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悟性是什麼東西?它來源於哪裡?


悟性是什麼?我告訴你悟性絕對不是什麼「東西」悟性能用語言來說明嗎?

老子在【道德經】里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纓絡經】里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六祖壇經】里說:「諸佛妙理,非關文字」。綜上所述,「悟性」是不能用語言來解釋說明的,因為「悟性是不可思議的」它是來源於你的內心。

我認為悟性就是悟道所能達到的境地,就是說通過悟來明了自己的心性。 讓我來進一步舉例說明。先說悟道,悟道有三種境界: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第一種境界是平常人的境界,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看得見摸得著;第二種境界是學習求道的境界,對眼睛看到的東西開始持懷疑態度,因為要看到實相。比如看到桌子的實相是木料,看到木料的實相是大樹,看到大樹的實相是一粒種子,看到一粒種子在土壤、陽光、空氣、水分等諸多因素配合下因緣和合而成長壯大;第三種境界悟道的境界,悟道的境界就是了脫生死,就是究竟涅磐,就是「般若波羅蜜」,悟道不是所謂的具有大神通,悟道悟的是平常心,悟的是大智慧。六祖說: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之心,直了成佛。

我在這裡送給大家一首偈子:「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尋兔角。」真正的佛法是向自己的內心來求,向外貪求企圖上師灌頂加持來開悟,簡直是愚不可及。這首偈子出自六祖慧能大師,六祖不識字,大家可能已經注意到了,六祖的悟道詩通俗易懂,近乎白話,可說是言簡義豐雅俗共賞。

大家再來欣賞一下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的所謂做學問的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種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種境界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在做學問上王國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在做人上他很失敗。51歲的王國維選擇在北京頤和園昆明湖的魚藻軒自殺。

我敬重的弘一法師,他是漫畫家豐子愷先生的老師。豐子愷先生在《護生畫集》中說,人生有三重境界的生活:「一是物質的生活;二是精神的生活;三是靈魂的生活。」絕大多數人生下來就在第一重世界裡,過著物質的生活;根據天賦、機運或精力等,有人爬上了第二層樓,過上了精神的生活;更有餘力者才能攀上第三層,過著靈魂的生活。弘一法師就悟到了人的本性,就是佛性,他過著靈魂的生活。弘一法師弘揚了我國的律宗,他是律宗第十一代祖師,他也是近代我國難得一見的高僧。

那麼如何才能悟到本性哪?釋迦摩尼佛說:「悟到本性需要經過六個層層遞進的步驟即1、布施2、忍辱3、持戒4、精進5、禪定6、般若」這六個步驟完全符合科學的基本原則,不是迷信。大家依此修行,必能悟到本性。


悟性是什麼東西?它來源於哪裡?

大概可以用兩個層面來理解探討答道。

悟性是一種是從靈感抒發,它來源於大腦睿智。

還可以理解為有悟性,懂人意,識大體,有道德修善素質高的層義。

一個有悟性的人,有靈性,一點則通,頭腦靈通,聰敏睿智,思想開拓。它的來源於天才有靈感,或外界現環境感觸啟發,而悟性靈敏,腦筋敏銳。

一個有悟性的人,思想境界高,知書達理,通人意,和人氣,心凈靚麗,為人慈悲懷善濟,寬容大氣。心無遐思邪氣,心靜若然,看談人間風塵亊,不求仕途名利。它來源於佛學傳遞。

以上純個人淺見,此題深奧,嘗試應對,希望讀者包涵改解通徹,謝了。


悟性在這裡應當是指認知的一種方法,認知自性以抵達自性的一種方法。人的認知方法大概有三個:一個是理性認知,即邏輯認知;一個是情感認知,即感性認識;一個是靈性認知,即自性認知。

悟性是佛家用來認識自性的一種方法,已達到解脫輪迴之苦,見性成佛,修成正果的目的。悟性當然來源於人的靈性。

悟性,體現了佛家教育方法的獨到之處,其八萬四千法門是針對不同根器的人,對症下藥,任人施教,開啟眾生的靈性認知的方便巧說。比如說禪宗的參話頭,凈土中的念佛,天台中的內觀,等等,都是在引領有情眾生,從世俗認知的歧途,回歸到正知正見的當下。當下的那一瞬間的靈光顯現,就是你的悟性。這個悟性,就是霎那間你悟到(見到)了自己的自性(佛性)。這雖然是剎那間的事情,但卻是要你長時間的修行(佛法熏染),使得你不斷的放下和擺脫世俗社會的功利、得失、情慾等等,你所認為是重要的那些錯誤認知。

所以,悟性,這種靈性認知的方法,以我們現代人的根器,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修行的,如此就會在日復一日的修行中掌握這種靈性認知的方法,打開靈性的大門,見到那個周遍虛空、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的,能生萬法、能現萬象、神奇無比的自性實相。

悟性,是 「理悟」到「證悟」必不可少的 認知環節,也就是說由理悟到證悟必須由悟性這種心靈認知的方法來完成,否則你就永遠與證悟無緣,你就永遠也不會知道開悟是怎麼一回事了。

當然證悟以後,你仍要堅持精進修行,這就是見性後下一步要做的事情了。


萬物有靈,悟性是人感知事物靈性的能力,感同身受,也就是量子糾纏。

悟性本質是"自性"感知能力的外在表現,自性清澈,猶如,無漣漪的湖面,任何帶有污漬生靈觸動,湖水立知。

為什麼有人悟性高,有人悟性低?眾生平等,擁有平等的自性,自性就是佛性。悟性低是因為自性受到污染。

虛空中遍布擾人心智的負能量場,也就是魔能量場,魔能量通過"貪、嗔、痴、慢、疑",侵入人體場,構成覆蓋在自性上的污垢。

菩薩能量加持,清污除垢,助修行人清除魔能量,顯示自性光芒,展示洞察萬物本質的悟性。


悟性是從自性里流淌出來的真慧,有過去世善根福德因緣。孔子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至於至善…知之而後有定,定而後有靜…。老子曰: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惠能大師說定慧等學,定在慧中,慧在定中…心性本凈,不動,不生不滅,能生萬法。根本是不執著,不分別,不妄想。讀經誦經字字句句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念誦即好,一門深入,長時熏修,背得滾瓜爛熟,即開悟性,把聖人智慧轉為己慧,在不知覺中業障消減,智慧大開,人事物中觸即明。念佛亦復如是。板橋為什麼說聰明難,由聰明變糊塗更難,人類都是無知而有知,再由有知變無知,把過去忘得乾乾淨淨最殊勝,無知而無所不知,人之本性本來如是。所以,悟性高下,於真誠,清凈,平等,慈悲覺不分,智慧會大慈悲,大慈悲者智慧。敬跪拜呈


″悟″乃是我心的修為與升華。是邏輯思維的結晶。是精神境界的再體現。是高智能的思維方式。也就是禪道。

有悟性的人,勤於學習,善於觀察,精於總結,高於靜思,能於捕捉,巧于敏銳。

悟性高的人,能夠從事物的變化中受到某種啟發,從而得到更好的,更加完善的思維,或是更好的理性的認識。這就需要知識。

積累了豐富的知識,還需要有良好的修為,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這又需要靜養,修身方能成就。

悟性源於生活實踐,只有學會觀察與總結,才能獲得良性的邏輯思維。這可能就是悟性的來源與應用。


覺此題既大且深,姑妄言之,亦請姑妄觀之。悟性禪心詩云,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一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釋伽牟尼成佛時頭句話是,一切眾生,皆具如耒智慧德性,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明珠眾生本具的佛性,塵勞代表眾生受紅塵滾滾污染的心。塵盡光生指通過學佛向佛奉行眾善,悟性反省,懺悔,培養正能量思想,擯棄負能量思維,堅持善護念治心養心,改變自我,升華人格,以慈悲凈化內心使心猶如白雲出岫,成為悟性後皎沽的內心世界,正如梁啟超所說,常以今日之我,宣判胙日之我,從而使自己覺悟後性情日趨完美,成為有人格魅力的人,這是可以通過悟性後認識自我,改變自我,有決心,有意志的人是可以做到的。悟性人人本有,實踐中,生活里,書本上,交談中,隨時會和你頭腦中隱藏的悟性相遇撞出火光的靈性,佛說,因果報應,如影隨形,控制成因,就能把握結果,我現在要舉二個例子,我明友的明友有一個兄弟,在縣裡的一個局任局長,他曾在任上經常收取關係人的財物,很祕密無人知曉,但他貪得無厭,禮越收越多,收錢越收越廣,結果被人告發,鋃鐺入獄,明友說起先都是收親的關糸。如果收斂一些,見好就收,本耒家庭頗富,明明可以享受流光溢彩的生活,去偏向牢中去,人不悟性,可以說是禍害漫遊的黃昏。鎮上有個年輕人,和別人意見出入無解好變成糾紛,乃至發展到肌體衝突,後來競拿刀把對方砍傷殘,自己受到法律制裁被判二年徒刑,他深悔時己晚,他含著淚說,自己明明知道書上一句話,當你憤怒的時候,千萬不能幹出不可挽回的事來,怎生氣時,悟性變的無蹤影呢,我也為這青年惋惜,他父親很信佛,假如經常其子記住金剛經里三個字,善護念。常常觀照保護自己正能量的念頭,不就能趨吉避凶嗎?


悟是發現事實,

悟性是發現事實的能力,

悟通是通達事實的本來如此。

悟源於心,屬於心力。

現實生活中,

我們習慣用於描述理解力。

也含有洞察力的意涵。

悟性可以通過符合心性的訓練方法練習提升。

悟性是一切能力的本源。

提高悟性一倍,

其他能力可以提高十倍以上。


推薦閱讀:

女人婚後不工作專心生孩子是基於怎樣的心理?
膽子大,心態好,戰勝癌症是遲早!靶向葯,放化療,心理支援不可少!
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養生,而是好好吃飯
有沒有那麼一瞬間,讓你感覺自己很無力?

TAG:文化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