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夫妻關係不和,會不會代代相傳呢?


孩子從小生活在父母關係不和諧的家庭環境里,就會把這種不和諧的夫妻關係設定為「家庭模式」,存儲在他的頭腦里,形成一種「思維定式」。孩子長大後的家庭生活往往會啟用他從小形成的「思維定式」,他的家庭模式就會和父母的家庭模式很相像,可以說原生家庭可以影響孩子一生。

心理學家約翰.華生做了一個著名的「艾爾伯特恐懼實驗」,證明了周圍環境決定人們的心理和行為。

我們簡單地介紹一下這個實驗。華生找到一個叫「艾爾伯特」的不到10個月大的孤兒,先讓他看可愛的小白鼠,嬰兒沒有任何恐懼心理。一會嬰兒正要去摸小白鼠的時候,華生突然在後面敲打鐵棒,發出巨大的聲響,把嬰兒嚇哭。過一會兒,嬰兒又伸手想摸小白,華生就又在後面敲打鐵棒,嬰兒又被嚇哭。連續幾次後,即使沒有巨大的聲響,嬰兒看見小白鼠就哭。這樣,嬰兒就建立了一個「小白鼠等於恐懼」的條件反射和心理,即使沒有巨響,嬰兒也會害怕小白鼠。

後來把小白鼠換做兔子,結果是一樣的。

從這個實驗說明,孩子的成長環境,決定了他以後的行為。原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成長環境,孩子的很多習慣都是從父母身上習得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夫妻關係不和,不像血緣關係和人體基因那樣代代相傳,但是對孩子的未來影響是很大的。

首先,夫妻關係不和,孩子將來會重蹈父母覆轍。夫妻經常吵罵,又不迴避孩子,讓其耳充目染,使其潛移默化。孩子長期受父母處理家庭矛盾方式的影響,從小不知道什麼是理解和包容,長大結婚成家後,也會重演原生家庭的「鬧劇」,小夫妻不善於交流溝通,不懂得理解包容,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鬧,導致婚姻不和睦,家庭不幸福。有了孩子後,夫妻還是照樣吵罵也不收斂,這樣就又影響了自己的孩子,這不正是「代代相傳」了嗎?

其次,夫妻關係不和,對孩子的傷害不容小覷。一是夫妻長期不和雙方心存怨氣,容易拿孩子當「出氣筒」,動輒就會打罵孩子。讓孩子背著沉重的心理包袱,要麼心情抑鬱,要麼更加叛逆,要麼更加自卑,使孩子失去安全感,親子關係也會越來越淡。二是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小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在與小朋友相處時也會像父母一樣,非吵即罵語言粗暴,讓孩子慢慢形成了極端的性格,邁入社會後不能與人正常交往,影響事業和前途。三是夫妻關係不和,還會影響孩子的學業和身體健康。無論是孩子的學前教育,還是各個學習階段,孩子腦子裡全是父母吵罵的雜音,不能讓孩子注意力集中,沒有心思讀書,甚至會出現厭學、逃學的現象。家庭不和眭,還和影響孩子的身體免疫力,容易多生病。

總之,在夫妻不和經常吵架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不僅心靈深處遭到嚴重創傷,而且還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幸福。


每一對夫妻的相處模式,受父輩的影響確實挺大的,他父母是怎麼相處的,他都會延續下來,至少會部分的延續。 所以兩個人確定結婚之前,還是去對方家裡,感受一下他的家人之間的相處是否和諧,這樣結婚以後,你們的生活才能不累,

夫妻兩個人的相處模式怎樣,確實會受父輩的影響。

如果兩個人想走進婚姻,最好先去感受一下他家庭的氛圍,看看他父母的相處模式是否和諧,如果他的父母互敬互愛、有商有量,夫妻恩愛,尤其是吃頓飯,你就會發現,他的父母共同在廚房裡準備晚飯,順便交流一天的趣聞,飯桌上父親不時的夾菜給母親,一頓飯下來,充滿了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他們也會延續父輩的生活習慣,嫁到這樣的家庭,也會恩恩愛愛的過日子,獲得幸福快樂的婚姻的幾率會大很多!

而有些父母,父親回家像大爺一樣,不是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就是玩電腦,母親一個人在廚房裡忙乎,這個父親根本不會伸手幫忙,吃完了飯,把碗一推繼續干他自己的,根本不會心疼媳婦,這樣自私的男人,他的心裡覺得家務活就應該是女人的,大男人是不應該干這些的,兒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他會耳聞目染的認為,男人就應該這樣。 再加上如果他的父母感情不和,從小他就生活在戰火不斷的家裡,尤其是父親有家暴行為的,那他的內心會自卑,孤獨,他在婚後家暴的可能性也加大,所以婚前還是多了解,只有彼此了解透徹了,清醒的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會找到幸福快樂的好日子!


題主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夫妻關係不和是不會代代相傳的,但是夫妻之間的相處模式,卻有可能會被複制。

有一句話叫做「酒鬼的女兒嫁酒鬼」,我想回答完這個問題,就可以回答題主為什麼夫妻關係不好的,會影響孩子的夫妻關係。

「酒鬼的女兒嫁酒鬼」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可以認為其實酒鬼的女兒的酒鬼老公是女兒自己培養起來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在女兒出生之後,女兒的母親就經常在女兒面前說,男的沒一個好東西,都是酒鬼,整天就知道喝酒,什麼都不做,喝了酒又怎麼怎麼滴,balabala的,母親的這種絮叨,再加上自己父親的酒鬼形象,正在坐實母親的話,如果這期間父親有什麼行為不當的事情發生,就更加印證了母親的說法···而這些都被女兒所接受,並且存在潛意識裡面。

所以在女兒結婚之後,如果她的老公某一天開始喝酒,她就會說,哈,媽媽說的果然是對的,男的每一個好東西,都是酒鬼,慢慢的在這種思維的控制下,她可能也會像媽媽那樣說出來,然後這有類似於洗腦一樣作用於丈夫,所以當丈夫有不開心或者什麼的時候,就會不剋制的飲酒,這就成為了一個相互印證的惡性循環。

所以說,夫妻關係不合,其實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不僅僅是他的人格塑造更加包括她之後的家庭模式,當然,慶幸的是,這些並不是一塵不變,不可避免的,我們需要做的是自我覺察,並且適當規避,注意反省,相信我們不會重複上一輩的家庭互動模式。

祝好~


以上內容為瀚思心理原創,轉載請聯繫!

文:高晶

主編:劉瀅

【瀚思心理】:瀚思十三年,專註心理學


謝謝邀請!

夫妻關係不合,不是基因,更不是血緣,不會遺傳,更不會代代相傳,這是肯定的。

但是,讓孩子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孩子的心靈會受到摧殘,這是必然的。

這是因為,孩子在思維形成的初期,他的鑒別力是缺失的,父母的愛憎就是孩子的喜好,父母的行為,就是孩子的榜樣。

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和習慣這樣一種生活環境,就會把父母這種相處印在自己的腦海里,並不時的加以複製和對照,滲透進自己的生活中。

小時候,有一鄰居,夫妻雙方因為感情不和,三天小吵,五天大吵,把一個家庭搞得火藥味很濃。

而這個家庭的孩子,就是我的同學,他常常苦惱自己為什麼父母不疼爸爸不愛;他常常慨嘆父母的爭吵讓自己不想在這個家庭里繼續生活。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這位同學的性格漸漸變得古怪起來,他多疑,有些暴戾,還常常莫名其妙的發脾氣。

進入社會後,由於性格的問題,沒有人喜歡和他交朋友,工作中,同事都不喜歡和他配合,這讓他十分苦惱。

他對我說,為什麼自己是個寡人?不受別人待見?

當自己成家後,由於在很多問題上不能很好的和妻子溝通和交流,夫妻感情日益單薄,也走向了吵吵吵的路子……

在一次和妻子大吵之後他找到我,向我訴說了他的煩惱,我對他說,如果你想繼續和妻子好好的生活,不妨去看一下心理醫生。

按照我的說法,他找到了心理醫生,在心理醫生的開導和梳理下,糾正了心理偏差,並漸漸在生活中改變了自己的性格。

我說的這個例子,是想告訴有這樣心理偏差的孩子,一定不要忽視這個問題,疏解是最好的良藥。而改變卻是可以讓生活變得美好起來。

所以,父母在爭吵的時候,一定要避著孩子,不要等到給孩子的心理造成負面影響的時候,就晚了。


家庭是每個人的起點和最深的夢鄉。然而現實中它卻可能既不甜美,也不溫馨。

許多父母在不知覺中給孩子帶來傷害,而他們也曾經是家庭中的孩子,很多不妥的做法,只是本能地代代相傳。

傷人的父母曾經也是受傷的孩子。在看清整個家庭系統的來龍去脈之後,我們可以省思自己,修復和重塑自己,為下一代營造健康的成長環境。

是什麼在傷害孩子?

不良的夫妻關係

離婚、夫妻感情不好,經常爭吵,無一例外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即便能控制自己不把氣撒在孩子身上,長期處於緊張和壓抑環境中的孩子,長大後也極易出現心理問題。比如狂躁、抑鬱、孤癖、好動、缺乏自控力等。

另一種不良的夫妻關係,則是彼此過分依賴。兩個人都誤以為依靠對方會使自己變得完整。他們在情緒上彼此依賴,沒有能力分離,好比兩個人共乘一艘獨木舟——當一個人移動時,另一個也被迫移動,毫無選擇餘地。

這樣的夫妻往往會為彼此和孩子設定無數個「應該」、「必須」——「你不應該有那樣的感覺!」「為什麼你會那樣想呢?」這是他們常說的話。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會如父母一樣,本性中的一些物質被不斷否定,然後慢慢失落自己,變依賴性強而沒有主見的人。

把孩子當成滿足私心的工具

每個健全成熟的人都會完全地認可和尊重自己,正視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他不必依靠任何人的看法或情緒而活。

但是很多父母卻在阻止孩子形成這種健康的自我。

如果父母在早年也沒有得到過這樣的權利,就不可能欣賞孩子的這種合理「自戀」,甚至在自己欠缺的情況下,不知不覺用孩子來滿足自己的不足。未成年的孩子沒法背棄父母,他們只有借著不斷表現和取得成就來博得父母的喜愛。於是他們很可能成為滿足父母私心的工具。

在不健全的家庭中,孩子必須放棄那個「真我」,取而代之的是掩飾受傷的「假我」。一旦他們發現自己的感覺和想法不被父母接受,就認為是自己的問題,久而久之形成不健康的「羞愧感」。慢慢地,他們會去發現讓自己感到滿足的替代品,等到長大成人,這些替代品就可能是:名譽、地位、新的性伴侶、煙、酒甚至毒品。他們的心靈是空虛的,他們因為得不到肯定和理解而變得孤僻、麻木、依賴、不知如何與人相處。

陳腐的家庭規則

陳腐的家庭規則妨礙了孩子在成長中形成完整的自我,讓他們依賴他人,只看重他人的想法。

這些規則包括:

1.有責任感就會有愛。

2.憎恨可因壓抑和禁止而消除。

3.父母理應享受尊重,因為他們是父母。

4.兒童不值得尊重,因為他們小孩。

5.服從能使小孩堅強。

6.對孩子溫和是有害的。

7.對孩子的需要有所反應是錯誤的。

8.對孩子嚴厲甚至冷漠能讓他更好地適應現實生活。

9.與其坦白說出心中不滿,不如假裝欣賞感激。

10.表現出來的行為比真正的為人來得重要。

11.父母不能忍受被觸犯。

12.人的身體是骯髒的。

13.強烈的感覺是有害的。

14.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或許有些父母表面上並不贊同以上觀點,但在他們的行事中,卻在不自覺地貫徹執行。而且,這些害人的信念可能在下意識里,代代相傳。

上癮行為造就的被遺棄感

人類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強迫性/上癮行為。這些行為使我們的心胸變得狹窄,意志變得殘缺。我們的生活不再是有意識的選擇,而是被迫和失控的意外,我們不再擁有自由,孩子因為父母的這些行為而產生被遺棄的感覺。

記住,除了離婚、完全放棄撫養這種真正的遺棄,一些隱性的、變向的遺棄更多地充當著孩子的傷害者。

1.情緒上癮:

這種人並不真正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把它們轉變為一種傷人的情緒,比如用憤怒替代恐懼。比如在某個夏天的傍晚,丈夫回家時,妻子告訴他空調壞了。那時正值盛夏,天氣熱得令人無法忍受。

丈夫心中有個聲音說:「真正的男人都應懂得如何修理機械。」然而他實在不懂得修理任何東西,他覺得自己很笨。於是他開始生氣,並且罵她的太太:「你到底是怎麼把它弄壞的?」發怒罵人讓他覺得自己很有力量。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是如何情緒上癮的。有的女人在該生氣時哭泣,有些人可能沉溺於悲哀——經常陷於憂傷中。這些情緒都會影響並且傷害孩子,讓他產生被遺棄的孤獨感。

2.思想上癮

強迫性思考在強迫行為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包括強迫性擔憂、過度注意細節、過分形象或過分抽象等。

它讓人喪失選擇的能力,使人變得浮躁、膚淺,在面對困難時,只知逃避或沉溺,放棄內省和對內在的探索。

他們因此給孩子樹起一隻錯誤的標杆。

3.物質依賴

酗酒、吸毒、厭食或者貪食等這些上癮行為,都會對孩子造成巨大傷害。父親酗酒的家庭,孩子可能因為父親的暴躁、母親對父親的依賴和無力感而充當起「母親保護者」的角色,這些在緊張關係中長大的孩子,極有可能在步入新的家庭生活後,繼續演繹過去家庭的相處模式,並且同樣酗酒。因為那種傷害和痛苦的暗示已經根植於心。

也可能由於某位母親的苛刻與不通人情而使厭食或貪食成為孩子抵擋抑鬱的方式。

在上述家庭中,孩子扮演很明顯的角色來維持其平衡。但這並非他們所願。他們被迫扮演角色,喪失了內心正常的慾望,真正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傷害之深,不言而喻。

4.工作狂

繼鈞是一位父親,同時也是家族公司的總裁。他的父親在有生之年從不間斷地工作,直到去世。「工作不懈」是繼氏家庭的信條。繼鈞雖然心中厭煩這句話,但還是在不同場合引用它。起先他的工作態度還很正常,但逐漸地,周末也變成了應酬的日子。他雖然口口聲聲說愛家庭,但沒有工作的周末卻令他恐懼不安。他常答應陪孩子去釣魚或打球,卻總是食言。他的妻子卻對孩子說,父親都是為了你才這樣辛苦的。因此孩子對父親的食言敢怒不敢言,甚至常有罪惡感和內疚感。因為他的母親說,他所有的玩具和豪華的享受都是來自父親的辛苦和犧牲。

父親總是忙碌,母親總是無條件地否定孩子的感覺,「不準多說話」「不準表現情緒」的規則主宰了整個家庭。

孩子真正的問題卻得不到解決,後來,這個不幸的孩子因為長期的抑鬱而開始吸毒。

這是一個缺失愛的孩子,因為父母把愛理解為忽視、控制和嚴厲。

暴力

大多數人都有過挨打的經驗,傳統文化使我們相信「不打不成器」,打小孩才能使他們學會尊敬父母。

慣於體罰的父母有以下特徵:孤立、自我價值感極低、對他人的感受不敏感、自己也曾受虐、童年缺乏親情;對於愛和安適的需求未獲滿足,卻又否定自己有問題,不承認童年會造成不良影響;對孩子充滿不切實際的期望,當孩子做不到時,即視之為拒絕或迕逆。

小建談起他的童年時,說他和弟弟小時候常被父親毆打,但最後他總加上一句:「不過,是我們該打。

」事實上,他的父親只是因一些小事打他們,比如把午餐費拿去買糖吃、忘了鋪床,以及跟媽媽頂嘴等。小建為什麼會說「我們該打」?因為受虐待和羞辱的人,自尊嚴重受損,往往認為自己不具有選擇的權利,因此和暴力也越來越難以分離。

在病態家庭里,身體虐待是家常便飯,包括使用皮帶、掃帚打孩子;虐待方式包括拳擊、打耳光、扯頭髮、推拉、勒頸、腳踢、關黑屋等等。它所造成的傷害的副作用包括減低在困境中的鬥志、認為自己完全無法掌握命運、軟弱無力,甚至發展為慢性的憂鬱症。

溺愛

給予孩子無限制的寵愛通常是有害的。家裡所有東西都是他的,做錯事可以得到無底線的寬容,可以不承擔任何家務或者相關責任,一切都有父母準備好……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受到的傷害是隱性的,然而待到他們成人之後會表現出極大的性格缺陷,比如:無責任感更無法擔當應承擔的責任,情商極低,自制力差,很容易受傷,甚至輕易地就選擇自殺。

在孩子成長中過程中,立界限是必須做的事。否則,他們將像菜地里的雜草一樣瘋長,最終成為禍患。

建立健全的家庭關係

功能良好的家庭是培養成熟人格的園地,它不僅提供生存所需,也提供生長空間;它能滿足成員的心理需求,包括自主和依賴之間的平衡,也提供社會化的訓練及性別角色的認同;它讓每個家庭成員(包括父母)都有成長和發展的機會;它是建立自尊的地方。

健全家庭關係的要素包括:

良好的婚姻

婚姻建立在無條件的愛情上,它不是一種情緒化的感覺,而是一個抉擇。良好的婚姻關係需要有兩個真誠相連、 自我實現的靈魂之間的平等關係,好讓夫妻在漫長的婚姻旅途中,因為擁有對方的愛,而能在精神及心靈上繼續成長。

在健康的婚姻中,夫妻雙方都知道必須為自己的行為和快樂負起責任,他們也知道外在事物所帶來的快樂不可能是絕對持久的。生命本是一個從依賴環境到仰賴自己的過程;婚姻關係需要兩個成熟的大人,這意味著能夠腳踏實地以及獨立自主。說到底,健康關係的必備條件是平行的關係以及各自負起責任。

健康盡責的父母

盡責的父母擁有一份自我約束的愛,他們既愛自己,又能自律,是能將自我管理好的成人。他們會以言行為孩子示範成熟的行為,以及一個人的自主性。他們有高度的自我肯定,少有壓抑情緒。孩子不需要負擔來自父母自身的衝突。這樣的父母不會讓孩子為他們完成生命中一切。孩子因而可以充分利用智慧、關愛、感覺、決定以及想像的能力去走自己的成長之路。

五種自由

1、有自由去聽和看此時些刻發生的事,而非只能聽和看過去、未來或「應該」的事物。

2、有自由去思考自己所想的,而不是應該怎麼想。

3、有自由去感覺自己真正的感受,而不是應該感受。

4、有自由去渴望以及選擇自己想要的,而不是應該要的。

5、有自由去幻想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而非永遠扮演安全而固定的角色。

有效的溝通

家庭里好的溝通者通常清楚自己的內心感受,也留意他人的感覺。他們知道自己溝通的出發點和目的,用具體而明確的行為表達希望。例如:「我想你明天早上9點鐘把我的西裝拿出去洗衣店乾洗,可以嗎?」他還會努力了解別人是否聽清他的意思,而不是籠統地說:「我的衣服髒了!」

同樣,良好的溝通者還具有給予正面回饋的能力和勇氣。例如他會這樣說:「當我要跟你說話時,你卻拿起報紙來看,我覺得很不舒服,好像被你拒絕了一樣。」在良好的家庭關係中,面對面的接觸是必要的,它代表著願意說出真心話、願意麵對對方以解決誤會——這其實是一種愛的表達。

接受彼此的差異

健康家庭的規則是清楚而明顯的。丈夫和妻子彼此了解各自的差異,並接納這些差異。他們知道不同並不一定不好,雙方皆會努力達成更多的協議。並非沒有衝突,事實上,准許衝突是親密關係及健康家庭的標記。良好的衝突也是一種溝通方式。唯有不健全的家庭才會否認問題存在,它們不是黏成一體,要求彼此間不能有任何不同的意見,就是彼此疏離,退回自己的角落不表達不溝通。

公平的爭吵

在良好的家庭關係中,夫妻雙方都想解決因差異而引發的衝突,但他們不會長期停留在衝突當中,不會為了怕吵架而佯裝和諧,他們努力地了解彼此和達成協議。公平的爭吵是促成和解的過程,它具有這樣一些特徵:

自我肯定,而非攻擊對方;把焦點放在現在,避免重翻舊賬;避免說教,盡量說出具體而實際的內容;誠實且確切地表達己意;不爭論細節,例如:丈夫說:「你遲到了20分鐘!」太太說:「不,我只遲到了15分鐘」;不要列舉罪狀;積極傾聽;一次只爭論一件事等。

良好有效的家規

1、可以提出問題討論以及面對面解決。

2、家人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每個人都同樣的有價值。

3、家庭成員知道如何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

4、家人可以展現跟其他人不同的特質。

5、父母言行一致,他們是自我約束的管理者。

6、家庭氣氛自然快樂。

7、家人會有責任感來維持共同的規則。

8、侵害到其他家人的價值觀時,會感到抱歉。

9、容許犯錯,而且視錯誤為學習過程。

10、父母具有健康的羞愧心,也能面對自己的羞愧。


夫妻關係不和,代代相傳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但也不是絕對的沒有。夫妻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後代的成長與健康,這一點毫無疑問,且不容忽視。

夫妻之間的不和,主要原因是經濟上的得與失和利益上的分配不勻,經濟的衰退是導致夫妻關係惡化的罪魁禍首。古人云,貧賤夫妻百事哀,還是具有相當普遍的現實生活意義的。

外界帶給夫妻關係的影響,應在次要,重點還是靠夫妻本身,如何面對,如何去處理和化解其中的影響和矛盾,這才是夫妻生活中的當務之急,不能掉以輕心,不能麻痹大意。

夫妻關係的不和,的確會給後代帶來影響和不利,尤其是目前尚存在著隔閡和分歧的夫妻,更應該引以為戒。

影響後代的原因很多,但夫妻關係的不和應放在首位,孩子們的眼睛是雪亮的,夫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大多逃不脫孩子的觀察,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中,孩子的習慣和性格會受到嚴重的誤導和挑戰,致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孤僻、狹隘和多疑,使他們對人生態度從小就充滿著頹廢、冷漠與敵視,讓他們缺乏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缺乏對陽光雨露的滋潤和渴望,讓他們成天沉浸在陰暗與霧霾的籠罩之中。

所以說夫妻關係不好,影響的不僅僅是自己的一個家庭,還存在著對下一代甚至下幾代人的生活都會帶來無以挽回的後果。


你好,對於這個問題,不能武斷地回答「會」或者「不會」,因為現實生活里,確實有很多子女的婚姻關係受到父母的的夫妻關係不和的影響,同時也有很多子女的親密關係打破了父母的相處模式,甜蜜如初。

誠然,在心理學中,有個詞語叫做「代際傳遞」,就是題主所說的代代相傳。似乎有很多證據和理論證明,夫妻關係不和,會影響到下一代的親密關係。因為衝突、冷戰等是孩子最為熟悉的相處模式,看起來很沒有安全感的行為對子女來說卻是最安全的地帶,畢竟他們沒有習得如何正確地處理夫妻關係。因此,夫妻關係不和,在某種程度上是會影響下一代的幸福。

但同時,不要忘記,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而且人類都是趨利避害的生物,也一定會朝著更美好、更積極的方向去生長。生活在夫妻關係不和的家庭里的孩子,成年後對自己處理親密關係的模式感到不滿或者痛苦,倘若有所覺知,並且通過學習和成長,是能夠擺脫父母的影響,活出自己的幸福的。當然,除了自己的努力外,遇到一個具有穩定的健全人格的另一半,給予全然的接納和愛,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好的方式是,每一對夫妻、每一個家庭都能夠有愛的流動,都能夠和和美美、倖幸福福的,那麼子女在感情上就會少走許多彎路,也能讓每個人都活出最好的樣子。

你的心事與困惑,我們願意傾聽,歡迎關注「青音約」的頭條號,向我們提問,我們幫你解憂,讓我們一起活出本真,愛人悅己


我覺得也不一定。以前我跳廣場舞時認識了一位女士,比我的年齡大得多,但卻打扮得像少女一樣,個子嬌小,齊劉海、披肩發,總是穿著時尚的短裙,她自己不說女兒都有二十多歲了,我還以為她自己才二十多歲呢??她家是批發凍貨食品的,巨有錢,老公也非常成器,人生都可以用完美來形容了。當我問她為什麼這麼成功時,她告訴我她的媽媽是一個惡雞婆,每天一睜開眼就罵她爸爸(她爸爸氣急敗壞了就會打)、罵孩子們、和她幾個嬸嬸一吵架就是幾個月……她簡直過夠了這種日子。從小她就在心裡暗暗發誓,她死都不會重複她媽媽的生活。這麼多年來,她無論過得多麼艱難,她都不曾和丈夫拌過一句嘴,反倒是她丈夫脾氣大,但她自己總是笑眯眯的開解他,勸慰他,所以他們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女兒也非常有出息……我很羨慕她,正是她的溫柔、她的以柔克剛、她的忍辱負重,才換來了她的幸福生活。


夫妻的關係不和,很可能會代代相傳的,孩子都是跟大人學嘛,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上樑不正下樑歪,不論當兒當女的,有什麼樣的大人,也必有什麼樣的兒女,如果想改變這樣的命運,只有謝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人不能改變的上帝能改變,夫妻的關係不和,這是上古人帶來的,這是一種不和的咒詛。要想打破這種咒詛,必須在上帝面前禱告,讓上帝排除這些咒詛,是每個家庭更加和睦,杯次相愛。


推薦閱讀:

婚姻生活中錢可以給到足夠的安全感嗎?
為了更好的生活女人瞞著男人去做了小姐,後來被男人發現後男人沒有反對反而還介紹客人,這婚姻還能繼續嗎?
一輩子只談一個男朋友結婚是種什麼體驗,這樣好么?
咪蒙婚變?聊聊離婚的財產保全
中年女人的感悟:看了丈夫寫給情人的信,讓我重新理解了婚姻!

TAG:婚姻 | 心理 |