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季羨林對自己大學時寫的《清華園日記》一字不改發表的行為?
季羨林1930年至1934年就讀於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他當年寫的《清華園日記》於2002年在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當時編輯就建議他做一些刪節,季羨林表示:「我70年前不是聖人,今後也不會成為聖人。」堅持按當年的原樣出版,出版後引起了大嘩,就因為季老日記中袒露了心聲,很多地方被認為是影響他高大形象的。
這都是寫什麼地方呢?
《清華園日記》:
「前兩天下了點雨,天氣好極了。今天看了一部舊小說,《石點頭》,短篇的,描寫並不怎樣穢褻,但不知為什麼,總容易引起我的性慾。我今生沒有別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日幾個女人,〈和〉各地方的女人接觸。
「看清華對附中女子籃球賽。說實話,看女人打籃球,其實不是去看籃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學大腿倍兒黑,只看半場而返。」
「過午考criticism,考題非常討厭,苦坐兩小時,而答得仍很少,又不滿意——管他娘,反正考完了。」
「沒做什麼有意義的事——媽的,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氣,還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麼東西?」
這希望「多日幾個女人」和「看大腿」的字眼和一些牢騷,一般人都會刪去的,但是季羨林先生保持原樣,讓他年輕時的形象活脫脫地展現在眾人面前,可以說是非常坦蕩和勇敢的。
季羨林自己說:「在過去,有一些文人,悔其少作,竭力掩蓋自己幼年掛屁股簾的形象,盡量刪削年輕時的文章,使自己成為一個一生一貫正確,思想感情總是前後一致的人。我個人不贊成這種做法,認為這有點作偽的嫌疑。我主張,一個人一生是什麼樣子,年輕時怎樣,中年怎樣,老年又怎樣,都應該如實地表達出來。在某一階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頗,甚至錯誤,決不應加以掩飾,而應該堂堂正正地承認。這樣的文章決不應任意刪削或者乾脆抽掉,而應該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
讓我們為真實的季羨林先生鼓掌!
季羨林《清華園日記》中「多日幾個女人」,純屬以訛傳訛!
我看到這個帖子里還在傳播季羨林先生年輕時候日記中說想「多日幾個女人」,這純屬以訛傳訛!始作俑者是遼寧美術出版社編輯,在整理手稿時,錯把「同」字認成「日」字所致。
為什麼說是以訛傳訛呢?請接著往下看吧——
知乎網友「西湖天下景」今年1月初曾貼出手稿相關內容照片並進行過辨析,基本上可以確認手稿上「日」字與「同」字雖然相似,可又能明顯分辨出是兩個字,但是編輯卻未發現這一點,竟把「同」字誤認成了「日」字,並且覺得文句不通疑似漏字,又在後半句另加了個連詞「和」。嗚呼,一字之差意思全然不同。
季羨林先生風華正茂時讀清華大學期間的日記(只有後兩年),本來是在他生前出版的。按說諸如此類容易誤會的內容,理應先辨析好了再出書。結果沒想到竟然出了這種妖蛾子,也不知道季先生2009年去世之前,有沒有聽到或看到這個錯誤?要是老先生生前得知此事看到此書這處錯誤,心裡是悔不當初還是啼笑皆非呢?季先生為了尊重歷史,曾跟出版社編輯約定原樣出版自己當年的日記一字不改。遼寧美術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了手稿影印本,只印了600冊;幾個月後的2003年1月,該社又推出了簡體字版。正是這個重排簡體印刷版本,編輯竟然誤判手稿里的「同」為「日」,弄出這樣一場大誤會。
我從網上搜羅已經出版過的季羨林「清華園日記」,除了遼寧美術版之外,2009年7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季羨林全集》第4卷也收錄了,相關內容在第336頁,並未出現像遼寧美術版那樣的錯誤。
至於季羨林「清華園日記」單行本,則有多種,諸如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13年版、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3月版、青島出版社2015年5月版、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年7月版、瀋陽出版社2017年版等。這些版本我一時找不到電子書和紙版書,也就無從得知相關情況了。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至1995年10月出版的那套24卷本的《季羨林文集》里並沒有收入《清華園日記》。然而,季先生後來出版日記,本是為了續齊這套書,並且出版手稿影印本也是首先與這套書的編輯商量,搞不清楚後來怎麼轉由遼寧美術出版了,而且全集也由外研社出版了。也就是說,江西教育版24卷後並無續集。對了,我在網上搜不到那則日記的具體年月日,只好把《清華園日記》從頭瀏覽了一遍,先是發現了網友們熱議的看女生打籃球比賽主要是為了看大腿在日記里至少出現了3次,後來終於在1934年5月17日那天尋到了這條被以訛傳訛的日記。
著名的古文字學家、語言學家、名作家季羨林,映入我的眼瞼完全出自於「微頭條」談論起關於季羨林先生公開他的日誌,日誌的確真實記錄著尚年輕時的幼稚想法:「我今生沒有別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日幾個女人」。也許,本就無心之說,或者當時特定環境,前路不清下的隨筆發泄而已,甚至寫過了就立刻忘記了。但卻公諸於世,的確讓人感慨起來,應該用英雄莫問出處,還是人非聖賢熟能無過呢?
因為心有疑忌,翻看起關於季老的信息。的確看到,這些日誌是季羨林先生一再要求出版,對這些稍顯荒唐的話語在深思後決定不作刪減,原版登出。也許光明磊落的人,往往在面對自己曾經的荒唐事,往往選擇坦誠直面,不做偽君子。或者,正因為季老,想起年輕時的迷茫,迷茫時無聊的發泄,也帶點荒唐。才一直推託那些「國學大師」、「國寶」的稱號,為年輕時的那一剎不堅定的救贖。甚至於暗示,聖人並不是那般容易練成,要奈得住寂寞、經得起挫折,不要等成功後對為自己年輕時的掙扎、雜念而心中有愧。
斷章取義是可怕的。認真翻閱中也發現,原文應該是:「我今生沒有別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同幾個女人,各地方的女人接觸」。原話也被人為地更改成更加直白露骨,並將所有在困惑中的發泄,聚集在一起,就誤導讀者了。「我最近覺得很孤獨,我需要人的愛,但是誰能愛我呢?我需要人的理解,但是誰能了解我呢?我彷彿站在遼闊的沙漠里,聽不到一點人聲。寂寞呀,寂寞呀!我想到故鄉的母親」。這就是季老那個時期的境遇,在堅持中看不清前路,在迷茫中偶爾閃過的放縱,僅此而已!忽然間,發現頭條號加強審核的好了,那些嘩眾取寵、斷章取義的片斷,的確會攪渾、被趁機攪渾這趟水,讓人們忘了手中的活!
季羨林《清華園日記》的出版是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不光呈現了季老真性情的一面,也讓大家看到了季羨林作為公眾人物的擔當。
要知道,日記是歷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其重要程度不次於傳記、全集等史料。根據謝泳的觀點,日記主人生前出版的日記價值低於死後出版的,影印排版的日記價值高於整理排版的。而季羨林的這一版日記是生前一字未刪,也就是影印排版的,所以史料價值會非常高,從此角度來說,季羨林老人家真是本著文化傳承的高度自覺來對待日記出版的,這是在為後人留方便,就沖這一點就得點贊!
而一字不刪,與讀者來言可以滿足八卦心的,但是裡面那些性慾啊、罵考試啊的內容,要保留下來也確實需要勇氣的,一位成名已久的人,敢於讓公眾來窺見自己的隱私,這得多大勇氣!
如此,再看到這些內容「早晨只是上班,坐得腚都痛了。我的思想時常轉到性慾上去,我這時的心情,我個人也不能描寫了,我相信,也沒有人能夠描寫的。」 「說實話,看女人打籃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學大腿倍兒黑,只看半場而返。」還能有什麼辣眼睛的?季羨林都能如此,但是不一定每個人都做得到吧。
除了史料價值,日記也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季羨林作為著名學者,散文寫作享譽天下。日記裡面也不乏漂亮文章。1932年9月17日裡面出遊的記述,稱得上是散文中的上品。摘抄一段:
飯後先到碧雲寺,到石塔上一望,平原無際,目盡處惟煙雲繚繞而已。塔後長松遮天。我在樹中最愛松樹,因無論大小,他總不俗,在許多亂雜的樹中,只要有一松,即能立刻看見。下塔至水泉院,清泉自石隙出,緩流而下,聲潺潺。院內清幽可愛。來碧雲寺已兩次,皆朱來此院,惜哉。
各位可以感受下這個行文,有景有情,條理清晰抒情也恰到好處,比現在很多大學生的作文還要好。
媽的,幹嘛要改,幹嘛要美化,美化了不一定是真實的想法。季羨林作為一個學者,散文家,他選擇不改,這是一種真。
在這本書中有這麼一段關於作文的:
有一次作文,我不知從什麼書里抄了一段話:「空氣受熱而上升,他處空氣來補其缺,遂流動而成風。」句子通順,受到了老師的讚揚。可我一想起來,心裡就不是滋味,愧悔有加。在今天,這也可能算是文壇的腐敗現象吧。可我只是個十歲的孩子,不知道什麼叫文壇,我一不圖名,二不圖利,完全為了好玩兒。但自己也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所以才愧悔。從那以後,一生中再沒有剽竊過別人的文字。
看吧,這老頭對作「文」的態度是這樣的較真,反觀現在網路里的各種洗稿、ps名家攝影、剪接視頻、甚至明目張胆地剽竊,真是好不熱鬧!!!
之前有看過他的一些散文,就像說話一樣,文字看似平淡,但很真,不像那些著名的專家,滿篇華麗字眼,不明所以。貌似他的散文《夾竹桃》還入選了蘇教版的語文教科書呢。
出版社給他的建議合乎情理,他表態一字不改是他的選擇,不因外在而改變,這樣,也很好的。
謝謝邀請,榮幸之至。所幸本人曾就讀本科學習中文漢語言文學,閑暇之餘粗略拜讀過季慕林季老的這部作品。現就本人粗淺的看法與大家探討一下吧。
《清華園日記》的主要內容是當時在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學習的季羨林,在清華園生活學習時的「青春記錄」。也就是根據考證是季老在1932年8月22日至1934年8月11日於清華大學學習期間所寫的日記。書中詳細記錄了季羨林先生那些青春往事,因為玩物喪志而自責、粗口大罵考試、抨擊教授行徑等等事件。它不僅是作者對清華園的真實描述,也讓大家看到了栩栩如生的一個熱血,叛逆,喜愛打牌,最好吃瓜,逼急了會爆粗口大罵,傷感時會傷心痛哭的年輕孩,更是活靈活現地再現了當時最真實的校園生活。
前段時間曾經有一陣子這部《清華園日記》在某些高校校園裡紅火起來,流傳很廣。主要原因恐怕就是因為那時的"學霸"季羨林罵出了"學渣"的心聲,由於他忍受不了當時的考試製度就把滿腔憤慨寫在了自己的日記裡面,通過筆端不斷傳出被考試所逼發出的憤怒呼聲。如今用客觀的視角看待其中的過激之詞和不雅言語的確具有當時歷史的特殊背景原因。
季老曾經說過:「我的日記是寫給自己看的。」希望「把自己活脫脫地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這句話也道出了日記的應有面目,他認為,「在某一階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頗,甚至錯誤,決不應加以掩飾,而應堂堂正正地承認。」他還引用《論語》中的話:「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表示願意做一個這樣的「君子」。由此可見,季老對年輕時的思想和感情表達的確有了反思。《清華園日記》的寫作時間,應該是季老還在清華讀大三和大四,當時「是一個20歲剛出頭的毛頭小夥子」。他曾這樣回憶那段日子:「時日兵迫城,校內逃避幾空。大考延期,百無聊賴。」。
日記原本就應是作者最具體的生命痕迹的記錄,很顯然,季老的這部作品也是這個觀點。季羨林之所以是季羨林,是因為他在成長與經歷當中,也在不斷的反思中並且超越了自己。這部《清華園日記》是他曾經經歷的真實的青春,與我們相同又不同的青年時代。本人自認才疏學淺,不敢妄加評議。僅僅表示季老的這部作品在當今校園有流行趨勢,證明其中必然有其中的道理。如果大家要是有興趣,可以多讀讀他的作品,沒興趣也可以丟在一邊,畢竟每個人都需要忙於各自要忙的各種事情。
【簡介】季羨林(1911.8.6~2009.7.11),中國山東省,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早年留學國外,精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讀俄、法文,尤其精於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前幾天,楊憲昭老師把「黑」季羨林先生的文章鏈接傳給了我,他本以為我會驚奇。太小瞧人了吧,哈哈!
熟悉我的朋友和經常來這裡閑逛的人都知道,我說話和文風都很糙。常以傻逼中的戰鬥機自喻、自娛。也有熱心讀者好言勸改,我都虛心接受,堅決不改。
我覺得的吧,作為一隻人,頂頂重要的就是富含人味兒,得接地氣。跟您說實話吧,我原來可不這樣,特裝逼,但長年保持托馬斯全旋,太特么累。
我看頭條問答有人撕逼余秋雨,沒置喙。丫太能裝,明明《文化哭驢》中有很多文史硬傷,死不認錯。猴子爬到高處,屁股上的紅肯定會被看到,掩耳盜鈴管用嗎?
前段在頭條上看到小澤征爾去中央音樂學院,頭天聽完交響版《二泉映月》,第二天又聽二胡獨奏。說昨天沒理解,這是需要跪著聽的偉大作品,說著就跪。看到這段兒,我當時膝蓋碎了一地Orz,這才是正宗大師????,六體投地,膜拜呀!子曾經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我雖愛儒尊孔,但討厭一些人為聖人偽飾。孔子去見南子,本來子路(大約吧,吃不準了)勸他不要去,孔子卻以盛情難卻回子路,一意要去見天下第一美人兒。然後受到慢待,脫口而出: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明顯情緒化嘛。個人覺得,孔子是人,沒必要人為造神。那樣不就把孔聖給弄成恐聖了嗎?
記得傅雷先生曾告誡傅聰:要先做一個好人,第二步是做個音樂家,然後才能成為一個鋼琴演奏家。當時看《傅雷家書》這段兒沒看懂。
回題上來,更喜歡一字不改、充滿著人間煙火氣的季羨林先生。做人,沒有比人味兒再大的事兒了。
很多人說季羨林「不裝」,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91歲時的季老也很是頑固;不做聖人固然值得欽佩,但也不必過份執著於「一字不刪」的保留20歲時隨手記錄的所有糊塗話。人總喜歡端著固然不好,但也不能太隨性;雖然縱使名人也有年輕混蛋的時候,但出書立傳就像是在公眾場合講話,是否也要斟酌一下給讀者帶來的影響呢?
我相信「當時編輯就建議他做一些刪節」是有原因的, 用現在的話講就是要「傳播正能量」!很遺憾由於作者的堅持,這本《清華園日記》中包含了一些本沒有必要出現的段落,除了滿足窺探他人隱私的慾望外,對這個社會有什麼積極的影響么?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
早年留學國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布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以上是對季老一生的整體評價,來自於百度百科。
摘取季老榮譽的這段,只是想看一下季老斐然的成就,許多人終其一生能獲得其中之一就已經很牛了。所以,可以看出季老是我們拍馬也難望其項背的人。但就是這麼一個享譽國際的大師,卻出版了一本最誠懇的日記,日記上的部分內容,如果是其他廣大有成就有名氣有地位的人,估計都恨不能把那些覺得不能見光的話刪除再好好粉飾一番繼續給自己臉上添光增彩吧。
季老出版這本日記的原因,引言部分季老有敘述。
到了今天,想把已經出過的二十四卷《季羨林文集》繼續編纂下去,準備先編四五本。我已經把《學海泛槎》(學術回憶錄)交給了江西教育出版社的責任編輯吳明華先生。但此書只有十幾萬字,如編為一卷,顯得太單薄。我於是想到了清華求學的四年。我原來是想動手寫的,再寫上十幾萬字,二者湊齊了,可得三十餘萬字,成為一卷,像個樣子了。
這是季老要出版清華求學期間日記的原因,至於為什麼原封不動的把當初在清華園讀書時候的日記出版,季老是這麼說的:
我仔細讀了讀這兩年的日記,覺得比我最近若干年寫的日記要好得多。後者彷彿記流水賬似的,刻板可厭,間有寫自己的感情和感覺的地方,但不是太多。前者卻寫得豐滿,比較生動,心中毫無顧忌,真正是暢所欲言。我有點喜歡上了這一些將近七十年前自己還是一個二十二三歲的毛頭小夥子時寫的東西。......我寫日記,有感即發,文不加點,速度極快,從文字上來看,有時難免有披頭散髮之感,卻有一種真情流貫其中,與那種峨冠博帶式的文章迥異其趣。我愛上了這些粗糙但卻自然無雕飾的東西。
所以,季老原封不動的發表了,這樣,能讓讀者更加深入的了解季老。而且,季老經過反覆考慮,最終是把原文照相影印,真正做到原封不動,只為了向讀者獻上一份真誠。
從季老的這個做法,一個坦坦蕩蕩,赤誠之心,光明磊落的形象躍然紙上。季老真誠,淡然而又有血有肉,是一個我們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人,不是聖人,不高高在上,而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他所有的成就,都是他一步一步努力走出了的。就像日記里季老記載的:
理想不管怎樣簡單,只要肯干,就能成功。「干」能勝過一切困難,一切偏見,干著,生命力強之謂也。
性之一事,在現今都羞於提及,季老能夠毫不遮攔的把曾經年少時的想法日記發表出來,也是莫大的勇氣。年輕氣盛的小夥子,誰沒有這種想法呢?
看女子籃球排球網球等運動,有多少人是真正為了看比賽而去的?有多少人默默意淫過?但又有多少人能夠毫不保留的把自己坦誠的表達出來?反正我做不到。讓我在朋友圈發表一下:我此生只想多日幾個女人,我打死都不會發的。
另外,季老的日記里,有很豐富的內容,除了生活瑣碎的絮叨,還有面臨問題時的心境,平時每一天的過法,朋友間師生間的相處,對我們非常有益,簡直就是一本《聖人是如何修鍊的》,乾貨滿滿,向季老學習!
《白鹿原》上朱先生逝世的時候一副輓聯,我覺得獻給季老也非常恰當:
自信平生無愧事,死後方敢對青天!
願我們都能夠真誠以待,願世界更美好!
季老年輕時,絕對是帥哥啊,迷倒萬千少女!
這是不是季羨林的真性情我已不得而知,但他的這種做法確實樹立了榜樣,如果小人一點的想法,這是老頭兒的高明之處,到毫無疑問,不論是哪一點,他註定會因此而名流史冊,儘管他不畢。胡適日記嫖娼一則就是前車之轍。不得不說,名人自由名人的處世智慧!試想一下,如果他們修改或刪節,那就回遭千萬人唾棄了,但又有多少人,面對自己的短處,作如是觀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