孩子,所以我也不知道好不好用。但小時候隱約記得我爸給我用過一次,就是用酒精和溫水,給我擦胳膊,頭,手掌心等等,一定是用溫水,要是涼水太涼會受不了的。

但無論是哪兒中,我覺得都不是最好的方法。

發燒其實是一種身體內細胞對抗不好細胞的打仗過程,一般人建議先自愈,不行再干預。

最佳的方法

  • 首先要確認發燒的原因。

是著涼引起的發燒,還是病毒引起的。如果是著涼引起的,喝熱薑湯發汗,也就是我們通常說將寒氣逼出去,捂汗就是可以的。

但要注意及時補充的水和維生素C。因為出汗會損失身體內大量水分,很多營養物質也會隨汗液排出,所以要及時補充,這也是出完汗人就發虛,沒有力氣的原因。

  • 其次看一下燒的溫度。

如果在38°之內可以採用物理降溫,但如果燒到39°甚至更高就必須吃退燒藥或者看醫生遵醫囑。否則引起其他器官的炎症就會更麻煩。

  • 最後,如果發燒持續不降溫,要及時就醫。

如果發燒,通過吃藥、物理降溫仍然不好用,而且連續2天以上,建議及時就醫,避免是因為其他原因或者病毒造成的發熱,或者發熱炎症轉移到其他器官引起其他器官的炎症。

不論哪兒種方法,一定要注意發燒溫度和時間,不行就趕緊就醫!

【作者:劉倩

國家公共二級營養師

大連營養師俱樂部編輯、微課負責人

王興國特訓班5期學員】


不評論誰對誰錯,我說下自己11歲時,第一次捂汗退燒的真實經歷:

小時候在體校訓練打球,父母不在身邊,11歲那年夏天,感冒嚴重又發燒。當時年齡還小,想法很簡單,認為發燒嘛,就是體內的熱氣太多了出不來,如果內熱隨汗水跑出來,是不是就退燒了呢?

炎炎夏日,穿上棉衣棉褲並用冬天的棉被蓋上,睡在床上捂得嚴嚴實實,大概捂了2個小時,滿滿的一身大汗。起身後感覺頭暈了一陣(大概5-10分鐘),然後突然變得清爽無比,非常輕鬆,感冒所有的癥狀消失,高燒退了,吃過晚飯後,體力很快恢復,一場重感冒+發燒的經歷,就這樣奇蹟般的好了。

因這是小時候第一次給自己治療感冒發燒,記憶猶新。後來又有幾次感冒發燒,也是採用捂汗的方法解決,當然也去醫院看過感冒發燒。

我的看法是:

1,不能對成功的實踐結果熟視無睹。

2,捂汗這方面,迄今沒有看到西醫學相關的研究文獻,可能有,也許是我沒找到資料。

3,捂汗退燒是否百試百有效,無從知道。另外,捂汗可能面臨的風險,也無從知曉。

4,發燒用冰敷,是一種臨時的物理手段,但並沒有改變發燒的體內環境。

5,中暑跟發燒是兩碼事。不捂汗的話,汗水不可能自己跑出來(自己多年生活經歷的結論)

6,感冒發燒,是否採用捂汗方式,只有自己決定,別人不會建議。如果感冒發燒較急較重的話,個人認為,還是去醫院處理比較穩妥些。


讓我學生物的來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捂汗和冰敷都是對身體有好處的並無對錯之分,讓我來詳細的和大家說說原因

首先我們要了解人體為什麼會發燒,由於病毒入侵身體免疫機制已經感受到大量病毒入侵所以會馬上提高身體溫度來強化免疫因子的活性,增加後的免疫因子在對抗病毒的時候能夠更加強力,但是身體主動升溫的情況下是不會主動進行降溫的,那麼這時候為了避免大腦在體溫過高的時候燒壞腦神經以及突觸那麼就得對頭部進行冷敷以防止大腦被燒壞。

發燒捂汗的情況要怎樣才能是風險最低的呢?就是可以通過洗很熱的熱水澡主動提升身體溫度,主動強化免疫因子,同時在洗完澡後大量喝水避免捂汗時候身體缺水,同時如果過熱的情況下頭部還是要保持冰敷,等待你的免疫細胞把病毒消滅,第二天醒來基本上都能退燒。

洗很熱的熱水澡是我爺爺告訴我聽的,每次都有奇效導致我第二天根本不能請假不上學。小學的時候問我衛生老師,老師答不上來原理,直到大學老師通過教我免疫學學會了這個方法的科學道理。

還有一些評論裡面的假醫生也是和我之前的衛生老師一樣,不懂就不要亂說。希望大家不要相信他們。

洗完熱水澡的時候一定要大量喝水,避免身體缺乏水分而導致身體干燒,很容易燒壞腦子的。我小學就有同學發燒半天沒有大人發現而被燒壞腦子的,希望家長們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結論就是單冰敷和捂汗都是對的,冰敷機理是防止你燒壞腦子,讓你身體等待自然退燒。捂汗原理就是快速提升體溫增強免疫功能


您好,我是ICU醫生,每天在床邊觀察患者,所以,捂汗和冷敷,在病房裡都有,怎麼做,得分情況。

一般來說清醒的病人,有一部分在發燒前會有畏寒寒顫,這個時候,體溫還沒有升高,但是一定會升高,我們可不可以為了不讓體溫升高,而給冰敷?

顯然不會,也不能,你自己在寒顫時,報個冰塊試試,這個體驗是很不好的。

寒顫就是骨骼肌不停的收縮和舒張,來達到提高體溫的作用,我們這個時候應該給予幫助,緩解寒冷,比如加蓋棉被,喝熱水,給暖水袋等。

後面體溫升高到39度以後,間斷監測體溫,如果體溫不退,就會考慮物理降溫,比如使用冷敷或退燒藥,一般在冷敷或用退燒藥後,體溫會逐漸下降,在體溫下降的過程中,怎麼體溫下降最快呢?

出汗!

這是機體自我保護的一個調節機制,大量的汗液蒸發散發體表的熱量,從而來降低身體的溫度。

雖然發燒,卻沒有汗,那就是在發燒的過程中,身體隱形失水過多,血容量不足,怎麼辦?

多喝溫水,同時用溫水反覆擦拭身體,幫助散熱降溫。

所以,捂汗和冰敷,其實是在發熱過程中的不同階段的不同的處理方法,並不矛盾,也沒有優劣之分。

你很冷,靠寒顫升溫,我卻給你一個冰塊,你什麼體驗?

你體溫已經39℃了,滿臉通紅,熱量無法散發,我卻給你幾床厚棉被,是不是熱的透不過氣?

因為感染,沒有寒顫,直接發熱的患者,捂汗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因為感染,並發熱,說明感染不輕,此時體內正在發生激烈的鬥爭,那就是免疫反應,抗原抗體反應,全身炎症反應,如果炎症反應紊亂,極易發生感染性休克。而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本身血容量不夠,如果再大量出汗,進一步減少有效血容量,進一步加重感染性休克。最終末梢循環紊亂,進入休克中晚期,生命垂危。

舉個簡單的例子:8層的樓房,樓頂沒有水箱,水靠壓力送到各個樓層,每層樓同時打開1個水龍頭,8樓的水壓如何?所有樓層同時打開家裡的兩個水龍頭,8樓的水壓如何?不僅供水壓力不夠,連沖廁所垃圾的水壓也不夠,那麼新鮮供水不夠,垃圾卻排不出去。

本來壓力就不夠,出水的地方還增多了,壓力就更低了,放在人體,直觀體現就是低血容量導致血壓下降,末梢代謝廢物不能排除,最後乳酸堆積!

所以,捂汗,對於感染性發熱的患者來說,其實很危險,感染性休克,同時還低血壓,大腦缺血缺氧,很容易就昏迷了。

因為流感,發熱,大量飲水,會加重病情

繼續顛覆大部分人的認知,流感,發熱,加重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可不可以多喝水?

不可以!

為什麼呢?

流感極易發生病毒性肺炎,繼而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

ARDS病人,如果血容量過多,會加重肺水腫——乾淨的肺泡被水淹沒,也就沒有空間來交換氧氣和二氧化碳了,那就會發生嚴重的呼吸衰竭。

所以,發熱合併有肺炎發生,多飲水會加重病情,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住院治療。萬萬不可自行在家看百度治病。

關於捂汗,冰敷,說了這麼多,你凌亂了嗎?

留言吧,歡迎討論


關於這個問題,中國科普博覽邀請到了北大醫學院的醫生來回答: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發燒

人體正常體溫(腋溫)為36-37攝氏度,健康人的機體可以自動調節體溫,使之維持在正常範圍內。在致熱源(細菌、病毒等)的作用下,體溫調定點上移,當體溫上升超過正常值的0.5℃時,為發熱,即發燒。

最常見發熱的原因是感染。細菌、病毒等進入人體後,機體為了保護自己,啟動免疫系統來消滅侵略者,因為一定程度的發熱能幫助人體消滅入侵的細菌病毒,加強防禦力,所以人體免疫系統會產生一些物質使體溫調定點上移,讓機體產熱大於散熱,將體溫上升至體溫調定點後維持比較高的體溫,從而導致發燒。

當免疫系統獲得勝利,驅除入侵者,消耗了太多能量的身體開始迅速降溫,這時體溫調定點恢復正常,機體散熱大於產熱,在體溫下降至正常期間,我們身體會出大量的汗,帶走大量熱量。

但是有時免疫系統與細菌病毒的戰爭持續太久,過於持久的發熱敵我不分,會傷害我們重要的器官和中樞神經系統;長期的高溫使心跳呼吸加快,機體代謝增加,再加上高燒使我們食欲不振,導致人體能量大量消耗而補給不足;6個月-6歲的小孩子還有可能出現高熱驚厥。

那發燒時到底應該怎麼做?冷敷or捂汗?

對於發燒,這世界上沒有最完美無缺的通式,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本來發燒就已經很難受了,用冰塊冷敷可能會讓我們更難受。冷敷使皮膚血管收縮,反而還不利於散熱。

從發熱機制來說,冷敷降溫是南轅北轍,就算一時強行將體溫降低至正常範圍,可是體溫調定點沒有下降,只會會引起機體更嚴重的產熱。

可是對於持久的高溫患者,過高的體溫會損傷中樞神經系統,頭部冷敷降溫有助於保護大腦。

而用被子捂汗有用嗎?

在體溫持續高溫時,我們會覺得你再蓋一層被子不悶不難受嗎?

在體溫上升至調節點時,機體減少散熱,是捂不出汗的。而出汗時,機體散熱增加,用被子捂著則不利於散熱。特別是對於一周歲以下的嬰幼兒,捂久了可能會導致捂熱綜合征,輕者脫水,重則損傷中樞神經系統。

當體溫未上升至體溫調節點時,我們會有手腳冰涼,寒戰不止的時候,適當蓋被子可以幫助我們提升體溫,緩解不適。但達到體溫調定點,持續高溫時就不用再捂熱了。

而且發燒不用立刻退燒。美國兒科學會最新指南指出,如果孩子沒有明顯不適,健康孩子39℃以下不用退燒,超過39℃孩子明顯不適才需要退燒。而中國指南認為超過38.5℃才需要退燒。

發燒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癥狀,發燒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好好休息,冷了蓋被子,太熱了冷敷,出汗了多喝水,還有及時補充營養。大部分發燒可以自愈,不用去醫院,如果病情持續加重,身體感到非常不適,則應該去醫院聽從醫生的指導。


本文由科普中國出品;北大醫學科普團隊製作;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監製。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推薦閱讀:

微商怎麼做
肺癌早期能治癒嗎?
反覆胎停令人心痛,也許是精子DNA損傷(DFI)惹的禍
泡腳的時候加點它,三天逼出體內濕氣,不用再去拔罐了!
大雪時節,腰突高發季;1個妙招輕鬆幫你搞定!

TAG:健康 | 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