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去終南山過隱居生活的人們是如何想的?
武俠小說當中,隱於深山的多是高人,風清揚,掃地僧等等等等。鹿先生也嚮往過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但現實往往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近些年,出現了很多一個人甚至一家人生活在深山之中的例子,人們都說這些人有勇氣,與世無爭也是另一種生活,但是理由真的這麼冠冕堂皇么?
顯然不是,是因為他們對現實的絕望,是因為現實對他們殘酷。
一家7代人,一直生活在大山裡,與世隔絕,是因為一家人都喜歡這樣的生活么?當然不是,他們已經失去了走出大山的勇氣了,沒錢治病有醫院卻去不了,妻子去世也無能為力等等現實的殘酷已經壓垮了這一家人,他們不是沒有出過山,他們不是與世無爭,他們是爭不起,被現實放逐到了深山裡。
為了修行,王一空20歲時便隱居嵩山,練功、打坐、讀書,這樣清苦貧乏的生活背後是什麼?他出生就在一個十分清貧的家庭,成績不好,高考連大專都沒有考上,而工作也換了一個又一個,周遭的一切也沒有起色。所以,他選才選擇離開這個社會。
一個人真的可以真正的離開現實社會去隱居么,鹿先生覺得這是十分荒謬的,只有在現實生活中遭遇了自己無法承受的壓力時,才會以這種方式逃避。
鹿先生奉勸,生活總是不易的,現實總是有壓力的,堅持下去,尋找生路,誰的生活都不輕鬆,想不承受現實社會帶來的壓力,就要放棄它帶來的便利。
一句話:離城近,安靜又方便。
大家別把終南山的居住者「隱士」寫的那麼神秘,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代居住在終南山中的修行者都是和大家在一起的人。
圖:終南山腳下的水庫那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會選擇終南山修行呢?我覺得有這幾個原因:
1、生活便利!無論是生活、出行,終南山距離西安一目可眺,當日便回,「安靜於城市旁邊,坐看雲霧起」!這是很多人選擇終南山居住的首要原因。而更遠處山谷則不具備這種優勢,比如太白山,過去交通不便上下比較困難,相比就會居住人少很多。
(夏天終南山的泉水吸引大批遊人)2、信息暢通!出世是為了更好的入世,人在深山處,心在朝堂中,用現在互聯網語言,就是「大數據的採集與分析」很重要,世界雖然不在我身邊,但我卻深知天下所有。
3、個人價值!任何修行都是為了使用,有機會使用自己,沒機會使用自己的智慧,終南山離大城市近,只要你想讓人找到你,就會有人找到你。悟道不用道,悟道幹什麼?
當然了,選擇了深山居住的人基本都不再是為了自己,人在看破物質財富的時候,智慧就有機會灌頂。個人價值不一定是自己去實現,他人使用了你的智慧實現了成功也是一種價值。君子好為人之師,很多人在這種生活方式中漸漸欣慰。
4、容易修行!生活方便、信息通暢、交流容易、修行方便,還有一個也很重要的就是終南山處於秦嶺深處,山清水秀,遠山層層疊疊,美不勝收,充滿能量和精靈,確實是個人生活和修行的比較好的地方。
圖片外景取自終南山深處
其實,我自個也有一個歸隱山林的夢想,只是礙於現實生活的種種阻力,始終沒能踏出那一步,所以,對比而言,我是非常欣賞和羨慕那些已經歸隱人士的生活態度,他們洒脫、無羈絆,心如止水,超凡脫俗,可以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享受那份寧靜、那份愜意、那份自然,在終南山裡生活居住當是生活的另外一種境界,也是對人生的另外一種詮釋。那麼終南山到底如何吸引了這些有歸隱之心的人最終選擇留在這裡呢?
終南山古名太乙山、地肺山、周南山,是秦嶺西自武功縣境、東至藍田縣境的總稱,簡稱南山。主峰在西安長安區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山間有太乙谷,谷口有漢元封二年( 前109 )修造的太乙宮遺址。在大正峪村附近有太乙池、瀑布、冰洞、風洞、老君庵、金勝堂等。南五台是以大台、文殊、清涼、靈感、捨身五個小台(即五座小峰)而得名,有明清以來建造的大小廟宇40多處,塔寺溝聖壽寺內有隋建五級實心磚塔。山間清泉翠竹,蒼松蔭郁,為西安市遊覽勝地之一。
同是終南山為道教發祥地之一。據傳楚康王時,天文星象學家尹喜為函谷關關令,於終南山中結草為樓,每日登草樓觀星望氣。一日忽見紫氣東來,吉星西行,他預感必有聖人經過此關,於是守候關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雲衣,騎青牛而至,原來是老子西遊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請到樓觀,執弟子禮,請其講經著書。老子在樓南的高崗上為尹喜講授《道德經》五千言,然後飄然而去。傳說今天樓觀台的說經台就是當年老子講經之處。道教產生後,尊老子為道祖,尹喜為文始真人,奉《道德經》為根本經典。
古時,已有很多隱士歸隱於此,據統計現有隱士五千餘人。知名隱士有:賜福鎮宅聖君--鍾馗(唐朝時陝西西安市周至縣終南鎮鍾馗故里)、天子之師--王九思、道教天神教祖--太上老君(老子李耳)、全真聖祖--王重陽、文 財 神--劉海、正財 神--趙公明、文始真人--尹喜、葯 王--孫思邈等等。
現在依然有許多有歸隱之心的人士選擇這裡是因為這裡自古至今一直是歸隱聖地,是一個充滿靈氣的地方,在這裡隱士們可以到達凈化與升華的目的,洒脫、安然、脫俗的過著每天的生活。
說經台
我想也許是想練就絕學,個別的有點厭倦世俗生活了。但我非常懷疑他們未來的成就,他們許多人連世間的道理都沒悟透,更難談神仙之道了。大隱隱於市倒是一句真言,可許多人卻不知曉。
世界這樣亂,霧霾,污染,道德無底線,慾望超越一切,到處都是烏煙瘴氣,誰不想清靜清靜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現實生活中名韁利鎖的羈絆,生活的壓力和挫折,無時不在壓迫得世人喘不過氣來,這與人追求自我追求自由的天性是相反的。所以,古人掛印離去,不願違背內心,不肯為五斗米折腰,也有古人以詩抒懷,「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無不通過種種方式來釋放天性的自由,意圖擺脫背負的種種枷鎖。
所以,每個人都有一個隱士夢,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快意恩仇,逍遙自在,無非就是完全解放自我天性,實現天人合一,心外無物可滯的暢意人生。
在可以擺脫世俗約束,又能實現財務自由的情況下,很多人都會想去「獨坐幽篁里,撫琴復長嘯」。
我也想去終南山隱居,但是冷得狠
首先,在山中隱居是修道人在修道到了一定階段需要靜修的要求。而離群索居隱蔽修鍊。如果是你修為已經入了門且有了一定的基礎,那麼隱居就是一種快速增長功力和享受的過程。如果沒有傳承或者是自己摸索到一定的階段,那麼,在山中隱居是一種苦,非常的艱難的。修道者多如牛毛,修成者鳳毛麟角。在山中各種各樣的人都有,並不是都是在修道的,但是他們至少是喜歡這樣僻靜的生活,得到心靈上的寧靜。
一般去終南山過隱居生活的人們都是放棄了名利的紛爭,在青山綠水中感受大自然的安寧與清凈。因為在都市裡在人海中,人為了滿足自己貪得無厭的慾望。每天都戴著虛偽的面具,隱臧著醜陋和邪惡的陰暗,而把光彩亮麗的一面盡情地展示,以達到不可告人的圖謀。但是七情六慾是人生存的天性,你如果不殺生你就吃不到鮮美的肉食品。當你津津有味地吞食著牛肉,雞肉,和羊肉時,也許你從來都沒有想過人性的兇殘和歹毒勝過那些窮凶極惡的狼蟲虎豹。彷彿那些動物獻出自己的生命和肉體供人殘殺和食用是理所當然。當然做為天地間的人類之所以能超凡脫俗醒悟到自身的醜陋和殘忍,便選擇了出家和修道,原來人也可以素食,沒必要非得如狼似虎地吞食其它生命。每次看到那些善良無知的牛和羊,它們每天只是想吃到鮮嫩的青草,把自己養的肥肥胖胖。而把人類當成可以依賴和信任的親人和朋友,它們從來不想也不知逃走。它們不知道人類正用貪婪邪惡的目光盯著它們,垂涎三尺。無疑似飢不擇食的惡狼盯著牛羊,就如同盯著一盤美味可口的美餐。所以隱入山林才能清心淡欲過與世無爭的生活,沒有勾心鬥角狼爭虎鬥。也沒有人面曽心和陰謀詭計,你也無須用美麗的畫皮去粉飾自己丑惡的用心。在青山綠水中,在寂靜與從容中尋找一份遺失久遠的單純。靈魂和肉體才能達到寧靜和祥和。所以說為什麼從古到今有許多的覺悟者隱居山林的原因。
一是受到挫折,無論感情還是事業的失敗,是有些人心灰意冷,為了逃避殘酷的現實,躲進深山。二是看不慣社會的骯髒,不願意同流合污,潔身自好,避入深山。三是志趣高雅,為了追求藝術感悟,體驗不同人生,感受深山。四是事業有成,但身心勞累,嚮往悠悠林泉的隱居生活,愛入深山。五是對佛道感興趣,但又不得其門而入,四處尋覓,覓入深山。六是不破參不入山,對大道的體悟已經入門,但離大徹大悟尚有距離,修行進入瓶頸,為求突破,隱入深山。
推薦閱讀:
※你在乎一個人,是因為什麼?
※這圖怎麼作詩呢?
※那些說到心坎的說說有哪些?
※一個人的時候會不會感覺特別孤獨?
※有沒有香港電影經典台詞分享?特別讓人記憶猶新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