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理有據的駁斥「離開了日本外來詞,中國人無法說話」這種觀點?


「離開了日本外來語,中國人無法說話」這種觀點,似乎不經一駁。正如有些朋友在回答中所言,在古代,中國根本不知道何謂「日本外來語」,難道那時候中國人「無法說話」?確實,現代漢語中有大量「日本外來語」,沒有這些外來語,中國人照樣可以說法。例如,我們可以不稱「幹部」而稱「官員」,不稱「警察」而稱「衙役」,換個詞而已,有什麼難的?問題是,若剔除「日本外來語」,中國人會說「現代中國話」 嗎?

漢語言權威、原北京大學王力教授指出,「現代漢語中的意譯詞語,大多數不是漢人自己創譯的,而是採用日本人的原譯」。 「意譯」顧名思義,不是詞語本身,而是這個詞的意思。例如,「共和」這個詞,中國古已有之。公元前841年在中國歷史上是「共和元年」,因周天子周厲王專橫跋扈,國人「莫敢言」,最終忍無可忍而「暴動」驅逐周厲王,由召公和周公一起主持國政,史稱「共和行政」。共和元年也是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的開端。但是,將源於拉丁語respublica的republic譯為「共和」,是日本人。「共和國」就是相對於帝國或王國,由人民而不是由世襲君王治理國家的政治體制。republic的原意就是「公共事務」。如果不用「日本外來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名,是否也得改一改?「俄國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但是,中國接受的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的詞語、概念,大都是由日本人翻譯的,這是常識,無須贅述。例如,《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譯本是由原復旦校長陳望道根據日譯本翻譯的,英文本他只是用於參考。如果不用「日本外來語」,是否必須重新創造一套中國自己的漢語,而不是「日本外來語」的話語體系?

我用兩個詞概括漢字的歷史:烏龜、海龜(歸)。烏龜長壽,而且甲骨文最初就刻在龜甲上,1899年由國子監祭酒王懿榮發現,後又在殷墟考古有實物出土。甲骨文自公元前16世紀產生迄今,生生不息。世界上只改變書寫方式,不改變本質屬性的文字,唯有漢字。海龜(歸),是因為日本的漢字的原產地在中國,日本的「假名」就是對「真名」漢字的改造。「假」即「借用」,「名」即「字」。近代以後,日本用傳自中國的漢字翻譯了大量西方概念。例如,「文明」這個詞,在《易經》里就有,曰「見龍在田,天下文明」。但是,將civilization譯為「文明」,是今天頭像仍印在1萬日元上的福澤諭吉。再例如,「革命」這個詞《易傳》里就有,意為「改朝換代」。「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即商湯滅夏,改朝換代,順乎天意,合乎人心。但是,將revolution譯為「革命」的,是日本人。我們今天使用的「革命」這個詞的概念,僅僅是改朝換代嗎?「廁所革命」和改朝換代有關係?也就是說,漢字依然是那兩個漢字,但出國後又回來的漢字,意思已經變了。所以我稱之為「海龜(歸)」。

總之,「離開了日本外來語」,中國人不可能「無法說話」,但肯定沒法說「現代中國話」。須知,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只有通過交流、交融,才有生命力。熱愛和尊重我們的漢語言文字,必須承認她的多元性和包容性。須知,當今世界各國的語言辭彙,都是「雜交品種」,「純種的文字」,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早已壽終正寢。


已經有38位老師回答了這個問題,讀了他們的回答之後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結論:駁斥「離開了日本外來詞,中國人無法說話」這種觀點似乎很簡單,但要「有理有據」好像就太難了,簡直不可能。

你看這裡幾位老師的駁斥,基本上不是答非所問型的,就是概念混亂或是偷換概念型的,再不然就是強詞奪理,毫無邏輯型的。

1. 答非所問型的。這個問題是說離開了日本外來詞中國人能不能說話,至於離開了漢字日本人能不能說話並不在問題之內,那叫東拉西扯胡攪蠻纏。本身日本人從來就沒有否認過漢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就連日文中的「假名」也是由漢字的邊旁或者草寫轉換來的。不單是漢字,就是漢文(文言文)在日語中的地位也非常高,尤其是精英們,離開了漢文還真不會說話,最近因為安倍的森友醜聞,「忖度」這個很生僻的詞突然流行了起來。使用漢文中的詞在日本人來說是教養的表現,經常還能看到因為秘書失職而讀別字的笑話。

「來自日本的辭彙已經越來越少了」,這和問題沒有關係,來自日本的辭彙少了當然是好事,但其實也不一定,最近二次元關係和日劇帶來的辭彙不在少數,舉一個例子吧:似乎大家都在說「人氣」,不用這個詞來表達會不會感到很彆扭?

「中文是聯合國正式語言」,這和問題本身沒有關係啊。

2. 概念混亂或者偷換概念型的。比如大家都知道這裡面的「說話」並不是在菜場的地攤上和小販的討價還價,而是在正式場合中的發言。用「我想你」或者「我要娶你」這兩句話裡面不含日本外來詞來駁斥好像沒什麼說服力。

再如「《長恨歌》和《陋室銘》沒有日語外來詞」,這個命題中的說話是現在說話,而不是白居易或者劉禹錫在說話,現在中國人和白居易劉禹錫不是一個語言體系,您也說不了白居易劉禹錫們說的話,白居易劉禹錫到了現在,也必須重新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習,因為他們連「你我他」都沒有見過,如何與人交流?

3. 強詞奪理型的。比如「用的是漢字」,但那是日本用漢字的組合來表示的概念啊,比如「科學」,就是日本人用了「科」和「學」這兩個漢字來表示「SCIENCE」,而中國人就是用了嘛。當然沒人會否認「不從日本直接拿,我們自己也能翻」,但現在說的就是「直接拿」啊。

至於把這事提到「媚日自卑」的政治高度,才是像那位老師所說的「危言聳聽」了。其實排除相近文化的影響是不可能的,離開了法語外來詞,英國人照樣「無法說話」,但英國人會很坦率地承認這一點,不會不開心。

其實在中日這兩個都用漢字的國家之間,漢字辭彙出口的方向表示了軟實力的對比。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確實比中國先進,所以歷來進口中國漢字辭彙的日本反過來向中國出口,沒有必要要強行否認。而且這100多年中政治、社會以及科學的概念沒有重大變化,所以這些辭彙還佔有很重要的位置也不稀奇。「離開了日本外來詞,中國人無法說話」這句話並不誇張,隨便找張報紙或者找個電視台的節目,不要多,把報紙的第一版或者電視節目頭十分鐘內容中的日本外來詞全部去掉改成別的,有人能聽得懂嗎?

就在幾位老師「有理有節」的駁斥中,如果扣掉了所有的日本外來詞,我不知道這幾位老師該怎麼表達自己的意思了。

其實中文的辭彙已經在開始出口日本了,像information這個字,中文的翻譯是「信息」,而日文的翻譯是「情報」,因為「情報」這個詞容易和「intelligence」混淆,所以日本總務省很認真地討論過要不要用中文的「信息」,但最後因為修改的花費太多而作罷。

「離開了日本外來詞,中國人無法說話」和「離開了中國產品,美國人就無法生活」一樣,只是描述了一種客觀現實,沒必要上升到民族感情的高度。

愛國是一種很好的感情,但是如果愛到了邏輯混亂或者不講邏輯的程度,也就不是在愛國了。

——————————————————————————————————————

加一句,有人在回帖中出主意說「把日本外來詞列出來,我給你一一換成本土詞」,那是您的言論自由。想提醒您的是:說話或者語言是為了交流,為了讓別人理解。如果沒人能理解您在說什麼,那您就不是在說法,而僅僅是在發聲。

而且「離開了日本外來詞,中國人無法說話」這句話和日本人也無關,不是日本人說的,本身就用漢字的日本人才不會說呢。這句話最早是2005年左右對那些動輒「抵制日貨」的愛國者說的。抵制什麼日貨,抵制傻貨才是真的,「政治」、「科學」、「黨派」……全是從日本來的,要不要抵制?抵制了你連話都不會說了。


服務、組織、紀律、政治、革命、政府、黨、方針、政策、申請、解決、理論、哲學、原則等等,實際上全是來自日語的「外來語」,還有像經濟、科學、商業、幹部、健康、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法律、封建、共和、美學、文學、美術、抽象……數不勝數,全是來自日語。

政治

政治/政府/政策/行政/自治/方針/司法/制度/主權/憲法/改革/革命/解放/幹部/政黨/左翼/右翼/選舉/內閣/(政治上的)運動/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民主/共和/階級

經濟

經濟/企業/團體/組織/工業/商業/金融/財政/財務/財產/收支/均衡/計畫/勞動/生產/保險/銀行/會計/物價/市場/證券/納稅/消費/競爭/景氣

社會

社會/民族/民生/公眾/人口/人權/國籍/家庭/公共/紀律/法律/訴訟/義務/權利/秩序/服務/事業/議論/交通/委員/醫療/手術/警察/污染

教育

教育/學校/學生/教師/教授/課程/教科書/圖書/地圖/實驗/研究/科學/文學/醫學/化學/物理/哲學/歷史/地理/心理學/美術/宗教/技術/美學/藝術/文化/文藝/文法/文獻/知識/常識/見習/素材/版權/出版社

生活

生活/新聞/廣告/電子/電話/電燈/電報/住所/列車/電器/機器/設備/報社/經理/顧客/漫畫/動畫/繪畫/作家/記者/日記/郵政/備忘錄/食物/脂肪/色彩/公園/風景/旅行/季節/氣候/天氣/模型/工具/世界/宇宙/地球/銀河/時間/空間

(以下的詞語難以分類,姑且以詞性區分)

抽象名詞

生命/自由/自然/真相/真實/理論/理想/基礎/原則/水準/概念/內容/健康/狀況/背景/時代/世紀/年度/體系/目標/情報/資料/基準/規模/環境/效率/責任/場面/創意/關係/戀愛/感覺/感情/愛情/友情/意識/傳奇/遺傳/輻射/進化/進度/潮流/現代/焦點/透明/腐敗/典型/項目/對象/意見/立場/可愛/福祉/先進/先端/協議/言語/特徵/範圍/系統

抽象動詞

認識/成立/發生/發明/發展/創造/構造/實現/實踐/解決/解釋/解剖/改善/檢討/對應/申請/支持/支援/信賴/著手/監視/誕生/保障/保存/追究/開發/裁判/適應/辯護/反對/說明/證明/比較/分析/假設/存在/肯定/否定/否決/否認/質疑/反映/創作/製作/操作/修正/發揮/達成/擔當/掌握/管理/處理/混合/淘汰/翻譯/影響/批判/計算/調查/禁止

除以上之外,日語的「黏性」特點也深深影響漢語的構詞結構,例如形容詞的構造形式「…的」(如美麗的、時髦的)、名詞的構造形式「…性」(如可能性、創造性)、動詞的構造形式「…化」(如電腦化、現代化),這些構詞的方式都是出自日語的。


包容並續,兼容天下。這是中華文化的本質所在,現在的漢語從古時來,往未來去,從未斷過,中間吸收了可不止一個國家的語言文字,我們說著不同口音的語言,對我們而言已如同呼吸般自然,從未要去抽離其中的一部分,拿出來去駁斥,去專門對待。我覺得提出這個問題的人,肯定不是個普通人,他有可能是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隊,提出這個問題,是顯示自己的文化高深?肯定不是,有這功夫,還不如去泡個妹子,說不定還能約個炮,看看,我說話的風格開始變化了,因為,我不想再綳著一張假文化臉來回復這種臭煞筆問題了,君子欺之以方,你他嗎也就是欺負欺負那些不會罵人的。聽好了,提問者,你耶耶死了,趕緊回家燒紙去吧。大煞筆!!!


(一)

謝葉大分享。

這是屬於那種讓人看一眼就會炸、然後又能神奇般平復的問題。

究其實質,「離開了日本的外來詞,中國人就無法說話」這個觀點是和「全世界都是我們的思密達」一樣的,魯迅先生在《阿Q正傳》里已有過精彩的描述。

始終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往往喜歡過度指責別人,久而久之,我們都會同情他的神經質。自然,國亦如是。

不得不說,這句話真的深得嘩眾取寵之妙,也不知道最初發端於何處,又得眾力推波助瀾,以至於流毒如此之廣。

國民都是如此,在日文論壇上,看到這個貼子,大和民族的自豪感自會狂涌而出;在國內論壇上,大家一看,多半和我的感受差不多,於是摩拳擦掌,要寫文章反駁——這也是我立刻要做的事。

(二)

我首先想到徐福東渡之事。不用說那時日本的島嶼上還是一群化外野人,那是公元前200年左右。那時徐福的語言里當然沒有日文辭彙,不知道他們去了怎麼說話?

往上回溯至三皇五帝時代,不知道咱們又是怎麼說話?

「倭」的稱號首現於《論衡》,1784年,日本九州出土一枚赤金方印,上刻「漢倭國王」四字,經考證,此為東漢光武帝劉秀於建武中元二年,所賜日本國王之印。所謂萬世一系,豈非笑話。不知道那時候咱們又怎麼說話?

惟一可疑的是唐朝,兩國的首次大規模交流。從公元630年-公元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裡,日本朝廷先後派遣了十九次之多的遣唐使隊伍。

我只好又看了一遍《李太白集》和《杜甫集》壓驚,還好,他們的詩歌里沒有下面這些詞:

恩,《長恨歌》里也沒有,《陋室銘》也沒有。

我又想了想,不用上面的任意一個詞,表達「我想你」仍然是「我想你」,說「我要娶你」也還行。好險,至少我還能開口說話。

(三)

近現代,中國的確從日文進口了不少辭彙,據說八十年代的統計數字達到了一千多條。

現在讓我們看一下我國本有的辭彙數——

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說明:「增收新詞語和其他詞語近3000條,增補新義400多項,刪除少量陳舊的詞語和詞義,共收條目69000餘條。」

《辭源》:2015年10月《辭源》第三版,收單字14210個、複音詞92646個、插圖1000餘幅,共1200萬字。

《辭海》:2010年4月1日第六版,收單字字頭17914個,比第五版增加近400個,附繁體字、異體字4400餘個;詞條127200餘條,比第五版增加4200餘條;字數2300餘萬字,比第五版增加200餘萬字;圖片16000餘幅,與第五版相當。

《康熙字典》:這個應該更有說服力,是康熙49年(1710年)編撰,康熙55年(1716年)成書,收字47042個。

以常用詞約10000-15000計,日文辭彙佔1/10-1/15,確實很重要,但還沒到「不會說話」的地步。

吸收了這些詞,正顯出中國文化的兼容並包百川匯海。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我們絕不可妄自菲薄,弦歌不輟、薪火相傳,你、我、他,每一個人都有責任。


還有提這樣的問題,我只能呵呵??了。這個一個誤解的偽命題十多年前就在北大論壇解決了!這個問題的由來是日本辭彙占外來辭彙的百分之五十還是八十(記得不是很準確了),於是有人結合一些學者的文章誤以為日語辭彙占現代漢語辭彙的百分之五十或八十,其實整個外來辭彙僅占現代漢語的百分之三!

。。而且把文史數天文地理之類中國辭彙加上一個「學」「科」變成:文學,史學,數學,天文學,地理學,文科,地理科統統都歸為日本辭彙,才占所有外來辭彙的百分之八十,而這些應該是中國固有辭彙,如果扒去這些日本辭彙所佔的比例很少!所有外來辭彙估計百分之二都沒有!!

。。過去的學者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現代科技辭彙有很大一部分是留日學生直接借用過來的,去掉了它我們就不習慣了,如「科學」一詞就是日本人用漢字翻譯英語的science的意思,因為中國滿清落後中國人誤以為自己沒有科學這門學科,而且今天中國人還無限擴大了科學的含義指一切正確的符合自然規律的都稱為科學,其實這在古代稱為「道」道理,如我們做事要講道理(科學)! 即使science的本意能實驗的可數據的可重複的可驗證的物理之學,古代中國在元代以前就有的稱為格物致知的物理之學,用今天的語言講應該稱為「格學」。即science的標準漢譯是格學,而日本翻譯的科學並不知是何意?!不符合漢語組詞的邏輯。

所以我們要廣而推之,人更多的人明白事物的真相,不要人云亦人以訛傳訛,不知我的那篇文章還能不能找到,上面有統計數據,最好傳到文庫里供人查閱。


針對這個問題我想說

日本的文化完全是依賴於中國文化的生根發芽,語音是不斷發展與豐富的,如果湖南人魏源寫的《海國圖志》,沒有被日本人知道,他也不可能有明治維新。

接受現代文明也是與時俱進,只是將古老的文化重新一次洗滌,我在想,如果政府完全按照海國圖志行事,憑藉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一定會發明大量的現代新辭彙。

現在是兩會期間,由此我聯想到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為什麼被國外人運用的如此豐富多彩?

《海國圖志》這本書籍花了10多年的時間調研與寫作。當時向清政府推薦這本書籍以及實行改革新政,糟到了巨大的阻力,這本書籍講述和調研得出的結果是。以夷制夷,實現改革開放新辦學堂,引進西方機器,向文明地方學習為我所用。並且提供了具體的方向和制度操作。

每年派出大量的青年到歐洲那邊學習,興辦新式學堂。改革議會制。

這就是動了傳統勢力的利益,這不被封殺是絕對不可能的。

有一個日本青年在中國清朝民間偶得此書,如獲至寶。力薦當時政府學習。

後來由於政府得利,舉國上下每人都讀此書,據說每一個日本人都有好幾本這類書翻印不斷,無論是賣菜的還是種田的。或者在吃飯的,在走路的,在座船的都是《海國圖志》忠實的粉絲。他們無論是行走在路上必帶一本書就是《海國圖志》所以在日本的學習挺厲害,由此政策得到支持,全國上下遍地開花,大批青年由此向歐行,經過多年漫長的學習。

他們將歐洲學到的新知識,推到日本國內,促使政府一切向西行,包括服裝。穿起了西服,後來國力得到大量提升。

此時他們不甘心於此,全面向中國內陸東北湛透調研。做好了與中國為敵。

甲午海戰取得全面勝利,更加激發他們的熱情。一步一步實現他們的野心。

由此而來我想到,過去是,現在是,當代是,要推行一種新的制度是多麼的艱難。

如果現在又有出一本海國圖志類似的書籍,我相信阻力依然相當大。

毛主席思想培養了一代人,我在擔憂後面的人是否還以人民當家作主為中心。

你飽滿熱情的建議是否得到認證部門認可,閑庭信步民間人自是清閑幸福人。

我希望本話題大家多討論,我也希望大家廣泛的轉發。

以此激活民眾參與國家建言的討論。

也因此碰撞出更多新的火花,讓中華民族生生不息。


有些回答問題都讀不懂還要硬拗。問題的意思是,如果現在取消外來日語辭彙和其它語言元素,中國人還能把話講清楚嗎?不是問當初沒有外來詞,中國人會不會找到自己的說法。我的答案是,現在取消,中國人肯定無法講話了。因為太多外來元素了,包括來自英語、法語、德語和俄語的元素。當年新文化運動中的魯迅、胡適之、陳獨秀等人號召大家用白話文寫作主要因為漢語文言已經無法表達新的概念了,但是古代白話和日常白話也無法表達,必須在翻譯中直接「拿來」,轉借或移植,包括辭彙,句式等,這就催生了現代漢語。


一、離了中國的漢字,根本就沒有日文、沒有日本文化,日本人就沒機會用漢字去翻譯。

二、中國用日本人用漢字翻譯的西方辭彙,是因為覺得日本人做的還行,不是因為離了日本人就沒得用。

三、你們日本人的翻譯其實真不怎麼樣,只能算湊合,隨著中國人對「西方文化」的理解的深入,你們的那些翻譯,勢必會被修正的。這任務你們真完不成。

——無陳詞濫調,無不知所云,無酸腐雞湯,無繽紛喧囂,唯有一點赤誠真意,一點犀利深刻;君若有得,乞輕落玉指點贊、貴手轉發;若有相左之真知灼見,請評論中不吝賜教。


日本外來詞,在今天的中國漢語中,數量很多,本來就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什麼一定要駁斥「離開了日本外來詞,中國人就無法說話」呢?

還要有理有據的駁斥。

這究竟反映了一些人什麼樣的心態?

以此來表示自己愛國?

表示自己高人一等?

表示自己具有遠見卓識?

駁斥事實,只能證明一些人的愚蠢!

駁斥事實,只能貽笑大方!

在漢語中,借鑒了,大量的外國辭彙,這不是很好嗎?

這說明中國人的學習能力也很強,中國人可以向其他國家學習很多先進的東西,中國人並不都是是愚昧、落後、頑固不化的,很多中國人是能夠向先進的外國事物學習的,這樣做有什麼不好?

如果很多事物自己發明不了,再不向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文明去學習,那隻能一直愚昧下去,這樣是非常不好的。

40年前的改革開放,就是讓中國人改變觀念,大膽地向全人類最先進的文明學習,這樣,中國才迎來了40年的進步和發展。


推薦閱讀:

為什麼唐朝時,與阿拉伯帝國有非常多的來往,互派了很多使者,但一說譴唐使只說日本?
最高の離婚 ロケ地
富士山是活火山還是休眠火山?
男神廚房 | 跟大喵和二喵一起做熱騰騰的日式拉麵

TAG:日本 | 文化 | 社會 | 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