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虛和陽虛的區別是什麼?
腎虛多為長期積累成疾,切不可因急於求成而用大補之葯進補,或用成份不明的補腎壯陽物,應慢慢調理。
腎虛指腎臟精氣陰陽不足,腎虛的種類有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腎陰虛、腎陽虛。
腎陽虛的癥狀為腰酸、四肢發冷、畏寒,甚至還有水腫,為「寒」的癥狀,性功能不好也會導致腎陽虛。
腎陰虛的癥狀為「熱」,主要有腰酸、燥熱、盜汗、虛汗、頭暈、耳鳴等。
通過飲食、健身、運動、艾灸、按摩等手段達到改變腎虛的狀況。
1:運動,利於人體骨骼、肌肉的生長,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機能狀況,利於人體的生長發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強有機體的適應能力。
2:飲食,合理的飲食不僅可以滿足機體對營養素的需求,還可以起到調節情緒、愉悅心情、減肥瘦身、預防疾病、增進健康。3:艾灸,《孟子》中有"七年之病,當求三年之艾"的記載。艾灸能激發、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可溫經散寒、行氣通絡、扶陽固脫、有病治病、未病央病功效。
關注璞艾眾生分享健康資訊
什麼是氣虛和血虛、陰虛和陽虛的區別及癥狀
1、陰虛體質的人常有虛火
又稱陰虛火旺,俗稱虛火,陰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怕熱,易怒,面頰升火,口乾咽痛,大便乾燥,小便短赤或黃,舌少津液,五心(頭頂心、二隻手心、二隻腳心)煩熱,盜汗,腰酸背痛,夢遺滑精,舌質紅,苔薄或光剝,脈細數等。
2、陽虛體質的人火力不足
所謂陽虛,是指機體陽氣不足,即俗稱「火力不足」,是氣虛的進一步發展,機能減退或衰退,反應能力低下,代謝熱量不足的一種體能狀態。陽氣不足,一般以脾腎陽氣虛為主,臨床表現為平素怕寒喜暖,手足不溫,口淡不渴,喜熱飲食,飲食生冷則易腹痛腹瀉,或胃脘冷痛,腰膝冷痛,小便清長,大便溏薄,舌體胖嫩,舌苔白滑,脈象沉溺等。
3、氣虛體質表現為疲勞乏力
氣虛體質是指氣力不足,體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勞作便有疲勞之感。機體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低下。常表現為少氣懶言,語聲低微,疲倦乏力,常自汗出,動則尤甚,舌淡苔白,脈虛弱等。
4、血虛體質常為面蒼色白
血虛是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養功能減退出現一些變化。若血虛不能充養機體,則出現面色無華,視物不明,四肢麻木,皮膚乾燥等病理變化。血虛不能完全等同於現代醫學所講的貧血。血虛體質之人,臨床常易表現為面色蒼白無華、口唇淡白、頭暈眼花、舌質淡白、脈細無力、婦女月經量少、延期,甚至閉經等癥狀。
5、陰陽兩虛:
既有陰虛又有陽虛,其主要表現為既怕冷又怕熱,冬天特別怕冷,夏天又特別怕熱,這是陰陽失調或陰陽兩虛之體質,進補宜採用陰陽並補,養陰溫陽和滋陰壯陽等補法。
6、氣血兩虛:
氣血兩虛一般出現在貧血、白細胞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大出血後、婦女月經過多者等,其主要表現為;既有氣虛的表現,又有血虛的表現,進補宜採用益氣生血、培補氣血、氣血並補。
7、氣陰兩虛:
既有氣虛又有陰虛,其主要表現為;既有頭暈、乏力、腿軟等氣虛表現,又有升火、咽干、舌紅等陰虛表現,但沒有慢性疾病,這種體質稱氣陰兩虛體質,進補宜採用益氣養陰之補法,即在進補時應同時考慮補氣和補陰。
根據不同的體質,要使用不同的食補方法:
1、平補:不論健康人或病人都可以食用。可以幫助維持健康和生命:如穀類、豆類、乳類、水果和蔬菜類。這類食品性能平和,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的女性均可食用。
2、溫補:指食性溫熱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黃鱔、甜食、紅棗、桂圓、荔枝以及蔥姜辛辣之品等。冬令怕冷的女性常吃這類食品可幫助升火,改善怕冷的感覺,從而增強體質。
3、清補:指食性寒涼的食物,如梨、生藕、芹菜、百合、綠豆、黃瓜、甲魚、螺螄等,有清火作用。
4、溫散:指性味辛熱的食物,如辣椒、桂皮、芥末、香菜、花椒等。這類食物有溫陽散寒作用,在寒冷的冬季,常用來禦寒和除濕。
陰虛和陽虛的癥狀、氣虛和血虛的調理應辯證施術
人體虛症、概括起來不外血虛氣虛、陽虛陰虛四種類型,根據虛症的不同類型應有針對性地選擇恰當的補虛葯。但人體在生命活動過程中,氣、血、陰、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一般而論,氣虛和陽虛、表示機體活動能力的衰退,陽虛多兼氣虛,而氣虛也易導致陽虛;陰虛和血虛、表示機體精血津液的耗損,陰虛多兼血虛,而血虛也易導致陰虛。所以,氣血雙虧、陰陽俱虛亦屬常見之症,治當補氣葯與補血藥、補陰葯與補陽葯並用,所謂氣血雙補、陰陽並補之法。另外,氣能生血,亦能生津,故氣虛與陰津不足之症,常以補氣葯配補血藥或補陰葯,即補氣生血,益氣生津之法。
陰虛:
所謂的陰虛在人體理解就是陰的物質少了,因為什麼原因少了呢?
第一個就是熬夜,因為從一天的陰陽來看,白天11點開始陰氣升發,到了晚上11點達到最佳,這個時候人就要開始睡覺了,如果熬夜就會傷害陰液。慢慢的身體的津液就耗損了。
第二個就是吃辛辣食物,舉個例子就是太陽會蒸發水分,導致池塘裡面的水分減少,而吃辣椒也一樣,會導致體內的水分減少。
女性還有第三個原因就是身體因素,女性會有經、帶、胎、產。月經、白帶,胎兒、生產都跟津液血液有關係,流血也是流津液啊!
第四個原因就是情緒出現了問題,情緒是肝主導的,肝屬於木,脾胃是屬於土,正常情況下木是克土的,而人生氣後,肝氣就不舒了,就會直接欺負脾胃,導致脾胃不好,那麼脾胃都不好了,就不能吸收營養物質,陰自然就少了,同時還會引起濕氣重,養身體的血液也少了,又因為氣血是一起的,慢慢氣也虛了!
陰虛的人脾氣大,手心,腳心,心口都發熱,煩躁,經常有人形容,我鼻子都冒火了,嘴巴乾燥,想吃冷飲,眼睛乾澀,所以陰虛就是津液不能滋潤身體了,身體乾燥了,就和發動機一樣沒有潤滑油,機器摩擦大產生熱,但是這個熱不是實熱,是虛熱。
第二個表現就是盜汗,什麼是盜汗,就是睡覺睡著了,流汗,如果你的孩子晚上睡著了,通體流汗那麼就需要滋陰了,陰虛的人出了五心煩熱,大便乾燥,還會腰膝酸軟,特別是女性有時候說來月經了,腰酸,其實就是陰虛的表現,因為在腰部兩邊是我們的兩個腎,如果腎陰不足就會腰酸。
陽虛:
陽氣不足形成的第一個原因就是遺傳父母。為什麼現在的人要備孕,就是因為現在的人身體基本上都是亞健康的,你想父母的身體都不好,那麼生出來的小孩身體會好嗎?
那麼第二個就生活習慣,什麼樣的生活習慣?喝冷飲,傷了脾陽,吹空調長期在冷氣大環境下,傷了腎陽,夏季出汗是為了調節體溫,長期不出汗,在寒冷的環境下,我們知道肺主皮毛,那麼反過來就會導致肺濕,同時傷害陽氣。
再一個就是熬夜,白天陽氣工作,晚上陽氣入陰,就為明天的陽氣做儲備。熬夜那麼第二天陽氣就不足了,久而久之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還有不運動,大家都知道運動的時候心跳會加快,血液流動也會快,反而看那些不運動的人,多半都肌肉鬆弛,脾主肌肉,又傷了脾陽。還有長期居住在陰暗潮濕的環境,耗費身體陽起更多,所以也會導致陽虛。
那麼陽氣不足都有哪些變化呢?
從外觀,面色白,面色慌白,毛髮少,怕冷,不敢喝冷水。陽虛的人性格比較內向,比較沉靜不願意動,形體容易發胖,白胖子,虛胖的感覺,肉是鬆鬆的感覺,陽虛的人喜歡坐著然後就變成躺著了。
陽虛的人容易膝蓋以下都怕冷,就是四肢不溫。陽虛的人經常拉肚子,特別容易早上5點左右,叫做五更瀉,這樣的人需要健脾
什麼是陰虛?什麼是陽虛?
要理解陰虛陽虛,首先要理解什麼是陰陽。陰陽的概念來至於<易經>,太陽為陽、月亮為陰;向上為陽、向下為陰;輕輕者之氣為陽、濕重之氣為陰;男人為陽、女人為陰;剛健者為陽、柔弱者為陰等等不在多舉。陰陽合抱而構成生命成為中醫重要西"生命理論"並成為中醫的整個理論體系中。
再談"五行理論,"金木水火土"構成中醫的"五行藏像學術"理論,算是中醫的"人體解刮學"了。金木水火土,是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物質,如"金"是一切金屬礦物的總稱;木是指一切植物;水,更好理解了。古人認為這五種物質構成世界萬物,繼相生又相剋,相互依存又相互對立。如:水生木,而克火。生木好理解,一切植物包括動物(人)都離不開水,水克火,是因為水能滅火也好理解。但多說一句,土能不能滅火呢?事實上按古人當時的認識,是不知道水是"化合物"即氫2氧1(H2O)構成的化合物。也不知道"火"是物質燃燒時發出的光和熱的能量釋放。這不能苛求古人,現代人還沿用這種觀念來進行臨床實踐是不是有點"不科學"?
如果說,陰陽是"綱",五行則是"目",綱舉而目張。整個陰陽理論貫穿於"中醫理論和臨床實踐"活動包抱方劑用藥指導的始終,幾干年來從未改變。而另一方面,隨著人對自然界的不斷認識和發展也在不斷否定自我中進步,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中醫卻守著幾千年舊理論不放,是不是食古不化、抱殘守缺,這種精神上的啃老是可怕的。
在看看現代醫學理論,現代醫學是建立在現代哲學、現代自然科學和生物學之上的一門新科學。也吸取了古代醫學中合理部分而建立起來的,二百多年來越來越成熟,而且已發展到基因研究和生物"克隆"(無性繁殖)技術。
現代科技告訴我們: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是"蛋白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這和中醫"陰陽"理論是完全不同的,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人是由76兆個細胞組成,細胞根據不同功能構成不同組織的細胞等。生命有三大特性即:代謝性、刺激反應性、繁殖擴張性。有興趣可系統地去閱讀相關理論書藉在此不在多述
再簡要說說藥物治療,我們知道,人是會生病的,無倫中醫西醫藥物治療都是其重要手段之一。而藥物食用後通過我們的胃、腸而進入血液組織,通過血液中有效含量達到包和而輸送入各細胞組織中達到抗病治療,增強抗病免疫的效果。可見中醫的所謂"歸經"是沒有科學依據的,說西醫頭痛醫頭也是毫無道理的。理論有限,說的不對望批評指正,抱歉!
說這麼多廢話,不裝逼能死?說白了,陽虛是指身體機能,陰虛是指物質(你可以理解為營養)。打個比方,一個很強壯的人,一天沒有吃飯,全身沒有勁,為什麼?缺少物質,也就是陰虛。如果天天吃飯少,飯吃不飽,時間久了。身體就變的瘦弱了?這就是所謂的陰虛及陽。(長時間的物質匱乏導致的身體機能下降)
同理,一個人天天正常飲食,但還是身體虛弱,手無縛雞之力,這就是陽虛。身體機能虛弱導致吃飯少,吸收不好,這就是所謂的陽虛及陰。
我們經常說的陰虛陽虛多數是說腎臟。一般來說24歲以下的小夥子都可以通過六味地黃丸解決,正常來說不存在陽虛,有也是暫時的,特殊情況除外。而歲數大的,不經常運動的多數就是陽虛了,這個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當年我看《陰陽學說》的時候,也與不少人一樣,頭昏眼花。而病理中的陰陽說法,也一定有不少人云里霧裡。
陰,所指十分廣泛,;陽,同樣。而虛,到底是什麼東西?於是,就出現了「各自為政」的現象。
陽,在人體身上,是氣;陰,在人體身上,是血。於是就有了[陽氣陰血]這說法。我本人就認定這一說法,所以在後來的學習過程中,就不會被陰陽弄得頭昏眼花了。
人若脈弱無力,我就斷為陽氣不足;人若脈細軟,我就斷為陰血不足。這樣去斷,基本上不會出錯。江河之水,夏天降雨量大,河床水位則高;冬天降雨量少,河床水位就低。電動機電壓電流失常,電動機的運行也一定失常。
中醫其實可以直接說[腎氣不足],聽的人也許就明白;如果只說[腎陽虛],聽的人也許會不懂裝懂,因為愛面子嘛。
陰陽,其實是中醫藥學中的術語,如果拿出來對外行的病人亂用,這其實是不行的,因為他根本就不知所云,只能嗯嗯嗯了。一個達到了深入淺出的中醫,他會直接就說,[你的肺氣不足,需要補肺氣],[你少血,必須補血],這讓病人一聽就明白。如果什麼[你的肺陽虛],也許病人還得再聽解釋方能明白。這,是否有點故弄玄虛呢?更有什麼[陽氣不足]之說,這就重複,或在寫詩,陽本來就是指氣,直接說氣不足不行嗎,偏就要加上陽字?我曾經說中醫的[拖泥帶水],就是指這些可以不說給病人聽的偏要說,不說不行嗎?
所謂[男人為陽,女人為陰],這些都是行內的術語或說辭,完全可以不必告訴外行,這是什麼意思。而外行人追究這些術語說辭,也學不會什麼,得不到什麼,反而會讓你頭腦更加混亂,甚至會讓你誤入歧途!
陰虛與陽虛的區別,主要是看癥狀表現……??
陰虛:證見頭昏目眩,耳鳴耳聾,牙齒鬆動或疼痛,失眠,盜汗,五心煩熱,腰膝酸痛,遺精,足跟痛,舌紅干,脈細數等……
陽虛:證見面色白或黝黑,精神不振,腰膝酸軟,脫髮,浮腫,手足不溫,畏寒怕風,夜尿多,便稀或腹瀉等……男子會出現陽痿,滑精等;女子會出現不孕,性慾低下等等……
腎的重要性真的不言而喻,我從不信一個腎不好的男人和老婆會有多恩愛,當時我們都快離婚了,要不是因為有幸在百度看到一篇(蘇客凱,蛻變),裡面找到對的方法,,現在終於有了和諧美滿的婚姻生活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