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玉為什麼會成為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
張廷玉能夠作為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不是因為才思敏捷辦事穩重,也不是因為他謹慎沉著,以一頂十,而是他修《清聖祖實錄》修的好修的妙,修的雍正看了瓜瓜笑,所以才備受雍正信任重用,乃至於專門留下遺命讓老張配享太廟。
張廷玉,字衡臣,桐城人,其父是康熙名臣大學士張英。張廷玉自從康熙中期中進士後就平步青雲,雍正時期更是飛黃騰達,還是雍正帝任命的輔政大臣,首席軍機,作為一名漢人在滿洲人政權那裡,官做到如此地步,很了不得的。
皇恩浩蕩雍正對張廷玉有多麼的寵愛?都到了肉麻的地步,有一次,張廷玉生了一點小病,雍正就對左右說:朕這幾天都胳膊疼,你們知道嗎?大家忙恭請聖安,雍正就說:張衡臣生病了,可不是朕的胳膊病了?
雍正賞賜張廷玉二萬兩銀子,張廷玉推辭,雍正就說:汝非大臣中第一宣力者乎!但凡雍正有不舒服的時候,所有的密旨都交付張廷玉,事後雍正還說:彼時在朝臣中只此一人。還賞賜張廷玉春聯一副:天恩春灝盪,文治日光華。後來張家年年用這副春聯做門聯。雍正內定儲君,首先拿給張廷玉看,之後才是鄂爾泰。
雍正十一年十月,張廷玉回鄉祭祖,雍正贈給一件玉如意,祝願他:來往事事如意。並賜帑金一萬兩,為張府上祠宇祭祀之用,又賜御用冠帶衣裘,貂皮人蔘,內用緞紵,還有內府書籍五十二種之多,並那些從來希見罕聞的賞賜,統統交給江南織造高斌【這個高斌就是乾隆高貴妃的爹】,用官船運到張家桐城本籍。
張廷玉回家沒幾天,雍正就寫信表示想念他,自從繼位十一年來,沒有一天和你分離過,我們不但是君臣,還情同密友云云。更別說臨死前留下遺詔:廷玉器量純全,抒誠供職,命他日配享太廟。
榮寵因由如此殊榮,清國以來,還有誰擁有?為何漢臣張廷玉有此殊榮呢?竊以為就是張廷玉主修《聖祖實錄》不辱使命,修的非常好,修的很合雍正心意,因此聖心大悅。
雍正自己都說張廷玉「遵旨繕寫上諭,悉能詳達朕意,訓示臣民,其功甚巨」,可見張廷玉寫的東西非常體察聖意,合乎雍正的本意咯!
《聖祖實錄》修的好在哪裡呢?來看一張數據清單,一目了然,清代每個皇帝的實錄,以在位年數除實錄總卷數,得出平均卷數:
1,順治1.7卷;2,康熙1.1卷;3,雍正3卷;
4,乾隆6.2卷;5,嘉慶4.4卷;6,道光5卷;
7,咸豐9卷······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每年的平均卷數只有1.1,是上面列舉的七位皇帝中最低的。康熙一朝發生了多少大小事啊,文治武功,內有平三藩,外有定台島驅毛子·····多少事啊!怎麼一部實錄篇幅比例少到如此可憐的地步?是何緣故啊?
張大人修的實錄,別的皇子都壞,唯有雍親王從來都是最安靜最正派最孝悌最得康熙的鐘愛,最受皇考付託之重!
試問,如此功勞,怎麼不能榮寵一輩子,活著寵還不夠,死了也要將他附在列祖列宗之下,同享死豬肉,才覺得過意的去啊!
就是這樣。
請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覺得猴格寫的還行的就賞個關注!點個贊吧!覺得猴格寫的有誤的也請不吝賜教!謝謝!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員 林小靜
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漢臣名叫張廷玉,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出生於安徽桐城人,其父張英為康熙朝文華殿大學士,曾做過康熙太子的師傅,也是康熙朝宰相,為官清正廉潔,從不仗勢欺人。張廷玉曆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自康熙晚期入仕,特旨授禮部尚書,從此躋身於樞臣之列,他贊襄機務,慎重周詳,深得玄燁、胤禛、弘曆三帝的信賴。張廷玉是雍正、乾隆兩朝的重臣,在朝中先後任庶吉士、檢討、刑部侍郎、禮部尚書、戶部尚書等職,官至宰相,仕途長達50年。
張廷玉
胤禛還是皇四子時,就看中了張廷玉。當時張廷玉入值南書房,很多阿哥黨爭相拉攏,但是張廷玉並不與他們結交,只是一心幫助康熙帝處理政務,也正是他的這一品質,讓胤禛深為欣賞。因此當雍正登基後,開始重用張廷玉,而張廷玉也不負雍正的厚望,辦事精明能幹,取得卓著成效。張廷玉在奉命編寫《聖祖仁皇帝實錄》(即康熙實錄)和《明史》時,對康熙時期「奪嫡」之事諱而不談,以維護雍正形象的忠君之舉。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和五年(公元1727年),胤禛先後除掉了年羹堯與隆科多,張廷玉自此一躍成為胤禛的首席智囊,馮爾康教授在《雍正皇帝》寫道:「張廷玉的事功不在於處理某件政事,而是他的文字工作和設立軍機處制度。」除了編史,張廷玉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繕寫上諭,據說他寫的文字,幾乎都不用雍正加以修改,即可下發。
張廷玉深諳「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雖然身處中樞機要之地,但為人低調,很少結交外官,從政多年「無一字與督撫外吏接」。雍正七年(1729年)六月,西北戰事開始之後,胤禛考慮到能夠便宜處理軍務,於是在張廷玉的協助下,設立了軍機處,「始設軍機處於隆宗門外,為承旨出政之總匯」。張廷玉主要負責籌劃軍機處的各項規制,主要包括:「諸臣陳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內閣擬旨;要事用折,自奏事處上,下軍機處擬旨,親御硃筆批發」。從這時起,大學士「必充軍機大臣,始得予政事,日必召入承旨,平章政事,參與機密」。此後,張廷玉不僅典掌軍機,又兼理吏部、戶部要職。雍正帝對張廷玉十分信任,不僅授他要職,而且在雍正八年(1730年)九月,雍正帝還將秘密立儲的內容告知張廷玉。雍正帝還曾特地御書「贊猷碩輔」四個字,感念張廷玉作出的貢獻。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死前發布遺詔,以張廷玉「器量純全,抒誠供職」為由,命他死後配享太廟。
雍正皇帝
乾隆皇帝繼位之初,對張廷玉也是很重用的,每當外出巡幸之時,總是將他留京總理朝政,不過張廷玉的作風卻較雍正帝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一改以往「緘默」之態,或直違帝意,或廷議時「動色力爭」,甚至在朝中與鄂爾泰進行光明正大的黨爭,引起乾隆皇帝的猜忌與不滿。後來張廷玉自知「得罪」於乾隆,於是主動請辭官職。乾隆二十年(1755年),張廷玉在桐城老家鬱鬱而終,享年83歲。他死後,乾隆赦免了他此前所有的「罪過」,仍令其配享太廟。
參考文獻:
祝賀:《淺談雍正朝秘書長張廷玉》,《才智》2017年28期。
宋國慶:《張廷玉:三朝政壇不倒翁》,《決策》2013年04期。
徐凱:《論雍乾樞要之臣張廷玉》,《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4期。
宋希斌:《淺談康雍乾重臣張廷玉》,《歷史教學》2003年04期。
有清一朝,共有二十六人獲得配享太廟的榮耀,其中二十三人是滿人,另有兩位蒙古親王,只有一位漢人——張廷玉。此外,清代凡配享太廟者俱有封爵,只有張廷玉無封爵。
張廷玉滿門簪纓,其父張英為大學士。二十八歲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御試滿文一等第一,授翰林院檢討,參與纂修《親征平定朔北方略》。康熙五十五年入職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雍正即位以後,張廷玉深受信任,恩榮備享自不待言。雍正甫一登極,張廷玉便被命協同翰林院學士阿克敦、勵廷儀辦事,賜一品。一年之內連承重任,擢禮部尚書,入直南書房,加太子太保,充《明史》總裁官,兼翰林院掌院學士等等。截止雍正七年,張廷玉已經躋身雍正最為信任的股肱之臣。
雍正八年,皇帝藉由用兵西北,命設軍機房隆宗門內,以十三爺怡親王允祥、張廷玉與蔣廷錫總領起事。不久軍機房更名軍機處,張廷玉定規「諸臣陳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內閣擬旨;要事用摺,自奏事處上,下軍機處擬旨,親御硃筆批發」。從此內閣權力轉移到了軍機處,大學士須充軍機大臣,才能參與政事。故史家言「軍機處初設,職制皆廷玉所定」。允祥去世後,張廷玉即成為軍機處首席大臣。出眾的辦事能力加上低調的為人處世,讓勤勉於政又善於撩弟的雍正對於張廷玉信任備至,給予其不下於年羹堯(朕實在不知道怎麼疼你)的真情告白:「朕即位十一年來,在廷近內大臣,一日不曾相離者,惟卿一人,義固君臣,情同契友」。正是因為對於張廷玉的欣賞,雍正遺詔中留言許以張廷玉配享太廟。
是時滿朝大臣,「滿則思依附鄂爾泰,漢則思依附張廷玉」,桐城張氏多有在朝為官者。這也是張廷玉包括鄂爾泰晚年遭受乾隆針對的原因,又有劉統勛一派對張廷玉發起了挑戰,彈劾其勢力過大,「桐城張、姚二姓,占天下半部縉紳」。乾隆也不滿於張廷玉「萬言萬當,不如一默」的為官態度,對漢人成黨又心懷忌憚。關於配享之事,老年張廷玉自己又昏招迭出,竟然向乾隆索要准配太廟的許諾,又在皇子永瑝死後初祭之後即要求返鄉,之後張廷玉的親家四川學政朱荃涉案。乾隆剝奪張廷玉的配享資格,又下令查抄張氏家產。時至乾隆中期,桐城張氏還能留在官場者只有四子張若渟,張氏的勢力可以說已被徹底剷除。
張廷玉死後,乾隆見識到威脅已無,又復許其配享太廟,並且傲嬌地表示:我不想讓他配享,是我爸遺囑里說的,孝順的我怎麼忍心不照辦呢。
不管如何,最終張廷玉還是成為清代配享太廟的唯一一位漢人,只是帶著屈辱離世的他本人已經無從知曉了。
張廷玉能夠成為清朝唯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這與康熙皇帝的遺詔有莫大的關係,當然也是他當了滿清皇帝一輩子奴才最大的殊榮。為了這個殊榮,他差點被乾隆掉了腦袋;
張廷玉,漢人,是個官二代,在康熙時期,主要在翰林院,從事史書的編纂工作,康熙後期,擔任吏部侍郎,在雍正取得皇位的鬥爭中,立下汗馬功勞,在雍正時期得到重用,幫助雍正整治吏治,設立軍機處,平叛准格爾叛亂,深受雍正重用,在雍正臨終前,被任命為顧命大臣,並下詔書讓張廷玉時候配享太廟;
張廷玉,在乾隆時期,位極人臣,乾隆不喜歡他這個固執又偏激的老頭子,他晚年請求辭官回家,還讓乾隆保證他能夠死後配享太廟,目中無人,惹惱了乾隆,罷免他的爵位,還罷免了配享太廟,但最後,他死後,乾隆還是讓他配享太廟;
張廷玉之所以可以配享太廟,與他個人的功績有關,更是滿清統治者拉攏漢臣,鞏固自己統治的一種手段。各位,你們怎麼看呢?
歷史紀聞
張廷玉是安徽桐城人,康熙年間張廷玉還是個標準的官二代,他的父親是康熙的大學士,張廷玉在他父親個光環下,加之家學淵源,做了個小官,當了官之後,還有老爹天天指點朝堂政治怎麼玩,但是他絕不是靠父親上位的人,張廷玉從小聰慧無比,氣度沉穩,一看就有人臣之相,幾乎就是給大清王朝量身定製的一個宰相種子,好機會就是給這種人留著的,在雍正上位後,這個漢族學士一下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用,官職也是一路飆升,歷任禮部尚書、吏部尚書、戶部尚書,最後升任保和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形容的就是張廷玉這種人。
曾經有一位高人說雍正王朝四大權謀家。康熙,鄔思道,八王爺,還有一個就是張廷玉(城府極深的雍正都不算),看過雍正王朝,給人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康熙手裡拿著舉報太子的信來到了張廷玉家,張廷玉看了之後二話不說,直接給燒了,最後跪下告訴康熙,他並沒有見過寫封信。這一段就足以說明張廷玉對康熙的了解。
張廷玉此人有句名言,是「萬言萬當,不如一默」,從中可以看出來張廷玉這個人平時不怎麼說話,可一說絕對抓住重點,這一點很多人達不到。
歷經康雍乾三代,伴君如伴虎,然而卻張廷玉卻遊刃有餘,他心有城府卻報效國家,他為人圓滑卻不結黨營私。 我想張廷玉更厲害的是,他為人聰明恰到好處,不和權利最高的統治者紅臉,可謂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他對雍正的研究可謂是入木三分,他歷經了清朝三代皇帝的統治,經歷了很多大風大浪,他有一點就是作風過硬為人低調,你要想在清朝的史書中,比較大的一些事情上面找找張廷玉的大貢獻,那你肯定是看不到的。
他這一生做官做到了軍機大臣,在史書中找不到一點大貢獻,這就是他的可怕也是過人之處。 張廷玉之所以能做這麼高的位置,靠的是過人的能力,和不與皇帝爭名的策略。
雍正皇帝臨終前,託付張廷玉與庄親王大學士鄂爾泰等同為顧命大臣,遺詔中,張廷玉死後配享太廟。這麼大的榮譽,這在清朝的統治中,僅此一人。 張廷玉鞍前馬後,鞠躬盡瘁,為皇權效忠賣力,雍正四個聰明人,當然也不會虧待他,,一方面是為了封賞,另一方面也是給人看的,畢竟是滿人統治的王朝,漢人的天下,從潛意識裡想達到一種文化,心理的認同,所以特意賞給張廷玉配享太廟的無上殊榮。
要知道這太廟是供奉皇室神位的地方。立下大功的功臣,經過皇帝批准,也可以供奉在太廟,這是無上的尊榮,這是中國歷代帝王給予立下巨功的臣子的最大獎勵。
從秘書到首輔的官場牛人 他是雍正的第一秘書
他是大清王朝死後配享太廟的唯一漢臣
清廉政治世家 父子雙宰相 一門六翰林
中國歷史上的反腐名臣
首先,他是三朝元老,在康熙年間初入仕途,到乾隆年間告老還鄉,得到善終。是漢臣中難得的楷模。
其次,配享太廟是雍正時期特批的,由於他堅定的支持了雍正的改革,在後期基本就成為了雍正最信任的漢臣。雍正雖然心狠但對信任的人還算有情有意,對張廷玉曾經許下諾言,讓他死後配享太廟。
最後,張廷玉官居一品,得到了三朝皇帝的重用,雖然晚年乾隆有點討厭他。但仍然認可了他這一生做的功績,最終履行了雍正對他的諾言,他也成為了漢臣中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人。
張延玉是康熙,特別是雍正特別賞識的漢臣。而到了乾隆年間就受到排擠了。乾隆考驗了張廷玉幾次甚是失望,認為張延玉不過是一個虛偽的求名求利之人。故乾隆真想將其打倒,但由於他在先祖面前有功有賞,又顧及先祖的面子,又為了籠絡漢臣,才恢復其配享太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